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生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掌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阅读和重点语句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和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重点:
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胜利的因素。
教学难点:
体会到海伦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
搜集并整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的有关事迹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0××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精彩画面,请同学们谈谈节目幕后的故事。假如让你把这个故事告诉给一个生活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的人,你打算怎样告诉他?
(同学讨论)
同学们会感到很为难,可是在19世纪美国的莎莉文老师就发明了一个奇迹。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奇迹。
二、认识并了解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的事迹
(1)同学们展示自身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资料。
幻灯片1: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的相片
幻灯片2:海伦·凯勒一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果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自身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各国民众的赞扬。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幻灯片3: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马克·吐温
三、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阅读课文,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
同学仔细阅读文章后,讨论、概括。
明确: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让我了解大自然。
(3)老师引导我理解爱。
2.迅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划出能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
幻灯片4:
(1)生命原貌:(像大雾中的航船)
(2)再塑生命的起始:(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
(3)再塑生命的发展:(认识具体事物、了解大自然)
(4)再塑生命胜利的印证:生命中拥有了(爱)
四、细节掌握、重点研读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疑惑,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越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同学活动:研读本局部,讨论下列问题:
1.读选文,掌握文章,结合课外搜集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讨论:为什么海伦对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2.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局部师生的回答中,有几个研讨什么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
五、分析文章主题
问题1:刚才我们一起见证了胜利的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该怎样理解呢?
明确:原意指“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师从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引领出来,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小结:海伦最终战胜困难,完成了生命的再生。读了她的故事,同学们你认为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备那些因素呢?
明确:坚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好的老师……
问题2:从这些因素中,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结合文中事例回答)?
六、合作与探究
莎莉文老师应该教会海伦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只写了“认识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爱”三件事呢?
明确:
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自然是生活的根基
爱是人类的灵魂
(根据同学回答适当引导)
教师总结:回顾生命再塑的过程,海伦以超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跨越了生命的一道道沟坎,莎莉文老师用广博而深沉的师爱改变了海伦的生命轨迹。
拓展1:生活中许多残疾人克服自身残疾刻画出完美的人生,你都知道哪些?
拓展2:通过这些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课结束(郑智化《水手》徐徐响起)
实践作业: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协助的“人”,让我们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温暖。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展开个性化地想象。
2、借助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不幸遭遇,感受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人物语言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个性化想象中,学习人物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对比提问,简洁入题
同学们,我们都拥有着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儿,他饱受饥寒之苦,最后又悲惨地死去。然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大家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儿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吗?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去认识这位与你们年龄相仿却十分不幸的男孩儿——小珊迪吧!下面请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感知形象
1、请几名同学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从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三、深入研读,理解形象
1、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感觉到的那样,小珊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更是一个诚信、善良的孩子。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珊迪的品质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1——8自然段,读一读,找一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1)用横线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语句。
(2)用波浪线画出小珊迪,作者和同事的语言对话。
(3) 用双横线画出作者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2、 研读交流
(1)外貌描写: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如:“又薄又破、瘦瘦的、冻得发青、赤脚、冻得通红”。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2)语言描写:
研读三次“求” :你怎样理解“请——请求——乞求”三个表示语气的词语?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四句话,进一步感悟小珊迪的可怜。
(3)换位想象:小珊迪为什么要降价卖火柴呢?他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4)分角色朗读。
3、师:我们从小珊迪的外貌描写看到了小珊迪的可怜,又从他的语言描写中进一步看到了他的可怜。而此时的作者也很同情可怜的小珊迪,拿出了一先令,小珊迪主动帮作者换零钱,可是作者等了很久,也没看见小珊迪回来,此时作者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体会作者的心理描写)
四、展开联想,感受品质。
1、师:正在作者猜测时,旅馆里来了个小男孩,他是谁?他来干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研读9——13自然段,思考小利比来给作者还钱,让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小珊迪(板书:诚实守信)
2、师: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他换完零钱往回跑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到小珊迪被撞的路上看一看,看他到底遭遇了什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思考,我来叙述,你来补充。
3、小珊迪遭遇了不幸,却用奄奄一息的声音说着什么?由此,你还看到了怎样的小珊迪呢?
4、面对这样一个可怜、可敬的孩子,此时你要跟他说什么?
师: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啊,此时我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让我们握着他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5、当小珊迪听到作者的承诺,他又什么样的反应?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神态的?请轻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抓住“目不转睛”,“感激”两个词)
6、小珊迪放心地走了,让我们不要吵醒他,再轻声的齐读最后一段。
五、由读促说,升华情感
可怜而又可敬的小珊迪虽然死了,但是他善良的品质,诚信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听吧!好让小珊迪的故事永远得以流传,让他的精神永远照亮人间!齐读:善良和诚信,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14、小 珊 迪
外貌 → 饱受饥寒
}可怜
语言→请→请求→乞求
派弟弟送零钱 → 诚信
挂念弟弟无人照顾 → 善良
语文教案 篇3
【执教时间】XX年11月18日
【执教对象】蒙山中学预备年级
【执教教师】上海市吕巷中学 吴昌琼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3、 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二) 初读,寻月之迹
1、[引导]: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
[归纳明确]: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
2、[引导]: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要求]: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
[归纳明确]: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三) 品读,赏月之美
1、[引导]: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
[要求]: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
(交流后,ppt呈现旁批范例)
[归纳明确]: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引导]: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
[要求]:自由散读,圈划批注,并交流。
[归纳明确]:
(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
“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地惹人怜惜。
(四) 再读,探月之喻
1、[引导]: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要求]:深入思考。
[归纳明确]: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征。美好无处不在。
2、[引导]:让我们带着对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五)拓展,书月之华
孩子们的眼中看到如此可爱、优雅、朦胧、惹人怜惜的月,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月亮呢?挑选一处用两三句话续写(建议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六)小结
当孩子们醒来了以后,或许看不到这美丽的月亮,寻不到那令人难忘的月迹了。可是,它依然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附板书】
寻 镜 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二)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教学重难点
(一)a、o、e的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二)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给同学们读一个小故事,喜欢吗?教师先读一个带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读物了,以后学习查字典、学习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读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3、看图讲故事(依据课本插图教师编讲),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单韵母a
1 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
2 教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不能变动。
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读准a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a。
3 再引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a的音。教儿歌,帮助学生记忆a的音和形。
4 学生反复练习发a的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习(开小火车,指名读)。
(三)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o音时,讲要领,做示范。
发“o”音时,嘴半开半闭,嘴唇圆拢,舌尖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发音方法,把“喔喔”的音拉长,口形舌位不变,接着呼气发音,就能发出正确的字母音了。拢圆嘴巴o o o
(四)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音时,讲要领,做示范。这韵母不是鹅的音,是第一声“e”,鹅是第二声。发音时,口形要变扁,半开半闭,舌头后缩,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嘴巴扁小e ee。
(五)小结
教给学生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
1“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a、o、e时,口形不能变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a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形相似的部分。
2 跟着老师读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3 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六)学习声调
1 认识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和儿歌学习。
“-”是第一声,“/”是第二声,“ˇ”是第三声,“”是第四声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看图上小汽车的走势,“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
2 练习读a、o、e的四声。
(1)顺序读,变序读。
(2)二、三声对比读。á—ǎó—ǒé—ě
(3)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a、o、e组词。
ā阿姨好! á啊!你说什么? ǎ啊?这是怎么回事? à啊,伟大的祖国!
ō噢,我懂了。ó哦,是这样吗? ò哦!我明白了。
é 飞蛾额头ě恶心è饿了凶恶
(七)巩固练习。
1.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2.让学生读卡片上不带调韵母,说字母形状。
3.读带调韵母,自读,指名读。
(八)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课前透视
《我选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描写了在一次班会上补选劳动委员时一个叫王宁的小朋友选自己的事。事件虽小,但意义重大,表现出他的勇气,更体现了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思想,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课文内容浅显,还配有一幅插图。教学时要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挖掘,引导学生提高认识。
班级选班干部是一件孩子们都关心的事,学生易于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选自己的事情却并不多见。教学中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做事有自信,学会正确的'自我表现,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颗为别人服务的心。
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
服务。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信息资料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
2、课件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王宁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来了解。
(课件的展示创设了问题情境,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话平台
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不明白的地方研究一下。
(自主读书要有所收获,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必会增强读书的效果。)
识字
1、 用小黑板出生字词,多种形式进行认读。
2、 同桌利用生字卡片进行互相读互相正音。
3、 开展“一字之师”游戏。自己选择一个字,上台领读、组词,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4、 齐读生字词。
(识字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高。)
朗读
1、 学生练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2、 分段朗读展示,读后点评。
3、 通读全篇。
(读书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情趣。学生的朗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个性体验,从中获得享受。)
写字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 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 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识字环节教师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巡视过程必不可少,关注学生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提高写字质量,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游戏,通过做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产生识字的兴趣。】
二、结合图,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人”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当学生说到“人”时:
(1)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人”的翘舌音。
(2)指读,正音。
(3)开火车读。
(4)齐读。
(5)谁来说说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是什么人。(加深学生对人的认识。)
小结过度:刚才,我们认识了“人”字,接下来,我们要学的七个字是和人相关的,是我们人的身体的一个部分。
2、教师贴出一张没有口、手、足、舌、牙、耳、目的人物图,指导学生观察:画上的这个人少了些什么呢?(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识字。)
【设计意图:出示一张没有画完整的人物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使学生明白人物缺少的部分,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明确学习内容。】
▲当学生说到“口”时,教师画上“口”,然后出示“口”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口”的读音,注意第三声要读到位。。
(2)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用手指指自己的口,了解“口”。
(4)用“口”字开花,加深对口的理解。
▲当学生说到“手”时,教师让学生上台画上手,然后出示“手”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第三声要读到位。
(2)指读,齐读,分组读。
(3)学生伸出自己的小小手,指指自己的口。
(4)说说自己的小小手能干什么?
▲当学生说到脚时,教师给图补上脚,然后告诉学生“足”就是脚,接着出示“足”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平舌音,范读,指读,齐读。
(2)引导学生用“足”字开花。
▲当学生说到“舌”时,教师给图画上舌头,然后出示“舌”的.识字图片:
(1)指导读准翘舌音,范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对比读。
(2)让学生吐一吐舌头,加深对舌头的认识。
▲当学生说到“牙”时,教师给图画上牙齿,出示“牙”的识字图片:
(1)让学生说说,牙齿有什么作用,教育学生保护好牙齿。
(2)指导读准音,指读,齐读。
▲当学生说到“耳”时,教师给图画上耳朵,然后出示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耳”的读音,范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游戏:左手捏左耳,右手捏右耳,左手捏右耳,右手捏左耳。
(3)教育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
▲当学生说到眼睛时,让学生上台画上眼睛,告诉学生眼睛就是“目”,出示“目”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音,指读,正音,齐读。
(2)指名说说应该怎样保护好眼睛,对学生进行爱眼教育。
3、小结:刚才,我们把图上的人画完整了,他可高兴了。小朋友们看,我们都画了什么?指名说。
4、指导学生看书击节诵读: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这8个字。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识字图片以及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识字,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玩一玩等,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识字,理解字义。】
三、做练习,巩固识字
1、我说你指:老师说身体的某一部位,学生不出声,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
2、摘苹果。小黑板上事先画一棵苹果树,用硬纸片剪出一些苹果,写上“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让学生上来认读,读正确的,摘下来送给他(她)。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方式,在玩中学,能更好地巩固识字。】
四、课后延伸识字
回家后,把今天认识的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做我说你指的游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回家后也以游戏的方式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轻松识字,对识字不会有压力。】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导语。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可小组,也可同桌完成。)
(一)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三、细读领悟,完成以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一)瑞典政府和人民为了救助燕子,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从他们为燕子做的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汇报交流结果。
(三)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与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指导学生板书)
人-----------燕子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一)1、导语: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于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燕子的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呢?(小组合作)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引导想象,对课文内容做补充,丰富课文的内容。
1、(看课文插图)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3、获救的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它们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1、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想说些什么吗?
2、教师小结。
3、老师的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氓》教案03-12
语文教案(经典)12-23
(精选)语文教案12-31
语文识字的教案06-11
《小学语文》教案06-09
语文古诗教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