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写好“车字旁”和“舟字旁”的字。
2.了解含义深刻的多字成语,并能正确填写。学会转述他人的话。读读背背山歌歌词,感受劳动人民语言的精炼,寓意的深刻。
3.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培养对民俗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能正确填写多字成语。
教学准备:
1.以大舞台对话框为例,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2.查找成语的出处、作者、相关故事及成语意思等。
3.搜集、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节日风俗以及有关节日的故事、趣闻、诗词句等。
教学过程:
万花筒
1.我能写:
(1)背诵形声字歌诀: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想(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
(2)(课件出示带有“车字旁”和“舟字旁”的两组生字)说说怎样根据形旁和声旁去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并说说与车和船有关的其他带有这两个部首的字。
(3)指导观察,总结写法:“车”与“舟”变成部首以后的变化:“车”最后一笔变“提”;“舟”中间一横也变“提”,右边不出头。复习两个部首的笔顺。的间架结构:“撤”是左中右结构,要写得紧凑。其余五个字是左右结构,分占左右半格,“车”部稍窄,带“舟”部的字两部分要均衡。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根据总结的写法互评。5)认识、书写其他带有“车”和“舟”部的生字。
2.我能填。
(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它一般是四字的,但也有三字的、多字的。指名读填写的多字成语。
(2)很多成语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前两条成语大家很熟悉了,谁来说说后两条成语的出处、作者及成语的意思?
(师生交流查找的资料)
(3)你最喜欢哪条成语?为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4)课外拓展:搜集积累三字、多字成语。(如:露马脚、此地无银三百两……)
3.我会读。
(1)出示例句,比较异同:
小明说:“我每天都坚持读书。”
小明说,他每天都坚持读书。
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讲的是同一件事。不同之处:第一句直接引小明的话,第二句是转述小明的话。所以,标点改变,人称改变。
(2)总结方法:
转述他人的话时,注意改冒号、双引号为逗号,人称也要改变。
(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
(3)出示教材例句,指名读例句,练习改写。
评一评:人称标点改写是否合适。
(4)练习巩固。
妈妈说:“你说得对,我就听你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好“车字旁”和“舟字旁”的`字。
2.了解含义深刻的多字成语,并能正确填写。学会转述他人的话。读读背背山歌歌词,感受劳动人民语言的精炼,寓意的深刻。
3.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培养对民俗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能正确填写多字成语。
教学准备:
1.以大舞台对话框为例,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2.查找成语的出处、作者、相关故事及成语意思等。
3.搜集、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节日风俗以及有关节日的故事、趣闻、诗词句等。
教学过程:
百宝箱
1.听一听:欣赏歌曲《山歌不唱忧愁多》。
2.读一读:指名读歌词,纠正读音,注意停顿。自由练读。
3.议一议:这首山歌中你最喜欢哪句?从中领悟到了什么道理?(幸福快乐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赛一赛:比赛背诵歌词。(可建议学生观看电影《刘三姐》)
大舞台
1.(课件出示: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傣族泼水节场景)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借大舞台举办民族节日交流会,请各民族的代表来介绍自己民族最富特色的节日。
2.讨论: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民族节日?
(相机板书:节日名称、日期、民俗活动、传说趣闻、文学作品或诗词对联……)
3.学生独自或分组上台介绍搜集到的民族节日。
(如:汉族的新年、清明、元宵等节日,白族的火把节,瑶族的女儿节……)其他同学可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质疑或作补充。
4.课外拓展:
墙报中开辟一个“民族节日大观园”栏目,鼓励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小帖子或手抄报贴上去。评一评,可设立资料详尽、制作精美、最有趣等奖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课时安排】
五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导入: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次为A,属基本能力。汉字字形这一考点从1992年至今每年必考,就是在20xx年试卷结构作了很大的调整的情况下,重现率仍为100%。
二、看“高考例题大观”,把握命题趋势
(1)命题主要内容逐渐集中于错别字(特别是常用字中的错别字)的考查;
(2)命题的形式大都是单项选择题;
(3)由与字音、字义考查结合出题逐渐演变为字形考查单独命题;
(4)考查难度,最初是让考生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后来演变为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从20xx年开始,均为这种题型。
(5)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别字上。1992—20xx年高考的“字形”考题共出现42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投影)
类型数量错例
音近字12川(穿)流不息仗义执(直)言重叠(迭)鸠占鹊巢(雀)委曲(屈)求全人才荟(汇)
萃人情世(事)故一筹(愁)莫展百战不殆(怠)没(莫)齿不忘融会(汇)贯通随声附和(合)形近字2戊戌(戍)杳(沓)无音信
音、形相近字27眼花缭(缭)乱稗(裨)官野史精神矍(钁)铄国籍(藉)插科打诨(浑)掂(惦)量针砭(贬)时弊贪赃(脏)枉法脱颖(颍)而出不胫(径)而走纷至沓(踏)来积毁销(消)骨冷漠(寞)痉挛(孪)偏僻(辟)孽(蘖)根祸种气冲霄(宵)汉扑朔(溯)迷离娇生惯(贯)养惨绝人寰(圜)装幀(祯)气概(慨)凋敝(蔽)责无旁贷(代)一张一弛(驰)味同嚼蜡(腊)束之高阁(搁)
配对字1虚无缥缈(渺)
三、根据高考特点,明确复习重点
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写规范的汉字,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高考除了第一大题考识记汉字字形外,在作文中汉字的规范书写也是一个标准。
四、探究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汉字的构造是汉字的基础。我国古代有“六书”的说法,指出汉字的构字的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转注和假借严格说来,不属于造字法,而是一种用字方法。在汉字中最基本的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掌握汉字的构造对正确的书写汉字,消灭错别字有很大的帮助。在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时,要特别注意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部首。如:“臣”字是六画,“凸”、“凹”都是五画,“鼎”是十二画。
出现错别字的原因:绝大多数多是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的。
错字主要错在增、减笔画上:
不应增加
一点的字:庄纸荒浇含步染贪
一横的字:易策惕壶县昨考
一竖的字:喉统叔假贼
一撇的字:武展序畏预幻丧
不应减少
一点的字:诉添初省蔑梁
一横的字:束拜气盼承慎威
一撇的字:或幼矛究戒柳
出现别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形近致错,②音近易误,③形、音相近致别,④随意简化字致别,⑤意义相近而致别。
①形近致错。如“病入膏肓”别为“病入膏盲”;“为虎作伥”别为“为虎作怅”;“暴戾恣睢”别为“暴戾恣骓”。
[练习1]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中流抵柱飞扬拔扈民生凋敞精神焕散张驰有度工程峻工
②音近易误。如“振奋”别为“振愤”;“迫不及待”别为“迫不急待”;“英雄辈出”别为“英雄倍出”
[练习2]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世外桃园不可诗意残无人道搬门弄斧墨守陈规纠纠武夫
③形、音相近致别。如“虎视眈眈”的“眈”别为“耽”;“心灰意冷”的“灰”别为“恢”;“肆无忌惮”的“惮”别为“弹”。
[练习3]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明辩是非言简意垓规规距距豪迈气慨龙盘虎据滥芋充数
④随意简化字致别。如“蓝天白云”的“蓝”别为“兰”;“入不敷出”的“敷”别为“付”;“惨绝人寰”的“寰”别为“环”。
[练习4]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褒贬时敝面面具到书写了草混肴乾坤史无前列免强答应
⑤意义相近而致别。如“清澈见底”的“澈”别为“彻”;“浪费金钱”的“费”别为“废”;“漠不关心”的“漠”别为“寞”。
[练习5]改正下列各短语中的错别字:
巧装打扮一口同声前倨后躬梳装穿戴歪风斜气出奇致胜
五、介绍“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点落实的技巧
(一)音辨法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例如:(1)缀学[“辍学”的“辍”音,“缀”音]
(2)惦量[“掂量”的“掂”音,“惦”音]
(3)无耻滥言[“无耻谰言”的“谰”音,“滥”音]
(4)赎于职守[“渎于职守”的“渎”音,“赎”音]
(5)切腹之痛[“切肤之痛”的“肤”音,“腹”音]
(二)形辨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1)眼花潦乱[“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
(2)插科打诨[“诨”跟言语有关]
(3)国藉[“籍”古代书写常用竹简]
(4)寒喧[“暄”跟太阳有关]
(5)风弛电掣[“驰”快跑(多指车马)]
(三)义辨法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
例如:(1)一愁莫展[“筹”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是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引申为“计策”“办法”,“一筹莫展”即一个办法也想不出。]
(2)不径而走[“胫”是“小腿”,“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3)针贬时弊[“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
(4)誓不两立[“势”是指情势。]
(5)功亏一匮[“篑”是盛土的筐。]
(四)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特别是成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书写是否正确。
例如:(1)人情事故[“事”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2)惹事生非[“事”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没有“事”“非”对应的)]
(3)嘻笑怒骂[“嘻”应改为“嬉”,我们可看出“笑”“怒”“骂”均为动词,从词语的结构对应的角度可判断前边不应该是可作叹词或象声词的“嘻”,而应该是可作动词的“嬉”。]
(4)仗义直言[“直”应该为“执”,这个成语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
当然,要做到正确书写汉字,仅靠上述方法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平时应注意落实,积极向课本学习,向课外阅读中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字典学习,建立错字摘记本,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日积月累,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这样才不会对高考的字形考查题“望题兴叹”。
六、引导学生熟记“易混字辨析”、“易错易混的字”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七、强化训练
(一)课堂迁移练习: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其实是貌和神离。
B你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C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师生共同运用教材,占有、整合,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
设计特色:
以质疑定向,学生参与确定三个教学目标;以读书为本,自读、自悟、自得总结收获;以体验拓展,在表演中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
1.充分领悟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以三个问题为线索,感受理解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为什么消失了,给人们以怎样的启示。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因果的表达方式;
3.学会生字新词,掌握三种句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片断。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从课题预测内容,自主提出学习的第一目标,解决“有怎样一个小村庄”的问题。
学生读到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不约而同地产生一个疑问:有怎样一个小村庄?或者说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学生产生的第一个问题,也是这节课教学的第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确定是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真实的问题。继而师生共同探究:怎样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呢?学生悟出靠自己读书和互相探讨,读懂为止。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到黑板前绘画,理解感受领悟课文的思想情感,直至把描写小村庄美丽的语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流利地背诵下来。这一系列的对语言本体的潜心品味,正是学生学会读书的过程。
学生归纳出
1.我们是在品读中充分感受了课文的意境,是用“心”在读书;
2.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把小村庄村前、村后、上空、地上的情况有顺序地描写出来了,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所以很顺利地背诵下来;
3.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课文变成画面,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4.课文里重点词句的提示帮助我们有条理地记忆;
5.我们反复诵读不下十几遍,熟读成诵……
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地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完成。
第二板块
因课文内容突变,学生继而提出学习的第二目标,解决“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的问题。
学生读到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变成“什么都没有了”?这是学生产生的第二个问题,也是这节课教学的第二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确定不仅是学生的'真实的问题,而且是读书深入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学生阅读逻辑的自然产物。
这个目标的达成,学生主动提出:1.要深入读书,应该拿起笔来,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一一画下来,找出重点词、句、段,全面领悟;2.建议同学之间相互研究,把各种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和分析,相互启发,互帮互学;3.能够统一的认识,就变成大家共享的成果,不能够统一的认识,各人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强求统一。
在充分读书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如下几种观点
甲:我们组认为下面这句话很重要:“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乙:“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话揭示出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洪水来了,才把小村庄卷走了。我想把这句话修改成这样:一年年,一代代,清澈的河水干涸了,茂密的树林遭到破坏,蔚蓝的天空一片混浊,肥沃的土地逐年贫瘠。
丙:课文中写:“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不知被洪水卷到了何处。”这里的一个“卷”字,充分说明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学生通过对这三个句子的理解,不仅掌握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对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有了透彻的领悟。
第三板块
从全文整体来看,学生感悟到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人们不要乱砍树,还有更深的意义在里面,这更深的意义是什么呢?这是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也就是这节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
每位同学都用充满深情的话语,向世人送上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学生思索后写出各不相同的话语。
学生会写出
1.21世纪的人们啊,你们还想让这个小村庄的悲剧重演吗?擦干眼旧,投入行动吧。
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3.我们的水资源是多么宝贵啊,珍惜它吧,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只是人类的眼泪。
4.再不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黄沙将遮蔽天空,人们的呼吸都将十分困难。5.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在宣传环境保护时,不要忽视对治理噪声污染的宣传。
6.工厂排出的废气,汽车、摩托车的尾气,燃烧各种废弃物放出的有毒气体,都是大气的污染源,让我们一起来制止这些破坏环境的现象吧!……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我们学校周边和住宅附近还有哪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现象,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
第四板块
创设情境.用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完成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全过程。
请三位学生分别扮作小村庄劫后的幸存者,他们分别是:A村长、B先生、C女士。其中A村长对小村庄的毁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B先生是村中砍树最多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严重破坏生态平衡,C女士是村中坚决反对砍树而且积极植树的典型。
全班其他同学扮作各家媒体的记者,向三位幸存者发问,三位幸存者一一回答记者的问题。
记者招待会后,老师号召全体同学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做调查,写报告,作书法,搞展览,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等等。最后用美妙的环保歌声结束这节课。
整个教学流程总的设计意图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师生互动,充满真情,张显生命的活力。因势利导,巧妙灵活的教学走向,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评点
这是执教者整合了在南国北疆名师示范授课的丰富实践经验后,反复修改形成的教学设计,在表述形式上有所不同。不断的预设和生成,经历了多次理论——实践 ——理论的步步提升,使“设计”更臻完美。这样的语文课,是真正的师生共建、共享的语文课,它使教学过程完全演化为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于是,语文不再是“唯理性”的语又,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激情,成为充满情趣、充满灵动的语文,这是绿色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案 篇4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了农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所特有的景色、风土习俗等。
【设计理念】
设计实践性强而又富有情趣的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课文,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月的特色。
2.学会认读“龙、放、外”等十二个生字。正确书写“九、女、牛、午、四、六”六个字,认识“撇点”基本笔画。
【重点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月的特色。
【教具准备】
课件(收集每个月的景色、风土习俗的录像)、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放录像,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一些风景和了解一些风土习俗。
2、谈感受:看了录像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龙灯、风筝、清明、端午、池塘、龙舟、织女、大雪、青松、梅花。
3、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再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组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2、小组交流,选择其中一个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月的特色是什么?
3、出示课件(或图片),共同欣赏,进一步了解每个月的特点。
4、指导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朗读停顿如下:
正月/新春/舞龙灯,
二月/郊外/放风筝,
三月/清明/杨柳绿,
四月/牡丹/花正红,
五月/端午/赛龙舟,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牛郎/会织女,
八月/中秋/桂花香,
九月/登高/过重阳,
十月/满园/橘子黄,
冬月/大雪/压青松,
腊月/腊梅/傲冰霜。
(四)想想画画。
把你喜欢的月份的景色画下来,互相欣赏一下。
(五)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九、女、牛、午、四、六”六个生字。
(六)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预习提示:
课前搜集有关金字塔的资料。通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语。尝试解答课后题。读课文,批注感受、体会。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段。讨论课文习作特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课堂检测)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三、课堂检测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子路背米》记叙了子路小时候为了父母而到远方借米,克服困难把米背回家的故事,表现了他孝敬父母,不怕吃苦的优秀品质。通过名人的生活小事,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接受一次深刻的传统美德教育。
设计理念:
“快乐读书屋”所谓“快乐”,就是让学生读得有兴趣,读得有收获。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培养活宝独立阅读的能力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并拓展阅读范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子路背米》这个感人的故事,使学生受到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代、沉、疼”等9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背、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现子路有孝心的语句。
2、学习子路从小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子路背米的课件、生字卡、米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啊,老师要做个小调查,你们愿意成为我调查的对象吗?
我们用举手的方式来统计一下平时有多少人帮父母做过家务?谁愿说说帮父母做家务的原因?
2、古时候啊,有个叫子路的孩子非常孝敬父母,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板书:子路背米)
(以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同时让学生潜意识地感知语文来源于生活,适用于生活,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自由读文,自主感知。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2、同桌互读课文,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看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3、看文前提示,轻声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在全班交流读书收获,先在组内说说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再指生来说说。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使学生粗短课文大意,了解主要内容,并通过读感知文中不认识的字,且能把句子读通顺。)
三、结合插图,深读感悟。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通过观察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艰辛)
2、既然背米这么累,这么苦,子路为什么还要坚持去那么远的地方去借米呢?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读出子路背米的决心和勇气。
3、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子路背米的艰辛。
(1)由学生找出描写子路背米艰辛的语句,用“——”画出来。
(2)指名读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3)背上自己的书包当米袋,想象读。读出子路不辞艰辛,不畏伤痛的孝心。
(4)抓住重点词语相机指导读,如:磨破、扎出了血、小山似的、沉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用朗读更好地表现出来。
4、自主合作,读演结合。
分小组练读,表演子路背米的经过,注意加入对话、表情、动作等。
(通过学生看图、各种形式的读和相互交流,不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使学生体会子路从小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从而受到美德教育。)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你觉得子路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归整体,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合作识字,快乐检查。
1、同桌合作,互读互听,巩固识字。
2、对于自己记得不牢的字,从文中找出来,再多读几遍。
3、出示字卡,学生抢读。
(在学生反复读书后,检查落实识字任务,体现了自主识字。)
五、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今后打算怎么做?
2、续编故事:引导学生想象子路回家后和父母的对话,看谁编的最精彩。
(1)自由练说。
(2)同桌之间分角色表演对话。
(3)指名表演子路回家后与父母对话的情形。
3、打开《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阅读《君子一言》一文,略读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此环节深化美德教育主题,超越文本,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子路背米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关注社会、反特权、倡导平等民主意识的精神;
2.学习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3. 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2.难点: 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摆谱 (摆门面或摆架子) 习以为常(常常作某件事,成了习惯) 烙lào印 鸣锣开道(封建官吏出行时,前面有人敲锣要行人让路。现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 肃静回避(严肃寂静,闲人避开) 渊源 (比喻事情的本原) 一视同仁(同一看待)
二、课文研讨:
(一)研读课文,回答:本课关注了什么社会现象?(练习一)
——“两会”车队以前可以一路绿灯,现在跟社会车辆一视同仁。
(二)全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请在书上找出。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三)请用提纲形式梳理出作者分析这一现象的思路。(练习一。做这题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1、教给学生概括层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从段落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其思维步骤是:首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地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常见的基本方法有:
①摘录归纳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②分层归纳法。用多层归纳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要先分好一个段落的层次,再弄清每层的意思,然后归纳这个段落的大意。
③归纳中心句。有许多段落往往找不到中心句。其实,没有中心句的段落,仍然有个中心,它融合在字里行间。这就必须把中心归纳总结出来。
④缩句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段落的句子加以压缩,即压缩句子的次要意思。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添加或改写个别词语。
——2、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 摆出新现象:今年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③归纳中心句)
第二部分: 逐层分析这一现象,论证它的正确性。(②分层归纳法)
1、“两会”车队以前一路绿灯,让市民生活受到干扰,是搞特殊化。(④缩句法)
2、开好“两会”并不是非得以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①摘录归纳法)
3、让“两会”车队一路绿灯的惯例,带上了特权、特殊化的烙印。(④缩句法)
4、在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必须遵守。(④缩句法)
第三部分:结论。强调中心论点,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③归纳中心句)
——3、本文总思路: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新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逐层论证它的正确性──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结论)
(四)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对今年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的新现象作出评论,指出它反特权、倡导平等民主意识的重大意义。
(五)这篇课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有哪些特点?(练习三)
1、来源广泛,4个论据来自古今中外,支撑论点更有力。
2、穿插使用,有简(大家熟悉的)有繁(大家不熟悉的)。
三、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学习第16页知识短文《评事论理表见解》。
【教学总结】
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练习反馈五个环节。
导入新课环节,组织语言,串联20xx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情景式导入。20xx年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重提这些重大事件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经过适当引导,可以很快进入时事评论的学习。
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两个问题:一个是本文关注了什么社会现象,一个是在原文中找出中心论点。这两个问题紧紧的围绕文体展开,抓住议论文三要素,提纲挈领,一发带全身。培养学生文体意识,快速把握文本中心内容。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观察图中的人物。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全班汇报。
三、指导书写。
四、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
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 想象:
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落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精选)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16
【精选】语文教案06-23
语文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