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1-03-23 23:35:4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景的方法,济南的冬天教案。

  2、领会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3、通过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生动的写景语言。

  4、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景物的写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形象化语言抓住景物特征描绘美景的方法写片断作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二、作者简介及其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三、听读课文,感受济南冬天美景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注意以下字词的正确读音:

  xiānɡ xiǎnɡqínɡ wēnqínɡ ānshì jīfū xiùqi

  镶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lǜpínɡ shuízǎo zhùxù chénɡqīnɡ kōnɡlínɡ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shuǐmòhuà lánwānɡwānɡ

  水墨画 蓝汪汪

  3、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想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一幅幅美景。

  (过渡)下面,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温晴、慈善。

  四、感知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

  思考: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1)济南的冬天——“温晴”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三组对比是: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突出“温晴”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

  (2)济南的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3)济南的水:岸边垂柳绿萍水藻极写水藻之绿,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写水“不忍得冻上”,具体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暖和”。继而又拓展视野,将天光、山景、水色融为一体,将济南描绘得明丽多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四、细读课文第三段,说说作者如何形象而有序地描绘了雪后山景的美妙。

  先说写作顺序:第一句先用“最妙”二字概括雪后山景的特点。然后分别描写了小雪下的矮松、山尖、山坡和山腰的不同风景色,基本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再说写法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多用比喻、拟人,语言形象生动。写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作者把它比喻成“日本的看护妇”,非常贴切,而且新颖;描写山尖上的雪,把它比作给蓝天镶上的“一道银边”;写山坡景象,把那种黄白相间的景色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把山坡本来的面貌比作“山的肌肤”,色彩和形态逼真,富有动感,十分传神;而写夕阳下山腰的雪景,则把山上的薄雪当人来写,说它“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五、从修辞角度欣赏本文的语言美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讨论并归纳:(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六.提问:

  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七.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八、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课后思考题: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温晴”。本文首先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与北平、伦敦及热带地方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温晴”二字,统领全文。在写过对济南的总体感受之后,分别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文中二至四段写济南冬天的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五段描写济南冬天的水。极写水藻之绿,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写水“不忍得冻上”,具体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暖和”。继而又拓展视野,将天光、山景、水色融为一体,将济南描绘得明丽多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语文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题的大环境下去学:先通过导读课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再分别从4篇课文中体验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景,最后再通过单元总结课整体感悟,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省时高效。因为《燕子》是精读课文,因此教学中,要处处体现出精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分析中品味,在精读中感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自学字词

  1.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情境之中,激起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欲望。

  2.板书课题《燕子》,指导书写“燕”字。

  3.自读课文,勾勾画画,自学生字词。

  4.交流汇报学习字词的情况。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字词的学习、掌握还需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引导,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字词的时间,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把字词学好学会。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二)设境激趣,读通课文

  设立比赛的机制,鼓励学生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在学会字词,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很有必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课文,可以为下一环节的品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默读感悟,小组探究

  1.老师引导学生由读通课文进入到下一个自读感悟的环节,提出要求,提示学生拿起笔,边读书边勾画边思考。

  2.学生读完,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所得,互相启发,进一步探究。

  (设计意图: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学习也是一样。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引导去自读自悟,充分的思考,到学习课文的时候,他们就有话可说了。这就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且在不断的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师小结学习情况,制造悬念,激发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欲望。

  (第二课时)

  (一)汇报收获,研读课文

  1.过渡语引入。

  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汇报前教师提示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汇报。

  3.在学生汇报的同时,研读课文重点语句。

  ⑴研读第一自然段。

  A.用课件展示小燕子。

  B.用缩句、扩句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小燕子的方法。

  C.通过设疑促思,来感悟作者突出小燕子特点的写法。

  D.用感悟词语、体验朗读感悟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⑵研读第二自然段。

  A.引导想象春天的景色,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

  B.引读长句“微风吹拂着……柳丝”采取缩句扩句的方式让同学理解句子意思,并学习把句子写优美写完整的方法。

  C.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句子的妙处,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萌生的繁荣景象。

  D.课件动画出示小燕子,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在春天里的作用。

  E.指导朗读。

  ⑶研读第三自然段。

  A.学生汇报小燕子出现的位置,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小燕子。

  B.赏析“斜”、“掠”、“沾”等词的妙用。

  C.师生扮演小燕子,展示课文中对飞翔的小燕子的描写,拓展联系想象说话。

  D.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读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⑷研读第四自然段。

  A.课件出示五线谱的图案,引导学生想象燕子停歇图。

  B.赏析“痕”的妙用。

  C.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的妙用,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D.启发想象,小燕子在电线上说什么了?

  E.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F.美读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后,就会感觉有好多话要说出来,希望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因此,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精心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穿插进预设的教学方案,使师与生、生与生融为一体,共创和谐。)

  (二)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创境激情,引导品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有位名师说过:理解了再读,就更有味儿了。的确如此,等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导读,学生的情感就会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就会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借助朗读,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水到渠成。)

  (三)赏读课文,指导背诵

  1.配乐朗读,享受美文的熏陶。

  2.激情引读,指导背诵。

  3.集体背诵,抒发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意图:课后练习题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要把课文背下来。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把背诵课文的练习留到课下去完成,结果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能完成。主要原因是没有给学生创设情境,没有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他们肯定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把背诵放到课堂上来完成,让学生学会背诵的方法很重要。)

  (四)搜集资料,课外拓展

  1.关于写燕子的文章,关于燕子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去查找来与大家共享!

  2.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小燕子,别忘了把看到的和大家说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就要有大语文的观念,要把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觉处处皆语文,语文即生活。)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抄写好词好句。(必做)

  2.以《我是一只小燕子》为题写一篇小练笔(选做)

  3.仿照自己喜欢的段落,写一段话。(选做)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安徒生公园》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座落在欧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后,借助网络或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

  教师学生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故乡,教师不是很熟悉。只能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而学生对于欧登赛这个地方更为陌生,只能通过课文的介绍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们对他的怀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自主识字。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可以通过读课文的方式解决。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材料,必要时教师要补充。

  教具使用:

  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分组分段读课文

  (二)、三读课文,品味感悟

  1、带问题读课文

  (1)、你认为欧登赛美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标出来。

  (2)、小公园有哪些事物与安徒生有联系?找到体会。

  2、学生自由交流

  3、读了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4、自由阐述

  (三)、拓展延伸,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

  2、整理资料

  3、代表反馈

  (四)、总结

  安徒生创作的不朽童话,为他的祖国赢得了荣誉,世界各国有一百多种不同的语言都有它的译本,并且做成各种不同的图画书出版,他是丹麦人的骄傲。为了纪念安徒生,丹麦的人民和政府,在安徒生七十岁生日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政厅前,为他塑造了一尊雕像,而在他一百岁诞辰的时候,在他的家乡欧登赛,对他的故居进行改造,成立了一座安徒生博物馆和安徒生公园。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设立了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五)、作业

  整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看图,按图序,有想象地讲小东西的故事。

  2能跟着老师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一共有8句话,初步知道自然段的标志。

  3认识"蛋壳、几步、太暗了、又大又亮"这四个词,会写"东、西、几"这3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咱们一(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双双小眼睛看着老师。

  一揭示课题。

  1老师让你们看一样东西。展示课件:一个蛋滚出来!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蛋。

  2出示"蛋"字。(在蛋的中间)。

  师:这是什么蛋?

  生:鸡蛋。

  生:鸭蛋。

  生:恐龙蛋。(教师及时表扬)

  3师:外面硬硬的是什么呀?展示课件:蛋壳一闪一闪。出示"蛋壳"两个字。

  4指名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拿着蛋,靠近学生的耳朵,让学生听听蛋里面有什么。

  师:里面是什么呀?里面好像有声音哎!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自然地自问自答。有一个小东西,住在蛋壳里。他觉得这个家太小太暗了。

  师:里面有什么?

  生:里面有个小东西。出示"小东西"。

  3师:故事里讲了小东西什么事啊?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挤了。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暗太闷了

  师:小东西,扭了扭身子,蛋破了!他抬起头来,外面又大又亮。他站起来,摇摇晃

  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这故事有趣不有趣啊!

  三看图把握故事。

  1师:老师把这个故事画成了图画。出示课件图。

  哦,我把顺序搞错了,谁愿意来帮帮忙啊?

  学生说,教师给每幅图按顺序标上序号!

  教师和学生一起拖动鼠标调整顺序。

  2为什么要这样排?

  3看图讲故事。

  四学习课文。

  (一)

  1课件出示第一段。

  师:谁会读?指名读。

  (表扬:没开始学,你就读得这么好,真不简单。我也来试试,和你比一比。)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谁也像老师一样读一读,超过老师。

  3指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

  4课件将"蛋壳"这个词变红。问:这个词认识不认识?指名读。

  5课件将"太小太暗"这个词变红。问:这词认识吗?指名读。把握"暗"的读音。

  6两句话连起来会不会读?先学生自由准备,再个别读,然后齐读。

  7如果你住在这个蛋里,觉得怎么样?(学生说话训练。)

  8你说这个"太小太暗",该怎么读?指名读。连起来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一评。

  (二)

  1课件出示第二段1、2两句。(咱们比一比,谁读得好!)指名读。(俞老师向你学习,

  也来读一读。)再指名读。

  2理解"扭一扭"。

  师: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也把身子扭一扭,就会读好了。

  学生边读边做"扭一扭"这个动作。课件将"扭一扭"变红。

  师自然地引出"啊!蛋破了。"

  3课件出示第三句话。

  师:你说,它从蛋壳里出来,看到了什么?

  生:它看到了蓝天、白白的云,还有太阳。

  生:它还看到了飞翔的小鸟,红红的小花,绿率副的草地。

  ……

  师:它看到了很多从来也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4指名读。

  5蛋壳里面怎么样的?课文中有一个词。你找一找,能不能找到。

  学生找。"太小太暗"

  6蛋壳外面是怎么样的?学生再找一找。

  "又大又亮"和哪个词刚好相反?齐读这两个词。

  7"太小太暗",它不喜欢的,你把它读出来。

  "又大又亮",读出喜欢来。

  8课件出示第四句。

  教师读。

  9它出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练习说话)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会走路的小东西。

  师:它会走路了,挺奇怪,挺有趣的。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

  10教师范读。

  11齐读这句话。"几步"、"摇摇晃晃"这两个词变红。

  四整体认读词语。

  1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读,不认识的字互相学一学。教师巡视。(听好,你就是小老师哟。)

  2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要来考考你。

  (课件将课文去掉,剩下红色的词语。)

  3这些词语,你会不会读。

  蛋壳太小太暗扭一扭

  又大又亮摇摇晃晃几步

  (教师教鞭一指,马上拿掉。)学生读。

  4指名轮读。

  5师:课文中有这么多的句子,请你一句一句读下去,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出喜欢来。(你喜欢两句的也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6指名读。师: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第一句。(学生读)

  生:我全部喜欢。(学生读)

  小东西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师:我也都喜欢。

  7生读:他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师:读得真好,向他学习。现在你就是小东西,配上动作,也来感受感受。

  四看图说话。

  1小东西真的来了。你看!展示课件。

  2师:你看看图,说一说,你能不能把我们今天学过的词用进去!

  学生准备。

  3指名学生说。

  五教写生字。

  1指字读。

  2逐字指导书写。

  "东"与"陈"比较。"东"与"车"比较。

  指导写"西"。"几"自己写,教师巡视。

  3学生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识字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练习读古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1.相关图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展示台

  一、读一读,连一连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这些字宝宝的结构。

  2.学生连线。

  二、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沿路会经过哪些地方呢?

  2.生展示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词卡片。

  3.全班交流,生上台贴自己的生字、词卡片。

  三、读一读,认一认。

  1.指名上台认读以下生词

  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公交亭百货商场……

  2.生教读,师相机指正和评价。

  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呢?

  四、师总结收获。

  是呀,我们识字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书本上老师教的外,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识字,路上,商场里,家里,医院,甚至旅游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字,只要我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背诵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今天再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4.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反复读,练习背诵。

  二、实践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谁会飞》。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展示台”这个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课外认识的汉字,多多益善,以此激发孩子们课外识字和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学语文。“日积月累”古诗的背诵,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慢慢爱上读古诗,爱上古老的诗词文化。

语文教案 篇6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祖国灿烂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神话故事,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但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读书时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无法深刻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复述课文更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同学们关注本课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通过板书及画面提示帮助同学们复述课文,有效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100%的同学能正确读写“黑暗、四肢、肌肤、一丈、辽阔、血液、奔流不息、滋润、创造”等词语。95%的同学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混沌、滋润、奔流不息”等词语。

  2.95%的同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推敲“抡”、“猛劈”、“顶”、“蹬”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背诵第2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体会反义词和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重点)

  3.90%的同学能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并能合理想象,补写一、两句。积累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优美的词句。(重点)

  4.85%的同学能在关键词语的提示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对神话充满兴趣。(难点)

  评价设计:

  1.通过教学环节“聊神话——激趣导入,检查预习”检测目标1知识目标的达成。

  2.通过教学环节“读神话——整体感知,提炼中心”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教学环节“品神话——走进文本,对话交流”检测目标2、3的达成。

  4.通过教学环节“讲神话——综合训练,拓展升华”检查目标4的达成。

  预习提纲:

  1.我会品读

  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熟练而有感情。我读了 遍。

  2.我会积累

  我会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还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呢!

  黑暗 肌肤 四肢 混沌 清浊 血液 滋润 一丈 缓慢 辽阔

  3.我会思考

  (1)读第四、五自然段,我会把下面的提纲填写完整。

  气息——风和云 声音——

  巨大的 双眼—— 四肢—— 英勇

  变 化 肌肤—— 血液—— 创造

  汗毛—— 汗水——

  (2)我会用“~~”在文中画出喜欢的两句话,并作批注。

  4.我会质疑

  学贵有疑,本课中我还有这些疑问:

  5.我会查阅

  我会查找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利用自主学习单预习课文

  教师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发阅读期待

  1.激趣导入

  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聪明,我要考考你们的听力和脑力。我们来玩一玩猜名字的游戏。注意认真听,根据我的提示,猜猜他们是谁?

  降妖除魔 七十二变 三打白骨精 如意金箍棒(孙悟空)

  心地善良 同情穷苦人 有一支神笔 (神笔马良)

  聪明活泼 三头六臂 脚踏风火轮 手拿乾坤圈(哪吒)

  嗯,大家会听还会动脑筋,确实聪明!(课件出示刚才交流的人物)

  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神奇、有趣是神话故事最主要的特点,今天咱们也来学习这样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2.板书课题

  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

  通过预习,认为已经把课文读通读透的同学请举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学习习惯很好。下面,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书)

  2.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师: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学情况。先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投影出示,指名读正音)

  混沌 滋润 血液 清浊

  抡斧 猛劈 倒下 创造

  (1)第一组,谁会读?仔细看这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三点水)

  师:很会观察,三点水旁的字大都和水有关。

  师:混沌(连成一片,看不清)字典里也有两种解释。联系课文内容,应选择第几种?

  混沌

  1.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小结:学生字呀,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型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

  第二组,谁接着读?这些是——动作。“倒”是一个多音字,你读的很准。老师课前查了字典,发现不同的读音意思也不一样。谁来读读?(课件3)

  dǎo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

  dào 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

  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3.向后,往后退。

  根据意思,猜猜这些词语怎么读?同桌先讨论讨论。

  倒车 倒水 摔倒 倒立

  师:真不简单,字典可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我们都要学会使用它。拿出本子,把你认为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写几遍。(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提示写法及写字姿势:头摆正,肩放松,腰挺直。)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古人说,读书有一种很厉害的本领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两句话,这种本领叫概括。《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你能把它读成哪句话?也就是说哪句话可以概括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默读课文,快速找出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对呀,就是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它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也有人说,读书还有一种本领,是把短短的一句话读厚。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会想到哪些问题?带着问题读书,反而收获更多,你有问题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打、他”等6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月亮湾”、“他的故事讲不完”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大家注意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大海录音。)

  师:在我们蔚蓝色的地球上,有许多的地方都被海水覆盖着。大海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你们想欣赏欣赏吗?

  课件:大海的图片。

  点评:大海的图片非常美丽,引人入胜,令学生发出惊叹。课一开始已经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真不愧是“课伊始,兴已发”。

  师: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点评:非常自然地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师:就在这美丽的'大海边,有一个静静的月亮湾,让咱们一起到那儿看看去吧!

  (师范读。)

  点评:学生自然跟读,投入其中。

  师:这篇优美的儿歌就是我们的一篇课文。要想读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打算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师:打开书56页,请你一边指着一边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自己想个办法认识它,看谁能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指名读。评读。集体讨论交流:

  (1)湾 月亮湾

  指导学生:区分“湾”、“弯”。(做成活动字卡。)

  师:(教师边讲解边板画:弯弯的海岸、月亮。)

  (2)故事

  指导学生:“事”在“故事”中读轻声。)

  点评:抓住重点,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2.自己读。要求把课文读通。

  师: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指名读。 评读。

  三、细读课文

  1.两人小组合作质疑、解疑。

  (1)在请你和旁边的小伙伴来配合读,可以你读他听,然后他读你听。也可以一个人读一句。还可以两个人一起读,然后指着图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看看两个人能不能共同解决,把问题搞懂。

  点评: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具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集体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老爷爷在讲什么故事呢?为什么他的故事说不完呢?

  学生讨论交流。

  (3)月亮湾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它的海底就像一个大宝库。看!

  播放有关大海美丽富饶的录像。

  小结:月亮湾的人们摇着船出海捕鱼,他们撒下一张张的网,收获的是满船的鱼虾和欢乐。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当然说也说不完。

  点评:利用录像,巧妙的解决课文的难点。

  2.尝试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让我们带着幸福和快乐,再读读课文吧。

  四、记认、学写生字

  1.记认生字。

  师:生字朋友都和我们见了好几次面了,你认识它们了吗?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点评:适时加入竞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写生字。

  师:大家课文读得好,生字记得好,相信大家也一定能把这些生字写好。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

  师:想写好这些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学生交流写字需注意的地方,老师适当指导。)

  (老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范写。)

  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范写,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意识。

  (学生书写,评议。)

  3.游戏巩固,总结全文。

  师: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名字就叫“到月亮湾去”。这有一条路,只要我们正确地读出牌子上的字就可以到月亮湾了,让咱们出发吧!

  点评:以游戏的形式总结全文,寓教于乐,非常巧妙。

  师:月亮湾到了,快让我们用朗读、背诵,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演把你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五、课外拓展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在我国,像月亮湾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还有好多。课下小朋友有兴趣可以收集一些有关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做个简报,共同交流交流。

  点评: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领域。

  附:板书设计

  我家住在大海边

  弯弯的月亮

  月亮湾

  故事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悟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幸福愉悦。

  2.能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地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谁愿意跟老师、同学们说说你家住在哪里吗?

  (句式:我家住在_______。)

  那么,我们的小伙伴丁丁家住在哪里呢?仔细听。

  (课件:丁丁说话:“我家住在大海边”。)

  师:海边什么样,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家住大在大海边”。

  (板书课题)

  师:把“住”“边”这两个字一笔一画写在田字格中,请学生仔细观察。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就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海边看看吧!

  点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学习伙伴,很有情趣。注意了课题中生字的指导。

  二、范读课文

  播放录像:(大海场景)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大海高兴吗?带着高兴的心情来听老师读课文。

  (贴图:鱼船,老爷爷……)

  点评: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三、练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练读课文

  1.看书自己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丁丁和你们一样,也想读课文。

  要求:做好指读姿式,遇到刚才画下来的字要仔细听。

  (课件:丁丁读课文)

  3.两人互读。

  要求:如果他读对了,请你表扬他;如果他读错了,请你帮助他。

  4.集体练读课文。

  出示第一句:

  (1)学生自由练读句子

  (2)练读句中词语

  快来看,句子中的词宝宝都跑出来了你们认识他们吗?

  (课件飞出词语)快自己读读。

  (天蓝蓝 住在 海边 海蓝蓝)

  都来读读吧!谁认识,就快迅读出来。

  (3)指导朗读:

  出示第二、三句:

  学生自由练读。

  出示第四、五句:

  (课件演示:打鱼船 老爷爷 故事 说不完)

  自己读读。抢读。

  5.师生共同读。

  师:快看,词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都来读读吧!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咱们用什么方式来读?

  (对读、接读)

  点评:教师注意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读的练习和积累。注意了以学生为主体,处处尊重学生。

  (二)随文识字

  1.看课文中的认字表,两人互查,如果认对了画“☆”不认识的,请你帮帮他。

  2.问:谁愿意把新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

  (课件演示认字表中生字)

  (1)学生选自己认识的字进行教读

  (2)读对了,字宝宝就会跑回课文中(课件演示)。

  (3)仔细看一看,你们发现什么?

  (课件演示,他 位 住,发现,三个字都有单人旁)比一比,记一记。

  点评: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多种方式生动呈现生字,帮助学生记忆。

  (三)巩固识字

  1.猜字游戏:

  一个同学上来,蒙住眼,师向全班指定一个字,全体学生默记在心蒙住眼的学生来猜字。

  2.组字游戏:

  师:谁刚才得到了老师奖给的小浪花?快上前面来。看他们多棒!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师:咦,小浪花后面还有字和偏旁呢!

  仔细看看,他们谁和谁是好朋友,两个人小声说说,拼一拼。

  大家一起读一读。

  3.师:你们想像中的月亮湾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四)指导书写难字——有

  1.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学生经过观察,确认“有”字最难写。)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是怎么写的

  2.演示:“有”字的笔顺,请学生认真观察:

  第一遍演示:请同学们看清字的笔顺。

  第二遍演示:再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空练习

  4.描一描书上的字。

  5.在本上认真写一个。

  6.实投出几个学生写的字,进行讲评。

  7.学生再认真写一个,要比前面的字写得漂亮。

  (五)自主积累词语

  (电脑演示生字宝宝手拉手。)

  师:你们写的真认真,生字宝宝为你们高兴,看,他们手拉手是一个词,读读吧!

  生读出词语。

  师:谁能用“有”组一个词?

  生扩词练习,班内交流。

  点评:识字部分比较扎实,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并注意鼓励学生把字写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朗读课文

  师:你们说得真好,生字宝宝都回家了,现在,让我们和丁丁比一比,看谁读课文,读得最棒。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学生评读。

  (课件演示,丁丁适时进行表扬)

  3.展示读:

  还想读吗?就让我们随着那动人的海涛声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点评:此时设计读的练习,提升的学生读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读的兴趣。

  五、引发联想

  师:老爷爷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他会讲哪些好听的故事呢?

  六、总结

  多么好听的故事呀!看啊!这美丽的大海看也看不够,看也看不厌,老爷爷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听也听不够,下节课,让我们再来听老爷爷讲浪娃娃的故事吧!

  点评:老师的语言注意了书上内容的上下连接,为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必备】语文教案合集8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语文教案合集7篇

2.【必备】语文教案合集5篇

3.【必备】语文教案合集6篇

4.【必备】语文教案合集十篇

5.【必备】语文教案合集七篇

6.【必备】语文教案五篇

7.【必备】语文教案六篇

8.【必备】语文教案三篇

上一篇:语文教案
下一篇: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