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05 13:00:24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你会背哪些古诗?

  (指名随意背诵古诗)

  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

  板书:古诗(加拼音)

  (会的学生当小老师教教不会的。然后集体交流并书写“古”)

  你会背几首古诗?

  板书:首(加拼音)

  哪位同学认识这个“首”字?

  (指名读字、正音、扩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

  板书:古诗两首

  雨后的早晨,当我们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可以根据切身经历来回答,也可以想象着来回答)

  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们有同感,他以诗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春晓。

  板书:春晓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样记住“眠、处”的?

  (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⑴ “眠”是形声字;它是什么意思。

  ⑵ “处”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chǔ;与“外”区别。

  3、说一说:诗中写了春天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

  ⑴ 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幻灯出示:鸟叫声)

  ⑵ 播放风雨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⑶ 看到飘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⑷ 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4、配乐诵读全诗:

  (1)个人读。

  (2)评价读。

  (3)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

  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古、诗、首、眠、处、闻、声、多、知

  2、认读、组词,用“到处”说话。

  3、观察“处、声、多、知”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处、声、多”。

  5、学生描红、临摹。

  六、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咏春的诗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 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軍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 ,不读d ,还:读hu n,不读h i。)

  2、 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原诗有八句,这里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

  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撇”。第二笔是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⑥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l”

  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你还记得哪些?请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出塞》,板书课题。

  2、这首诗饱含对出征将士的怜惜之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全诗

  1、自由读全诗,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弄懂字词。

  2、交流学习的情况。

  三、理解诗句

  1、读你喜欢的诗句,再说说喜欢的原因。

  2、交流学习,教师点拨。

  注意体会但使、飞将、不教等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

  3、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

  4、学习有感情地诵读全诗,通过互评交流方法,提升朗读水平。

  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意思。

  3、带着怜惜边关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读古诗。

  五、背诵古诗

  示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

  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书:村居

  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

  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

  ⑴ “醉”是平舌音。

  ⑵ “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⑶ “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⑷ “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⑸ “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

  ⑴ 纸鸢:风筝。

  ⑵ 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3、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多读几遍,要读通顺,读流利。

  二、对照注释,初步理解。

  1、同桌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2、师适当讲解,大致理解就行。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出示画面和节奏提示,让学生自主品读,同桌合作读读听听

  2、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诗人能表达的思想感情,历代诗人对它的题诗

  3、在熟读读的基础上背诵。

  四、检查识字

  五、练习

  1、评一评

  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描写的春景与本诗描写的春景有什么不同?(自由讨论)

  生:杜甫的诗写花很多,千朵万朵来表现春天,这首诗没写那么多的花,而写了燕子。

  生:这首诗写的是野生的花和草,而黄四娘家的花是自己种的。

  2、想一想:乌衣巷繁荣时是怎样一种景象?

  自由说,发挥想象力。

  六、作业:背诵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第一首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

  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评: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黄鹤楼雄姿、简笔画──黄鹤楼及广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2)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好铺垫。

  (点评:讲解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为学生理解后两句诗埋下伏笔,可谓讲在“关键处”,有画龙点睛之妙。)

  2.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点评: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先让学生感受、理解,再表达美的感受,融理解运用为一体。)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

  3.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

  (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4)指导朗读后两句。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师引读,板书: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评: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可点拨学生如何读出抑扬顿挫,触发学生深入体会;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因此多样化的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顾全诗,归纳升华。

  1.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2.略读第二首诗。

  3.激发学生体会第二首诗及其他送别诗的兴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 B.读懂、 C.读精、 D.读会、 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离开。

  3、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离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

  5、小结

  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练说

  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听到、看到_______?

  2、为什么作者会有啼不住的感觉?

  3、两岸的猿声还没停,乘的船就怎样了呢?

  表达出船的什么?因此称之为轻舟。

  4、合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

  2)一个有感情地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D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领会意境、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讲解

  当年李白获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时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悦,看到长江山峡壮丽奇特的景色。

  2、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2)抒发了作者历经艰难岁月被赦免后归乡途中怎样的心情?

  3、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进行想象,更好地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

  1、有表情朗读

  我们读这首诗时仿佛随着诗人的小船一起游览了长江山峡两岸的壮丽景色。把这些壮丽景色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把大家一起带入诗的画之中。

  2、感情背诵: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齐背

  五、指导五读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是用五读法学习这首诗的,那么我们是如何用五读法学习的?

  2、出示五法歌谣。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知道诗的意思,了解了诗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五读法。同学们可要记牢,下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其他古诗。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一、二部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

  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

  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

  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

  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的场景。

  3、感受古诗文学和意境的美,从中懂得求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同时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求知的道理。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朱熹和陆游的材料,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示儿》。请一个学生来背背,谁愿意自信地站起来呢?

  我佩服第一个敢于站起来的同学。对于第二首古诗的作者陆游,相信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下面谁愿意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呢?(你真是一个会收集材料的学生)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首陆游所写的诗。教师板书诗的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谁能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呢?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冬天的一个晚上,陆游教他的小儿子怎样读书。)不知道“示”在此处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指示、训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学们,你们看着这个课题时,你能猜出陆游会对他的儿子子聿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你与陆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诗,进行教学。

  1、同学们打开书本128页,先把这首古诗读通。

  2、请一个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朗读情况。集体再读诗歌。

  3、同学们,我们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熟读课文理解)

  同学们看来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个词语的意思,大家可根据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诗之意。

  (始:才。终: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同学们可以自己通过喜欢的方式来理解古诗,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同学们经过学习,相信诗句之意已经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对作者诗中所写意思的同学请举手,你刚才猜对了哪一句?学生汇报。

  结合学生说的过程中,导出第二句中:少与老相对。第四句中的:知与行相对。

  同学们你看这团体的力量就是大,刚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们就把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诗意,相信同学们背起诗来更容易了。

  5、请学生背诵,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诗,你们谁能说说陆游都告诉了他的儿子什么道理呢?说到这里,我不禁有个问题想向同学们请教:陆游是在告诉儿子,书上的知识无用呢?

  四、自学《观书有感》

  同学们下面来我们再学习一关于学习方面的诗,同学们也可用上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出示古诗《观书有感》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秋天的焕然生机,再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3、培养孩子乐于背诵古诗,积淀经典文化底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自主认读生字条里的所有生字,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解决。

  2、小老师领读。

  3、同桌互相听读。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5、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6、扩词练习。

  7、写字:

  ⑴分析字形,掌握规律。

  ⑵师范写“枝”“刘”,提醒此二字的第四笔均是“丶”。

  ⑶描红、临写,评出优秀。

  二、朗读感悟

  1、《赠刘景文》。

  2、整体感知:

  ⑴自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

  ⑵同桌之间听读。

  ⑶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之处?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师配乐范读两首古诗,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生说说自己“听诗”的感受。

  3、生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美,感受诗的韵律美。

  4、配乐赛读、评读。

  5、指导背诵。

  四、实践活动

  1、从两首诗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进行“诗配画”活动。

  2、开古诗朗诵会,每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从题目可知许的内容为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感,是一首风筝诗,描写了春光明媚,丽日和风,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快乐的放风筝的情景,诗歌就像一幅画美丽的通俗画。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以评价促发展,在读与评价相结合中感悟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生字组成词语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大意,在朗读、感悟中想像

  诗中描绘的情景。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篇的语言美,情景美,达到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初识意境。

  师: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同时观赏老师为你们作的画,好吗?

  (师放古筝乐,按诗句描绘的景物顺序展现画面)

  1、整幅诗课文插图

  2、草长莺飞

  3、拂堤杨柳

  4、水泽散发的雾气

  5、儿童欢乐放风筝

  6、回归整幅诗文插图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我看见了翠绿的草地。

  生:我看见了黄莺在飞舞。

  生:我看见柳条在随风飞舞(摆动)

  生:我看烟雾,不是水雾。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风筝。

  生:……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国清朝诗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内看到此情此景,仅用了四句话就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村居》课件演示古诗内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感知意境。

  1、释题:在乡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由读,要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师: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

  生:旧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变成乡村的村。

  生:顺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导书写,生描红、临写。

  6、指导朗读、正音。

  三、细读诗文,感受意境。

  1、师:请同学边读边观看画面,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2、师: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在组内提不懂之处,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蒸发的雾气,拂堤:柳枝很长,下垂着,像抚摸着堤岸。

  纸莺:风筝。

  3、师:根据你对诗文的理解,能说一说诗文的大意吗?

  生:叙述诗意(大概诗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长,黄莺飞舞的时候,拂堤岸的杨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里一样,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里,赶忙趁着春风放起风筝来)

  四、吟诵诗文,品评意境。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同桌间互读诗文。

  生:练读,相互纠正。

  师:请你推荐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读给大家听。

  生:吟诵诗文。

  师:谁能再评一评,通过他的吟诵,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吗?

  生:评价。

  (1) 他晃着头,我感受到柳树在风中摇摆很美、

  (2) 他的笑得再开心些,就更能体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兴奋心情。

  师:那你能来试着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的吟诵。

  师:谁来给他评一评。

  生:他读的声音很响亮,要是把醉春烟读得慢一些会更好。

  师: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烟这几个字读的声音再拉长一些(师范读前两行话)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从老师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柳树在飞舞,整座山村到处是雾气……

  师:谁愿意来试着再来读一读。

  生:试读,同桌比读、男女赛读。

  五、赏读诗文,进入意境。

  师:放古筝乐曲,吟诵古诗,生闭眼想像画面。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你的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风筝飞得很高,美极了。

  生:我仿佛听见黄莺在歌唱。

  生:我听见小朋友在欢笑。

  生:……

  六、欣赏画画,升华意境。

  1、回放课件,生齐诵诗文。

  2、诗人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

  看画面,练背诵。

  七、拓展作业,张扬个性。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2、为古诗配画。

  3、吟唱诗。

  以上任选一题

  板书:

  村居

  草莺飞 醉春烟 儿童学

  拂堤杨柳 早春 竟放纸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展示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如果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

  2、交流理解,说理由,教师相机简笔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

  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学生发现后再让学生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五、书写指导

  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重点指导“窗、柳”。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课前准备】

  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一、引入

  1.交流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二、学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游戏。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四、写字

  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研究并写好“流” 字。

  五、迁移方法,学习《绝句》

  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六、总结

  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 字的书写,从观察,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改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期待。

  二、改革方式方法,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

  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本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了各种各式、宽松和谐、富于情感、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聪明才智的活动。例如开课时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对课外积累的重视,扩展信息量,让知识面广的同学露一手;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共享资源,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自择方式的朗读展示,看图写话,让他们口吟、眼看、耳听、手写、脑记,各种感官参与,有利于个性发展、差异发展;举一反三学《绝句》,更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由的时空,发展的平台。整节课,独立,合作学习适时安排,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是等待别人的授予,而是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实践,情感、价值观同时获得转变,在自奋其力中实现超越。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 自由记生字。

  2)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师范读。

  2) 自愿读。

  3) 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相关文章: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4.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

5.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

6.《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7.《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

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