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共四篇课文.从文体上看各具特包。《黄鹂》是篇寓情于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杂文::;宽容>序言》是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但又有很强的哲理性:《我和地坛》是篇饱含感情的'回忆性散文。文体的选择是与其内容及写作目的密切相关的。
2.本单元的课文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语言情感,都有直得仔细体会和分析评价的地方。
3.本单元的课文记叙、抒情、议论手法完美结合,抒情性语言感情真诚质朴,议论性文字论证充分深刻,很值得学习借鉴。
4.本单元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教学重点目标是对作品做客观分析评价,并学习借鉴吸收。
2.体会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文体.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
3.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揣摩浯言,深人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学习语言的简明、得体、生动,并做简要分析。
5.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方面的`修养。培养精益求精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评价,而对课文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应在阅读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
2.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二,是引导学生在对谭文进行分析浮价的基础上去借鉴吸收。从而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学生个人学识和经历方面的限制会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一个人的认识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火而影响对作品的评价、借鉴.因而要从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上细心揣摩。
4.每课教学难点:《黄鹂》是一篇具有象征意艾的散文.用象征手法来说理。身蓄生动,值得借鉴;《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怎样使用浯言才算恰当、得体,要从思想情感上把握。
语文教案 篇2
课前学习:积累生字词,熟读课文
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能使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第一块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根据上结课的学习及自己对伽利略的了解,自己的'理解简洁、明了地介绍伽利略。
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准备介绍伽利略。
组织交流,并对其激励性评价
部分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认真听其介绍,准备评价。
组织评价
评价
第二块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布置任务: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
学生认真朗读,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师评价
部分学生朗读所画的句子,其他学生认真听其朗读
同学们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学生小组讨论
组织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三块活动:写一写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当伽利略让两个铅球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下面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前面所学的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文章,来刻画“大家”的反映。
学生练笔
请先写好的同学上来交流
学生交流
教师组织评价,并适度激励学生
学生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写一写学了《斜塔上的实验》后的感受(结合实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4、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
5、背诵课文,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排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串讲—诵读—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解题;介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分析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二、通读全文,初步预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chang,生长)者
B 必浚(jun,疏通,深挖)其泉源
C 盖在殷(yin,深)优
D 虑壅(yong,堵塞)
E 则思正身已黜(chu,罢免)恶
2、自读课文,找出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用红、蓝、黑三色画横线。(略)
3、画出下列句式,并解释:
(1)斯亦……也
(2)虽……而况……乎
(3)岂……乎
(4)何必……哉
三、分析第一段:
1、补充注释:
(1、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质。
(3、欲流之远者 流:泉流,名词。
(4、必积其德义 其:他们。
(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却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稳固
(7、臣虽下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虑。
(10、戒奢以俭 以:用,实行,厉行。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却。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流,名词。
2、学生齐读本段,然后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3、分析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观点: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3、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
答: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
(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答: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4、板书内容,做背诵指导:
四、作业:翻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齐读背诵第一段。
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二、分析第二段。
1、补充注释:
(1、凡百元首 元首:指帝王。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繁:多。盖:大概。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取:攻取。守:保卫。
(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盖:因为。以:来。
(5、既得志 既:已经。得志:实现愿望。
(6、则纵情以傲物 以:而,表并列。物:别人。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至亲之人。行路:名词。
(8、虽董之以严刑 虽:即使。之:代人民。以:用。
(9、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
(10、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而:然而。
2、齐读本段,然后自由翻译全段。
3、分析内容。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答: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取易守难”吗?
答:不是。在于统治者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
(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答: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
(4、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答:对比——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于何处?
答:“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
4、板书内容:
三、分析第三段。
1、补充注释:
(1、诚能见可欲 诚:(如果)真的。
(2、则思知止以安人 思:想到。安:使动用法。
(3、念高危 高危:(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
(4、惧满溢 惧:担心。
(5、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动词居于……之下。
(6、乐盘游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7、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以(之)为。度:限度。
(8、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动用法,使……谦虚。
(9、惧谗邪 谗:动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11、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同毋,不要。
(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动用法,使……光大。
(13、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14、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
(15、则智者尽其谋 尽:形作动,用尽。
(16、信者效其忠 效:献出。
2、分析内容:
(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
答:十思:略;境界:智者尽其谋……垂拱而治。
(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
答:核心:正己安人。角度:一二思—戒奢侈;三四思—戒骄躁;五六思—戒放纵;七八思—戒蒙蔽;九十思—戒主观。
(3、“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
答: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讲明了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定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
3、板书内容: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答: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答:骈散结合,极富气势,华美流畅。
3、完成课后练习(略)
五、诵读课文,当堂背诵。
六、自出练习题一页(教师提示包含的知识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略)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1、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4——7自然段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生动亲切”、“微不足道”、“深长的意义”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2.学习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3.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4——7自然段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生动亲切”、“微不足道”、“深长的意义”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生词:想看看齐白石画了些什么么?读出密码就能看到。(CAI出示生词:、贫困、经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微不足道、欣欣向荣。学生每读准一个就出示一幅齐白石的画作)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3.自由读课文,回顾全文主要内容:用复习的生词串起来介绍齐白石。(CAI出示填空,自由读书,同桌交流后指名答)
齐白石是我国()的画家。他出生在一个()的乡村。童年这一段(),丰富了他的农村生活经验,成为他(、)的绘画源泉。他画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他的画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生活的幸福美好。
4.明确本课学习要求:齐白石的画与众不同,今天咱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他的画的特点。
二、品读课文4——6自然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给我们具体介绍了齐白石的的几幅画?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介绍了哪几幅画?指名答。
(1)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喜欢它什么?小组交流后指名答。重点指导:
A.感受小鸡争夺蚯蚓的乐趣,指导读。
B.想象蝌蚪嬉戏时的快乐,指导读。
C.欣赏蝗虫美好、灵动,感受劳动气息,指导读。
D.感悟小虾的栩栩如生、齐白石绘画技艺的高超,指导读。
(2)根据学生喜好分角色读小鸡、蝌蚪、蝗虫、小虾的句子。
(3)引导理解:生动亲切。
A.齐白石的画真让人感到——(引导学生从书上找词接答:生动亲切板书:生动亲切){学法指导:抓关键词}
B.他怎么能把这些画画得那样生动亲切呢?这和什么有关?(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C.在齐白石的眼里,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画,难怪作者说——指导读句子“如果没有……生动亲切的。”
(4)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妙。(齐读第4自然段)
2.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齐白石还画了哪些事物呢?默读课文5、6自然段,勾画。
(1)指名答。(出示相关句子)
(2)齐白石画的这些东西和什么有关?(引导说出与生活、劳动有关)
(3)那他怎么想到要画这些呢?(体会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指导读句子。
(4)齐白石画的这些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不起眼的东西叫什么?(理解:微不足道。出示相关句子)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透过齐白石的笔却有了深长的意义。这深长的意义正是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生接)热爱。指导读句子。
(5)对比原有中国画和齐白石的画,体会“清雅孤高”和“民间的活泼精神”。
A.其他名家都画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对比欣赏一下。(出示名家画作)你能说说这些画和齐白石的画有什么区别么?
B.用书上的哪个词能概括这些名家画作的特点?(清雅孤高)而齐白石的画就显得怎样?(更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
C.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生齐读)中国画原有的清雅孤高的面貌,经过他这一改,就变得更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了。(板书:民间活泼精神)
(6)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引读,生接读5、6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让我们走进齐白石画中的美丽世界。(欣赏齐白石的画作)把你们的评价送给齐白石吧!(齐读第7自然段)
2.看板书小结本课所学知识:齐白石的画确实与众不同,他的画不仅(生接答)生动亲切,而且富有(生接答)民间活泼精神,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3.还想看看齐白石画了哪些有趣的东西么?(出示画作)请你选一幅你喜欢的画,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来形容它们。
4.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齐读
5.延伸课后:生活多么美好啊,只要我们像齐白石一样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就会收获无穷的快乐。请同学们课后把你们的收获记录下来吧!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识字写字是教学低年级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首先由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趣的成语》引入新课,让学生对有故事的成语产生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本,把学生带入识字情境中,初步感知汉字,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其次注重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大致了解其中某些成语所包含的故事,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3、有主动学习,积累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6个生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积累成语的兴趣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成语故事。
2、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曾经学过《有趣的成语》还记得吗?那些成语有趣在哪里?对,它们都是由数学开头的,你能说上几个这样的成语吗?其实在我们汉语言中的成语是相当多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今天我们又来学习成语,这些成语,同学们会更喜欢的,因为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
板书课题:有故事的成语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有趣的成语》引入新课,既能发挥已有的经验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这些有故事的成语吧!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就拼一拼它字上的音节。
2、出示课件,学生自读成语。
3、检查学习情况。
4、出示课件:(有拼音的生字),由同桌小声地拼读。
5、有哪些字娃娃的名字容易叫错;请你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
6、怎样才能记住字娃娃的样子呢?谁愿意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7、玩愚公移山的游戏: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教师死教硬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关于启发学生通过读读,说说,记记来识字,以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学习动力。
三、精读成语、领会感悟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成语,边读边想,你听到过或看到过哪些成语的故事?
2、在小组里将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伙伴听,组内推举一个讲得棒的在班上交流。
3、交流,老师讲述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的成语故事。
4、知道了成语里的故事,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练习使用这些成语。(做“送成语宝宝回家”的游戏)
5、指导朗读成语
①齐读
②个别读(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
③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手读
6、做课后练习第2题。
7、鼓励学生将成语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本课学习的成语都是具有一个深刻内容的故事,引导学生说故事,既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了解中华民族有历史悠久,数以万计的成语既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国宝,又是中文的一大特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累成语的兴趣。
四、自主实践,拓展延伸
1、谈谈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有故事的成语。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这方面的书,如《成语大王》、《成语故事》、《成语词典》等,收集更多的成语故事,在班里开一个成语故事会。
设计意图:成语言简意赅,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盛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从中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今后的说话,习作将大有好处。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深文细致地指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的自己的劳动给常来甜美欢乐的人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下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砖上藻砖石。)
二、自由读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深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8)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中什么?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绝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标划: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词语表现出儿童情趣?
(趴在井图上,一颗一颗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痴痴地,一面数,一面心里想……)
处理课后阅读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想想句子的意思,读体会。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
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离我们是很遥远的,这一点“我”是清楚的,所以用叹号。井水的深度我们是不知道的。所有用问号。遥远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说明井水很清楚。)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标划。
井水为什么甜?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把含盐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课文是通过洗菜,洗大萝卜这两件事写出井水的甜。)
6、指名读边听边想:井水的甜美,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来的?
(嬉笑声,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樱子。真是可爱极了。)
7、全班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8、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现井水的“凉”?
(通过井水浸过后的红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冰凉来渲染井水的凉。)
9、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10、齐读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出井水三个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体事例来源照井水的清甜凉。)
11、思考回答:
这么了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饮用,浇灌、洗涤、浸凉水果,以及供孩子们观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1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自然段,总结归纳段意。
五、投影:
第二自然段意:井水很清,很甜、很凉。
13、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课文。
1、齐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
(1)看到这田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体会的?
(饮井不忘挖井人,赞美了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劳动,赞美了辛勤创业给后人带来幸福的劳动人民)
(2)为什么到现在,作者还在思念这口古井?
(饮水思源,饮水不忘挖井人,劳动者永远受到后代人的怀念和敬爱。)
2、归纳本段段意,投影:
我常想掘本井人的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打出幻灯,出示投影(三段的段意)把段意串连起来归纳深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先通读一遍各段的段意,抓住体现观要点的词语,删去重复的词语,然后用恰当的通顺连贯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连在一起,最的再读一读,看要点是否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七、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八、板书设计
外形、历史地点、大小、形状(中台井图)
历史:古老
清: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15井甜:吃、浇菜、洗萝卜
井水特点凉:浸新鲜的红心李子
联想:劳动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课后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傍()吩()咐()胖()
膀()粉()符()拌()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间,城下面画。
乘凉(cheacute;ngcheng)记载(z?izai)
痴痴(zhīchīchī)嬉笑(xīx?)
3、多音字组词。
Xi()pū()shuǔ()
系铺数
ji()pu)shu()
4、仿照例子,再写出几个词语。
干干净净白白胖胖
碧绿碧绿一颗一颗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李子()的印痕
()的水井()的味道
()的坡度()的大萝卜
()的星星()的大缨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精选)08-09
语文教案(经典)12-23
[精选]语文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