【必备】小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三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探索,让学生掌握买东西的学问,学会合理消费,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二、我的家庭生活——4: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11: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或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三年我们的家庭生活和我们的社区生活两个主题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本课包括“餐桌上的浪费”和“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两部分。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运用生动活泼例子引领,让学生参加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分为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
能力与方法:1.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2.难点: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消费有所认识,但如何合理消费认识不够。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浪费方面的资料,做浪费危害调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
1.讲故事:食物的哭诉。夜深人静,学校食堂角落的泔水桶里传出一阵阵哭诉声。米粒兄弟们抱在一起,鸣呜地哭着:“现在的孩子们可真忍心,把我们大团大团地扔掉。不吃够主食,他们上课、玩耍、锻炼很容易就会没力气的。”几个白花花的馒头也在一旁抹着眼泪:“我们也是,你看,只被咬了几口就扔掉了。”泡在菜汤里的白菜、豆角、茄子七嘴八舌地说:“就是,太不像话了!”“我们蔬莱多有营养啊。”“厨师们认真地把我们洗干净,精心地烹饪,孩子们却一点都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高高堆在泔水桶最上面的几块红烧肉叹着气:“现在孩子们吃得好了,变得更挑食了,我们这么美味也难逃被抛弃的命运。”师:同学们,听完故事,有什么感想?生:自由回答。
2.思考:除了我们学校的浪费现象,你还见过哪里有浪费现象?
3.师:我们在享用餐桌上的美食时,也可能会产生浪费。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浪费的话题。板书课题: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餐桌上的浪费
二、新知探究:餐桌上的浪费(一)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
1.生观看p44浪费现象。这样的浪费现象,你看见过、经历过吗?
2.思考:在我们学校的食堂见过这样的浪费现象吗?3.你有过这样的浪费经历吗?与同桌说一说。
4.说一说:浪费有多种表现。把不爱吃的食物扔掉是浪费;……是浪费;……是浪费;……是浪费。
5.师小结:把不爱吃的食物扔掉是浪费;把稍旧的玩具扔掉是浪费;不随手关水龙头是浪费;暴饮暴食也是浪费……这种浪费是容易被忽视的,也许每次浪费的量看起来并不多,但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那我们这些小小的浪费就有是多大一个数目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二)算一算,想一想。
1.算一算:①用天平称一称,用小碗量一量,看看50克大米有多少。②如果每个同学一天浪费50克大米,全班同学一天共浪费多少大米?一年共浪费多少?如果全校有1000个学生,一年将浪费多少大米?③一个学生一个月大约吃9千克大米,如果能把这些被浪费的粮食积攒起来,可以够多少学生吃一个月?50×50=2500(克)2500×365=912500(克)912500×1000=912500000(克)912500000克=912500千克912500÷9≈101389(个)
2.想一想:看到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受?
3.师小结: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你们觉得这还是小小的浪费吗?拒绝浪费,从我做起。
(三)读一读,说一说。
1.读一读:p46“阅读角”。《一瓶水背后的辛劳》放学回家,我放下书包,手里还有喝剩的半瓶矿泉水。刚想扔进垃圾桶,妈妈就阻止了我:“浩浩,别浪费。”我说:“妈,一瓶水才一块多钱,我顶多浪费了五毛钱。”妈妈说:“想想看,你浪费的只是五毛钱吗?”我想了想,说:“还浪费了水资源。”妈妈摸摸我的头说:“是的。你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一瓶水从汲取,到处理、装罐、密封,得经过许多道工序。矿泉水出厂后,需要打包装箱,需要长途运输,需要在仓库保管,运到超市卸货,理货员运上架,有许多人付出了劳动。矿泉水瓶的生产也是如此。就更别提这背后制造机器、车辆、盖房子、修桥铺路的人力了。细算下来,一瓶水中可凝聚了成百上千人的辛劳呢。”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手中的半瓶水沉甸甸的,再也不能随便丢弃了。
2.想一想:为什么妈妈说扔半瓶矿泉水浪费的不仅仅是5毛钱?扔掉这半瓶矿泉水还浪费了些什么?
3.说一说:有人说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你知道在这背后,还浪费了什么?
4.师小结:是啊,倒掉饭菜,我们浪费的不单是粮食。粮食从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打谷——晾晒——脱粒——做饭,需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更别提这中间需要的机器设备等。所以,倒掉饭菜,我们浪费的`不单是粮食。节约粮食是习惯,更是美德。大家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作出自己的努力。
5.相关链接。
(1)学生自由默读。
(2)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3)师小结:由此看来,节约食物,拒绝浪费,既能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压力,也能节约食品生产所需的资源,可谓意义重大。
(4)读一读,学一学,分析情景。
1.读一读,学一学:p47“光盘行动”。
(1)自由默读47页内容。
(2)思考:什么是“光盘行动”?
(3)师小结:“光盘行动”的宗旨是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从而让人们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
2.想一想:今天,你光盘了吗?
3.分析情景:p48案例。你怎么看待这些行为呢?
(1)在家里,按需做饭菜,不挑食,不剩饭菜。
(2)保质期短的食品不要一次购买过多,免得吃不完过期。
(3)我也知道浪费不好,但是今天的菜我真的不喜欢吃。
(4)我们在餐馆请客,我让妈妈别点太多,免得吃不完。可妈妈说桌上的菜都吃完了,让人有点难堪。
三、拓展延伸:找一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四、师总结:
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这不仅是对食物的无视,更是对辛勤劳动者的劳动的不尊重。古语有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作为小学生,从小就要养成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餐桌上的浪费:浪费危害大、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第二课时
一、情境引入。
1.情境:一天放学,小华他们组打扫完成卫生以后便一起离开了学校。第二天,当小华来到学校后,便有同学告诉他:“昨天的电扇都没关。”小华无所谓地说:“不就是没关电扇嘛,有什么了不起的?用的又不是你家的电,学校有的是钱。
”2.议一议:小华这样认为对吗?
3.师小结:是啊,小华的想法完全错了,不管用的是谁的电,都是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不容浪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揭示课题: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二、新知探究。(一)读一读,想一想。
1.过渡:除了饮食方面的浪费,在我们身边还“潜伏”着形形色色的浪费。因为其频繁和细微,我们根本没有察觉。让我们一起来阅读p49案例。
(1)教室里的灯还亮着,同学们就去上体育课了。
(2)一篇作文还没写出来,就浪费了许多的纸。
(3)文具盒的自述:“别看我现在伤痕累累,我一个月前可是一个全新的铅笔盒呢!我的小主人经常把我扔来扔去,对我敲敲打打,还用小刀在我身上刻字。这个月,小主人还丢了四块橡皮,弄坏了三支自动铅笔。听说上个月就有一个可怜的铅笔盒被淘汰了。天哪!恐怕我很快也不能为主人服务了!我们的寿命不应该这么短啊!
2.思考:这些情景反映了什么?
3.从这些情景看,其实这只是校园里常发生的事情。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浪费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你在这些方面是否也有浪费行为呢?
(1)学生与同桌交流。
(2)学生组织语言在全班交流。
(3)师小结:今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些严重的浪费现象,在我们认为不起眼的小事上,其实存在着大浪费。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二)小调查。
1.浪费现象小调查:让我们组成“浪费现象调查小组”,深入了解一下浪费现象吧,挑选某一个方面的浪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2.完成调查报告。
①我们小组调查的浪费现象是方面的。
②我们看到的现象③这些浪费行为的危害
④产生这些浪费行为的原因是
⑤关于怎样减少这些浪费,我们的建议是
3.调查方法指导:
(1)可以采用观察、采访、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2)采访之前要准备好问题提纲。
(3)调查研究的结论要实事求是,如果有具体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
4.读p50“相关链接”。20xx年,国际性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指出,全球纸张产、用量已达3.2亿吨,如果每吨纸需砍伐4棵平均20年树龄的树木作原料的话,那么一年就有近13亿棵这样的大树从地球上消失。这样换算一下,在世界范围内,每天约有27万棵这样的大树被人们冲进了厕所下水道或是被当成没用的垃圾扔掉。
5.拓展了解某校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楼层及时关闭水源人数不及时关闭水源人数检查时间7:40--7:502:20—2:304:20—4:307:40--7:502:20—2:304:20—4:307:40--7:502:20—2:304:20—4:306.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浪费随时有可能被我们忽略,虽然不走眼,但它却存在,一旦汇集,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浪费现象,不容忽视。
(三)分析浪费原因。
1.请想一想以下说法错在哪里?
①稍微浪费一点没关系,太节俭了别人会笑话我的。②我一个人节约有什么用,有浪费行为的人多着呢。
③这些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浪费点和别人没什么关系。
④不浪费是大人的事情,和小孩子没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全班交流。
4.师小结。
国家都提倡“光盘行动”,提倡节约,反而是浪费可耻。拒绝浪费是全民族的事,不分大人和小孩,如果人人都节约一点点,那么十几亿的中国,会节约多少呢?
(四)找一找。
1.找一找:有很多关于浪费与节俭的名言、警句、谚语,意味深长。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大意: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你能再找一些类似的句子吗?
(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2)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3)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3.请你从水、电、气、衣物、玩具等方面,以“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为主题,设计一幅宣传画或宣传标语,把你的观点传达给大家。
五、课堂总结。
对呀,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有时是我们的认识问题造成了浪费,有时是我们的面子问题造成了浪费。俗话说“聚沙成塔”,如果我们人人都力行节约,那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设计: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教材简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分米、厘米、毫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它也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
2 、教学目标
认识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直观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设想
1 、数学教学
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即认识1 米的基础上,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认识厘米,再认识分米、毫米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米,再认识厘米,最后认识毫米。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不等式:米>分米>厘米>毫米。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建立数量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数量打好基础。
2 、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课一开始,从清明节扎小白花剩下的铅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生认识了1分米、1厘米, 1毫米之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度是1分米、1厘米,1 毫米,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应该让这一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所以在练习中我让学生判断身边物体的高度、长度,如:旗杆高 10米 ,铅笔长 10厘米 ,身高 120 厘米 等等。
3、亲身体验,从中感悟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在设计本课时,采取看一看、数一数、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实践操作和空间想像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内容分层细化,着眼一个“实”字
这一课主要分三段进行教学,第一段是认识分米,第二段是认识厘米,最后是认识毫米,课的知识量较大,所以教学时我把主要着眼点放在“厘米”的教学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花的时间相对较少。
认识分米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米尺得出从"0"刻度线到"10"刻度线的这一段长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比一比 1分米有多长,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大约1分米,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落实米和分米间的单位进率。
认识厘米时,从三角板入手,观察得出1厘米 的长度,同样让学生认识几厘米的长度,其中安排了一个游戏,通过小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评一评,既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各单位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安排了量文具盒,让学生既巩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毫米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1毫米 有多长,初步建立1毫米 的观念。
5、重过程教学
一般教学在教学新课后都非常注重对新知的练习巩固,有基本训练、专项训练、深化训练,使学生在练中达到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现代数学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转而重视过程教学,重视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主要时间集中于学生对1分米、1厘米 1毫米 的认识及建立它们的长度观念,只留少量的时间做些简单的巩固练习。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
“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我觉得本节课应关注学生对旋转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推理、归纳能力,真正理解旋转的特征。
由此,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于如下: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及旋转的三要素。
2。 能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特征。
(四)说学习重点、难点
本节课是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面的指针旋转的过程,认识物体是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明确旋转的含义,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对于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只有认识到“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变,只是位置变了”,那么旋转方法的研究和提炼才能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同时也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 说教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自学互动式讨论、教师点拨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在引导探索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一环节是新知引入的过程,我首先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从而发现图形的变换——旋转。师相机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
(二)自学互动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些重点和分散化解这些难点,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主要从这几步骤来引导学生学习,即:⑴理解旋转的含义,知道旋转的`三要素。⑵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旋转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
2、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小组讨论旋转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师板书: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 顺时针 逆时针
【设计意图:体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为学习例1做铺垫。】
3、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小组合作操作,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并把例1下面的三句话补充完整。
(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指针从“12” 到“1”绕点O 按顺时针旋转30。
出示:指针 从“12” 到“1”绕点O 按顺时针旋转30。
(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巩固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指针从“1” 到“3”绕点O 按顺时针旋转60。 。
(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接着通过知识迁移类推要求学生同桌互相独立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进而深化知识,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
(出示动画:指针从6指向12)
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引导学生概括出旋转的意义。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含义的理解,降低理解上的难度。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钟表指针的旋转”的直接观察,师生互动式交流,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突出旋转的三要素让学生及时巩固并理解旋转的含义,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2。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例2的主题图。
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绕点O每
次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三角形90°,观察每次旋转后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汇报结果。
最后揭示旋转的特征:三角形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
对于旋转的特征学生已初步建构知识,但还不成熟,因此趁热打
铁我设计了换另一把三角尺,在方格纸上按逆时针方向像上面那样转一圈并说一说。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经验,在这里,我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研究式探索,师生、生生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进一步巩固这一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三)达标测评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知识
【设计意图:】
(四) 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进行归纳。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说课稿04-19
小学美术说课稿07-31
小学体育说课稿09-16
小学英语说课稿12-24
小学美术说课稿07-15
小学音乐说课稿12-12
小学说课稿范文05-13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05-23
小学障碍跑说课稿12-10
小学语文说课稿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