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21 09:11:5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诗人思想感情。

  2、学会朗读古代诗歌,背诵这五首诗歌。

  3、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并试着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

  2、学习《回乡偶书》:

  (1)、了解作者及背景:贺知章,字率真,少以文词知名。进士,累迁太常博士。自号四明狂客。善草隶。天宝初,年八十六卒。还乡里。此时已离家50多年,漫长的岁月,人事沧桑,诗人的内心深处勾起层层波澜!在此情景下写成此诗。原诗共两首,此选的是第一首。

  (2)、朗读全诗:听读诗文,划分节奏,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3)、学生按小组讨论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创设的意境。意境:一伙儿童在村道上玩耍,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来,便上前问讯:客人从什么地方来的,要到谁家去?本来,他是告老还乡,故乡有他的亲戚朋友,有他青年时代的温馨的回忆,可他离家时间太长了,家乡的人对他很陌生,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儿童们不认识他,把他当作客人的问话,勾起了老人的多少感慨:是啊,年轻时风流倜傥,文词清华,走出故乡,去追求功名事业。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归来,已是白发老人,只是乡音未改。这一偶然的生活场景,在诗人来说却富有很深的生活内容,是生活变迁的必然,记下来便成了诗。一、二句写实的手法写感慨,诗人把“少小”和“老大”、“离家”和“回”、“无改”和“衰”这些有对立意义的词组合起来,把几十年的变迁包容在短短的句子中。(4)、探究诗中抒发的情感:表过了作者老来还乡,感到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5)、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3、学习《夜雨寄北》(1)、了解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李商隐早年即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楚之子举荐,及进士第。后李党王茂元镇河阳,慕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他这一举动被牛党视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为相后,即使李义山屡屡致信剖析心迹,他也不予理置,李商隐因之始终过着极为清寒的幕僚生活,后至客死荥阳,潦倒而终,成为牛党争的牺牲品。

  其诗作内蕴的思致深曲、情感沉厚而移情折心,也往往为其辞饰的用字瑰丽、笔法沉郁、色泽凄艳、情调迷离而魂迷目眩。但也会由于其诗作谜样的语言而难求甚解。历代诗评家对其大部诗作或以为情诗,或以为寓托之作。《夜雨寄北》也是一首难解之诗。这首诗,有的选本也作《夜雨寄内》,是写给他的妻子的;但有人考证出,此诗写于李妻去世之后,是写给北方友人的。

  (2)、朗读这首诗。

  (3)、学生探究诗歌的内容,先行讨论,之后把记录下来的难词难句提出来。“君问”:您(致信)垂问,但“君”指何人,不知;“归期”:归家之期;“未有期”:没有准信。

  “巴山”:寓处;“夜雨”:最有利于表现羁旅之愁和不归之苦的`境域氛围;“涨秋池”:绵密秋雨使池塘涨满,交代时令。

  “何当”:何时能够;“共剪西窗烛”:承上文苦况憧憬未来欢愉。

  “却话巴山夜雨时”:今夜的苦境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之资料。

  说明:这是一首有多种理解的诗。

  (4)、诗歌中抒发的情感:表过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5)、背诵全诗。

  4、作业:

  课后练习题一

  第二课时

  1、学习《淮上与友人别》:

  (1)、了解作者及背景:郑谷,唐朝诗人。字守愚,今江西宜春人。本诗是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本诗不是送别而是所握别。淮上是指扬州

  (2)、朗读这首诗。

  (3)、学生讨论疏通文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前两句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滋味。大好的春天里却要与友人分手,心中的离愁别绪与此形成鲜明的反差。这里虽只写渡江人,但彼此羁旅飘泊,君愁我亦愁的内心波动,跃然纸上。这两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后两句,在握别岸头,已是愁绪万千;到得离亭宴上,更是酒酣情浓,欲言又止。此时风笛奏起,笛声载着愁情,诉说别离的时间到了,两位互道珍重,各奔前程。这是即景生情,颇具典型意义。

  (4)、讨论诗人抒发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5)、背诵全诗。

  2、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了解作者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初唐四杰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离别之情,但由于诗人开阔的胸怀,完全没有给人一种因离别而悲伤的情调。

  (2)、朗读这首诗。

  (3)、探究诗歌的内容。首联:前句写送别地点,后句形容朋友去的地方不远,五津风烟在望,暗示不必为此行悲伤,为下文铺垫,奠定了抒情基调。颔联:作者用彼此相同的处境来安慰朋友,既蕴含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出他的旷达爽朗的胸襟。颈联:这是全诗的中心,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表现出的豪迈气概跃然纸上,与前文一脉相承又有升华。尾联: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感的吐露。豪放之情溢于言表。

  (4)、讨论诗歌中抒发的情感。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式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5)、背诵全诗。

  4、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风赠》:

  (1)、了解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诗人,不到二十岁就中进士,做过太子宾客等官。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联合一批朝臣搞了一场政治革命,几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其他人被贬官放逐,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他被贬到几个地方去当刺马、司马等官。长达二十多年。公元826年冬,他奉召回朝,在扬州遇见白居易,白设宴招待他,并在宴上写了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七律给他,他就作了这首诗回赠。

  (2)、解题:

  酬:答谢。

  乐天:白居易的字。

  见赠:相赠,赠我(诗作)

  (3)、朗读这首诗。

  (4)、学生探究这首诗的内容、意境等。我被贬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那种凄凉的地方生活了23年。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今天听了你吟诵这首诗,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5)、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5、背诵全诗。

  6、作业:课后练习二。

语文教案 篇2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

  秋天的图画

  让同学自身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直接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同学认读。不会的可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他人请教来解决。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同学读正确。

  3、自读、齐读课文,要求:

  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身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四、再读感悟

  1、教师范读,同学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同学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读,通过点拨,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4、竞赛读,看谁读得美。

  5、同学选读:

  选出自身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6、看着画面用自身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安排晚会会场……

  六、指导写字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受或体验到秋天的自然美。

  2、乐于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向学生进行互相合作的教育。

  活动要点:

  这个活动是从“寻找秋天”开始的。活动的前半部分是让学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后半部分是一个探究活动,找到秋天的特定事物,提出问题,为后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习准备:

  在校园内选择要观察的花草树木,其中有自然变红的叶、变黄的叶等等;

  校园里杂草丛生、经常发现蟋蟀出没的地方。

  学习过程:

  1.质疑激趣

  放一段秋天景色的录像,内容是秋天里的植物和动物在秋天里的行为。

  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活动内容就是来寻找秋天。

  2.赛诗会:美丽的秋天

  让学生看书。以书上“秋”、“秋天到”、“我眼中的秋天”的描述格式,说说“我”心中的秋天。

  组织形式:

  (1)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小组预赛,每个小组选出1名优胜者;

  (2)班级赛诗会。赛诗会结束后,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诗句中的亮点句子进行点评,引导到“收获的季节”上来。

  (3)秋天的景色确实与我们描述的景色是一样的吗?最后,借用妙妙的一句话“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探访秋天吧!”

  3.探访秋天里的生物

  走出教室,行走在秋天的校园里。

  引导学生注意树叶的变化,什么树的叶子变红了?树叶变黄的是什么树?地上的落叶是什么树的?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教师要适时进行评价:如,叶的美丽靠自己留心欣赏,我们感受到叶的美好,就会喜欢它、爱护它。

  仔细观察动物,包括动物的名称,活动方式,鸣叫声等等。

  4.讨论与交流

  我们描述的.秋天和看到的秋天是一样的吗?谁写的诗更贴近真实的秋天?每个小组挑选1-2篇,由一个小组负责出一期“秋天的景色”的班报。

  教师提出下一节课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么,秋天与夏天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树叶变成了彩色?

  引出下一节课探究的主题。

语文教案 篇4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再运用这一规律认识7个生字。这三组字用绿、红、蓝三种颜色表示,分别显示了“减一笔”、“加一笔”、“加个部件”三种识字方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发现其规律,再让学生说说探索的过程,自编识字儿歌,认识7个生字。教师要多鼓励,增强其成就感。如:

  1、“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2、“日”字中间上一竖,由由由;

  3、“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4、“日”字中间穿一竖,申申申;

  5、字形小魔术: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日积月累

  这一项是通过“我会读”让学生积累15个词语;通过“我会连”辨别6个平翘舌易错字;通过“读读背背”读背一首小诗──《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1、“我会读”是通过学生自读,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积累词汇。教学时,可以采用“乘坐语言快车”的游戏来认读。方法:分小组开火车横着、竖着、倒着几种方式读书中的词语,看哪组读得准,认得快。

  2、“我会连”是采用连线的方式来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练习时可先读字,再连线,最后同桌互读。

  3、“读读背背”是一首简短的儿歌。儿歌描绘的是祖国南北方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教学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准“祖、岭、盛”三个难音字。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指导背诵时,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连句开火车背诵;可以四大组开火车连句背诵。以增强读背的趣味性,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分两个层面练说。一是交流在幼儿园时是怎样过“六一”的;二是设想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教学时,可创设以下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给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表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创设情境一

  1、播放录象,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的活动录象,启发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何怎么快乐?

  2、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想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向大家交流交流吗?

  〖设计两种方式

  “我是优秀解说员”:让事前准备好“六一”留影的同学,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享受他的快乐,并对他的解说作出评价。态度是否大方,说话是否有条理,语言是否生动有趣。如果是,奖励他一个“优秀解说员”奖章。

  “我是优秀采访员”:给愿意当采访员的学生戴上一个记者证,拿上自己做的小话筒,到同学中采访,还可以采访老师,然后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活动告诉大家。学生评比最佳采访员。

  〖创设情境二

  1、情境引入,激发参与欲望。

  实物投影本校近年“六一”活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学校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播放活动时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谈谈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设计两种方式

  1、个人:自由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和爸爸妈妈过小学生的第一个“六一”,让大家给你参谋,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商量,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

  2、小组:和同学合作,设计活动方案:

  时 间 地 点 主 持 人 内 容

  四、展示台

  “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外书上认的字,并和大家交流。方式可以有多种。如:拿课外书来用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同学听;事先把认识的字用电脑打印出来,展示在“识字角”中,给同学交流;把认识的字组词说话,让同学知道认识了哪个字。

  “比比谁最快”是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可让已经学会音序查字的同学先展示,一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他们体验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介绍查字方法,教同学查字。在同学都会了的时候比比谁最快。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的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体会乔依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从而领会文章以“爱之链”做题目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感情导入,揭示课题。

  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漂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板书课题)

  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

  2、 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3、 教师正音。

  “餐、吻、腕”是前鼻音,“蹭”是后鼻音,“餐、蹭、糙”都是平舌音。

  4、 教师范读课文。

  5、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抓住关键人物来理清脉络。

  6、 明确“乔依”、“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的关系

  7、 学习第一自然段。

  从那些地方看出乔依的心情很灰暗、凄凉。

  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投影片]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3、你还记得那一个个故事吗?

  指名答,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学习2~8小节

  1、[出示投影片]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二至八小节。

  静静地想一想,谁愿意先来交流一下。

  (▲第二小节“又冷又怕” ---------在冷风中发抖 紧张地闭上眼睛 )

  (▲第五小节“紧张绝望” ----------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

  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

  指读——齐读

  2、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

  交流:

  ▲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

  淡淡的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竭尽全力无私助人

  “难” 手和脚腕蹭破出血 顾不上擦

  “冷” 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

  ▲[出示第六小节]

  来,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齐读

  交流,理解“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不容质疑)

  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小节3、引读6、7

  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 ,乔依 ,他从来没想到 ,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 ,所以他从来就认为 。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 。

  4、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板书……)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9-11小节

  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

  2、自读9~11

  3、[出示填空]

  到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

  突然想起了 ,

  于是 。

  她还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一说。自说——指名说

  还有谁愿意说,说出自己的见解。

  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11小节

  四、学习12小节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

  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 爱之链 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五、拓展延伸

  1.老师请你再读读课题——爱之链,现在你如何理解这根爱之链,请你用简洁而富有创意的图画、文字或你喜欢的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你对课文及课题的诠释。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2.上讲台交流展示

  六、总结

  1.是啊,所有发生的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也正是因为同学们心中有爱,才会激情勃发,创作出这么多有创意、有思想的好作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爱的赞歌。

  聆听一曲爱的赞歌。

  2.[播放《因为爱》]

  3、结束语:

  因为爱,冰雪会消融,

  因为爱,枯木会逢春,

  就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

  就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

  就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就因为爱,奇迹正在赶过来。

  就让我们一起把爱之链的故事延续下去吧!(板书……)

  课后记: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看老师写“泉”,怎么记住它?(或说字形或扩词)读题:泉水

  2、填一填:( )的泉水 请把课题读好

  过渡:想去看看泉水吗?一个要求:请带上你们的'眼睛和耳朵。(课件播放山涧泉水)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听听读读《泉水》,板书课题:听听读读《泉水》。(齐读课题。)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两篇听听读读课文,谁来说说听听读读这一类型的课文有什么要求?

  (听:仔细听,听清读音,听懂内容,边听边思考。)

  (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先个别说,然后请一个同学概括说。

  二、听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我们来静静地听老师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师配乐范读。)

  2.交流问题,板书:石缝大海

  三、分节听录音,理解朗读。

  (一)1——2小节。

  1.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打开书,听第一、二节录音,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

  (二)第3——7小节。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边交流边板书:

  水池山里的姐姐

  平地杜鹃花

  山坡果树

  山谷百灵鸟

  3.泉水和这些朋友分别说了什么呢?再听3——7小节,自己可以跟着轻声地读一读。

  4.自由读泉水的话,然后交流。

  5.你最喜欢那句泉水说的话?为什么?

  6.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泉水是一种怎样的水?(板书:多、清、甜、美。)

  7.以各种形式朗读泉水所说的话。

  8.想一想:泉水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别人。)

  (三)第8——10小节。

  1.听教师范读,思考:泉水最后流到了哪里,遇到了谁?

  2.交流,板书:好多飞流的泉水。

  3.自由读,集体读。

  4.听录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会遇到些谁?会说些什么?

  5.个别上台交流表演。

  6.齐读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献给了谁呢?(板书:献给美好的生活。)

  四、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1.本文的语句优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欢吗?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朗读或摘抄或背诵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好吗?

  2.准备、交流。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喜欢那一小节就站起来读。)

  五、总结。

  1.泉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别甘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想。)

  2.品尝后简单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别令老师感动,因此老师为泉水写了一首歌,想听老师唱吗?

  4.歌曲:师唱完第一段后,学生齐唱。

  5.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后小结

  1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

  3把你喜欢的段落读或背给你得好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意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听写词语

  二、导入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五、积累词语

  六、整体感知课文

  七、小练笔

  学生写词语,并纠正。

  根据学习目标,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画出生字,词语。

  组内总结记字方法,延伸形近字。

  代表发言

  找出相关词语,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体会作者童年的美好的回忆,诗一般的'句子。

  你的童年里有什么?仿照4——7自然段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会认14个生字,会写“弱、应该”。

  2、 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 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体会萨沙不甘为弱者,有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1.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对子:美对丑,爱对恨,……

  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索取——奉献 热忱——冷漠 光明——(黑暗)白天——黑夜 开心 ——难过 喜欢——讨厌 强大——(弱小)

  出示词语:弱小。学习生字“弱”,注意翘舌音。

  师:你觉得什么是弱小?(指名说)

  2.小朋友们对“弱小”这个词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来看看书上又是怎么来说“弱小”的。

  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思考: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怎样才是最弱小的?并用“——”画出来。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弱小 周末 萨沙 托利亚 铃兰花 簇拥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聊天 倾盆大雨 递给 娇嫩 掀起

  A、出示带拼音的(“萨沙 托利亚”可多读几遍,“末”和“未”要注意区分,“铃、倾”是后鼻音,“掀”读准字音)

  B、去掉拼音

  开火车读 齐读

  三、研读课文:

  1.检查提出的问题:怎样才是最弱小的呢?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师相机点拨)

  2.你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再快速地读读课文。

  (学生有的说蔷薇花,也有的说萨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不同说法)

  随机板书:萨沙 蔷薇花

  (一)、学习3——6段

  师:有小朋友认为萨沙最弱小,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课文当中那句话会让你觉得萨沙是弱小的?

  1、引导学生找出句子并出示:

  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从妈妈和托利亚的动作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妈妈和托利亚的眼里,萨沙是最弱小的)

  2、而萨沙又是怎么想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对话。

  出示片断:

  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妈妈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

  请一名小朋友站起来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萨沙是怎么想的?

  相机指导: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这句话让你读懂了什么?“不解”说明他怎么样呢?(不理解,很奇怪)

  萨沙为什么会很奇怪呀?妈妈的回答又让萨沙产生了新的疑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你觉得这个时候萨沙内心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不服气 不甘心)

  再自己好好读读,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萨沙内心的想法。

  3、学生练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

  4、是啊,妈妈说:要是你谁也不好不了,你就是最弱小的,你觉得萨沙听了这句话会怎么想,如果你是萨沙又会怎么想呢?

  (我不是最弱小的!)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萨沙会觉得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才会很自信地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出示课题)齐读。

  既然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谁又是最弱小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讨论。

  5、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生字,你记住它们了吗?

  6、生字小朋友都记住了,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萨沙内心的不服气,一起来读读3——6自然段。

  四、写字指导。

  1、师:小朋友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不是最弱小的,我们还应该保护(生:比自己更弱小的)。板书: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2、出示“应该、弱”,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这三个生字。

  3、学生说说怎样写。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板书设计: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萨沙 蔷薇花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研组的磨课活动中,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通过商量,选定了《我不是最弱弱小的》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作为磨课的内容。

  我们选这篇课文的主要原因是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

  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

  在前两次的磨课中,在教案的设计上主要是体现在理清两条主线,一是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二是风雨前后蔷薇花的对比。

  通过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来引发学生的争议:萨沙和蔷薇花,从而深入到课文中去,把这两条主线落到实处。

  本来设计的意图是很好的,但在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的时候,把这两条主线在课堂上落实到位却有些困难,主要是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理解、感悟,并且朗读好,内容就略显得多一些,要把整堂课设计的教案上完,就会有匆匆过场的感觉

  于是在第三磨中对前两次的教案设计进行了删改,最主要的是把先前设计到的两条线删减为一条,在第一课时的引领当中最主要的还是要把重点放到研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上。通过萨沙和妈妈的对话,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本文的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所以在第三磨中,对于课题的出示也有了较大的改动,设计的想法是在课堂的伊始不要急着出示课题,在对课文的逐步深入中,当小朋友们逐渐理解到五岁的萨沙虽然在父母和哥哥的眼里是最弱小的,但他自己却能意识到自己并不弱小,或者说并不甘心做最弱小的

  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来出示课题,这个时候学生们都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说出了萨沙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当时的他是很自信的,小朋友们和萨沙一样,也会很自信来读好课题,理解课题,这样的设计安排真正使这个课题取到了题眼的作用。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好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并在读中有所悟,在自然和平实的对话中

  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导用心体会,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表达其中的感情。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

  学习目标:

  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留心观察春天。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㈠ 出示挂图,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春 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㈡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1:“说春天”

  A、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春姑娘。听说大家都很喜欢我,能不能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关的古诗、课文呢?”

  B、学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C、指名说、背、评议。

  D、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境2:“找春天”

  A、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一说吧!”

  B、分小组交流。

  C、指名说、评议。

  3、创设情境3:“赞美春天”

  A、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不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五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B、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

  C、明确要求:

  请创意组的同学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并写上描写春天的句子。

  请演艺组的同学加上动作,歌唱春天。

  请剪贴组的同学根据收集的图片合作贴出一本春天的画册,可以配上诗句或课文。

  根据三个组的内容,准备几个问题向对方提出。

  D、三个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接受对方组的提问并回答(说说自己的画和剪贴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么画、贴,唱的歌里有些什么)。

  ㈢ 总结

  1、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我真高兴你们送给我这么多美丽的图画、好听的歌曲、还有那么动人的故事,谢谢!”

  2、教师谈话:是啊,春姑娘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3、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大家齐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穷人教案10-29

《语文天地》教案10-28

语文备课教案10-02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7-02

语文树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