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3 10:31:4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10篇【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玻璃的种类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那种,还有许多新型的玻璃,你知道有哪些吗?它们又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新型玻璃。

  二、板书课题

  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

  1、注意读音:殊、即

  2、字形:碎。

  3、形近字同音字:

  4、教师结合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陈列、博物馆、企图、犯罪、特殊、即使。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教师板书:

  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总结:

  全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及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作用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

  四、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

  五、结合表格内容,读课文,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六、练习朗读一至五段。

  七、学习第六段,理解“正在、将会”两个词。

  八、提问:

  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九、教师总结全课。

  学习了本课我们应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后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 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

  2. 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

  2. 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

  3. 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

  4. 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检查自读效果。

  正音:锻炼堡垒稳定激励鞭策专心致志韧性

  指导书写:锻炼堡垒激励等

  3. 分段朗读。学生评议。

  4.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

  5. 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 集体交流:

  a. 指名回答。

  b.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

  c. 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d. 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

  e. 朗读体会。

  3.总结:

  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4.理清层次:

  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5.齐读本段。

  四、课堂练习

  1. 熟读课文。

  2. 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 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2. 他的第一问是什么?

  3. 为什么要这样问?

  4. 如何才能做到呢?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自学这段

  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

  2. 学生自学本段。

  3. 小组交流讨论。

  4. 集体讨论:

  a.问了什么?

  b.为什么要这样问?

  c.朗读指导,突出“有了……才……”

  d.怎样才能做到?

  e.朗读指导,突出“要想……就……就……”

  5. 有感情朗读课文。

  6. 小结学法。

  三、学习余下段落

  1. 学生自学三四两问。

  2. 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

  3. 全班交流:

  a. 你明白了什么?

  b.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理解三四两问。

  4. 朗读指导。

  5. 齐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复述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烘卧剩裂欺负讨厌孤笆讥苇僵亏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1)带词识字。如:讨厌孤独讥笑讨厌

  (2)猜字识字识字。如:“烘”,一个学生指着黑板上的任意一个生子,老师让学生猜,直到学生回答对为止

  (3)结合动作识字。如:“讨厌”,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故事

  (公共场合随地吐痰等),让学生体会“讨厌”一词。

  (4)字体演变识字:

  3、易读错字:“裂”声调读错。是四声,不是三声。

  4、多音字:壳[ké]蛋壳

  [qiào]地壳

  5、应会写字:灰冰鸭鹅讨厌蛋壳欺负翅膀

  (1)写正确:易写错字:

  “厌”字里面是个“犬”字,不是“大”字。

  “欺”字右面是个“欠”不是“月”

  (2)写美观:

  a、看看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注意什么?

  b、注意区别“鹅”和“鸭”。

  c、“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示范指导。

  a、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b、“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近义词:嘲笑伤心欺侮美丽

  反义词:丑讨厌仔细瘦幸福耐心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讨厌讥笑欺负翅膀

  2、了解词意的方法:

  “巴望“一词,在文中课通过换词比较法来理解。

  “讨厌、讥笑、欺负”可创设故事情境(随地吐痰。残疾人不能讥笑他们。不能欺负小同学等)来理解。

  “翅膀”结合上下文理解,结合各种鸟类来理解

  (二)重点问题:

  1、课后题: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课前预习中质疑提出的问题。

  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

  (三)造句训练:

  讥笑:

  讨厌

  照样子写词语:雪白的羽毛

  三、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感情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道理: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

  1、圈生字,画出生词,标出自然段。熟读课文至少3遍。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2、识字(蓝线上的字):

  (1)你用哪些好方法(猜字谜、编儿歌等)记住了哪些生字?

  (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并圈出你认为难认的字。

  3、会写字

  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占格位置。

  (2)圈出你认为难认的字并尝试用田字格里的字口头组词。

  4、再读课文,积累词语

  例如(词语):讥笑欺负巴望讨厌等

  例如:(短语)雪白的羽毛嘴巴大大的

  5、读好以下重点词句

  词语:讥笑讨厌暖烘烘欺负

  句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体瘦瘦的。

  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6、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7、质疑:学生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标画在课本上吧!

  小朋友,请你认真对待每次预习,加油!!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课前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同学们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同学们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者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的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的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同学们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同学们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同学们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同学们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同学们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同学们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同学们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同学们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同学们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同学们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古诗《三衢道中》。

  2、阅读短文《小虾》,弄明白作者把小虾写得有趣、生动的原因是仔细观察。

  教学重难点:

  读背古诗,读懂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

  录相、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读背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简介:

  曾几(1084-1166),字志甫;号茶山居士。江西人。做过江西、浙西的提刑,一生为官正直。

  2、放录音,请同学跟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启发)

  学生发言。

  教师讲:对,这首诗不难理解。关键是要在头脑中浮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二阅读《小虾》

  1、初读短文,表然段,了解大概意思。

  学生发言。

  2、用“~~~~~~~~~”画出表示小虾吃食先后顺序的词语。

  (先......然后......接着......直到......)

  3、吃饱了的小虾是什么样呢?写出重点词语。

  (游来游去、互相追逐、贴着缸壁休息。)

  教师讲:“游来游去”、“互相追逐”表示小虾的动态,“贴着缸壁休息”表示小虾的静态,这种动、静相结合的'写法好。

  4、齐读第三自然段,看一看描写了什么?(放录相)

  学生发言。

  教师讲:这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小虾的样子:细长的脚,钳子一张一张,胡须一翘一翘,眼睛一鼓一鼓。说明作者对小虾观察得很仔细,连两只小虾之间的活动都描述出来了。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写的是什么?找出重点词语。

  学生发言。

  三板书设计

  小虾

  吃东西总是先然后接着

  有趣有的......有的......有的......

  逗它蹦起来舞动对峙打

  每天站看喜欢

语文教案 篇6

  训练目的: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爱惜粮食》的图片,句子、要求。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背景,发挥想象,口述图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看图作文我们早已写过,应该并不陌生,请同学回顾一下,看图作文有哪些要求。(要仔细看图,理解图意;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教师小结出示要求。出示课件1 2分钟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看图作文——爱惜粮食 出示2

  二、学习“习作要求”,出示: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比较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 1分钟

  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事的文章特点是什么?(出示课件4) 3分钟

  四、学习范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作者抓住哪几方面来写?用“——”划出写得具体的词句。 5分钟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围绕中心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出示图,仔细观察 (课件5) 5分钟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图上画着哪些人? 2、他们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候的事?)

  2、出示学习提示1、图上画着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课件5

  3、讨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妈妈、农民伯伯 板书:小明 爸妈

  点明:小明、爸爸、妈妈是这幅图的主要人物,农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时间:春天的中午

  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小明胸前的红领巾说明是放学后,从农民伯伯头戴草帽,弯着腰在插秧,推测出这是春耕的季节。)

  事情:出示填空(口头说话) (课件6)

  一个—————的———————,小明———————,爸爸妈妈———————————————————。

  (3)讨论事情的顺序。

  板书:起因:小明要倒剩饭

  经过:爸妈劝阻教育

  结果:小明懂得道理

  (4)确定重点:这三步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些?

  点明:事情的经过应作为重点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5)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积累的爱惜粮食的谚语和诗歌等

  如《锄禾》出示它的多媒体 2分钟

  六、想象事情的经过,分散难点。 10分钟

  出示学习提示2、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小明会怎么说,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得具体些? (课件7)

  (1)自由组合讨论,小组汇报,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语言、动作是否合理。

  (3)评议后,其他小组补充(力争求异)。

  七、学了这篇看图作文,你们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体会?)(相互说,然后交流)

  3分钟

  八、写重点部分,把它写具体,然后交流。5分钟,有时间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语文教案 篇8

  背景分析

  城门指城楼下的通道,是城的标志,城门与城楼的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本单元内容与上一单元的“烽火台与古城墙”紧密相连,都是表现家乡新郑郑韩故城的历史文化。在技法上,也综合运用前两个单元学习的泥板成型、泥球堆砌、泥条盘筑等方法泥塑技法,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本期学习的一个总结。古城门也是本期古老的新郑场景创作重要的一个泥塑建筑作品。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城门的作用,观察古城门造型特点;

  2.学习泥片和泥块组合的'方法制作城门局部;

  评价设计

  任务一:分享资料,观察图片,说出古城门的结构和特点;

  任务二:动手尝试,分享自己的经验,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组织教学

  活动一:欣赏感知(3分钟)

  1.出示古城门图片,欣赏感知古城门的古老感觉。

  2.出示评价量表,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原来是“泥”课程学生作品表现性评价表

  评价内容

  自评

  伙伴

  评价

  总评

  知识

  知道古城门的历史作用,简单阐述古城门的结构特点。

  简单说说古城门结构特点。

  知道古城门的构造。

  技能

  会用泥片和泥块组合的方法制作古城门,技法熟练。

  会用泥片和泥块组合的方法制作古城门,技法掌握不熟练。

  不能完整完成作品。

  造型

  泥塑作品能抓住古城门主要特点,造型独特美观。

  会制做一个完整的古城门,特点不突出,造型一般。

  不能抓住古城门的只要特点,造型不够美观。

  创意

  作品有自己的个性,能清楚的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与想法。

  存在模仿现象,能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

  完全模仿其它作品。

  活动二:交流欣赏认知(10分钟)

  1.学生分组介绍自学了解到的古城门的资料。

  (城门指城楼下的通道,是#39;城#39;的标志,城门与城楼的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防御建筑,城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

  2.了解我国现存著名古代城门。

  中国修筑城墙的历史非常悠久,古城墙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明历代传承的有力见证。现存较完整的中国城墙有北京城墙、西安城墙、南京城墙、荆州城墙、襄阳城墙等多处,它们都见证着一段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3.这么雄伟的城门,人们用什么材料建造起来的呢?

  最早的时候,可能是用土堆积起来。后来一般用石块砌成,或用木料建造,或用各种材料综合起来…)

  (城门城楼的建造说明劳动人民的智慧)

  4城门的外形结构怎样?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古城门其实由城墙、城门、城楼三部分组成。城墙上有方形凹凸城头,在城墙中间挖拱形城门。上面是城楼。城楼一般有两层,具有我国古代建筑典型的特点:方形,瓦顶,飞檐等。)

  活动三:观察探索实践(40分钟)

  1.刚才我们用不少时间了解,学习了古城门的相关历史,观赏了古城门的图片,那么现在让我们用手中的泥去制作一座古城门的话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呢?请各小组思考一下,讨论一下,把你们的构想说出来。(找代表叙述制作想法)

  2.总结制作方法与步骤,要采用泥球(块)堆砌,泥条盘筑,泥板成型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借助半成品对主要环节及其步骤进行演示指导。

  【让学生谈制作想法,促进学生思考、合作交流与相互学习,同时可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3.分小组研讨:

  (1)你们组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城古门?

  (可以画出来,也可以用语言描述。)

  (2)主要运用哪种泥塑方法?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4、小组尝试

  (1)按照设计稿和分工,小组尝试制作;

  (2)教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随时做进一步指导。

  活动四:展评总结提升(7分钟)

  1.根据评价量表,分小组汇报本节课学习收获,并展示作品。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古城门的一些历史和相关的知识,懂得了塔的建筑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其实塔的文化和知识还远不至这些,感兴趣的同学回去深入研究一下。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调整

  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

  2.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4. 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五、学习生字。

  1〕 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 2〕 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

  3〕 比较“纱、沙、妙”“纯、线” 4〕。

  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学生自读课文

  开火车读字卡词卡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口语表达

  学生自学描红。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 )的天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调整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 教师配乐读。

  2〕 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

  1〕 指生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读的词句,落实重点语基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2〕 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谈话,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你想说什么?作者也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五自然段。

  1、理解第五自然段这个比喻句。学着用比喻句。

  三、学习生字

  出示晶、建。指导写“晶”字。

  四、指导背诵

  (1)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2)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3)指名试背,奖励。(4)全班齐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圣、窗、帘。2重点指导“窗”字。自学其他生字。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蔚蓝( )纯洁( )

  2摘抄你欣赏的好词句。

  写生字词

  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学生生边听边想像。

  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点评。

  自由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透亮 清水洗过

  纯净 明洁

  神往 紧紧 久久

  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重点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二、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三、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 、评选故事大王。

  四、讨论交流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