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俞平伯《归路》古诗赏析

俞平伯《归路》古诗赏析

时间:2024-03-28 16:40:36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俞平伯《归路》古诗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俞平伯《归路》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俞平伯《归路》古诗赏析

  高山正苍苍,大野正茫茫,黄鹤底故乡!

  黄鹤何时返他底故乡?

  黄鹤去得远远,我身走得缓缓。

  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样晚?

  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样晚?

  密箐荒榛路艰难!

  我想去叩天门,上有白云底皑皑;

  我想来返人寰,下有荆棘底漫漫。

  独立山头天又晚,四山底杜鹃,叫得声声哀。

  “冷月呀,三更,你将没处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1921年11月2日于杭州所写,后收入《冬夜》诗集。从诗中可以看出,此时已经进入“五四”低潮时期。这首诗即曲折地反映了作者迷失方向、走投无路、苦闷彷徨、惆怅迷惘的的心绪。此诗虽然只有四小节,文字不多,而却颇有诗味和意境,不失为是一首好诗。与作者的其他诗作相比,此诗除了用字精当、做句雅洁、安章完密、音节谐适外,写得特别含蓄朦胧,可谓具有含蓄朦胧之美。

  诗的开头“高山正苍苍,大野正茫茫”两句,是从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的诗句脱化而来,描绘了苍茫的境界。作者说这正是“黄鹤底故乡”!不言而喻,作者是在把“黄鹤”比喻和象征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想。然而,“黄鹤”却飘然而去,因此,作者便发出“黄鹤何时返他底故乡”的呼唤。显而易见,在此等诗句中,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只要读者细细品味,便会明白。第二节写得也非常含蓄朦胧。“黄鹤去得远远”一句,意谓把作者丢下,使他失去依靠,孤单难行,不知所向。“我身走得缓缓”,“来得这么样晚”,“密箐荒榛路艰难”,是在说明到处布满“密箐荒榛”,行路十分艰难。诗句尽管如此含蓄朦胧,个中寓意,看来也是不难索解的。

  第三节,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想象力很强,不难看到,这四句诗,正是化用屈原在《离骚》中寻求理想的写法。诗句非常优美动人,令人寻味,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追求理想:上天无门,返回人间无路的愁苦。

  第四节写作者天晚独立山头,听见四处杜鹃的凄厉悲凉的啼叫声。显然,这是在抒写作者的孤独和苦闷。“冷月呀,三更,你将没处归J”杜鹃这种朦朦胧胧的啼叫声,不正是诗人不知所向的痛苦心态的自我写照吗?

  古人说:“诗贵含蓄。”俞平伯说“朦胧”是写诗的捷径。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俞平伯《归路》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经典古诗赏析09-16

古诗及赏析09-06

《出塞》古诗赏析01-21

古诗赏析作文01-04

《草》的古诗赏析01-28

《乌衣巷》古诗赏析01-25

古诗《月夜》赏析03-28

古诗《春晓》原文及赏析11-22

古诗《江雪》赏析11-24

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