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08 10:59:0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9篇(集合)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语文教案9篇(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4、草莓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由一事物引发丰富联想的写法。

  2.从文中得出启示。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丰富的联想。

  2.难点:通过联想感悟作者所要抒写的情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导入 作者及背景介绍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文章结构

  (二)质疑

  1.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

  香甜的草莓把作者的思绪引回草莓最盛的六月时光,再从六月联想到眼前秋意渐浓的九月,由季节的变化联想到曾经拥有过的青年时光以及似水流年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感情。

  2.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失的感概,及对人生秋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情怀。

  3.试比较第1、3两段对九月景物描写的不同?

  第一段重在表现夏意正浓: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到处欢歌笑语。

  第三段却重在表现秋的气息:树是绿的,但只需吹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

  4.从文章的思路看写作目的是什么?

  5.细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与感受,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五、语言品析

  选择自己喜爱的语段,反复阅读,体会情感。

  例:地晨新翻的玫瑰红的土块,有如一堆堆绿色的珠子,又如野草一般妖艳。

  这两个比喻很有创意。把新翻的土块,比作一堆堆垢子和野果,看了之后令人产生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这里一片充满生机制土地,更妙的是“妖艳”这个词经人以无限的遐想。

  六、小结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触动了情思,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告诉我们季节的更替、生命的演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很好地把握现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板书: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具准备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一、谈话导入。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二、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三、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5、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教学总结】

  《小狮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真是没有想到!课堂中,学生能把这样长的一篇课文读得津津有味。想一想,是有原因的。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给原文添加提示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了不同的动作,给对话加上了不同的语气词,课文在他们的'感悟中变成了童话剧,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味。面对自己的再创造的成果,学生读起来怎么会没有兴趣呢?这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添加提示语有利于指导朗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总是苦于朗读知道不得法。但通过这一课的实践,我发现,学生见到一些提示语后,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悟这些语气。比如,我在“狮子妈妈说”这一句中填写了“亲切地”一词,学生自己就开始体会妈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且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这种情感。另外,我意外地发现,添加提示语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汇。真可谓“一箭三雕”!如此看来,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真的能悟出好多东西呢!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冬冬观赏冰灯后异常兴奋的心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引人注目”“晶莹”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能说出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掌握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的阅读方法。

  三.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课件词语卡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点击课件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世界。(点击课件:哈尔滨的冰雕灯会)

  2.说说人们在干什么。(引出课题:24 看冰灯)

  3.你看到过用很大很大的冰块雕成的冰灯吗?请说说。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感受冰灯之美。

  2.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重点:滨()莹()烁()

  (2)分析字形。重点:佛腾廊檐

  (3)按结构说生字:上下结构( )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

  4.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思考:冬冬在看冰灯的过程中到过哪些地方?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后板书:

  什么地方 公园门口 冰桥前 冰雕长廊 冰雕动物园 冰迷宫 冰灯前

  看到什么

  6.说话训练

  (1)冬冬来到______(什么地方),看到________(什么东西)。

  (2)冬冬看到_______(什么东西),在_________(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冬冬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许多神奇美丽的冰灯。那么哪一个地方的冰灯你最喜欢呢?请你美美的读读它吧!(学生自由读)

  2.学习第2段

  (1)指名读。

  (2)品味佳句:公园里一座座冰雕晶莹透亮,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一座座”写出了什么?“闪烁”是什么意思?从“晶莹透亮”上你知道什么?

  (3)朗读第2段。

  3.课文哪一段最吸引你? (这里暂以第4段为例教学)

  (1)有感情地读读第4段.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及原因。(学生各抒己见)

  (2)点击课件:栩栩如生的冰雕动物

  理解“奔腾”“报晓”“神气活现”“挥舞”等词语。也可以做做动作理解。

  (3)除了这些冰雕动物,还会有哪些冰灯?用“()的()怎么样地干什么”句式说一说。

  (4)完成作业本第2题,正确搭配词语。

  (5)朗读训练。

  4.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2)再边默读边用“===”划出表示地方的词语,用波浪线划出写看到什么的词语。

  (3)读读第2、3两句,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4)读第4、5两句,哪些词突出冰雕特点?有不理解的词吗?

  四.回顾总结

  如此美丽的冰雕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来,介绍给别人。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读熟全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回顾课文内容,用作家、导游、播音员等形式进行读、说、写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面对这神奇的冰雕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齐读全文。

  二.能力训练

  1.回顾课文内容: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2.能力训练。

  (1)板书:作家播音员导游你想当什么?用什么形式把这美丽神奇的冰灯介绍给别人?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进行自由学习。

  (3)交流。

  请播音员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来。

  请当导游的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请当作家的同学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写出来。(投影显示)

  (4)评选最佳表现奖和创意奖。

  3.评价。

  三.总结全文

  1.冬冬面对多姿多彩的迷人冰灯,心情怎么样?请齐读最后一段。

  2.理解“天寒地冻”。为什么天寒地冻而冬冬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呢?

  3.指导朗读。

  4.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四.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作业本第5题)

  (1)冬冬钻过冰“迷宫”。

  冬冬来到冰灯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带冬冬到公园去。

  爷爷带冬冬去观赏冰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事情发展顺序整理句子。(作业本第7题)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最吸引自己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引领我们走进远古神话的战争之中。请看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二、指导自学(2分钟)

  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

  2.借助《学习与》等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

  3.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帮助更正读音并读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提出看法。

  2.学生把原文抄在黑板上,请同学逐句翻译。其他同学翻译质量。

  3.理解原文大意,并把此故事讲听。

  4探究,加深理解

  师:本文章写的是一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生:怒。

  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不顺心。

  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设计思路:

  a.从“怒”看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地维绝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

  (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

  2、再读感悟

  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

  a.自由读

  b.指名读

  c.男女竞赛读

  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

  五.主题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六、作业

  1.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把它写成一短文。

  2.背诵课文。

  3.课后题三

  板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

  争帝----触山------柱折-----维绝-----天倾-----物移-----地陷-----尘归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喽(shì)裸索(luǒ)戈壁滩(gē)无垠(yín)边缘(yuán)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

  1、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2、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⑴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⑵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①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②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⑴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1、提问: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⑴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⑵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⑶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

  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a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b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板书)

  c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d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

  e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f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正是这样,我国把梅花订为国花。所以外祖父喜欢梅花,其实是借梅花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2生默读课文。

  ↘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小孩子)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

  ↘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指课题)什么叫“魂”?

  2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3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梅花的秉性:感受到海外赤子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积累了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内化积累

  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在班上展示。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理解“贪玩、应该”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

  上一堂课我们一起来到海边,领略了浪娃娃的贪玩,谁能告诉大家浪娃娃是怎么贪玩的?

  二、学习第2自然段

  海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贪玩,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你是海妈妈,你会怎样去教育你的孩子呢?请你自己先说一说。

  你们教育得真不错,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海妈妈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海**的话真有说服力,但我想如果你们说话时的语气更象海妈妈些,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能来试试吗?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在小朋友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在海**的谆谆教育下,浪娃娃开始变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实际行动吧!注意边看边想:你觉得贪玩的浪娃娃变得怎么样了?

  交流:贪玩的浪娃娃变得()。(听话、爱做好事、变得更高兴了、懂事了……)

  2、小朋友说得真不错,那么你是从课文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他的变化呢,请你好好读一读3、4自然段,然后选择一个方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A、就向、奔去、奔跑、欢叫、哗哗、哗哗——浪娃娃爱做好事、浪娃娃变得更加高兴

  B、浪娃娃听了**的话,连忙向海岸奔去——听话

  C、两个“!”——爱做好事

  师:浪娃娃会做好事了,他的心里多高兴呀,你能高兴地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

  4、、浪娃娃终于能做好事了,他做的`好事是——(推动机器发电)

  浪娃娃如何推动机器发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录像)

  科学家真聪明,能利用浪娃娃冲击水轮发电机,推动机器发电,这种发电方法就叫做“水力发电”,你还知道科学家能利用什么进行发电吗?(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光能发电……)

  四、想象说话

  1、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的电终于被送到了各个城市、乡村、学校,还有小朋友的家中。为了感谢浪娃娃,有一天,电公公带着浪娃娃走遍了这些地方,浪娃娃看到自己发的电给人们带来方便、带来欢乐、带来幸福时,急急忙忙跑回家,高兴地把自己看到的告诉了妈妈,那他会怎么说呢?请大家各选看到的一个方面同桌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

  2、原来自己能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的好处,浪娃娃的心里更高兴了,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

  五、明理

  浪娃娃在海**的怀里追打着玩,他觉得非常快乐,当浪娃娃看到自己能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的好处时也觉得很快乐,请你想一想,此时的浪娃娃他会更喜欢什么时候的快乐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同学们都很喜欢爱做好事的浪娃娃,老师也很喜欢,我想人也是一样,只要你多为别人做一些好事,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题:把《浪娃娃》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浪娃娃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8-03

语文《公输》教案01-17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园地》教案01-07

语文背影教案12-14

语文教案08-31

语文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