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9 08:46:1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学习“y、w”和单韵母拼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学过的声母读一读,背一背。

  二、学习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1、出示声母“y、w”的图。

  2、请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字母的音形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分小组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4、请同学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怎样记住字母的音形。

  5、教师强调“y、w”是声母要读得轻短些,“yi、wu”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长响些,应整体记忆。

  6、指名读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师及时纠正。

  7、开火车读一读,横排读,采取多种形式读。

  三、看图拼读音节

  1、先出示电脑课件:没有音节、没有动物的图。(26页中间图)

  2、师问:图上都画了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幅图吗?(学生可以从湖水、大树、小草这几方面说一说)

  3、点击鼠标出示小动物。再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在干什么?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4、最后电脑出示音节。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读得不准时请别的'同学帮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自由读。

  四、写声母“y、w”

  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范字,看看是几笔写成的?占什么格?

  2、教师范写

  (1)“y”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是右斜,第二笔是左斜,占中下格。

  (2)“W”是两个斜上斜下写成的,不要写得太宽。教师要重点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开阔同学们的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积累。

  3、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4、在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可以提高兴趣,增强在各个情境中的体验,并使相互之间增进友谊,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

  【活动步骤】

  1、体验老师课前创设的情境,激发兴趣。

  2、从老师处了解活动的目的及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活动专题。

  3、同学们按自选专题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合作、交流。

  4、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或收集有关古今中外战争的文字或音像资料;或展开考察、访问、观赏等活动。

  5、成果展示:

  老师根据所掌握的同学们课前准备的反馈信息安排。

  附:参考展示方式:

  ⑴ 呤唱会:

  歌咏革命战争歌曲或朗颂古今表现战争主题的诗歌。

  ⑵ 故事会:

  讲自己收集的战争故事,包括成语故事、英烈故事等。

  ⑶ 演讲会:

  用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理解。

  ⑷ 辩论会:

  正方:战争可以促进科技发展,产生丰富的战争文化;

  反方:战争阻碍社会进步,伤害人民身心。

  ⑸ 图片、实物展示会:

  展示自己考察、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实物或收集、拍摄的图片。

  ⑹ 模拟“记者招待会”:

  就某一专题调研,接受其它同学的提问。

  (可以有其它更丰富的专题形式。)

  6、专题小组内推荐若干代表,代表本小组在全班交流:

  组内和全班交流时,可根据各组专题内容,选取不同的展示方式。

  7、自评、互评,评出本次活动中的'“一级战斗英模”,“二级战斗英模”等等,最后由老师讲评。

  8、预期效果:

  ⑴ 同学们能全部动起来:

  具有较强的兴趣,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在互动中达到“活动目标”。

  ⑵ 课堂展示活动中,会说的说,会唱的唱,会演的演,同学们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体验深刻,对战争有了自己的思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

  2。 根据课文理解“摄谱学”“声纳”“超声”等概念,积累有关科学知识;

  3。 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提高辨析文章内容和筛选重要语句的能力;

  4。 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 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用“跳读法”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筛选各段的关键信息。

  明确:(1)音乐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有意义的东西。

  (2)大自然的声音能使人愉悦。

  (3)白蚁的敲击声有规律、有节奏。

  (4)白蚁的声音有意义。

  (5)不能界定大自然的声音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6)蝙蝠发声的奇异特点。

  (7)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部位发声。

  (8)猩猩、乌龟等动物的不同发声方式。

  (9)鸟类声音的不同意义。

  (10)歌鸲、野云雀等鸟儿声音丰富的'曲调。

  (11)唱歌像说话一样,是人类生物性活动的主导方面。

  (12)蟋蟀或蚯蚓等的声音具有合成音响的特点。

  (13)鲸鱼唱歌是为成功而喜悦。

  (14)人类的音乐也具有迷惑不解的特性。

  (15)音乐记载着生命形成的过程。

  (16)大自然的声音给我们许多的启示。

  三、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共计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由现代生活引出说明的话题,指出大自然不喜欢长期间的沉寂,到处充满美丽而和谐的音乐。

  第二部分(3~14)状写大自然中到处充满奇妙的乐章。作者列举了许多例子,指出它们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音乐”。

  第三部分(15~16)概述大自然的“音乐”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

  四、重点语句分析

  1.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分析:我们人类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处于大量的无休止的废话噪声中,由于有了音乐,才避免了被废话毁灭的灾难。这句写音乐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以引出下文对大自然音乐的介绍。

  2.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物质转化为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分析: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驱力(原因)的一种解释,作者认为人类创作音乐是为了记载一种最古老的记忆。记载人类从无生命物质转化为生命形式的过程。

  3.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

  分析:动物发出的声音往往难以确定具有某种具体意义,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着把某动物声音确定为某种意义的错误。

  五、本文写作特色分析

  1.举例丰富,具体可信。

  本文共列举分析了20多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来说明动物充满音乐,由于举例多,涉及各级各类动物,分析又具体,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令人信服。

  2.语言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是科学小品文的共同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运用拟人手法,对许多动物赋予人的行为特点,因而显得十分形象生动。如:“骷髅天蛾用吻作洞箫,吹奏出高调的管乐声”“蟾蜍互相对歌,朋友们则报以应答轮唱”“我后院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

  六、小结

  本文描写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动物们的声音,指出动物们的声音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音乐。说明了通过交流和合作表达生命的和谐的重要意义。文章给人以积极的启迪和力量,引导人们对自然界和对生物圈持乐观的态度,感受到一切生命的美好。

语文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看录像

  你从刚才的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二、大家谈

  1、小组说自己的.发现;

  2、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

  3、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乱改成语好吗?

  三、自由读书上的成语,还原它的真面目。

  百依百顺、默默无闻、有备无患、其乐无穷

  四、

  五、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读懂了什么?

  3、说说你科学名言以及小故事。

  4、: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该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六、教学“宽带”

  1、朗读宽带内容;

  2、交流信息;

  3、小组交流汇报;

  4、展示自己的手抄报《科学改变生活》

  七、,生谈感想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在美好的春天里,小鹿种上的一丛玫瑰,它为了种好玫瑰不怕吃苦,精心管理“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当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有看到玫瑰花,鹿弟弟替哥哥惋惜。当又听到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鹿弟弟又高兴的说:“哥哥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课文从“白栽”到“没有白栽”这两句话中引发学生对课文深刻含意的思考。

  这篇童话故事从表层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情味,进而启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故事的深层却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促使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准备】

  1、实物玫瑰花。

  2、课件。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实物导入:

  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

  (出示实物玫瑰花)

  多美的花呀!看老师写:

  红笔板书“玫瑰”二字。

  指导“玫瑰”的读音:“瑰”在词首或单独读时读一声,在“玫瑰”一词中读轻声。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玫瑰花有关的童话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课文下面的小鱼。

  2、识记生字:

  ⑴ 带拼音:齐读。

  ⑵ 去拼音:自读,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⑶ 字卡检查识字效果。

  3、词语:

  重点指导“花骨朵儿”“一瘸一拐”的读音。

  4、接读课文:

  读通顺读流利,边听边想: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反馈,出示课件补充句子,了解大意:小鹿种了______,玫瑰花开的时候,小鹿生病了,可是,许多动物看到了美丽的玫瑰,小鹿弟弟对小鹿说:“_____________”

  三、品读感悟

  1、 第1、2自然段:

  ⑴ 迷人的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这丛玫瑰给小鹿带来了什么?小声朗读课文,学生体会小鹿的高兴心情。

  ⑵ 一份汗水一分收获,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来祝贺小鹿吧。

  2、第3自然段:

  ⑴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教师配乐读),提问: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⑵ 重点指导以下三句话,体会小鹿焦急失望的心情。他只能静静的躺在床上养病。

  (焦急,无奈)

  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的来到门外。

  (焦急盼望)

  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惊奇失望)

  3、第4~8自然段:

  结合上下文对比朗读,感悟鹿弟弟说的两句话,说说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

  ⑴ 出示两个句子:

  ①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②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⑵ 学生各自练读这两句话,想一想,明白了什么:

  注意指导“惋惜”这个词:是呀,小鹿辛辛苦苦栽的玫瑰,却没有看到。真是可惜!哪位小朋友也能学学小鹿弟弟,你什么情况下会“惋惜”?用“惋惜”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生会说到给黄莺、微风带来的快乐,说到微风时,指导写“微”字:

  ① 观察分析字形。

  ② 需要注意些什么。

  ⑶ 范写。

  ⑷ 学生写,注意指导反馈。

  适时引导学生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分角色为动画配音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内心世界,分角色为动画配音。

  五、总结

  同学们,小鹿亲手种的玫瑰,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友谊,更重要的是给周围的朋友带来了花香,带来了幸福,为别人带来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让我们像小鹿一样,用双手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送去幸福和快乐吧!相信你从中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会更多。

  六、布置作业

  1、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2、假如小鹿种的是别的花,查查资料,替黄莺和微风写几句台词。

  3、找你的伙伴一起演一演吧!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 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 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 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 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 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 抽读卡片。

  (2) 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16

《小学语文》教案06-09

语文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