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10 09:24:23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1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容,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肌,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上课伊始,这段文字就出现在了屏幕上,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引来一片赞叹之声。于是,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愫,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于“词海”之中,了解少女怀春时“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炽热情怀;体会少妇“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离愁别怨;感受牛郎织女“两情若是长相久,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无奈与豁达……

  不知不觉中,一上午的时间悄然而逝,大家都方兴未艾。老师选的内容美,讲解美,让我们体会到诗词之美。上这样的课,使人如沐春风,感谢邵老师。

  课上完了,“以诗词为心”这几个字深深的烙进了我的心里。是啊,古人都知道,真正的美女要有丰富的内涵,更何况我们这些和古人眼中美女相差甚远的女人?容颜易老,金钱易散,但如果我们用学识来装点自己的生命,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就会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中洗尽铅华,寻找到一方精神上的净土,获得内心的`宁静。

  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个有“诗词之心”的女子,从容、优雅的生活。这样的女子才能静下心来,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引导学生在古代文化中自由地徜徉,传播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诗词。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2

  一、初读诗文,略知大意,学习生字词

  在低年级的学生中,知识面窄、语言贫乏,认识的字也不多。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障碍。当引出了课题之后,就要引出课文的生字。引出生字可以直接带出,也可以提问题引出。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首古诗,你们会读吗?”“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自觉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这首诗了。读完后找出生字词,接着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出不会读的字词。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从来都不急着去回答,先问学生有谁知道答案,让会的学生来解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全班学生都不会的情况下,我才说:“你们想认识它们吗?”随着学生的一个“想”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到一个高潮。从而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快乐。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熟读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都会把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就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字一句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自己在旁适当点拨。有时,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去翻找工具书,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这样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古诗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去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了诗意,知道作者是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这样我叫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帮助学生创造一个独自在家的情景:“今天,你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现在你一个人在家,外面黑黑的,四周静悄悄的……”“这时你的心情怎样?最想的是谁?”“你在家都那么的孤独,特想你的爸爸妈妈,那你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看着家乡的月亮却不能回家的心情是如何?会想谁呢?”学生会脱口而出:“孤独,想家,想家里的人。”这样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四、课外拓展的延伸

  课外拓展的延伸是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以及发现美,表达美。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引出要珍惜家人和朋友以及尊敬老人。“那我们平时要怎样做呢?”这一个问题进一步深入教育。从而达到最终的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们只有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优秀的人文文化。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3

  我从四个方面谈学习诗词的个人体会:

  一、诗词的格律

  首先,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它涉及中国文体学、音韵学、词学、音乐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是中国古人对形式美高度关注后的产物。我们如果写格律诗,既然标了律绝,就要遵守格律诗的规格要求,不守规矩,不成方圆。

  有的人说,格律不可以过分遵守,差不多则可,我不太明白,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当然,一个字或词在无法用其他字词更换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立意方面,不可以因辞害意,如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静夜思》等。以前,我也在这方面不太注意,后来,写完一首诗以后,自己反复读,才真正感觉到了抑扬顿挫的美,有的诗,写完了,如果不遵循平仄韵律,读着拗口,没有此起彼伏的感觉,这些大家以后试着去切身感觉一下吧。

  所以我们尽可能去遵守格律上的要求,符合格律,不要因此而误导初学者,写一些不伦不类的格律诗,不过也可以不标律绝,古风也有好的诗词,像《诗经》等也是一大宝典。要学好格律,首先要知道中华新韵,平水韵,格律诗词的替,粘,对,这里的内容很多,虽然不是很深奥,也需要下一些功夫,特别是学水韵,入声字的认识相对麻烦一些,这里就不一一讲解了。

  二、诗词的炼字

  诗词鉴赏从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词的炼字犹为重要。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

  说到诗词炼字,大家都可能想到贾岛写诗词“推敲”。想想到炼字的重要。

  例如: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要想写出好的诗词,炼字犹为重要。

  三、诗词的布局

  也就是诗人常说的“起承转合”,其实,诗词的写作和我们讲一个故事,写一篇小说散文是一样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布局操作中追求场景环环相扣的流动与前后呼应的互动,曲折灵活的转换与自然有机的贯通;局部组接曲折流变、灵转畅达,整体架构充盈饱满、一体浑成,充分体现古典诗词“婉曲回环”的结构形态特征,绝句创作尤为遵循。不是东一句西一句,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有的人的诗词,读了好多遍,不明白说什么了,零零乱乱,一会儿春,一会儿夏的,看着都是一些美丽的辞藻没有顺序的堆在一起,让人看了无味。

  例子:李白《秋浦歌》之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太白全集》注曰:“秋浦有银有铜,此篇盖咏熔铸之景也。”即状写秋夜冶炼情景,寓意讴歌生命创造之美。起句“炉火照天地”,系全景空间意象组合,炉火熊熊燃烧,映红天地,夜幕远眺,景色壮观,境界开阔;第二句“红星乱紫烟”,中近景承接,动态视觉折射紫烟飘绕,火星跳跃,色调浓烈,境界奇幻;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将“赧朗”、“明月”、“夜”三个意象组接,构成静态时间意象组合体,巧妙转接,从空间意象转为时间意象,与前句之意达到“相避”,亦将动态美并存于静态美,与前句之意达到“相应”,从而完美演绎“相避相应”之规范。

  结句“歌曲动寒川”,顺静态意象组合“赧朗明月夜”推演而出,昂扬放歌,寒川激荡,使静态听觉承接更为深邃遥远。全诗从“起”“承”二句空间性的动态视觉表现递换为“转”“合”二句时间性的静态听觉表现,视听应合与动静应合相组接,造境婉转幽眇,跌宕深沉,充分体现出绝句婉曲流转的结构特色。

  诗词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刚刚学习诗词,大部分容易犯布局比较乱的.的毛病,凑句的毛病,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才能感觉到。也就如你讲一个故事,无论顺序还是倒序,都有有次序的讲给别人听。诗词的布局有好多种方法,再深的,我就不讲了。

  四、诗词的立意,这是写诗词最主要的

  立意,又称命意。诗词的立意,是指诗人在构思过程中,根据想要表现的情思、景致、事物、事件等题材,确立作品要表达的主旨、要揭示的生活真谛。台北的林正三先生在其《诗学概要》中说:“命意即先于心中酝酿出所欲表达之诗意,如作画必始于构图,心中先有丘壑,始能形诸笔墨。”

  立意决定诗词的命脉,好的诗词,立意一定要高,诗词是雅的文化宝典,所以立意要高雅,现在看到有一些诗词,读了题目,就让人脸红的诗词,读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我认为不可取,虽然诗词是发自心里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声音需要发出来让人欣赏吗?当然这里说的高雅也不是故弄玄虚,之乎者也,让人看不懂,用一些冷僻的字词。

  诗人要胸怀大志,大气磅礴,为国为民,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传世警句,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诗人面对当时世风不济、贤能受贬或国破朝亡、或死或降的境遇,道出了很多人想说说不出的、饱含激情和正气的感叹,立意准且高。历朝历代也有很多为投合政要或迎合世俗而歌功颂德或释放不满的诗作,而流传下来的却甚少,其关键原因则是立意不准、不高、不深。但也不是唱高调,写一些老干体的口号类诗词,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也是做诗词不提倡的。而是也可以小见大,通过一个点,来扩大成面。一首好的诗词作品,往往给人以开阔、豁达、大气,且激情澎湃、产生共鸣、百读不厌之感,其主要引发人们共鸣的关键是立意的高度和角度的选取。

  然而要做到诗词的立意深远并非易事。要善于观察、想象、揣摩、提炼、升华,善于扑捉稍纵即逝的时空等等,这些都与作者自身的修养有关。其中,学习立意的有关知识,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有的诗词,写了许多景语,最后没有绾结诗词总体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中心思想,其实,写景主要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不是让作者作画,我们初学者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毛病,这是大家必须注意的。

  总之,我的体会是:诗词要在立意,布局,炼字,格律下功夫,做到,立意要高,布局合理,用字准确,格律合辙,诗词是诗人心里声音的飞扬,不是平仄句,也不是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古诗的步骤01-27

学习古诗的方法01-02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05-27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范文03-22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05-26

最新春日古诗的意思 春日古诗心得体会实用06-18

经典的古诗06-12

古诗05-26

很经典的古诗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