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古诗作文

古诗作文

时间:2024-12-12 21:41:10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必备】古诗作文汇编九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作文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古诗作文汇编九篇

古诗作文 篇1

  风吹、草低、牛羊,寥寥数语,一幅壮丽的草原风光尽展眼前,还带着灵动的气息,高而蓝的天,无垠的草原,风吹过,青草翻起波浪,仿佛可以感受到风吹在脸上的爽意,心胸也豁然开朗。 可见古人对汉字的运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一个字让整首诗顿时有了生命的'色彩,船行江里,两岸一片葱茏。而其中的“又”字,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在明月初升的渡口,群峰在月色中衬托着一个落寞的背影。

  “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更”字,道出了送别友人的不舍,出了阳关,你在没有往日的好友了,再喝一杯吧!隐隐地我感到作者的惋惜和祝福。 一个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你心中的门,门外是11岁女孩的懵懂无知,门内是知识的草径深幽,吸引着我一探究竟。 有一些诗词写出了我们儿童的神态和心理,可爱极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真的,我就是这样的,回到家一放下书包就急急忙忙地拿起书来看,共鸣!共鸣!还有“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小孩子的活泼俏皮一下子就跃然纸上,我想诗人应该也有一颗童心,不然怎么能写出这样可爱的诗句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这些诗句,语言直白,往往没有华丽的辞藻,似乎是在不经意中产生的文字,读起来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痛快劲儿,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们用自己的满怀激来热爱生活,仿佛可以看到他们怀着无限的希望,在高山之巅,朝着大海,向着远方,大声地喊出自己心里的声音。 古人对文字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诗词的美感和韵律,让我更加喜欢汉语言。

  古诗词就像一块美玉,岁月掩盖不了它的美好,爱它的人会在心里将它打磨得日益美润。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诗人们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豪杰!

古诗作文 篇2

  今天,我读了两首古诗,一首是《蜂》,一首是《滕王阁序》。读了这两首诗,我明白了两个道理。

  读了《蜂》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命的存在意义,并不是在别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自己给予了他人什么。就像蜜蜂一样,它为人们采蜜,采到蜜后,它并不求人们会给它什么回报,只是一心一意的为人们服务着。我们应该学习蜜蜂这种为人服务却不求回报的精神。

  读《滕王阁序》我懂得了:应该把困难当成历练,用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积极应对,如果这样,你会发现:挫折,其实是人生的课堂,只有经历许许多多次人生课堂的磨炼,才会得到真正的自己!

  这两首诗都教给了我们一些人生道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背诗,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

古诗作文 篇3

  斑斑驳驳的墙砖上因为潮湿而而长出了青黑的青苔,一块光滑的墙砖上用飘扬而有力的文字刻上了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间在周围虽都留下了烙印,但是这首诗的光辉却丝毫都没褪色。如同我爱的诗词,无论经过了多久,诗词中包含的感情也不会消失,如一坛美酒,越酿越纯。

  诗鼎盛于唐,词则是宋,固有称号唐诗宋词。唐宋都是发展极好的朝代,经济的发达才会有一群群文人墨客、奇人志士感叹社会、感叹美景、感叹历史,或愤世嫉俗,抨击时弊,或慷慨激昂,激扬文字。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极盛时留下诗词,在盛世繁华、熙熙攘攘中留下对美好生活得赞美。望着“绝胜烟柳”的皇都,坐在酒馆的二楼,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日渐衰败时留下诗词,在一片破落的废墟前留下对流离生活得无可奈何,终得“人比黄花瘦”,不得圆满。病重的父母、待哺的婴儿、破旧摇坠的茅屋、时时吹响的战火,叹出对亡国的悲愤与无奈。也许有人是在伤情离别中留下诗句,孜然一身游荡在他乡,节日来临,却总少了一份欢乐,多了一份孤寂与落寞。”遍插茱萸少一人”,何时才能“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能把满目的思乡与思亲的泪水融入到笔下的文字。远古而来的文字,仿佛穿越时空,将诗人、词人的感情传递给我们,我爱淡淡的忧愁,,也爱繁华盛世下的艳丽,更爱这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古诗词。徜徉在古诗词之中,感觉是在和诗人、词人们进行一场心灵的聚会。

  一首古诗词是无法用其他语言翻译的.,勉强译之,也会没有那份神奇的韵味。中国传统的东西是无法替代的,也不能丢失。因为古诗词中不仅有人类的善于美,更有结晶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民主精神与民族之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面对强掳入侵,那种汗撒大地,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那份凛然与浩气,那份执着与坚贞,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永立于世界之颠的武器吗?当你面对被战乱侵害的历史遗迹,你是否会想起历史中的“烽火连天”,在诗人留下的诗词中,品味着那个时代的豪情壮志。当你读着这些诗词,在金戈铁马中细细品读那份荡气回肠,可以感受到心灵深处的震撼。我爱诗词,更爱这带着热血的古诗词。

  美景如画,美景如诗,古诗词中你也能够寻觅到种种人间美景。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欢快旖旎的夏天,也有“独钓寒江雪”空旷辽远的冬韵。或许历史带走了当年的诗画美景,但诗词所留下的却不会被历史所带走。淡淡花香犹如一幅画卷在眼前展示,浓浓人情犹如一首乐曲在耳边回荡。心随景动,读着这些古诗词,感觉在放飞心情。我爱诗词,这些如画如歌的古诗词。

  一杯清酒,回旋在历史的隧道中,而这杯清酒便是古诗词,越品越香。

  我爱古诗词!

古诗作文 篇4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往往会反映出大道理。例如:我们学过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古诗就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这句古诗的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输送进来。

  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闻名世界,他在数学的领域中早已遥遥领先,可他还是在不断地探索着数学中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前进。他的学生曾问他:“老师,您已经是大数学家了,为什么还在不停地学习呢?”阿基米德听后,只是笑了笑,并随手画了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大圆是我所掌握的知识,小圆是你们所掌握的知识,因为大圆的弧长比小圆的弧长长,所以我所掌握的.知识比你们的多,而圆外的面积则是我们都没有掌握的知识,这也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正如阿基米德所说,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而想要获得更多知识,只能努力学习,坚持学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证我们的头脑清晰,以便于在做题时更好地发挥,思路更加清晰,从而汲取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也要以一种不耻下问和学无止境的态度去面对更多的人和事。大千世界,层出不穷,艺无止境,我们不仅要牢记以前学过的知识,更要准备好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如果不能牢记以前的知识,那我们之前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同时,如果没有旧知识的铺垫,新知识又该何去何从?

  所以,不管你是博古通今的鸿儒,还是学贯中西的大家,都要记住这句古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诗作文 篇5

  政治失意,仕途受阻,成为文人墨客千古不绝的浩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从来就不曾潇洒过。

  但一些人是幸运的。李白、刘禹锡和苏东坡的诗文里,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并没有消磨于壮志难酬的扼腕之中,反倒是一种豁达开朗的情怀跃然纸上。

  天宝元年,李白离都当官,唐玄宗并未重用李白,加之受到佞臣的谗言污蔑,他难忍其辱,恳请唐玄祖放他还山。与其说是自愿退仕,毋宁说是被皇帝赐金放还,排挤到朝廷之外。于是,李白背上行囊,出走庙堂。李白二十年来的入世之梦瞬时灰飞烟灭,其中的艰辛又怎能轻易释怀?李白凭天纵之才谋得小吏之职,顿感行路之难。一腔意气化作茫然,他便著下《行路难》一诗。宝剑出鞘,挥向何方?杜甫曾评价李白“未就丹砂愧葛洪”,说他归隐避世也是徒劳。就这样,在处处逢难,举步维艰之际,李白的仕途生涯决定再续。希望重燃,仰天一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笔锋陡然一转,铮铮铁骨在久居暇荒之后,再次让世人看到了骨子里就有的'豁达乐观之情怀。

  刘禹锡在政治上失意后,感慨时事之变迁,依旧旷达逍遥。时值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刘禹锡遭贬。路经扬州城,遇到了老友白居易,宦海生涯如风吹草蓬,他乡相遇,该当畅叙别情。白居易为刘禹锡鸣不平,刘禹锡自然应作诗答谢,于是诞生了传世佳作《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在他身后的一千多年里,温暖了无数人。当政治抱负无处施展,蒙受不白之冤时,我更偏爱刘禹锡的愤世嫉俗、泰然处之。千帆过尽,万木逢春,如同寒冬的一抹斜晖,即使不炽热,却也让人相信身后的艳阳天,一代诗豪终究是在文坛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也终是一身浩然正气,活得洒脱自在!

  苏东坡在世人眼中,亦是几分豪气几分侠义。他一生宦海浮沉,数次被贬,奔走四方。那一夜,他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正值中秋。当时他被贬密州,由于政治立场不同,与弟弟子由数年未见,甚是想念。面对明月,苏轼心潮汹涌,由矛盾苦闷,力求超脱到积极达观,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展现于世人面前。词中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几乎是前无来者,后无古人。苏轼一生风雨,过眼云烟,我行我素,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居然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真正是:苏轼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

  斯人已去,此三人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他们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他们的诗文,穷尽了旷达的风骨,穷尽了豁达的情怀。只愿字斟句酌,随他们一起游走其间。

古诗作文 篇6

  古诗中的风景是非常美丽的,跟古代的一模一样。可是,时过境迁,古代的风景早已离我们远去,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从古诗中欣赏古代的风景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写出了人民虽然因春天的洋洋暖意而变得慵懒多睡,外面的世界却异彩纷呈,处处莺歌燕舞,百鸟争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出了作者回想昨夜那一场风雨,该有多少春花从枝头坠落啊!而今天下午晴朗,鸟啼此起彼伏,大自然的一切又充满活力,显示着春天巨大的魅力,以及万物强大的生命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可以看出青海湖上密布的.战争阴云,使银妆素裹的雪山也暗淡无光,跨过雪山,河西走廊上耸立着一座孤城,从孤城上可以眺望军事要塞——玉门关。

  “不破楼兰终不还”,真的是铿锵有力,气壮山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从中可以看到咸阳古道上,晨雨湿尘,柳色清新,离别的悲伤气氛载满了古道。

  “千里黄云白日熏,此风吹雁雪纷纷。”诗人用千里黄云,昏黄的日光,北风吹雁,飞扬的大雪,描写出了友人董大将去的是一个辽阔而萧索的远方,给全诗蒙上了一层悲怆的气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草堂处柳丝一片翠绿,柳梢上黄鹂欢快啼鸣,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

  瞧,多美的景色啊!如果人们不乱砍树木,不乱杀动物,不污染河水,那么,我们的地球还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怀恋古代的自然,想象着那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树一禽一兽,羡慕古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我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感谢古诗给我们送来了美丽风景。

古诗作文 篇7

  古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是几千年不变的,不衰的非文物遗产。古诗中的风花雪月。更是令人……

  风:时而凶猛,时而温柔,时而神奇,时而愁情。

  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婉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情,悲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多彩。“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愁情,无奈。

  花:时而无情,时而美丽,时而惊心,时而炫彩。

  有“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的无情,离索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悲哀,惊心“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的.美丽,炫彩“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辛勤,甜蜜。

  雪:时而冰冷,时而多姿,时而轻盈,时而朦胧。

  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冷,寒冷。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漫飞,多姿“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轻盈,动人“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的朦胧,幻影。

  月:时而缠情,时而宏伟,时而梦幻,时而诚心。

  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缠情,相思“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宏伟,壮丽“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可爱,梦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祈求。

  古诗中有风花雪月,古诗中有名胜古迹,古诗中有春夏秋冬,古诗中有愁绪离别。古诗中有…… 风时凶温神愁情,花时无情美惊炫彩。雪时冰姿轻朦胧,月时缠情宏梦诚。风花雪月,愁绪离别。

  在古诗中淋漓尽致的彰显。

古诗作文 篇8

  我爱古诗词,是因为它诗句优美瑰丽、意境深沉;我爱古诗词,是因为它富含生活哲理;我爱古诗词,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成长路上,我学会的第一首诗,就是《咏鹅》。记得小时候朗诵时,我咬音不准,竟把“鹅”读成“饿”,惹得家人捧腹大笑时,我仍入情大声地诵读。每次看到池塘,我都会情不自禁大声吟诵《咏鹅》,引得路人驻足观看,连声赞叹,这些情景恍如昨日,历历在目。慢慢地,我爱上吟诵古诗。在父亲引导下,每个周末,我都会观看几集《中国诗词大会》,我眼界大开,领略了精彩绝伦的古代中国瑰宝——古代诗词,让我兴奋不已;评委老师丰富的诗词文化知识和高超的绘画技巧,令我陶醉着迷。慢慢地我痴迷上了古诗词。

  早晨去爬山,一踏进神光山大门,我就看见假山上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流水,嘴中立刻蹦出李白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大步流星地跑向旁边的玻璃桥,站在玻璃桥上,那些如头发似的柳丝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美极了!这时我又联想到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爸爸竖起了大拇指,我心里像吃了蜜糖似的。古人说,不读诗词,不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难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诗与词,中国独有的文化,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诗词,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融入了诗人的美好情感与奇特想象。它源于平凡生活,却高于生活。

  我爱古诗词,不仅因为她语言优美,生动传神,更重要的是她能够纯净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健康向上的奋斗热情!

古诗作文 篇9

  语文,数学,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联系,而内在还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好像我们中国人吧,东南西北,谁认识谁呢?但其实都是一个华夏的后裔,黄色的皮肤,黑色的头发,并且都有着相同的血脉。这就好像某种实物外表看着,没有一丁点联系,而内在都有千丝万缕的相互存在。

  清人王士祯作过一首有名的关于数字的诗《题秋江独钓图》中写到: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一首诗总共用了九个一。这九个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毫不差,细细品味,这些一用得十分贴切又有情趣。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渔人钓的是鱼?还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还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清舟、一枝鱼杆,渔人一面唱歌,一面喝酒,垂钓的逍遥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但看似逍遥,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一个人孤独地在江边垂钓,钓的却是一江的秋意。

  清人陈沆有一首与此相似的诗: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这首诗中出现了十个一,比上一首还多一个一。这首诗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湖面上有一条扬帆却又有人在划浆的渔船,船上有一个老渔翁正拿着钓鱼杆垂钓。忽而昂首、忽而俯身,然后是一阵阵的笑声。这满江的月光 和一江的秋意是无与伦比的。这四句诗虽然很平白 ,但是刻画出来的画面却是相当的漂亮。一字用的'很好,一字虽然看起来简单无奇,但用在了作者笔下,却能组合成一首押韵流畅的诗。

  这两首诗都创造了一个渔翁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但下面唐代王建写的《古谣》却截然不同: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这首诗讲的是:河水东西流向 ,一头在东, 一头在西。天上的彩霞有的向两边散开,有的向中间聚拢。散开的似水中的泡沫,慢慢变淡慢慢消失;聚拢的就像殷捏着的泥玩越来越厚实。路上的行人, 有来有往。植物本身和它在池中的倒影 ,一颠一倒。这里短短的28个字中虽有着矛盾的8个一,但都统一在一幅风景画里,可见一字有多么强的表现力。

  其实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清代的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也连用了十个一,生动地勾画了一幅高僧晚归图:

  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俗话说:文理不分家。数学代表的是理性的一方,语文代表的是感性的一方,当思索数学与古诗词之间的深意时,偶有所得,会心一笑的感觉,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也就是诗中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吧!

【古诗作文】相关文章:

古诗的浪漫-有关古诗的作文02-17

(精选)古诗的作文03-15

古诗的作文(精选)09-19

古诗的作文(精选)01-16

古诗的作文[精选]03-14

(精选)古诗的作文07-27

古诗的作文03-30

古诗的作文04-13

古诗的作文(精华)03-14

古诗的作文【优选】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