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能力目标: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作者五次读《海的女儿》的感受,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本文寓理于事,以叙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
情感目标:
学习人鱼公主顽强.坚定.永不放弃的精神,做一个热爱读书,有精神追求的人。
教学重点
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生举手回答
巩固基础知识
三、学生速读课文,筛选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筛读能力和对有用信息
把握能力
提问:
1、作者几次读《海的女儿》提问由易到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
都在什么时间?(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
2、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
3你最欣赏人鱼公主什么品质?(方法总结,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明确
筛读方法:1、从题目入手,抓住主要内容。
2学会自问,带着问题读课文。
3、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4、次要内容一眼带过
四、分析课文
本文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不同年龄段读《海的`女儿》,的不同感受,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她每次读书都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教师范读一段二段,提朗读要求。
2指一名学生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方法指导1先读课文,总体感知划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语句。2细细揣摩,抓住关键
3通过作者的感受,你能用四个字简单3总结概括,提炼感受概括吗?
作者后四次读《海的女儿》的感受,按让学生了解论证思路照我们分析第三段的方法依次进行。(提高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朗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作家毕淑敏读童话《海的女儿》竟然经学生谈体会,教师多角度指导,对历了四十年的过程。通过她的不同感受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能知道他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1生字解词
2.写一篇读后感
七,进行课堂检测
七板书设计
8岁同情人物
18岁读出爱情
读人鱼公主28岁读出亲情常读常新
38岁探讨结构
48岁感悟内涵
语文教案 篇2
重点:
1. 理解通过传神有趣的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写法 。
2. 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难点:
1:文中仅有的两处景物描写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轻声读《散步》。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具体操作参照教法建议1)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 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从两方面评议:
1.有没有读错字音的情 况。
2.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
三、分组讨论:朗读这篇课文时该怎样把握语气、语调?
说明: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1.明确本文朗诵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2.明确我的语气、语调: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
②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散步中,处处表现了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3.完成讨论之后,练习朗读。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读,大家评议。评议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语速、重音。
4.再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全班根据前面所明确的朗读的方法进行评议,选出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下面题目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可用幻灯演示题目)
1.这篇课文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举一两处为例谈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整体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体感知)
5. 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对语言的品味)
说明:这些问题,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规定统一答案。学生只要能对其中一两个问题有所认识就可以了。注意让学生发言时不要脱离课文。教师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导的地位,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给予点拨和激励评价。这项练习中1、2、4小题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落实 在作业本上,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比较阅读。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 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设计意图:
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对“风”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预设目标:
1、认识“抽、续”等12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写生字;体会风娃娃的好心。
教学难点:明白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对别人是不是有用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风)
2、板书:风娃娃。我们平时说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那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吸气、纤夫、流汗、行驶、表示、风筝、责怪、很伤心、抽上来、断断续续、无影无踪、高兴极了)
读词语,知道和“吸”相反的是“呼”;理解“纤夫”。同桌互读词语。
3、分行出示生字:抽 示 筝 伤 踪 责
续 夫 汗 吸 极
指名读第一行,读这一行你有什么发现?区分平、翘舌音,齐读。
指名读第二行,有两个字特别像?(吸 极)
4、写字指导:吸 极。你发现什么?书空右半部分;师范写;生练写,评议。
三、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自然段
1、风娃娃长大了,出示图,风妈妈让他去做什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读好风妈妈的话:自由练;指名;齐读。
3、自由读2――8自然段,思考:风娃娃听了妈妈的话,去做了哪些事情?
4、指名说,板贴卡片:吹风车、吹船帆、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
5、给风娃娃做的这几件事分类,并说理由。(其中吹风车、吹船帆是风娃娃做的好事。)
6、选择风娃娃做的一件好事或坏事练读;指名读,正音。
四、巩固练习,书写指导
1、课后《我会读》。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像“摇摇摆摆、断断续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
2、书写生字:夫 号 汗 伤。
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生练写;评议;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比比组词:吸( )极( );夫()天()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很多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风娃娃给人们做的好事。
二、研读“好事”部分
1、自由读第二、三小节,风娃娃来到田野和河边都看到了什么?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有关句子。
◇齐读句子,水断断续续地流着是怎样的?你觉得纤夫们怎么样?
2、看到这样的情境,风娃娃又是怎么做的?用“――”划出句子。
◇指名读划出的句子,出示: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
◇自由读句子,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风娃娃很想为人们做好事。)
3、在风娃娃的帮助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说,出示句子:
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来读这几句话?练读;指名,评议;齐读。
◇纤夫们会怎样向风娃娃表示感谢?指名说。
◇练写词语“表示”。学生自由写;评议。
三、研读“坏事”部分
1、引读第4自然段:风娃娃一下子就为人们做了两件好事,他觉得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2、风娃娃这样想对不对?自由读5、6自然段。
3、风娃娃使劲吹风,结果风筝怎么样了?指名说。
“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心爱的风筝就这样让风娃娃使劲地吹走了,他们该有多伤心啊!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4、引读:看来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可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心里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力气就行。于是他仍然――东吹吹,西吹吹,吹跑了――人们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
你们想像一下,风娃娃这样东吹吹,西吹吹,还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坏处?
风娃娃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麻烦,怪不得人们都――责怪他。
5、齐读第8小节,你能告诉风娃娃答案吗?
四、课外实践:了解风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板书设计:
风 娃 娃
好 心
好 事 坏 事
吹 风 车 吹 风 筝
吹 船 帆 吹 衣 服
吹 小 树……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
⒉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
⒊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难点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课前交流: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 )位新朋友。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
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读诗题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 2送别诗 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1芙蓉楼在哪里 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 辛渐要去哪里?(注释)
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
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
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
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
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师:同学 出示资料
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 很重感情 3广交朋友 4才华横溢
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读全诗及注释
2,(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4人左右
3,听范读,发现不足
4,模仿诵读
5,你通过朗读古诗和注释知道了什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精选)08-09
语文教案(经典)12-23
[精选]语文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