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1 15:08:2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教学准备:

  1、提前分组,落实搜集资料的途径。

  2、请组长填写表格。(表格见后面)

  3、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故事或歌谣。

  4、歌谣文字稿、一份小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萨尔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节,有的刘三姐。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呢!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故事会,请各组同学来讲讲你们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

  2、提出要求:

  (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

  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

  (1)组长将填写表格利用投影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

  (2)组员补充并说说体会

  表格一搜集途径

  时间小组成员搜集途径(画“√”)具体内容

  采访图书馆

  上网读物

  表格二整理资料

  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

  善良、美好的

  勤劳、质朴的

  勇敢、无畏的

  聪明、智慧的

  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作为内容办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编辑、记者、优秀小报。

  (出示老师找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教师准备的一份小报请同学参看。)

  编写故事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2、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3、故事内容具体,有故事情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神鸟”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什么内容,都是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呢?

  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

  二、根据原文,选择材料

  1、同桌互相说说(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请2-3名说说

  3、评议:哪些材料选的好,为什么?

  4、小结: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怎样保持一致呢?

  要点:(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三、内容具体,情节感人

  1、出示例段,请大家修改

  2、看来,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

  要点:(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3)要把感人之处、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

  四、写出作文,互相评改

  1、学生自己写文2、读文,学生评议。(按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个问题评议)

  2、修改作文,抄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重点刻画武松的有关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的性格。

  4、培养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清条理,了解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

  1、理解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增强文章生动、形象性的写法。

  2、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武松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请学生听《好汉歌》,引入课题

  师:这是什么歌?(生:《好汉歌》)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生:《水浒传》)

  师:《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请问同学们书中一共刻画了多少位英雄好汉?

语文教案 篇3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2—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3。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喜欢的句子。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5。 灰雀

  一定会回来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

  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议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

  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

  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

  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4、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5、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

  7、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8、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9、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四、课堂延伸:

  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3、课后作业:

  ①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掌握关键字、词。

  ③背诵此文。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

  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卡罗纳》教学设计一,卡罗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6

  课题:表达 :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捕捉习作素材。

  过程与方法:能够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写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情感与态度:学习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突破点:有条理、有重点地把生活中的见闻写清楚,并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

  技术平台:课件。

  情智在线: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0分)

  同学们,在寒假生活中,你都有哪些新的见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感兴趣的见闻要告诉大家,请以信息短波的形式,与大家交流。

  二、不拘形式,交流见闻(20分)

  1、什么是见闻呢?都可以写哪些内容呢?

  见闻是指看到或听到的事。将同学们的见闻归类,明确习作的范围:休闲家庭、爱心校园、快乐街区、亲近自然、关注媒体。

  2、明确表达要求:内容要真实、有趣:表达有条理、有重点;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三、个性表达,练习见闻(10分)

  1、请2个同学讲清楚自己的`生活见闻,其他同学根据作文要求认真评议、补充修改;可组织同学对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锻炼学生即兴表达能力。

  2、随机解决同学在习作中的疑问并进行小结。

  3、把自己的见闻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认真修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2分)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默读批注法初读了22课,谁还记得文章写了哪五件事?

  (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

  2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写事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新授:

  1 师:同学们,你们看,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课件:梅花图)望着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1分)(学生听,进入情境。)

  2 请大家默读文章所写的五件事,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外公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划完后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4分)(学生用心去读书,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 两人一组汇报句子,一人读外公的表现,另一人读“我”的表现。(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泪我拍手笑

  (2)外公发脾气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来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图我不知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绢我不解

  (板书五件事)

  4 从“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1分)

  (总结出婴儿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为。)

  5 当时幼小的莺儿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吗?你是从哪读懂的?请你从刚才划的外公表现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达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声的朗读。(3分)

  6 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来评议。(3分)

  7 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要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加以评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读得还好,那你就站起来读。

  第一件事:(2分)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指名读

  (2)同学加以评议:重点体会外公在吟诵诗句时的意境,体会老人思念故乡之情。

  (3)你们想试一试吗?每个人试着读读。

  (4)全班齐读,共同体会老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分)

  (1)指名读

  (2)同学评议:声不在高,批评的分量重,十分严厉。

  (3)带着这样的感情试着读出来。

  (4)指名读。

  (5)简单评议。

  第三件事:(10分)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一)

  (1)学生读到时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诵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文。)

  (3)你见过梅花吗?想再看一看吗?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梅花,边看边结合着同学们找的的句子、资料和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梅花与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评议,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师边总结边变“愈”字的颜色。)

  (4)每个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5)指名读。

  (二)

  (1)外公由梅花联想到什么?

  (2)自由读外公说的话,想想还有哪些有气节中国人?

  (学生反馈,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

  (3)在读,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三)

  (1)我们再看13自然段,这是在我即将离开外公时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想一想此时的外公应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段话?(学生讨论:语重心长,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期望之情等。)

  (2)每个人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师生对读,体会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来谈。2分)

  9 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珍爱的梅图送给我呢?齐读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到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1分)

  这节课我们有深入的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忆起他生前的五件事,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感情,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归的心。

  11 学忘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2分)

  (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12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请大家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爱国华侨们的心声。(2分)

  板书:

  22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梅花魂》教学设计十二,梅花魂,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8

  《致大海》是俄国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的一首政治抒情诗,那么大家知道高一语文《致大海》教案要如何写呢?下面来看看!

  设计思想

  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

  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表现手法及修辞:

  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

  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普希金是杰出的俄国民族诗人,19世纪积极浪漫文学代表,是自由战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却被沙皇流放远方,加上拜伦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闷。他要借大海赞颂自由!

  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附录:

  致 大 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枫、套、素、被、产、桦、减、蒸、针、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被、产、桦、减、仍”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廷顿。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找出写秋天树叶变化的句子,能圈出表示小兔心情的词语,并能读出小兔的不同的语气。

  3.知道不同植物的叶子,到了秋天有不同的变化,了解有关植物的科学常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能学习课文的形式,适度进行拓展说话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并认真描写“被、产、桦、减、仍”5个生字。

  2.划出描写小兔心情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读出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小兔和几种树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质疑。

  3、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思考:小兔和哪些树对话了?

  2、交流,并板书:

  枫树桦树大松树

  3、学习生字:枫桦

  4、积累:“木”字旁的字。

  三、自学生字。

  1、小组学习。

  2、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套:的中间部分注意书写;

  3、比一比:

  摸()膜()模()

  减()喊()感()

  4、读课后词语。

  四、学习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

  3、用小圆圈圈出小白兔在问不同树的.语气分别是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奇怪担心着急

  5、画一画,到了秋天枫树、桦树和大松树各有什么变化?用“——”画。

  6、全文读一读。

  五.让我们来演一演。

  六、小练习。

  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有“高兴”、“着急”,你能再写几个吗?

  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朗读中的体验主要在指导学生读出小兔奇怪的语气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兔子为什么会奇怪的原因,适时地出示枫树在夏天和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枫树在这两个不同的季节,它的叶子竟然有很大的差别,学生的体验才会到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