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这堂课上得非常出色,可以看出华老师为此作了非常而充分的准备。这堂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借鉴学习。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
一走进教室,我就看到了屏幕上一幅清新美丽的图画,以及黑板上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蓝湛湛的天空。学生一走进教室,注意力都被这些画吸引住了。我相信,学生虽未上课,但已入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自己的语言、精美的画面,和学生一起贴花、数星星,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学得活泼、愉快而扎实。
二、课件的使用。
现在,课件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有些时候教师是为用而用,不是为学生学而用。过多的使用反而削弱了学生自身对文本的感悟。今天华老师的课件运用地恰到好处。背景基本上没怎么更换,除了那幅星空图,主要出示,突出重点的词语。但这些都能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三、重视朗读训练。
体现在两个方面:
1、朗读体现层次性。
每次读都有明确的任务,而且逐步深入。学习第一段的时候,学生共齐读了四遍:第一遍,自读,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是初步的感悟。第二遍,哪里感觉到鲜花的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第三遍,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感觉到鲜花的多?进一步体会。第四遍,你还感觉到鲜花怎么样?透过文字表面的意思体会鲜花的美。体现了从理解性的读—表达性的读—感受性的读这样一个过程。
2、引导感悟的`方法多样。
在练习读第一段之前,老师首先让学生说“满地”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贴图,呈现满地的形象,最后再说哪里还盛开着鲜花,唤取学生的多种体验,建立起相关形象。感悟真切了,朗读也到位了。
有两个商榷的地方:
1、在理解“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的时候,老师拿出两朵纸花贴,以此让学生理解“这”是指离得比较近的地方,“那”是指远一点的地方。个人认为“这里一朵,那里一朵”主要写出了花的多。
2、教学生字所用时间太少了。我看到黑板上画了两个田字格,但后来因时间关系只教了一个,显得有点仓促。而分析第一段老师足足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前面的环节是否可以紧凑些,再腾出点时间进行写字教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以上就是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等词语。
2.理解、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幽默风趣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学会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四、教材分析
《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在作者丰子恺眼里这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所以文本的字里行间每每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
五、学情分析
该学段的孩子已能在初读充分的情况下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三年级一年的语言实践训练,基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有喜爱的小动物吗?你喜爱它的哪些方面?
丰子恺先生也喜爱一种小动物,他不但心里喜爱,而且还进行了仔细观察动手写成文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鹅》。板书:白鹅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一会儿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白鹅的初步印象。
2.谈对白鹅的初步印象。
师:听老师读完课文,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只怎样的白鹅呢?
生: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师: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感受,更是丰子恺先生初见这只白鹅时的第一个印象。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作者第一次见到白鹅时的样子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是一个总起句。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应该重读?为什么?
生:“好”和“高傲”。
教师引导:
“好”:作者初见这只白鹅,就被它的高傲吸引住了,从心里喜欢它。
“高傲”:统领全篇的词,突出了鹅的特点。
3.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在以后的相处中,丰子恺先生发现,它的高傲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从课文里去寻找答案吧!找到答案后的同学请举手!
生读完后,师提问:鹅的高傲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鹅的高傲还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指名回答)
(一)、鹅的.“叫声”
(1)阅读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表现了白鹅的高傲呢?找出你认为表现白鹅高傲的词,做上标记。
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你们看,光叫声,丰子恺先生就用了4个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白鹅叫声的高傲。
通过读这些词,一只活灵活现的高傲的白鹅仿佛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2)本文写鹅的叫声和谁相比较?指名读第3自然段。
指名答:本文写鹅的叫声和狗进行比较。
师:这种写法叫对比。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这句话说明它的旧主人也很喜欢它,认为它是忠实的动物,可以帮主人看家护院。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上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尽责和勇敢。
(3)总结: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二)、鹅的“步态”
鹅不仅叫声高傲,它的步态也那么与众不同。
(1)阅读第4自然段,你能想象出鹅的步态是什么样的吗?
分析: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净角出场时,是踏着方步,这就是步态从容、大模大样。
(教师表演净角出场)
(2)丰子恺先生为了突出鹅的步态,还把鹅和谁做了一个比较呀?(再读课文)
指名答:鸭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步态有什么不一样?
鸭子:步调急促,局促不安,(表演)
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表演)
通过与鸭子进行对比,更加看出鹅走路时高傲的样子。
(3)让我们再读课文,再次感受鹅走路时的高傲!
(三)、鹅的“吃相”
鹅的步态和叫声够高傲的了,但和它的吃相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1)默读5-7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使你感受到了它的高傲呢?
(2)小组讨论,并且勾画出描写白鹅高傲的词语或句子。
(3)小组代表发言。
它的吃法:(一日三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出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出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4)这样从容不迫的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狗会趁机偷吃鹅的饭。)
(5)想一想,这鹅就连见了生客都要厉声叫嚣,那它的饭被狗吃了,它得气成什么样呀?听老师读一读吧!
明确:作者称之为“鹅老爷”明贬实褒,言语间流露出来的亲昵表现了作者对鹅充满爱意。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鹅会厉声叫骂、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哪里写出了鹅吃饭时,非得有一个人侍候不可呢?(指名答)
(我们不胜其烦……它仍是要走远去的。)
(6)丰子恺先生对这只白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真是架子十足!”“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作者语言风趣,运用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四)、就是这样一只高傲的白鹅,主人却不胜其烦,给这位鹅老爷当起了堂倌---服务员,天天去侍候它吃饭。你觉得作者喜欢这只白鹅吗?
(喜欢)
四、课堂小结
本文细致刻画了鹅的叫声、步态、吃相,表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五、写法点拨
本文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鹅的特点。首先明确事物的特点是什么,直接点明;其次选择具有与所写事物相对的对比物,描写对比物的特点,以突出、反衬所写事物的特点。
同时作者还运用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来描写白鹅,更加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六、心灵感悟
丰子恺先生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一只高傲的白鹅。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仔细观察,把事物写活,给人们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七、巩固练习、
1、作者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高傲)
2、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哪几方面?(叫声、步态、吃相)
八、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13.白,鹅
总写:高傲
白鹅,分,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架子十足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写,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语文教案 篇4
一、 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放小鸟》,请小朋友把课题读一遍。
(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新词
出示:羽毛 一闪一闪 非常 叫唤 决定 找孩子 一定 着急 拍拍翅膀 朝着
(指名读、齐读)
二、 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词语读得真好,那么课文也能读得这么好吗?哪位勇敢的小朋友先来试试,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从这一段中你能知道什么。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只小鸟是姑妈送给我的(板书:得鸟),它非常可爱……)
① 可爱
你能把它可爱的样子说出来吗?(这只鸟有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
(学生说,教师一边在电脑上填色,一边点红相应的文字:绿色、黄色、一闪一闪)
这么可爱的`小鸟,谁来读好它?(指名读、齐读)
读得真好,老师眼前好象也飞来了这么一只小鸟,真是可爱极了!
让我们一边看图,一边再来赞一赞这可爱的小鸟吧!(教师出示图,学生齐背)
② 养鸟
得到这么可爱的小鸟,我们的小作者可喜欢它了(板书)。这不,他正细心地照料它呢。谁来说说,他是怎样照料这只小鸟的?(板书:养鸟)
(学生回答,出示: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
作者把这小鸟照料得好不好?你能用朗读来告诉我们吗?(指名读,点红“放进、给……吃、给……喝”)
小鸟这么可爱,小作者多么希望这小宠物身子长得更胖些,个儿长得再大些啊。于是他尽全力喂养小鸟,可小鸟却并不领情,你们看它一动也不动(出示图),看到小鸟这个样子,我感到——(很着急)。
什么叫着急?(非常非常急)
你能把这着急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这时,小作者会着急地想些什么呢?
那么,小鸟为什么会一动也不动,它会想些什么?
(小朋友,你们真是小鸟的知心人啊,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能从这一段知道些什么?
(2),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3),小鸟离开了家那么久,小鸟妈妈可担心它了,于是,就找孩子来了。当它看到自己的孩子正被关在笼子里,它感到怎样?(焦急)
你能给焦急换一个词吗?(着急)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鸟妈妈这焦急的叫唤声。(播放)
鸟妈*的叫声好象在说什么呢?
你能用朗读把鸟妈*的这种焦急的心情表现出来吗?(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小鸟看到了妈妈,听到了妈*的叫唤,也朝着窗外叫起来了。它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请同桌二人做一做鸟妈妈和小鸟,来演一演它们的对话(练习,请学生上台表演)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当我听了鸟妈妈和小鸟的对话,我会想些什么?(学生回答)(板书:放鸟)
看看我会怎么做?(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小鸟离开了笼子,回到了天空、树林,回到了妈*的怀抱,它高兴吗?(高兴)它真高兴,也很感激小作者。瞧!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
我放飞了小鸟,心情怎样?(高兴)(板书:高兴)
指导朗读:我放飞了小鸟,小鸟高兴,我也高兴,让我们把他们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全文
“我”把小鸟放走了,也非常的高兴,大家再想想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出示: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_______。
是啊,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爱护它们。(板书:鸟是人类的朋友 要爱护小鸟)
四、板书设计(略)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6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培养学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按要求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热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和有关大熊猫的录像资料。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请学生猜谜语:“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是粮食,密林中安家。”教师板书贴出大熊猫的图片。
2.启发谈话:“你喜欢大熊猫吗?”激发兴趣,教师给每位同学一张熊猫的图片,请同学们贴在自己的胸前。
3.教师和学生打招呼:“可爱的大熊猫们,你们好!一会儿大家要认真读课文,向我们介绍介绍自己。”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题质疑:什么是国宝?
2.借助拼音读课文。
3.自学生字读音。
4.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
5.再单独读一读生字词,你认识它们了吗?请你读一读。
6.再读一读全文,两个同学互相听一听字音读得准不准。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分自然段指名读文。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你最想向大家介绍你的哪些情况?
2.朗读感悟。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大熊猫哪方面的'情况感兴趣,就来读哪部分内容。
教师随机板书:故乡样子习性等内容
(1)我来向大家介绍我的故乡……
(2)我向大家介绍我的样子(模样)……(学习第二自然段)
填空:我的样子很(可爱)。()的身子,()的尾巴,身子()。
朗读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练习背诵。
(3)我来介绍我的习性。(学习3、4自然段)
看大熊猫生活的录像,体会它的可爱。
感受动作“慢悠悠”。
指导朗读,体会可爱。
3.多可爱的大熊猫阿!生活在中国,你们感到高兴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自豪幸福的语气。
5.你还愿意向大家介绍哪些关于大熊猫的知识?
6.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
怎样做才能使它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四)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我是国宝
稀少
故乡中国
样子可爱
习性爬树
吃箭竹、竹笋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课文,复习旧知。
谁愿意看着插图,给大家介绍一下可爱的大熊猫呀?
(二)复习生字。
1.教师用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
这些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三)记忆生字。
1.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们记住哪个字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及时评价: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学生自主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点拔,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如以旧代新记忆,加、减部件记忆,编儿歌、猜谜语记忆等。)
4.质疑:你们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记忆?
5.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6.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
(1)慢:注意右半部分上面是扁日,中间不是“四”字。
(2)很:右边不是“良”字。
7.教学课件演示:字宝宝都回到课文中去了,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看看课本中的“田格”字帖,说说希望老师帮你们写好哪个字。
2.学生反馈,教师演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
3.通过教学课件,重点指导:“国和黑”的书写及占格。
请学生观察“国”字的结构。
(1)请学生说说怎样写这个字才漂亮。
(2)教师板书,注意“国”字的占格。
(3)外面的“口”写在田字格的中央,里边的“玉”字要写清楚。不要写成王。
请学生观察“黑”字的结构。
(1)请学生说说怎样写这个字才漂亮。
(2)教师板书,注意“黑”字的占格。
(3)上半部分不是里外的里字。
4.请学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遇到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可以做有针对性的个别同学的辅导。)
(五)词语积累。
1.读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读词语:胖胖的、短短的、圆圆的、黑黑的。
3.练习运用:胖胖的(小手)黑黑的()
短短的()圆圆的()
4.你还知道哪些这类的词语?
(六)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9-01
语文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