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1-23 20:47:22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和图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鸿毛、司马迁、兴旺、炊事员。

  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一篇演讲(板书课题),相信同学们读后你会对“为人民服务”有一个正确理解和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注意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学互相推荐读,教师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

  4.默读课文,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准备与同学一起交流。

  三、同学交流,理清思路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是围绕什么来讲的?(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

  2.文中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从三个方面讲了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A、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B、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改正错的。C、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各小组代表提出小组同学的疑问,准备下节课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等一些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和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质疑入手,品读课文。

  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带着上节课疑问,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找出体会深刻句子画一画,简单作一下批注,汇报时可结合自己熟悉事例来介绍。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2.小组内交换自己看法,准备在全班交流。

  二、相互交流,突破重难点。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句子,谈自己体会。

  ①结合生活熟悉事例谈自己对生死观看法。(学生可从李大钊或郝副营长等熟悉的事例谈谈对生死观的理解)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②引导学生读好二段。

  ③同学们理解的很好,出示课件“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三层意思:

  1.总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怕别人批评;

  2.是阐述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或缺点;

  3.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去做。

  ④指读课文

  出示重点句子“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谈谈对此句话的理解。(因为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要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读课文1段,谈谈各自理解。从“完全”、“彻底”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齐读1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小学阶段首次接触的一篇议论文,说一说你领悟到什么?(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

  2.“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会议上的一篇著名演讲,同学们赶快用自己喜欢方式把课文背诵下来。

  四、说演结合,提升素养。

  调查搜集新时期“为人民服务”事迹,在下次语文活动课中讲给大家听。

  下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

  2、我听见了,(教师指“筝”字)这个字他读得特别准确,他读的是几声?(学生齐答:轻声。)

  3、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4、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把你们读的情况汇报给大家,谁愿意读?(请一对同位起立读词,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习生字:

  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板画:

  大家表现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老师边板画边描述:那里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这儿美吗?(学生齐答:美! )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大家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教具,小熊和松鼠的家)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应该各建在哪里呢?

  ⑵ 贴房子:

  谁愿意上来把他们的家贴在合适的位置?

  方案一:(学生贴对了)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贴吗?

  方案二:(学生贴得有错误)其他同学都同意把房子贴在这里吗?(有不同意的请他上来贴)为什么这样贴呢?

  (学生以课本为依据,在相互交流中贴对房子的位置。)

  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从书中找到贴图的依据,使学生不但了解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而且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用书本来解决问题。

  ⑶ 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王老师就是一只美丽的小鸟。(教师戴上头饰,走到学生中间,热情地跟小熊、小松鼠打招呼。)

  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学习创设活泼和谐的气氛,老师扮作小鸟和学生交流,一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二则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并为理解体会人物的情感做好铺垫。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⑴ 了解课文大意:

  我就住山林里,(教师手指板画)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方案一:(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方案二:(学生说故事的细节)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指板画)是什么和什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学生回答,借机贴纸船和风筝)教师指板画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在板画的帮助下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 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 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方案一:(如果学生找到了“乐坏了”,教师指导朗读这一句)“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方案二:(如果学生找到其他句子)有一个词直接写了我们高兴的心情,找到了吗?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方案一:(学生没有回答)看! 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

  方案二:(学生找到了写草莓和松果的句子)是啊,不但有纸船和风筝,我们还收到了草莓和松果呢,(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能不高兴吗?看! 还有什么呢?(教师指祝福的话。)

  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 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抓住三个让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原因:收到纸船和风筝;收到松果和草莓;收到祝福的话,让学生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意思,用教具和渲染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烘托高兴的气氛。一句一句指导后,又训练学生朗读整个自然段,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

  ⑶ 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把三、五自然段作为重点单独学习后,师生分工朗读二至六自然段,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有总体连贯的感知,进一步巩固朗读训练的结果。

  ⑷ 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心的小鸟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呢! 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一:(学生发现了无价值的东西)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仍旧没有发现)我的发现在这儿。(点击课件,“漂”“飘”变红)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二:(学生直接发现了两个飘的区别)指导学生谈。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漂、飘”字的区别很好地反映了汉字形声字的特点,借机进行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展示了汉字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3、学习第七自然段:

  我这只活泼的小鸟,天天在山林里飞来飞去。每天清晨,我看见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我看见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忧伤的音乐响起,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音乐由欢乐变为忧伤,教师深情朗诵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八、九自然段:

  ⑴ 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⑵ 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⑶ 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 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⑴ 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⑵ 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生1:我想自己读,让大家给我评点一下。

  生2:我想听听王彦读,然后我学一学他。

  生3:我想读一读,请王老师评价一下。

  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美丽的风筝”强调“美丽”,说明小松鼠看见风筝很高兴、很激动、很惊喜;“他高兴得哭了”说明他再次得到了小熊的友谊很激动。

  6、拓展练习:

  ⑴ 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生1: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和松鼠又和好了。”

  生2: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得哭了。

  生3: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连忙爬上树,把一只只风筝放到了空中,风筝上写着:“小松鼠,我非常想念你,天天盼着与你和好呢!”

  让学生补充这句不完整的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⑵ 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这只小鸟说吗?

  生1:小鸟,你以后交朋友时要注意,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吵架。

  生2:和朋友吵了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和朋友和好。

  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学习完课文后设计这一环节,教师以小鸟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丝毫没有说教的痕迹,学生在和小鸟交流感受的同时,初步理解了友谊的意义,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表达自己对声音的感觉。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含义,感受课文丰富的内涵。

  教学准备:拟定声音的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主教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回顾升旗仪式上的《三个小金人》的故事,说说为什么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2、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倾听的人是最有价值的?

  二、探究倾听的意义:

  1、观看心理小短剧《倾听者和不倾听者》,交流分析。

  情景1:学生甲一副愁眉苦脸的神情,沮丧地走着。碰到学生乙,上前诉苦求助:“我最近好烦恼,我的数学考试又不及格了,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而且-……”乙好象在听,但面无表情。

  情景2:甲更加烦恼痛苦,这时候他又碰到了丙。甲上前去,诉苦求助:“我最近很烦恼,我的……”丙一听,急忙插嘴:“怎么拉?你烦恼什么?”甲说:“我的数学……”丙又插嘴说:“数学作业又没有交了吗?不会做吗?是你没有听课吧?”甲解释道:“不是,是我的……”丙继续插嘴自说自话:“是不是考试偷看作弊被老师抓到了,还是你老爸不让你玩游戏又把你的游戏碟给收了?……”甲看着丙一股脑地说了一大串话,自己就是插不上嘴,更加苦恼了,唉声叹气地走了。

  情景3:丁看到甲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主动询问:“你有什么事吗?”甲:“我心里烦死了!”丁:“愿意说给我听听吗?”甲:“我的数学又没及格,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丁:“那可真够烦的。”甲:“而我也有我的苦衷”。“是吗?”“我每天晚上在家做作业时,家里总是热闹非凡,爸爸妈妈和生意上的朋友一起打麻将,吵死了,我都静不下心来……”(丁边听边点头。)

  教师引导:看了短剧后的感受是什么,你更喜欢跟谁交朋友?

  学生交流后教师:倾听者收获信任、友谊。

  2、倾听能力小测验,感受体验。

  教师请学生倾听题目:

  中学的小明特别聪明,心算能力很强。有一天,老师又出了一道心算题目,来考考他:有一辆公共汽车,车上有28个人。到了一站上了18人,下了3人;到了另外一站上了5人,下了20人;然后又上了16人,下了2人;到了另一站又上了4人,下了18人;

  这时老师停下来,不说话,望着学生。看看学生有什么反应。这里,一定有学员大声地说出答案——28人。老师宣布:不错,现在车上还有28人,但是我的问题是“这辆车停了多少站?”有人答出了吗?

  教师引导:倾听者收获聪明、智慧。

  3、引导学生说说倾听别人或被人倾听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倾听者收获幸福人生。

  三、学习倾听的方法

  1、结合“听”的繁体字,感悟听要用“心”。

  2、活动体验倾听要点:诚心、耐心、专心、应心

  3、引导学生对照倾听要点,说说自己在倾听时最需改进之处。

  四、尝试课堂上的倾听

  1、引导学生谈谈:课堂上有哪些锻炼倾听的机会。(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回答、倾听组员交流)

  2、同桌交流本节课的体会、想法。(检验倾听能力)

  3、集体交流体会,展示倾听本领。

  五、

语文教案 篇4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诗;

  1,请—位同学朗渎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二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蹬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静夜

  六、指导朗读。

  1.这首诗和前—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

  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全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静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举,

  漏出了/几点/疏星。对月/流珠?

  、分析、讲解全诗。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明确: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2.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下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3.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4.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但两首诗还是有些区别的,请同学们细心感受一下,两首诗中哪首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点?

  明确:前一首诗。这从两首诗所用的不同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

语文教案 篇5

  古诗词活用活动

  活动目的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瑰宝。通过“化诗入文”的古诗词运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古诗词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

  活动过程

  1、学生收集活用古诗词的语句,初步感知“化诗入文”的语言特点。

  2、通读课内外已接触过的古诗词,为运用作准备。

  3、类型举例

  ①、借诗词来表达感受如:

  他们年龄与我相仿,却已懂得靠勤工俭学来养活自己,屋里烛光闪烁,

  让我感觉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滋味。

  升起那降落的风帆,你来校时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你明白自己一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夜深了,我们划着船向回走,一路高高兴兴地谈着,山涧的景色在月色中更加朦胧,更加迷人,我们有一种“沉醉不知归路” 的感觉。

  看着还对读书有厌恶的学子们,我蓦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在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②、借诗词来抒写情景如: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溪流的拐弯处,船驶进了一片树林里,月光淡淡地照在我们身上,照在整个树林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不禁吟起诗来。

  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很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赶到寒山寺,但已日落西山,只剩下太阳的余辉留在天际。因此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地方,只有那欲滴翠色的大树和厚实的黄墙,能让人体味到“禅房花木深”的神韵。

  梧桐树庇护着我不受太阳的照射,就像爷爷庇护着我不受半点委屈一样。傍晚,竟下了一点细雨,爷爷叹口气说:“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③、借诗词来写事如:

  乡村四月,大人们“才了蚕桑又插田”,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傍桑阴学种瓜”

  ,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每每初赛、复赛,你总能在赛场上发现一张张新鲜而坚毅的脸孔,全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

  他失眠了,大叹一声“长夜漫漫无心眠”后,便出门闲逛去了。

  ④、借诗词来说理如:

  不仅做生意“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生活中,许多的事情都是这样。

  “不经一番风雨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习就要吃苦,不吃苦就得不到好成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使敌人闻风丧胆的人,区区十二道金牌便使他陷身囹圄,终于丧身于奸臣昏君之手。听听“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将人才”的肺腑的之言,树人之难则已令人望而生畏;听听“圣代也识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的怯懦哀叹,毁人之易真正令人触目惊心。

  ⑤、借诗词代人、事如:

  孔明“士为知己者死”,一生谨小慎微,鞠躬尽瘁,死心塌地为刘氏集团卖命,不愧千古一相;只可叹到了扶不起的阿斗继位时,仍遵先帝遗愿,小心伺候将倾的大厦。愚忠的后果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人的泪满襟,正如“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感情,“没有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悲壮,也没有“情也依依,梦也依依”那样的缠绵,有的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留恋。

  读书,是一道宁静而永恒的风景,在其中能欣赏“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诗情,也能品味“山映斜阳天接水”的画意。

  历代文人墨客曾将雪用来象征这,象征那,不过,对我而言,无论这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雪就是雪,不被泥淖沾染,不为世俗玷污,以一种“质本洁来还洁去”

  的高雅风貌拂过人间,值得每个人去欣赏和喜欢。

  现在小小年纪就这样女性化,再长大些岂不“回首依门嗅青梅”。

  此时,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让我无法忘记,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在我心中穿梭,李白“低头思故乡”、岑参“双袖龙钟泪始干”的惆怅,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我都能一一体会。

  4、尝试写作:学生用接触过的古诗词写话。

  5、小组交流

  6、小组代表发言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相关文章:

1.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2.有关语文教案模板5篇

3.语文教案模板集锦7篇

4.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6篇

5.有关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

6.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9篇

7.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4篇

8.关于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

9.【热门】语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

上一篇:语文教案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