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7 11:08:04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l.学会g,k,h三个声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介母,韵母相拼的方法,练习三拼音.

  【重难点,关键】

  1.学习g,k,h的音形;关键找准它们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o

  2.学习和掌握三拼音连读的拼音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汉语拼音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用卡片检查学过的声母的音.

  二,学习声母g,k,h.

  (一)学习声母g.

  1.出示教学图片第一幅问: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g,告诉学生鸽子的鸽读得轻些短些就是g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学生练习发音.(多练习发音,少讲发音的方法.)

  5.启发记忆字形.g像图上的.什么又像数字里哪个字编顺口溜记忆字形:9字加弯ggg.

  6.指导书写.(步骤同前)

  (二)学习声母k.

  1.出示教学图片第二幅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k,告诉学生蝌蚪的蝌读得轻些短些就是k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学生练习发音.

  5.启发记忆字形.帮助记住字音的顺口溜:蝌蚪咬草kkk.

  6.指导书写.(方法同前)

  (三)学习生母h.

  1.出示教学图片第三幅问: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h告诉学喝水的喝读得轻些短些就是h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启发记忆字形.字母h,很像图上的什么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把*背椅子hhh.

  5 指导书写.

  三,巩固练习.

  1.认读g,k,h声母卡片.(个别,集体)

  2.猜字游戏.

  一把*背椅子像什么声母9字加弯是什么声母两只蝌蚪咬草像什么字母

  四.指导读书.

  【教学回顾】

  能掌握g k h 读法,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声母g,k,h.

  2.巩固两拼法,学习三拼法.

  【教具准备】

  一,检查复习.

  1.听音收取小卡片,同桌互相检查.

  二,巩固声,韵两拼;学习三拼音.

  1.出示小黑板.(巩固两拼法)

  a a a

  g e k e h e

  u u u

  ①让学生自由拼读.

  ②让个别同学拼读.

  ③全班同学拼读.

  2.出示g-u-ā7 -guā7 三拼读示意图,(g用黑笔写:u用红笔写,ā7 用蓝笔写)问:

  i. 这个音节有几个字母(三个)以前学的音节有几个字母(二个)包括什么和什么(声母和韵母)这个音节多了什么出来(多了一个单韵母.)

  ii. 认识介音.在g u a guā7 这个音节中,iii. g是声母,iv. ā7 是韵母,而v. u叫介母.像这样的音节,vi. 就要采用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来拼读,vii. 简称三拼音.

  ③老师示范发音并讲解方法.

  拼读的方法编成顺口溜:声轻,介短,韵母亮,三音连读才顺当.

  ④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拼读与顺口溜同步)

  3.出示下列音节,练习三拼音.

  g gua d duo

  k u a kua t u o tuo

  h hua n nuo

  三,指导看图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什么天气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图上画有哪些动物他们各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想一想,他们的心情一样吗为什么

  4,指导读儿歌.

  5.找出本课的字母,读一读.

  【教学回顾】

  拼读准确.个别学生拼读较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了解夏季的特点;认识事物和学习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师语言描述。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春天多美呀!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喜欢春天吧?谁来向大家介绍春天呢?指名说。

  二、初读。

  1、过渡:

  春姑娘忙了一个春天,夏姐姐来接班了。我们一起去红红家的小院看一看吧!(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你喜欢夏姐姐吗?那就先来认识一下和夏姐姐有关的词语朋友吧!

  2、出示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再读,要求把词语读连贯。

  4、检查:

  (1)你能读准哪些词语了,能领大家读一读吗?指名领读。

  (2)同桌互读,帮助正音。

  (3)去拼音,开火车读。

  (4)齐读。

  三、感悟。

  5、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夏天,更好地认识夏姐姐,和夏姐姐交朋友吧!

  6、听音乐(播放台风、雷雨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7、交流:你见过台风、雷雨吗?能向大家说说吗?

  看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多厉害的台风、雷雨呀!谁来读一读?齐读。

  8、台风、雷雨过后,夏姐姐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礼物。(多媒体出示三个瓶子)你们看,是什么礼物呢?你想打开哪份看看呢?

  9、根据学生的回答打开瓶子出示词语学习。(三组词语的顺序由学生的回答而定)

  (1)学习桃子梅子西瓜。

  (出示图画、词语)你看到了什么呢?回答后出示词语、认读。谁能来给它们和图画配配对呢?指名学生上台连线,评议。

  你最喜欢谁?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读,师评议,再请学生评议。齐读。

  小结:这是一份什么礼物呢?引导学生说出水果

  (2)学习蝈蝈青蛙知了。

  听音乐,说说你听到了谁的叫声?能学它叫一叫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画、文字。

  青蛙: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知道的青蛙吗?谁来夸夸青蛙?指名读。

  蝈蝈:你见过蝈蝈吗?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知了:你知道什么?谁能和它打招呼?开火车读。

  齐读一行词。

  小结:这份礼物是--动物。

  (3)学习葵花茉莉荷花。

  出示图:在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你认识谁呀?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花。

  齐读一行词。

  小结:归纳出--花

  10、出示全文。

  夏姐姐可真好,给我们小朋友送来这么多礼物。谁已经和夏姐姐交上了朋友呢?能读好这些词语了吗?先自己读、同桌读、推荐读、看书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你最先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说。

  3、范写、学生练写。

语文教案 篇3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县人。“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在北京参加了学生运动,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的诗构思精巧,音调自然,富有哲理意味,形成了清隽淡远的风格。写于1923年赴美国字途中的《纸船》抒写的是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把它叠成很小的船儿,看似平淡的叙述表述的是心的虔诚。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纸船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说明,从而造成悬念。当然,诗人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第三节变化了叙述角度,写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了一只很小的白船,继而喃喃地告慰母亲“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承接虽有跳跃,但仍显自然,且想象瑰丽奇特。诗的结尾点明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诗人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卒章显其志”。

  泰戈尔,印度的多产作家。他从8岁开始习诗,在漫长的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50多部诗集,计1000多首诗,20xx多首歌词。泰戈尔的诗歌,以其高度的语言艺术吸引着、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读不懂泰戈尔诗的人或许有之,但认为泰戈尔的诗歌语言不美的人却从来没有。1913年,泰戈尔因《吉檀迦利》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纸船》是泰戈尔《新月集》中一篇别致的诗篇。

  诗的1—3句写渴望,叙述我将“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渴望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诗的4—6句写希望。这里的希望主要是希望纸船把我园中长的丽花带到岸上,希望能有游伴把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诗人把天上的小朵白云联想成鼓着风的白帆并下到河里比赛,想象美丽奇幻且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诗的7—8句写梦幻。子夜的星光下,我梦见睡仙坐在我的纸船里,缓缓的浮泛前去。去往哪里呢?诗人并没有点明,但如果回头看看前面的诗句,我们便不难发现,载着梦的纸船的目的地是岸上。

  冰心的《纸船》是诗歌,泰戈尔的《纸船》是散文诗。两首《纸船》虽都从虔诚的纸船写起,(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是叠纸船;泰戈尔“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是放纸船。“从不”与“每天”,一样的心意诚挚),表达的情感则稍有不同。冰心的纸船承载的是诗人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泰戈尔的纸船承载的是一个孤寂儿童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思和梦幻般的希望。两首《纸船》都写了梦,泰戈尔是直接写我“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梦中有梦,非常别致;冰心是转换视角写“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遥想纸船进入母亲梦中,设想奇特。

  泰戈尔的诗歌想象力丰富,语句和结构凝炼多彩,译介到中国后,得到了一大批青年读者的喜爱,以至于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拿起笔依照着写起类似的吟咏母爱和童心的诗来。冰心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诗人。泰戈尔的纸船上写着他的名字和住处,“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冰心的纸船风吹浪打,她却执着地希望它飘流到目的地,因为“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的音形义。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电视)

  二、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自和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2、同桌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 “小老师”带大家学生字。出示先拼读音节,再去掉音节读,说说识字的小窍门。在小组内拿来自带的生字卡片互帮互助再读一读,再互考。

  4、全班交流:在全体面前交流你帮助过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自己什么,小组内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

  (一)、出示本节课要学会的6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二)、出示生字音节,让学生拼读,师正音。

  (三)、检查识字情况。

  1.分析生字的结构.部首。

  2.书空生字的笔顺。

  四、指导写字

  1、全部是上下结构,

  2、教师指导写“家”.“爸”,师范写,学生临摹。

  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始之前,我以谜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当学生猜出谜底为电视时,接着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我觉得这比齐读更有效率,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齐读后某些能力好的学生能够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较弱些的学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干脆让他们自己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去寻找答案。在自己熟读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学会了课后的生字新词。教学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去认读,再加上音节去拼读,然后分析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接着用比赛的方式小组进行选词造句,以便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但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小组合作没有体现出来,生字的识记能力没有体现等,今后有待改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2、初步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认准生字,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部分难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

  (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

  师: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通过查字典,了解到“姗姗”一词的意思是“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师:除了查字典、词典,还有什么方法理解生疏的词语含义?

  生:我是联系句子猜出“惺忪”这个词的意思的。“……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我想,“惺忪”指的是人刚睡醒时,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的。

  师:你真聪明。

  生:“岛上人,都是画中人。岛上人,又都是画师。”这句话我开始不明白,后来,我就一边读一边想象,觉得“我”眼前的这幅图是动态的,它反映的是岛上人生活的一幅大画。岛上人做什么,画上就有什么,所以说,岛上人,既是画中人,又是画师。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想象,你对语言的感悟就丰富和深刻了。

  生:受他的启发,我虽然没见过“琉璃浮漂”,但根据他名字中的这几个字展开想象,我也好像看见一样,它浮在海面,是光滑透亮的。

  师:为了了解得更准确,下课后,我们还可以———

  生:查资料!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我家门前的海》教案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生: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

  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师:(读)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

  生:(接读)心,装着海;眼,此文转自淘.教。案网流动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生: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海的多变。

  师:你最喜欢什么状态下的海,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各自选取喜欢的语句,开始诵读。)

  师:在作者的情感中,大海的多次变脸,他都喜欢。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

  出示: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生:作者喜欢有丰富感情的大海,在他的眼里,大海像父母亲一样亲切。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

  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名若干个学生依次说)

  小结:

  这那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

  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

  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

  六、板书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知识介绍:

  1.请学生于课文结束处看到本文写作时间: 1942.3

  2.你知道此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吗?学生分析这段时期的国内形势。

  3.教师补充。

  4.学生回忆学过的巴金的作品,简介巴金。

  巴金的经历需简介,着重点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气与热情,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蕴含的力量。

  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形式:学生依次逐段朗读课文。听读者注意读者的情况,并思考如下问题:

  要求:(1)读罢全文,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请用具体词语例证,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变化。

  (2)全文哪些段落写灯光?

  讨论明示:

  (1)作者情绪由低落悲观转为乐观高潮。第一段的“窒闷”,尾段的“微笑”,可以显示灯光令其感情变化。

  (2)3-12段写灯光。

  难点:2段到底有没有写灯光?应该说涉及了灯光,或说暗写侧写灯光,作者对于灯光已感觉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渐谈”以至“终于分辨出来了”,这过程变化靠得是灯光,第3段的内容也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三、讨论课文结构内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线索。本文线索是灯光。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总结出本文的内容脉络。

  明确:眼前/现实灯光回忆灯光联想灯光眼前/现实灯光

  2.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多会从回忆灯光后,便以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剖析挖掘灯的内涵,可是作者却联想三个故事,继续实写灯,目的何在?

  导析:

  (1)请为三个小故事添加标题,概括其内容。

  (2)两个神话故事可否去掉一个?为什么?写第三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联想灯光的目的何在?

  明确:

  (1)

  a哈里希岛的故事:长明灯,盼归之灯,姐姐点灯照亮渔人归途,长夜孤灯。

  b爱之光、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为第一个故事中的灯是指路的灯,第二个故事中的灯是精神的灯,灯中蕴含着勇气与希望。二灯光内涵不同,第二个故事中的灯不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写第三个故事目的在于显示灯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尽,但就是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灯光照亮,灯光为他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美好的情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念,灯的内涵在这个故事中进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联想灯光,作者是借此来剖析挖掘灯的内涵,让人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认识灯的作用,这自然比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讲灯的内涵更形象,更能开阔人的思维。而且这几个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现实与理想,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们对于灯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灯的意义更明了了。

  四、小结

  思想内容的小结:

  归纳灯包含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艺术手法的小结:

  象征手法的运用。

  善于运用联想来感性地揭示文章内涵的写法。

  五、作业:

  以“灯”为题,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揭示“灯”燃烧自己,造福人类的品质的文章,6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雄伟、坚固、美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3.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夸赵州桥。

  第二课时:正确抄写词语、背诵相关段落、领悟作者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赵州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请听──(课件播放)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2.板书: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

  1.认读生字词语。

  ①自由汇报在预习中碰到的难读记的.生字词。

  ②学生相互提醒读音,交流识字办法。

  ③教师相机点拨。

  ④去掉拼音,全班齐读词语。

  ⑤选词填空。选一个、两个或几个说说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自由试读课文,要求做到:①正确(不添、不漏、不改);②流利。

  3.检查朗读。(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三、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

  1.(播放赵州桥录像,屏幕定格“神桥”画面)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此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交流汇报随机展开)

  重点感悟:

  ▲历史悠久。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②指导朗读:它像一位13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板书:古老)

  ▲设计奇特。汇报第二自然段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设计之雄伟、坚固,从而感受它的“神”。

  ①随机出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②自由读一读,说说赵州桥“神”在哪儿?

  ③学生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重点抓住“全部”、“没有桥墩”、“横跨”、“37米多宽”等重要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a 指名试读。b 评价促读。c 师生合作朗读。

  ▲图案美观。

  汇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图案栩栩如生的特点。①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②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缠绕、抵、望、戏)③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④指导个性化朗读。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把它读出来。(在评读中加深学生的独特体验)⑤引导想象: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

  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

  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学到这儿,你想怎么夸夸赵州桥呢?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1.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搜集赵州桥的其它资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08-22

语文园地教案07-01

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