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小学古诗名师教学实录

小学古诗名师教学实录

时间:2024-05-30 10:00:08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古诗名师教学实录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古诗名师教学实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古诗名师教学实录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

  生:(自由应答)听过。

  师:好听吗?

  生:(自由应答)好听。

  师: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歌词)

  师: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得更是好听!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生1:睡不着,失眠。

  师:说得好!“睡不着”是大白话,“失眠”呢,是近义词。一俗一雅,意思就说得明明白白了。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2:不眠。

  师: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3:难眠。

  师:未曾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4:未眠。

  师: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5:愁眠。

  师:一口气,找到了五个近义词。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一句话,就是睡不着觉啊!好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儿。

  生:(齐读歌词)

  师: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生1:钟声。

  生2:钟声。

  生3:钟声。

  师: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注意,这是古诗。你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师:读得好!那么,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生:寒山寺的。

  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十年。

  师:十年,整整十年,可见这钟声的魅力!那么,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张继?张继何许人也?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诗句)

  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生1:枫桥寺。

  师:没错,寒山寺又名枫桥寺,因为它就在枫桥的边上。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生1:钟声。

  师: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生2:又到了寒山寺。

  师:又听到了什么?

  生2:钟声。

  师:七年不变是钟声啊!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这番感慨。

  生:(齐读诗句)

  师: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生1:(朗读)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生2:(朗读)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生3:(朗读)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听!陈小奇的笔下有钟声,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陈小奇的歌词)

  师:听!王士祯的笔下有钟声——

  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

  师:听!高启的笔下也有钟声——

  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师:再听!陆游的笔下还有钟声——

  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1: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写钟声?

  生2:钟声的魅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呢?

  生3:张继是谁?

  生4:钟声为什么能够留传这么长的时间?

  二、承:张继独听寒山钟

  师:问得好!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大屏幕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了、顺口了为止。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

  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清清爽爽地读。

  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不错!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生:(朗读全诗)

  师: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全场掌声)

  师: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小学古诗名师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白居易古诗《池上》教学实录01-20

古诗两首的教学实录04-03

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实录09-02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04-03

名师教学设计02-12

名师教学设计15篇05-16

小学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05-12

大学教学名师心得范文09-14

古诗教学反思04-02

【经典】古诗教学设计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