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教案:古诗

教案:古诗

时间:2025-02-16 10:03:12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教案:古诗二首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教案:古诗二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教案:古诗二首

北师大版教案:古诗二首1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房兵曹胡马》。

  3、我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自学导学

  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唐代伟大诗人,被称为。

  3、我还知道《》也是他的作品。

  二、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把课后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把易错的`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

  3、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把意思写下来,:

  批:轻:托死生:

  峻:堪:骁腾:

  三、自己尝试,理解诗意

  我又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了两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交流协作:

  对学: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建功立业,作者的远大抱负。

  (二)感悟展示

  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2、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3、我知道作者描写马的目的。

  (三)书写展示

  我要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

  我又想到了一些描写马的诗句:

  五、达标检测

  1、读一读,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宛()骁()峻()凌()

  苑()挠()俊()棱()

  2、仔细读《房兵曹胡马》,思考填写下列空白处。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写马的,后四句主要写马的。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杜甫对马的情感。

  知识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分别代表着中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高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我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我能用心感悟这两首诗,并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

  导学过程:

  一、自学导学

  1、了解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钩:

  燕山:

  走:

  金络脑:

  3、自主合作学习《马诗》

  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二、交流协作

  对学: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语速的变化等方式读出作者的情感

  (二)感悟展示:

  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四、深化引领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马,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达标测评

  1、我会给下面的字注音:

  ————————

  棱堪蹄峻

  2、填空:

  所向,真堪。

  有如此,可横行。

  “何当,快走。”

  从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

  3、我还能写出一句关于马的诗句:

北师大版教案:古诗二首2

  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

  这是两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它们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为俺们描绘出两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古诗教学重在激发同学的情趣: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重视朗读。不论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需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同时,针对小同学,情境创设也很重要,它可以把笼统的诗句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便于同学轻松愉快地感悟古诗。

  学校及同学状况分析:

  俺校是西安市雁塔区的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大局部同学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且班额较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俺区教师至少经过区一级新课程培训,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转变。相应的,同学们也变得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独立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发展。四年级同学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大局部同学早已熟背本课两首古诗。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资料。

  2、同学准备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1―2生背)今天俺们再学一首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题目)

  2、交流找到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解题:看图,猜题意,交流。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理解诗意

  1、自学。指导方法:边读诗,边看图,画出不明白的词句。

  2、出示全诗,交流自身理解的词或句。

  (1)(要求用自身的话说诗意,只要说出大概意思,就给以适当鼓励)要求查工具书,解决“蹊”;协助同学理解词语:“留连”。

  (2)再说诗意。

  3、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诵。

  (1)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除了这些,还可能有什么?闭目想象这一美景。

  (2)结合春天景色的图片,用自身的话描绘这幅景象。

  (3)动手画一画,做画配诗,(交流、评议)

  [点评: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俺们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同学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的基础上,举行“好画配好诗”的活动,不只能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还能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意。整合课程,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4)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要求注意读出动静相宜。)

  (5)老师示范读。(重点指导:边读边看图边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练读、背诵古诗。

  三、拓展,作业。

  1、自学杜甫的另一首写花的`诗《绝句》:“尽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小组制出配诗图来。

  2、预习《游园不值》

  板书: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杜 甫

  黄 四 娘 家 / 花 / 满 蹊, 花

  千 朵 万 朵 / 压 / 枝 低。 多

  留 连 戏 蝶 / 时 时 / 舞, 花

  自 在 娇 莺 / 恰 恰 / 啼。 香

  课后反思:本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却不能靠生硬的翻译来加以一一对应。在这一课里,俺给同学营造了一种情趣化的学习氛围,以描述春景的方式来力图让同学获得读诗的美感;尊重同学的阅读感受,放飞他们想象力,让他们以自身的语言和手中的画笔来个性化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板题《游园不值》。

  3、交流诗人叶绍翁的资料。

  二、理解古诗

  1、自读古诗,大体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释疑。要求查工具书,解决“屐、扉”。

  3、结合插图,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1)小组讨论“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2)看图,进一步体会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

  (3)抓住机会,指导朗读。

  [点评: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同学获得充沛发表观点的机会,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4、诗人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春色满园”呢?

  (1)你想园中应该是怎样的景象?

  (2)再次朗读。(读出春的生命力。)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朗读,背诵古诗。

  (2)想象当时的情景,谁愿意做诗人来扮演一下?

  (在评议中要求同学演出诗人由失望、扫兴到惊喜、愉快的心理变化。)

  (3)指导朗读。

  三、拓展、作业

  1、小组举行朗诵竞赛。(两首诗任选)

  2、任选本课中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可以把自身想象成诗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

  [点评:在朗诵和改写中比较并体会了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3、自学“目积月累”中《吴兴杂诗》

  板书: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 怜 / 屐 齿 / 印 苍 苔,

  小 扣 / 柴 扉 / 久 不 开。 失望

  春 色 / 满 园 /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 出 / 墙 / 来。 惊喜

  课后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小朋友们会感到“易”、“趣”、“活”,同学的视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扮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到同学的脑海里。爱扮演是同学的天性。同学要扮演好,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内容。因此,课堂扮演能促进同学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同学进行语文实践的有效方法。

  总评:古诗的教学,感悟为重。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俺们应从同学实际动身,为他们发明体验、感悟的条件,把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当然,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同学来说,体会意境是很难的,所以,俺们除了牢牢抓住朗读、背诵这样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让同学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教案:古诗】相关文章:

古诗教案11-12

古诗教学教案05-28

《村居》古诗教案12-02

语文古诗教案05-16

古诗幼儿教案12-24

小班古诗教案10-03

古诗《清明》教案09-12

古诗优秀教案11-12

古诗《所见》的教案10-30

古诗《风》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