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1-03-06 21:42:0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 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资料: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故事。)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你能试着从字面上理解一下课题吗?(生试着从字面上解一解课题。)

  二、学习课文

  1、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看看课文写一件什么事?(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这篇课文出现了一个我们以前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谁?那篇课文叫什么名字?(回忆有关宴子的相关情况。)

  3、大家刚刚读过了课文,你在字词上还有什么困惑吗?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与你的同桌一起解决。(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试着解一解。小组合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4、在字词上你还有解决不了的吗?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下。

  5、宴子是齐国人,他很了不起。当齐景公听说宴子病危时,齐景公怎么样?请你读一读课文,找到他的表现。(对照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想法。读相应的段落。用自己理解的语气去读。)

  6、如果你是他的一个侍从,你怎么劝说他回到车上或马上?(运用自己的语言,力图说服齐景公。)

  7、下面我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谁能把这个用自己的话故事完整地讲一讲。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学习古文

  1、其实“欲速则不达”是《论语》中的内容,原文如下:出示原文。(读一读,试着对照译文理解。)

  2、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寓言的形式呈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韩非子的原文。出示原文。适时出示相关注解。适时出示带有节奏的古文。(对照有节奏的古文读一读。)

  3、我国的古文有许多,那里有许多文学、历史、地理、军事、思想方面的精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弄清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及其有关的传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听录音,边听边想:

  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消灾弭祸:消除灾祸。弭同“弥”,止息的意思。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胜,能够承受。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耸峙:高高的直立。斛:过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葱葱:形容森林苍翠茂盛。欣欣向荣:形容林木繁密,生机勃勃。)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可以先让学生置疑。)

  (五)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讲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第2段〈第3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第3段〈第4自然段〉: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情景。第4段〈第5自然段〉:重点描写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观。)

  (六)指四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镜泊湖在什么地方?课文主要讲了镜泊湖哪些主要景点?读后让学生回答。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课文主要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个主要景点。)

  (七)学习课文第1段。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1段。

  2.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后给予解答。(可先让其他同学给予解答,然后老师再给予补充纠正。)

  3.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中的传说故事。

  4.说说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八)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习词语:

  消灾弭祸 天廷 忌妒 索取 争执 炽热 阻塞 绮丽 别墅 点缀

  一望无际 缤纷 耸峙 奇幻 俯视 黝黑 美不胜收 郁郁葱葱 欣欣向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2、3、4段。

  (二)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景点的具体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点的特征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的。

  (三)体会文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1段课文,并说说第1段所写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说出这段话的段式待点是什么?

  (总——分段式。先总说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然后再具体展开说明它怎样“自然朴实”,又怎样“绮丽多变”。)

  3.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是“自然朴实”的?读出有关语句。

  4.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绮丽多变”的?读出有关语句。

  5.“有的直插湖中如屏似壁,有的退避三舍形成水湾,湖心石岛耸峙,湖心倒影奇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

  6.仿照这段话,自己组织语言说一段话。(要求运用:“……除了……没有…………只有……然而……”这些词语。)

  小结:课文第2段,作者是从整体上向我们描述了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即: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7.齐读第2段。

  (三)学习第3段课文。

  1.学生自学第3段课文。边读边思考:

  (1)吊水楼瀑布在什么地方?

  (2)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3)“千军万马”、“声闻数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在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时,吊水楼瀑布结冰吗?为什么?

  2.分小组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

  (在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充分发言。)

  小结:课文第3段,作者重点介绍了镜泊湖的著名景点: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景象。由于瀑布流水处在剧烈的运动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也从不结冰,这是动态的描写,与第2段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

  3.齐读课文第3段。

  (四)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学课文第4段。边读边思考:

  (1)地下森林为什么要说“所谓地下森林”?

  (2)为什么能在这里长起郁郁葱葱的森林?

  (3)什么叫“俯视”?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时感觉怎样?

  (4)为什么地下森林的树木会“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2.自学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镜泊湖这里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 葱,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3.指名读第4段课文。

  (五)朗读课文。

  (六)镜泊湖的景色有静有动,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七)总结(略)。

  (八)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空。

  (1)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 )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 )山岩,( )的湖水,( )的花树,( )林海。

  (2)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 )着,一到陡崖,突然下( ),顿时( )万斛珍珠,( )起千朵银花,水雾( ),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 )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刚才我们讲到了电脑,那如果说一座房子,它所有的东西都由电脑来控制,那么这样的房子就称为“电脑住宅”(板书:住宅)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预设:电脑住宅里有什么?电脑住宅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这么多的同学想提问,真好。读书有疑问是个好习惯。在心里记下你的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一栋安装了( )台电脑的住宅,具体写了( )、( )、( )、( )、( )、( )等地方的特殊电脑装置以及它们的功能。

  2、写作顺序:这是课文里的顺序。如果我将这些顺序调乱,你觉得可以吗?那个更好?你看,课文先带我们到大门外,然后走进门口,到了一楼的会客厅,再到厨房,接着来到二楼的卧室、浴室。像课文这样随着空间的转换有顺序地介绍,这样的顺序,我们叫做什么顺序?(空间转换顺序)【板书】以后,同学们在介绍类说明文或是参观某个地方的作文,也可以按照空间转换顺序来写。这样,文章写起来就显得有条有理,线路也是清清楚楚。 那我们就把这条清清楚楚的线路送进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我们一起说一说:

  过渡:那么,在这个电脑住宅当中,你最喜欢课文给我们介绍的哪个地方?

  三、 精读

  1.那你喜欢这住宅里的什么地方呢?

  2.预设“卧室”段落

  3.自己先读一读这个段落。(课件出示“卧室”段落)看看你们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这段话写了什么)

  地方——卧室

  卧室里安装了什么电脑设施——“休息”开关

  电脑在卧室里是如何工作的?——主人睡觉前,只要

  感受——你觉得电脑真是这住宅的(节能专家、尽职的保安 )。

  四、略读

  其实不仅是“卧室”,作者在描写其他地方的时候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写的。现在请大家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地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 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

  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

  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 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齐读全文。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mo(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mo(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

  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教案 篇6

  单元整体构思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内容:

  1、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2、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3、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4、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8、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2、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2、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

  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

  (2)根据确定的话题,设计采访的问题

  (3)分组采访

  3、就采访的结果进行交流(2课时)

  4、体验劳动(走上街头卖报)让学生体验到每份报纸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

  四、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编一张小报(1课时)

  2、进入聊天室,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汇总6篇】相关文章:

1.语文教案汇总8篇

2.语文教案汇总5篇

3.语文教案汇总9篇

4.语文教案汇总10篇

5.语文教案汇总7篇

6.语文教案汇总九篇

7.语文教案汇总六篇

8.语文教案汇总五篇

上一篇:语文教案
下一篇: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