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4 07:32:3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4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他们的四声,并配有三幅提示音形的图画。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习以及三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范例。

  第四部分是复习巩固,包括两大块内容。第一块内容是一张全家人在劳动的画,以及三个标有拼音的词语。第二块内容是一首标有拼音的儿童诗。诗歌中有许多三拼音,如qiáo、suàn 、liǎo、xiǎng 、kuài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鼓励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如小组内还有困难,可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发音时的区别和三拼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 预设目标:

  1 能正确认读、书写声母z、c、s。

  2 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

  3 能正确拼读z、c、s与其他韵母组成的音节。

  4 能熟练地拼读儿歌,并正确认读做、过、了、不、乐5个生字。

  三 教学时间:

  2课时

  四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认读、书写声母z、c、s。

  2 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认读韵母a o e i u 及其四声。

  (二) 学习新课

  1 教学zi

  (1)出示图片,小姑娘在干什么?(小姑娘在黑板上写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2)用粉笔写的字叫(生:粉笔字)。

  用钢笔写的字叫(生:钢笔字)。

  用铅笔写的字叫(生:铅笔字)。

  用毛笔写的字叫(生:毛笔字)。

  你会写哪种字?

  (3)字的拼音就是zì(出示)试读,引导观察形:像小姑娘写的字,加上ì。

  去掉小帽子,谁会读?(正音)

  (4)练读四声。

  (5)儿歌巩固:

  老鼠出洞,zī zī zī。

  我爱紫色,zǐ zǐ zǐ。

  我会写字,zì zì zì。

  2 教学ci

  (1) 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小刺猬)

  (2) 为什么叫它刺猬?(身上有刺)

  (3) 还有哪些动物身上也有刺?(豪猪……)植物呢?(茄子、黄瓜、月季、玫瑰……)

  (4) 刺的拼音就是cì,引导记形。去声调认读ci,正音。

  (5) 练读四声。

  3 教学si

  (1) 出示图,蚕宝宝在干什么?(吐丝)

  (2) 谁还能给丝组个词?(头发丝、钢丝、铁丝、萝卜丝……)

  (3) 丝的拼音就是sī,引导记形。去声调认读si,正音。

  (4) 练读四声。

  (三) 巩固练习

  快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四) 比较认读

  出示zi--z ci--c si--s

  1 师带读。

  2 说说每对拼音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明确前面的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后面都是声母,发音相似,但声母的发音要更轻、更短一些。)

  3打乱顺序认读。

  (五) 书写练习

  1 师范写,生书空。

  (强调z、c、s都是小个子,都住在二楼,都是一笔写成的。)

  2 生在书上临摹,速度快的在范字旁可多写几个。教师提醒学生写字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

  3 交流展览。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启发谈话。

  太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天晴时,我们都能见面。经常见面不等于就能了解,请一位同学说说,你对太阳了解多少。这篇课文就是一篇介绍太阳的文章。

  2.这篇课文一段段内容比较清楚,要求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就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用三分钟把课文读完,并说出主要内容。

  3.学生默读课文。

  4.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画出要点。

  1.读“预习”,交代阅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解决。

  繁殖:生物中的传宗接代。

  杀菌:杀死病菌。

  治疗:用药物或手术等手段医治疾病。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如果有概括主要意思的词语,把它画下来,如没有就自己概括。把介绍的对象名称注在旁边。

  (3)全文读完,把各段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全文围绕太阳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按内容给课文分段。

  (4)意思理解不透的句子用铅笔做上记号,真正理解了再擦去。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三.逐段交流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讲太阳离地球很远。一是用数字说明,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二是用设例说明,日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做飞机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用比较法,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温度高。一是用数字说明,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二是用设例法,如钢铁碰到太阳也会变成气。

  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上动物、植物关系密切。用分析说明法,先讲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植物才能生长,动物才能生存;再讲人类吃的、穿的、用的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最和讲似乎没关系的煤炭也和太阳有关系。

  第五自然段讲太阳和雨雪的关系。分析雨雪形成的过程,说明它和太阳的关系。其中也讲到了云的形成。

  第六自然段讲太阳和风的关系。也是分析风的形成过程。

  第七自然段讲太阳和病菌的关系。因为太阳有杀菌的能力,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八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它综合前面内容,逐层讲下来。太阳主要是会发光发热。因为太阳给地球送来光和热,所以就有了风雪雨露,植物、动物才能生存;有了风雪雨露,有了植物动物,人类才能生存。最后用一个总结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四.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重点:分段、总结段意。

  难点:总结段意。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把每段概括主要内容的词句圈画出来,如果没有,自己概括一下,写在各段的末尾。再在每段的开头旁边注上说明的'内容。

  二.用同类合并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特点是离地球远,它又大又热。

  第二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密切。

  三.思考回答“思考、练习”第1题。

  四.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给下面两句话填上标点符号,然后指导标点符号的用法。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3.说明分号的用法,再练习为下面的两段画加上标点。

  1.他临死还叮嘱儿子要打虎除害交代了两条一条是见了老虎不害怕更不该逃另一条是老虎见了人总要扑过来要打它的咽喉和肚子

  2.我国首都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五.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太

  阳

  远

  1.5亿公里

  特点

  大

  130万个地球

  热

  6000度1800万度

  植物、动物

  吃

  穿

  用

  与地

  气候

  云

  雨

  雪

  风

  球的

  疾病

  细菌

  关系

  地球

  人类、世界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

  2、学习运用对比和拟人化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对野生马的赞美和对家养马的同情。

  重点:

  理解作者对待两种不同状态的马的态度。

  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能力。

  教学思路:布丰的这散文简直可以说精美得空前绝后。因为对于马,我认为,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比布丰写得更好。(梁晓声语)这写马的文章,无论是语言还是写法无不体现出这文章的精美。所以,围绕着这文章的美,作了这样的思路安排:

  朗读——整体把握; 跳读——把握情感; 品读——欣赏美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马的图片。

  2、说说有关马的成语或诗句。

  今天我们走近布丰笔下的马。板书 —— 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积累字词。

  3、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三、跳读课文,把握情感

  1、作者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可以说是各有特色。那么,你欣赏哪一种?并说说理由。

  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我欣赏或我喜欢 (家马/野马)因为

  示例:我欣赏野马,因为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到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到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

  同学自由发言。

  2、,两种马都有优点。家马具有勇毅善良的品质,野马具有美质、美貌和美德的特性。

  除了赞美,老师却读出另一种感觉来,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大家说说看。(悲哀、同情等)

  为什么作者更倾向于赞美野马,同情被奴役的家马呢?

  追求自由,崇尚自然……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一种情感呢?

  这和布丰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

  3、介绍布丰。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的主要著作《自然史》头三册出版以后,由于它用进化论和唯物主义解释了世界的起源,清除了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被巴黎大学神学院斥责为“离经叛道”,险遭“宗教制裁”。

  布丰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的继承者,宣扬者。在他所描绘的世界图景里,上帝不是主人,主人是人;一切不决定于上帝,而是决定于人的双手。他在《自然史》中对动物的描绘,不是用完全客观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布丰赞美马,不仅赞美其自然美、灵性美,还要赞美其“人格美”。布丰将人类的美德赋予笔下的马,然而绝不给它们加上人类的陋习和恶念。所以布丰同情驯马的品格,然而却赞美野马的。布丰通过人性化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满,对人文自由的渴望。

  4、: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话“不自由,毋宁死”,是对自由权利的捍卫。

  5、插入美文

  如果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我知道是野马就难免会被狮子捕食了。

  在我享受了野马那一种自由之后,我认野马不幸落入狮口的那一种命。

  ……

  做不成野马,做战马也行。

  不能如野马般自由地生,何妨像战马似的豪迈地死。

  ——梁晓声《如果我为马》

  四、品读课文,体味美文

  1、这是一介绍马的小品文,也是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你感受到文章的美了吗?请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理由。

  示例:

  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到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的新鲜产品;它们……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了自然状态下的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等等。

  2、学生交流讨论

  3、自由发言

  4、: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发现好的文章往往是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同时我也发现同学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发现美的心灵。祝愿大家都能在生活中寻求到对美的发现。

  五、作业

  1、积累有关马的成语、俗语以及诗句。

  2、收集有关名马的故事。比如“千里马”、“的卢马”的故事等,和同学课外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从多个角度写了夏天的“迷人”。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

  2、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体会融入朗读中。

  3、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不仅能读,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难点。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轻快的音乐,屏幕出现语文天地中的题目。蟋蟀萤火虫青蛙知了打灯笼弹琴唱歌敲鼓跳舞请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在迷人的夏天里想象一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会做什么?每人一张连线纸,读一读、想一想、连一连。说说你的想法好吗?上来的同学把自己的连线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拟人化的词语搭配方式展开了学生的想象,把窗外迷人的夏天世界带进了课堂。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

  2、引出课题:《多彩的夏天》

  二、认识生字

  1、在小组中自己学习生字。

  2、指名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认读生字。自己认为特别难的字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可补充。

  3、识字游戏:从要认的字中,任意挑选两个字,小组合作连成一句话。如:“辣”——太阳火辣辣的照着我。即熟练了要认的字,又提高了组词造句的水平,还锻炼了灵活运用的能力,更加强了合作参与意识。

  三、朗读理解

  1、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顺序,自己朗读课文。 五分钟!看通过你们的'努力能读到什么程度?

  2、你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 读到哪一段,就展开哪一段的自主学习:读了这一段,你想说什么?想问什么?同学互相帮助解答,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板书这一段的重点词语。 例如:读到第二段夏天是多彩的时,展示图画,用各种生动的词语表现夏天的五彩斑斓。然后,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的内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师机智应对,转化为新的问题。 如:学生说“他读的真好!”老师顺势问“你认为好在哪里?”“很有趣!”“你能读的也让我们感到这么快乐和有趣吗?” 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成分地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不仅仅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思维活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指导他们读好课文的每一段话。

  四、从课文走出回到自己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这样是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真正让孩子走进生活,让孩子自己感受身边的夏天。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在读书识字的过程中欣赏祖国汉字的形体美,感受读书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本课的阅读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有趣,也能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去关注故事中青蛙的命运,学会关爱,帮助他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课文的兴趣。

  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故事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1、师生准备生字卡。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再读读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师: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

  师:同桌的小朋友一起练读课文中的生字。

  (相互提醒应该注意的读音。)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娃娃都跑到老师的字卡上来了,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试读—抽读—开火车读。)

  师:能用你们做的字卡,将生字按不同的结构排列出来吗、自己排好后,同桌的学习伙伴看一看都一样吗、讲讲为什么要这样排。

  师:(出示老师排好的顺序)老师排对了吗、为什么、

  且、更

  蛙、相、根、次、法

  旱、舍、第、齐

  雁

  师:怎样记住这些字呢、你有好方法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字方法。)

  师:这些字在课文中组成了词语,你会读吗、

  青蛙、大雁、相亲相爱、天旱、舍不得、一根、并且、第一次、办法、更多、一齐。

  师:读课后第二题中的句子,学着用“办法”造句。

  三、指导写字,欣赏汉字美

  师:今天学的生字中有4个字要求会写,还有以前学的4个字要会写,有信心写好它们吗、

  1、再读一读这8个字吧!

  2、先观察这8个字有什么规律(结构),想想怎样才能写好它们。

  3、看老师示范写一次,跟着书空。

  4、自己工整地在田字格里练习写字,看谁写得最漂亮。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我们学的生字和词语都跑到课文中去了,想把课文读好吗、

  1、请读①“一对雁和一只青蛙,在湖边同住了很久,双方相亲相爱,好像是一家人。”

  师:“相亲相爱”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读②“后来,天旱湖干,没水喝了,雁想飞到有水的地方去,但舍不得把青蛙留下来。”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将①②两句话连起来读读。(试读—抽读—齐读。)

  3、大家练习读2~4段,这几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再读读写青蛙想出的好办法的.句子吧,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根小棍子,你俩衔着两头,我衔着当中,找有水的地方去。”

  4、大家小声地练读5~10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重点指导读、体会。)

  人们说:“雁带青蛙飞行,真有办法。”

  青蛙想:这是我想到的办法。

  许多的人说:“雁带青蛙飞行,真有办法。”

  青蛙想:这是我想到的办法。这次,它差一点儿说出了口。

  师:从“这次,它差一点儿说出了口”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它真这样做了,会怎么样呢、

  5、自读11~14段。

  师:青蛙为什么会从空中掉下来呢、

  师:听到人们夸“雁带青蛙飞行,真有办法”,青蛙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五、感情朗读,故事拓展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想想青蛙掉下来后会怎样。

  2、小组演一演“青蛙搬家”。(要求创作出青蛙从空中掉下来以后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青蛙搬家

  雁带青蛙飞行

  (找有水的地方)

  青蛙想出办法青蛙从空中掉下来

  (舍不得)(不服气)

语文教案 篇6

  一、 复习(说句练习)

  1、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 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刚才的问题:

  3、 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4、 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 (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 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 白堤 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 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 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 学生自由朗读。

  五、 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

  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 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拓展学习空间。

  1、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你们的本领可真大:认识了许多字;读了很多书;掌握了不少的课外知识。今天,老师当当主考官,要考考你们,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有)

  请大家快速抢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骨骼?(出示恐龙骨骼模型)

  2、交流资料,拓展学习空间。

  ①赶快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恐龙”的资料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小组交流或同桌交流)

  ②播放课文插图动画。

  3、听录音,强化感知。

  (放录音)的确,在大约两亿年前,恐龙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那时,还没有人类,恐龙是当时地球的主人,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二、探究学习,读文识字。

  1、(播放课文录音)仔细倾听录音,想想这是关于恐龙什么的话题?

  2、大家感兴趣的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恐龙灭绝的奥秘”(板书课题)

  3、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借助课后拼音提示,练习正确发音。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并进行交流。

  4、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式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的意思。

  5、默读课文,标出关于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指导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6、读第四自然段。

  (1)认识分号

  (2)思考:这段末尾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3)你能帮助科学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吗?(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7、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解决疑难,理解课文。

  三、渗透思想教育,拓展延伸。

  正是因为文中介绍的这些说法不能让人完全信服,所以才留给我们更多遐想的空间。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大胆想象恐龙灭绝的原因。也许你的设想会成为科学家们打开恐龙灭绝之谜的金钥匙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字词。

  1、玩魔方(老师翻动魔方,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词语,并练习说话)

  2、抽读词语卡片。

  二、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三、指导观察,联系写字。

  1、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师重点指导并范写“迷、染、寒”这几个字词。

  3、学生练写。

  4、评一评(自评、互评)。

  5、展示(将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朗读课文(多种方式)。

  2、读读抄抄。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赞美京剧的四字词语,练习用选择关系关联词造句,学习名言,阅读练习,习作《我的研究报告》

  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主适当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赞美京剧的四字词语,练习用选择关系关联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

  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

  想一想这些词语中都在讲什么?

  2.交流:这些词语都是赞美京剧的词语,且概括京剧的几个方面特点。

  3.读一读,记一记。

  4.你还能试着用四字词来描述自己熟悉的特点?

  二、读一读

  1.自由读句子

  先读逗号前的.句子,思考这一部分说什么,再读后面的,再思考。

  2.再连起来读句子。

  3.讲解“要么……要么……”表选择一项。

  4.自学二、三句。

  5.你能用这些词再造几个句子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名言,阅读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

  2.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3.练习背诵

  二、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想想“游刃有余”的字面意思和比喻意思?

  2.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请帮帮我

  教学目标:交流求助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二. 交流

  1. 哪些情况下我们要向人求助,说给大家听听。

  2. 分组表演,小组交流。

  3. 全班展示交流。

  三. 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第四课时

  习作:我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写清楚研究的问题。

  2、能讲述清楚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情况。

  3、表达具体通顺,得出研究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写出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搜集来研究它,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吧!

  导出课题。

  二、指导写作

  1.引导学生学习习作范例,认清研究报告的结构,打消学生对协研究报告的恐惧心理,激发写作热情。

  2.学生交流:研究报告该写什么

  3.学生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列举出来,越多越好

  4.想一想:这些题目中,哪个问题我最想研究,最有研究价值,开展研究。

  三.练习写作

  师巡视辅导

  同时选择典型习作随堂讲评

  注意从以下方面引导:你想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

  第五课时

  生自由习作、修改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教案06-09

语文长征教案06-21

语文阅读教案(精选)06-22

语文教案07-17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