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居里夫人是世界科学史上卓越的科学家,她为世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一生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感受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充分自学,加强自主实践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
(2)在文中找出三克镭的来历和各自的用途。
(3)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多读几次,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三、细读品位,感悟人格。
(一)第一克镭
1、谁来说说第一克镭是怎么来的。
生:自己提炼的 板书:自己提炼
师:居里夫人用来干什么了?
生:公布于众 板书:公布于众
2、当麦隆内夫人见到居里夫人时,是什么给麦隆内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找出语句)
3、为什么会这样?
生: 镭当初的身价每克曾高达75万法郎,这位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这项专利技术,居里夫人早就应该富甲一方了。而居里夫人却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了镭的提纯方法。
4、镭当初的身价每克高达75万法郎,这大约相当450万人民币。按理说居里夫人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 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5、面对着惊讶不已的麦隆内夫人,居里夫人如何解释的?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出示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请大家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师: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觉得将镭的提纯方法公布于众这样做很平常。
师: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生:他们夫妇把自己的.专利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是非常不平凡的举动。
师:谁来读读
6、学生交流,你觉得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7、请大家带着感情再读读1、2自然段。
(二)第二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二克镭是怎么来的?
生:作为镭元素的最早发现者,此时最需要的东西就是一克镭,于是麦隆内夫人,决定帮助她,以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于是就有了第二克镭。 板书:捐赠
师:居里夫人用第二克镭干什么了?板书:科学研究
2、学生自由地朗读3、4、5自然段,要求:从中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感受。
3、找句子谈感受。
4、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你将怎样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说?如何让大家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从而为居里夫人需要的一克镭捐款?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
5、请几组学生进行交流
师:课文中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的描写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三)第三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三克镭是怎么来的?
数年之后,当她想在自己祖国的首都创设镭研究室勇于治疗癌症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板书:再次捐赠
2、居里夫人用这第三克镭又干了什么?
生:创设一所镭研究院,开展治疗癌症工作。 板书:治疗癌症
四、体会人格
1、对于居里夫人没有能力购买一克镭继续进行研究的情况,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镭的问题上固执得令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上签个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居里夫人在自传里是怎么写的?
2、出示自传中的这段话
3、用心读一读这段话。如果是你,你喜欢做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4、开拓思路: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箱居里夫人那样具有伟大的人格?
5、在这些“醉心”于事业和梦想的科学家的心理只有什么?
生:科学研究、科学的进步、为人类造福。
6、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评价这些人吗?
生:伟大、大公无私……板书:伟大、大公无私
五、课堂小结
居里夫人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吗?从居里夫人的身上,你想到了什么?写下你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夸父追日的精神。
2、能够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你们肯定都见过我,但未必知道我姓什么吧?对,我姓胡,是一年级三班的老师,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和你们共同学习和交流,希望我们能度过一堂愉快轻松的语文课。)下面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你们看一看 ,能说出这是谁在干什么吗?
2、孩子们知道的可真多,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习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师板书)
3、指名读,正音,(一声)。
4、揭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想从题目中知道些什么吗?
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生每找到一个答案全班要齐读)
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板书经过
二、初读课文 结果
过渡语:
同学们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两个字,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桌之间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批注。
1、学生自由读。
2、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教教我们这些词语。
有不理解的词语吗?颓然:败兴的样子,本来很有希望但事与愿违,非常遗憾沮丧。
3、下面我们来解决黑板上的这些问题。
①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是课文的?
②写夸父怎样追日的是哪个自然段?
③齐读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复述教学
1、过渡语:刚才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快速的解决了问题,其实这个故事就是由这几个部分组成的,原因、经过、结果。我们请一个小朋友将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序的串连起来,简单的讲一讲这个故事。
2、生一复述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来评一下,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生评价。
师:这个孩子评得不错,我们来填几个空。(出示填空幻灯片)
3、刚才孩子们也就是将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了一遍。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复述课文呢?(出示课件)它的概念即是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要求: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复述的方式有三种: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⑴简要复述是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故事顺序,删去课文中一些描述性文字以及次要情节,可以简单到对课文前因后果的概括。
⑵详细复述是你复述时的内容顺序、段落层次、重点部分以及情节发展应与原文大体一致。
⑶创造性复述,这是一种比较有趣的复述。是要在原文基础上发挥想像,重新加以组织,譬如改变人称、改变叙述顺序、合理扩充故事情节等等。
4、刚才老师孩子让孩子们复述了一遍课文,你们说是那种复述方法呢?(简要复述)非常好,看来孩子们是理解了老师所讲的这三种复述方式,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一种方式来复述这篇课文,每组的记录员做好大概内容的记录。我建议孩子们多用创造性的复述,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你们喜欢的一个情节甚至是一个段落加以扩充想象。比如他追日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妖魔鬼怪,他倒下之后他的.哪些部分变成了什么。复述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要抑扬顿挫有高有低,或者两个人以对话的方式,这样你讲的故事就更有味道了,比一比谁讲得更好!
4、下面就请小组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吧。
5、请小评委来评一评,你认为他讲得怎样,可以说不合理的,你认为应该怎么修改。
四、孩子们说得真棒,看来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是非常熟悉了,其实这个故事是出自先秦一部重要的文籍,叫?《三海经》,里面有很多神话传说,你们可以下来看一看。他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出示原文),我们齐读一遍,读完之后看一下下面的翻译。
三、说了也复述了这么多,你们认为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自由回答:坚持不懈、执着、不怕牺牲等等。
孩子们说得真好,我希望孩子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也应该有跨父一样的执着精神。下来之后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复述方式讲给你的家人朋友听,并画一画你所复述的《夸父追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会认会写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看秋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自由读课文。
不认识的字可借助“苹果”里的`拼音。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游戏“说字找字”
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指导书写。
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齐读,思考: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六、全班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3、点拨读:体会“挂、露、翻、举”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美?
5、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6、对照画面,试着背诵课文。
三、讨论交流:
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四、扩展练习:
创编童话剧。
语文教案 篇4
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石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石”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看懂图意,会读、会写这2个生字,能区分实物,会口头组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联系生活,让学生逐步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山、石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形态。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什么是山,什么是石。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山、石”2个生字。
教学准备:卡片、教科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常规管理
做好课前准备,整顿纪律,对到场的.教师表示欢迎。
二、复习
1、在黑板上书写出前面学习过的生字,请两位学生起来认读。人、头、口、手、坐、立、走、大、小、上、下、土、火、木、米
2、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口头表扬“1、2、3,你真棒!”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提示与鼓励。
3、再集体跟教师认读生字。
三、新授
1、再次整顿纪律,分发课本,并把书本翻到第11页。
2、板书课题: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石
3、指导看图教学。
(1)指导学生看课本,并提出以下问题:
A、书上有几幅图?同学们数一下。(2幅)
B、图上画的是什么?(分别是大山、巨石)
(2)让学生观察窗外,远处有大山,并对照课本,大山有山峰起伏,形如“山”字,借图认字,可帮助学生记忆。
(3)出示生字卡片,并板书。
shān
山
A、拼音学习。Sh——an——shan
读准字音,注意区分平舌s与翘舌sh。先点名读,再集体读。
B、字形分析。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让学生认真观察。
新笔画“”,叫做“竖折”,“山”字的笔顺是先中间再两边,这个笔顺规则,在第一册也学过,例字是“小”。
“山”字的笔顺:(共3画)
(4)通过口头组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
大山、小山、山上、山下、上山、下山,火山、土山
(5)生字练习。
让学生都到黑板上上来,练习书写,并及时予以纠正。
(6)巩固练习
让学生跟老师集体着认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四、小结
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
把生字“山”写两行。
语文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雨点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会写“半、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雨点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能体现三个维度之间的和谐。
三条都是关于知识技能的目标没有涉及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没有体现新课程对于教学目标三维融合的要求。
对学生的培养不是孤立地从每一个方面进行,而是在一个环节中体现三个维度的融合。良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评议、正音。
〖反思
识字和阅读应该是相互统一,互相补充的.。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同时,阅读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在这个复习活动中,识字复习强调了词语的再现,但趣味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且与文分离,不利于学生进入文本。
是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提出读书要求:边读边想,你从他俩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学生自由读。
3、检查识字情况: 逐个出示“空、问、答、地、方”,分别指名读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4、 指导读问句。
⑴ 谁能把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的话读一下?
指名读,生评议(他读得像在问人家吗?);再指名读,学生再评议,;教师范读,;全班朗读此问句。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问大雨点儿的?
指名读。(注意问的语调)你听明白小雨点儿到底想问什么了吗?
5、指导朗读。
⑴ 借助书中插图体会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心情。
⑵ 学生看书,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比较哪句是高兴时说的话)
⑶ 学生练读小雨点儿的话。
⑷ 学生自己试读大雨点儿的话。指名读,学生评议。
⑸ 齐读2、3、4自然段,体会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感情。
⑹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⑺ (出示课件)以小组为单位给动画中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配音。
6、质疑:听完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要问他俩吗?
7、课间操:《小雨沙沙》。(配种子发芽的动画)
〖反思
这是整篇课文的中心部分。在这部分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主导线索有些混乱。阅读──识字──阅读。识字是否可以放在第一课时。如果以教学“问”作为主线,会更好。可以先学什么是问句,雨点问了什么?怎么读出问的语气?
2、没有体现“学生学”为主。在这个预设中学生只是学习的随从,跟着老师一步步走。如果让学生把自己就当作雨点,问“你们说了什么?”然后通过大量朗读训练,情境朗读可能会更好。
3、在朗读练习中,是否可以更多地给学生生活化的情境:教师让学生分角色给动画片配音,这个活动学生很喜欢,但是学生在活动中还是在“演”而不是真正把自己当作雨点,所以,我觉得在朗读中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大雨点小雨点遇到了,你们先打个招呼(这样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你们离得很远,该怎么说呢?(要大声)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对话和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相结合,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9-01
语文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