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1 09:17:55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华(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3、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4、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假日里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森里是那么美好。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

  2、学生自读

  3、组织交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是野蔷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温馨和谐。)

  4、小结:是啊,森林里的景美,相应投影出示图、文: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对他说句什么话?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在读这句话。

  在森林中有这美丽的蔷薇花陪伴,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

  5、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

  ①相应出示: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②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

  滂沱大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疾风骤雨暴雨如注

  ③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指名说,点评。

  6、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划出萨沙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说每一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试着在书上做标注。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

  1、学生默读自学。

  2、组织交讨论

  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读后交流。

  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做出回答大家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

  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

  交流第二句,这是什么句?(反问)可以把它变成这样吗?为什么?(不甘弱小----)

  投影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就是反问句的魅力---表达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面对萨沙的反问,妈妈笑着说---生读,这下萨沙该怎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生回答,出示投影语段和图

  萨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让给他,我们是懂得的,那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野蔷薇呢?

  我们来看看雨中的野蔷薇是怎样的?

  投影出示图和文: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

  此时的萨沙做了什么?谁来读?

  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蔷薇花带给我们美丽和芳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第7自然段又写了大雨中的可怜蔷薇花,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前后照应是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删掉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中“人”副板书)

  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

  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么意思?

  妈妈又将怎样回答他?你会怎样称赞他?(自豪、自强、自信、善良)

  (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蔷薇身上,因为他们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

  分角色朗读萨沙的三次对话

  投影出示三次对话分角色读,读好母子对话。

  3、总结

  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仅4岁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

  四、联系生活,检测导结

  1、你会用那些词形容萨沙

  ()()()()

  萨沙只是四岁的孩子,他已经不甘心做弱小者,尽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那么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东西呢?

  2、投影出示仿写语段:一棵小树正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护它,于是······

  3、总结:许多都会事物发生了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是不管怎样,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法指导】鼓励同学们收集关于童话的资料,并和小伙伴相互交流。

  三、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体会思想感情。

  3、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思想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树”中间的“又”第二笔变为了点,然后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把有关“去年的树”的命运的问题确定为主要问题。)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接读课文,其余注意倾听,看是否能朗读得正确流利。

  2、正音,重点学习四个生字词的读音,齐读词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再次指名接读课文,分别是从开头到“向南方飞去”、从“春天又来了”到“鸟儿向山谷飞去”、从“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到“鸟儿向村子飞去”、从“在一盏煤油灯旁”到结尾,逐段引导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相机板书。

  然后,让学生结合板书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看看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交流:

  (1)鸟儿和树之间有了一个什么约定?

  (2)这是一个怎样的约定?结合“一定”理解鸟儿的郑重承诺和决心。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体会二者之间的深厚感情。

  3、指导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练读、同桌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思考:树会怎样被人伐倒?鸟儿会怎样向山谷飞去?

  2、根据个人理解,完成填空:

  鸟儿()地向山谷飞去。

  3、交流答案,谈谈自己的理由:

  (1)飞快、急匆匆、慌忙——因为鸟儿很想找到树。

  (2)担心、忧虑、伤心——因为挂念自己的朋友。

  在山谷里,鸟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树是怎样被做成火柴的?鸟儿会怎样向村子飞去?

  2、根据个人理解,完成填空:

  鸟儿()地向山谷飞去。

  3、交流答案,谈谈自己的理由。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齐读自己改动后的最后一句。

  二、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课文,鸟儿找到树了吗?她做了些什么?

  2、引导理解:

  (1)“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2)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3)唱完了歌,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后两句话中,鸟儿都在“看”,她在看什么?那一刻她在想什么?她两次看得一样吗,想得一样吗?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多元化的理解,只要合情合理就予以肯定。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自然段。

  三、交流感受

  1、我们一起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想到了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对鸟儿、对树、对作者。)

  2、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多元化的理解,只要合情合理就予以肯定。

  ·友谊的可贵·诚信的价值·情感的真挚

  3、齐读全文。

  四、学习表达

  1、这么好的一个故事,作者是如何叙述的呢?怎样表达的呢?引导感受童话虚拟、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的写法和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2、布置小练笔(见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鸟树

  珍情友谊

  信守诺言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火烧云很美。

  生:火烧云的形状很多。

  生:火烧云的颜色很漂亮。

  生:火烧云的变化很快。

  生:……

  2、课前小知识:火烧云的形成——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师:那文章是如何把你们的这些感受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的呢?打开课本《火烧云》一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火烧云变化万千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勾划生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人们为什么将这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课件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同学们互相讨论一分钟,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全文梳理一下,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吗?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

  请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四、导学第一段:

  小组比赛朗读,然后完成下面题目:

  (1)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 ),大白狗变成——( ),红公鸡变成——( ),黑母鸡变成——( ),小白猪变成了——( ),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

  (3)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师: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教师指明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4)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5)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试着把火烧云的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师: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生配合朗读下面句子: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 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讨论: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3.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4.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5.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

  (三)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意思: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造句:

  3.背诵这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五、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04-28

语文上册教案01-25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21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2-04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5-24

(经典)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5-24

语文上册教案(优秀)06-20

语文上册教案[优]08-2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故事》教案06-14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