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小学经典古诗

小学经典古诗

时间:2024-06-07 14:46:51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小学经典古诗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经典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经典古诗

小学经典古诗1

  1、《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张九龄是一代名相,他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哦!张九龄遭到贬谪时,恰逢中秋佳节,于是望月伤怀,思念家人,写下了这首中秋表达思念的名作。这首诗也入选了新课标课本。

  2.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3.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4.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简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小学经典古诗2

  一、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为了陶冶小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的效果,我校特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

  二、参加对象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形式:在1—6

  六、活动细则:

  1、要求每班全员参加。

  2、每班比赛中自选一首诗,随机抽取四名同学各背一首。

  3、比赛同学要求服装统一,化妆,仪表大方、自然、得体。

  4、各班的`古诗文诵读要有创意,采用新颖的形式,体现各班的特色。

  5、评委君。

  6、计分

  内容(10分)效果(60分)形象(20分)加分(10分)总分(100分)

  25分(15分)(15分)(5分)

  符合范围及主题,无错漏

  集体背诵表演10分

  个人背诵5分

  小组背诵5+5分

  内容与表情动作相宜,串词自然,有整体感

  内涵把握准确,感情充沛,艺术感染力强

  音乐、道具、布景等辅助手段运用得当合理

  服装整齐、队伍有序,对观众、评委有礼貌

  教师参与、有突出创意

  七、评分标准:(100分制)

  1、形式:形式新颖有创意,体现自己的特色。

  2、表情:表情大方、自然、声情并茂。

  3、语言:要求普通话标准,背诵流利无错。

  4、服装:要求服装统一,有特色,有创意。

  5、上下场:要求上下场整齐、安静、快速。

  八、备注:

  1、音响话筒:总务处

  2、摄像、照相

  3、各班位置划分:总务处

  4、主持人:大队部

小学经典古诗3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背景

  最新的小学生古诗词鉴赏《山行》: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词释义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

  古诗今译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学经典古诗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一个多音字。

  3、初步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现在正好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2、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

  3、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人称为“诗史”

  三、精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看图,说一说春雨的'特点

  3、指名读第一句,边读边理解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这真是一场好雨,你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吗?春天一到,就下了起来。

  4、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5、齐读第一句

  6、指名读第二句,边读边理解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滋润着万物。

  7、齐读第二句。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己练习。

  有感情地背诵。首诗赞美了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二、学习新知:

  验收责任

  请学生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二节

  教学责任

  朗读背诵课文,学会诗中的生字。

  一、亮责任

  背诵默写课文,学会诗中生字。

  二、落实责任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请学生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请学生背诵课文。

  4、指导生字。

  (1)复习旧字。

  浇 民 耳 帝

  (2)请学生说出新字。

  晓 眠 闻 啼

  (3)指导重点字。

  晓: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5、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三、验收责任

  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5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三节

  教学责任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一、亮责任

  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说一说,并能写成一段话。

  二、落实责任

  1、指导学生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3、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1)单个说。

  (2)同位子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4、提出写话要求。

  (1)格式。

  (2)注意标点。

  (3)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

  三、验收责任写一段话。

小学经典古诗5

  1、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2、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经典古诗6

  1、创设情境,欣赏意境。

  古诗词的学习,要学会欣赏其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他们走进意境。

  (1)赏析语言,进入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含义深刻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或是咀嚼字词,理解意境,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或是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如《泊船瓜洲》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或是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如“飞流直下三千尽”这一句的浩大声势;或是联系上文,探讨意境。这样通过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美”之所在。

  (2)以图配诗,感受情境。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可采用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草》的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可分组让学生给诗句配画,然后把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想象漫游,深入情境。在教学《望庐山瀑布》,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带学生到庐山旅游、观赏庐山瀑布,让学生亲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中,加强感性认识。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因此,初读古诗词时,教师便要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停顿节奏。在读中整体感知诗意,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在渡过之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演一演诗词中的情节,领悟古诗词的情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假如同学们就是诗中的劳动人民,看着自己种的粮食被人夺走,而自己却要挨饿,你的心情会是怎样?”“我们一起跟着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学生戴着头饰,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在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3、解字词,明诗意。

  要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必须要读懂诗句,这就得先过语言关。古诗语言非常简洁,和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它多是单音节词,所以必须要教学生逐字落实理解,从而读懂诗句。解字词可以指导学生把单音节词准确理解后翻译成双音节词,先明白字的基本义,再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要解释以下的字:望——远看;日——太阳;照——照耀……读懂了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义,就可以推敲其文学意义了,如“生”是“产生”的意思。

  明诗意指的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也就是说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从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全诗,明确诗意了。

  4、识写结合,指导书写。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和写字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认真书写生字。尽管学生在初读、细读、品读诗文中,早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对生字的认识还只是一种轮廓印象,只有继续对字形做分析,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印象。因此,教师也要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指导,教给学生有关汉字笔画笔顺的基础知识和书写汉字的方法。

  (1)巧记字形。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形象法,采用口诀、简笔画、动作等直观性较强的形象帮助记忆。如《静夜思》中的“月”,可画个月牙儿帮助记忆。②游戏法,即利用生动的游戏帮助学生记忆。如动手制作基本笔画的卡片,然后用这些基本笔画拼成《一去二三里》中“五、六、七、九、八、十”等生字。

  (2)指导书写。在指导书写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田字格的作用,让每个学生注意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和运笔方法,并让学生动手写上5-10个字。每次书写前教师应强调学生的坐姿及执笔姿势;书写时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书写后,当堂相互评价,纠正错误。这样把写字过程穿插中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

小学经典古诗7

  1、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4、《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节选)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6、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风》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9、《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4、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5、《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6、《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8、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9、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生哪得几回闻?

  20、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2、《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3、《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4、《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5、《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6、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学经典古诗8

  古诗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是一扇窥探古代人文风貌的窗口。在欣赏和研究古诗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们所蕴含的哲理、感悟和审美价值。在此,我将分享我对古诗画的心得体会。

  首先,古诗画给予我极大的心灵享受。诗中的文字犹如墨点般洒在纸上,画中的色彩恰到好处地点缀其中。读一首古诗,犹如在山水之间穿梭,亲临其中;观一幅古画,就像沉浸在它所描绘的世界里。例如,苏轼的《赤壁赋》描绘了一幅战场恢弘壮观的画卷,读诗之际仿佛能听到船只碰撞的声音,看到火光冲天。这种感受令人沉醉,使人不禁陶醉其中,感受到文字和画面带来的美妙享受。

  其次,古诗画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古人以极其简练的语言和画面,将复杂而深刻的哲理娓娓道来。在古诗中,人们对人生、自然和世界的思考和领悟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几句简单的诗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使我深感人生的可贵和珍惜。而古画中,艺术家常通过运用构图、色彩和笔墨等手法,将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糅合在一起,给人以启迪和警示。这些作品不仅令我品味到古人的智慧,也引发了我对人生本质的深深思索。

  古诗画还通过构图、色彩等艺术手法,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是人类创造的重要领域,诗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包含了艺术家的才情和情感,还表达了文化的审美理念。古代的诗人和画家常常通过不同的构图和手法,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主题,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例如,元代画家郑板桥的`《溪山行旅图》以独特的构图和色调,展现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画面,令人陶醉其中。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技法,还在于它们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

  此外,古诗画也能让我感知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情怀。古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诗画中得到了展现,让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社会文化和人文氛围。在诗中,诗人们描绘了古代的山水风光、人物形象和社会风情,使我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民的智慧。画中,绘画家们用笔墨勾勒出古代社会的街巷场景、日常生活和宫廷氛围,让我仿佛跨越时空,亲临古人生活的脚步。这些作品在传达美的同时,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综上所述,古诗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给予我精神上的享受和启迪,还让我了解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感受到了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古代社会的风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古诗画的研究和欣赏,通过它们的映衬,更好地领略和品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经典古诗9

  上册

  《赠刘景文》 《山行》 《回乡偶书》 《赠汪伦》

  1、《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说】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色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2、《山行》

  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深秋时节,山上蜿蜒的小路曲径通幽。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3、《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4、《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 《宿新市徐公店》 《望庐山瀑布》 《绝句》

  1、《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言】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2、《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翻译】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3、《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4、《绝句》

  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小学经典古诗10

  最近我读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我觉得世界并不都是美好的。

  比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首诗就描写了淘金者的苦难生活,整天劳动在风浪泥沙的`黄河边上,何时是个尽头啊!

  再比如<悯农>”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老百姓天天种田,结果还没有粮食吃,活活饿死了,这是什么世道啊?

  过去这样,其实现在也有很丑恶的东西,世界上经常发生战争,死了许多人,很多人无家可归。非洲那里很穷,许多人饿死,病死。 中国山西那里有不少儿童,被坏人强迫在窑里干活,都成了小奴隶呢!

  世界有了丑恶才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改变。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尽自己一份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小学经典古诗11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她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也是我们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和生活智慧的一座宝库。读古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那优美的意境,还能深刻感受到他们在生活中的智慧和体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不仅让我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还让我意识到人生的哲理和真理。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了古诗对我自身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古诗让我懂得了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渺小。在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优美与壮丽,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色描绘,让人不禁为之倾倒。而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这使我感到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大自然的巨大。

  其次,古诗唤起了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古诗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这种对国家、对民族不离不弃的精神让我在心底产生了一种火热的爱国情怀。《白日依山尽》中的那一番景色描绘,让我意识到我们生活在如此美丽的国家,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伟大的历史,这使我从内心产生了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和敬畏。

  另外,古诗也教会了我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在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有着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心态。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困难和挑战只是人生中的一种经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就能迎难而上,战胜一切困难。

  最后,古诗也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理和哲理。在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人生、对命运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例如,《生查子》中婉约词意、怀春情态的如意形容对自身命运不可掌握的描写,让我明白到自己并不能操控自身的命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和奋斗。通过古诗,我意识到了自己要把握现在,行动起来,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总之,古诗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和精神力量的源泉。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我被其中的意境和深意所吸引,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和学问。古诗不仅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感悟,更使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依然会不断地阅读古诗,因为古诗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经典古诗12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别董大 高时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7.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8.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9.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1.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4.塞下曲 卢纶

  塞下曲(其一)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二)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15.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6.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7.赋得古草原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18.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9.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20.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学经典古诗13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唐代诗人)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京口和瓜洲仅隔着一条长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秋思》

  作者: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翻译】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清代诗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翻译】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牧童》

  作者: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翻译】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

  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桌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翻译】

  一叶(条)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止划动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这首诗体现出了孩童的机灵,诗人也乐在其中。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宋代诗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翻译】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小学经典古诗14

  知音者诚希

  韩愈〔唐代〕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朋友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切,极富感染力。

  杂说一·龙说

  韩愈〔唐代〕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这篇根据典籍和传说写的杂感,用意很明显:作者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小学经典古诗1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晚晴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朝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夏日对雨

  作者:裴度 年代:唐朝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年代:唐朝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初夏且幽庄

  作者: 卢照邻 年代:唐朝

  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

  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小学经典古诗】相关文章:

小学夏天古诗07-12

小学必学的经典古诗12-19

小学雪的古诗03-19

夏天的古诗小学01-28

古诗小学生小学生古诗分类08-31

小学必背的古诗03-27

小学生经典古诗04-25

小学必背古诗04-04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04-03

小学生秋天的古诗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