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拟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article/
三.小结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1.指名交流。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6位军人所处的困境,体会两只军鸽以生命为代价送信的神勇精神和舍身救人的高贵品质,渗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同样值得尊重的人文思想。
2、认识“樯、镌”等9个生字,读准作品中音译过来的一些词语,正确书写“餐、幼”等14个生字。
3、训练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能力,体会学习衬托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两只军鸽以生命为代价送信的神勇精神和舍身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和感悟画面,体会两只军鸽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精读感悟、从读学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碑文导入新课
师叙述:在加拿大空军司令部的一个山坡上,静静地埋葬着两位特殊的英雄,在它们的墓前庄严地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这样的碑文……(出示碑文生齐读)
“神勇军鸽奥斯卡及其偶鸽维娜之墓,它们曾于危难中救过六位军人的命。加拿大空军中将罗伯特·莱基”
2、围绕着“危难”和“神勇”这两个词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鸽血染红的`求救信》(板题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3、指名汇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4、快速浏览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写6位军人遇到了危险?哪几个自然段写军鸽神勇?
三、精读课文,感悟主旨
1、轻声读第1、2自然段,想象6位军人遇到了怎样的困境?边读边画出能表现6位军人遇到困境的词语或句子。
2、指名汇报
师:在气候恶劣的白熊岛海域,飞机无法起飞,与外界无法取得联系,这种情况下就意味什么?
3、是啊,他们的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如果你就是处于危难中的6位军,你会坐以待毙吗?处于危难中的6位军人把生存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哪?
4、两只军鸽将带着重任飞向目的地,让我们随罗伯特中将为这两只军鸽送行!出示句子:罗伯特放飞时说:“宝贝儿,去吧,我们6条命都系在你们身上了!”6位军人同时向两只军鸽举手行军礼。
5、从这句话和6位军人的这一军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两只军鸽使命重大)
师:谁说动物不懂认得语言,谁说只有人类才懂情感,两只军鸽看看主人的脸,又看看机窗外的风雪,似乎明白了此行任重而道远,毅然振翅冲向风雪漫卷的长空。它们能否完成任务?
送信的途中会遇到那些艰难险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7自然段,看看军鸽在送信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指名汇报,并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对军鸽一路上可谓困难重重。他们是如何冲出风雪圈的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悟吧!抓住关键词“奋力、足足、终于”等体会北极风雪圈环境的恶劣及两只军鸽的艰辛和神勇。
出示北极鸮的图片,在文中我们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北极鸮的凶猛呢?(外形:铁钩嘴、利爪、浑身雪白;动作:伸、扑、转、追、抓)
维娜明知不是北极鸮的对手却猛地向北极鸮撞去,这不是以卵击石吗?在力量悬殊的搏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维娜用自己的生命为奥斯卡赢得了时间,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它死得那么悲壮、那么惨烈,那么这两段文字是要突出北极鸮的凶残,还是要突出维娜的英勇呢?那为什么作者用那么多的笔墨描写北极鸮的凶猛呢?
衬托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如果你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就会使你的习作增色生辉。
维娜的牺牲让我们悲愤不已,此时此刻你想对维娜说些什么?作为它的战友奥斯卡又会怎么做呢?如果你就是奥斯卡,看到自己的战友为救自己儿成为北极鸮的午餐的时候,你又会对维娜说些什么呢?
<<<12>>>
但是奥斯卡却只是绕着北极鸮扑杀维娜时桌下的几支残羽转了三圈,悲哀地叫了几声,转身向赫尔辛那森林飞去。因为它身负重要使命,还有6位军人在等待它去送信救援。
同学们,维娜与奥斯卡冲出风雪圈与勇斗北极鸮这两个场景是作者亲眼看见的吗?想象与现实相结合,能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合理想象,是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接下来,我们想象一下,奥斯卡在送信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奥斯卡孤零零的飞了两天两夜,终于看见了一个桅杆林立的军港,带着极度饥饿和疲乏载了下去。奥斯卡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一会,为什么不停下来吃点东西。奥斯卡撞在了停泊在英国罗默军港里的“威尔逊” 号巡洋舰的杆上。水兵们发现了一封鸽血染红的求救信。六位军人得救了,可这对军鸽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罗伯特他们隆重地安葬了这对军鸽,罗伯特他们仅仅在安葬两只鸽子,一对动物吗?
此时此刻,当你站在墓碑前,你会想到什么?又想说些什么呢?
这是一段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也是一段战友间舍身相救的动人故事,鸽血染红了求救信,但求救信上已不仅仅是点点滴滴的鸽血,而是生命,是意志,是军人的军魂。
让我们怀着对这对儿军鸽的崇敬之情再读这段碑文……
四、总结
两只军鸽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6位军人的生命,演绎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同学们让我们也永远记住这对军鸽,一个叫奥斯卡,一个叫维娜。也记住动物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动物和人类同样值得尊重。
五、作业
收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人故事,下节课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10.鸽血染红的求救信
冲出风雪圈
危难 勇斗北极鸮 神勇
血染求救信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学习重点:
朗读、背诵、品味诗歌。
学习难点: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纸船》《母亲》)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谁能为大家朗诵几首诗?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板书课题)。看投影,了解冰心生平。
二、朗诵大比拼:
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诵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佳选手!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冰心诗四首》,然后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朗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
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学生评价,选出最佳选手。
三、整体感知:
⒈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⒉依据1、2、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
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
四、品读课文:
1、学习《纸船》
(1)导入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
重点难点:
对几个较长句子的朗读,把句子的停顿处理好,并把握好句后、节后的朗读停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三单元中的《一夜的工作》是谁写的吗?(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她写的一首诗。
2、揭题:《生活是多么广阔》 (板书课题)
3、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确。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的停顿。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
去架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2、抽读,纠正读得不好的'地方;全班齐读。
注意这几个句子的停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三、品读诗歌,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请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说说你从这首诗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作上记号,并简单的写一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全班集体交流对诗的理解,并提出问题。
重点的句子: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轰轰烈烈,惊险离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意义;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就是要在生活中满腔热忱地对待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
4、理解了这些句子,请同学们来体会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感情来,你能行吗?试试看吧。
5、指名读,教师范读,分男女生读。
四、结束语。
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每天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创造价值,让自己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闪亮的印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识。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三、自主学习,探究理解。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四、启发思考,明确寓意。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说汉语拼音的作用和重要性。
2、教说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
二、学习单韵母aoe
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说话。
(1)看图,说图意。
(2)总结图意,教儿歌:公鸡喔喔啼,白鹅呃呃叫。小学生,上学校,见了阿姨问声早。
2、学习aoe的音和形。
(1)学习a读音。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观察口型,听准读音,体会发音方法,自行试读。
教顺口溜:嘴巴张大aaa。
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分组读。
(2)依次分别学习o和e。方法同上。
(3)指名读aoe,顺着读一遍,再倒着读一遍。分组读,齐读。
3、小结谈话:aoe都是单韵母,单韵母一共有六个,我们今天先学三个。
4、巩固练习。
(1)出示字母卡片,学生顺着读,再打乱顺序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
5、指导书写。挂出四线格小黑板。
(1)认识四线格。
(2)教师依次范写aoe。
(3)学生在书上描红。
三、作业
1、自己认读拼音卡片。
2、练习在四线格描红本上写aoe各一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
2、抽读aoe卡片。
二、学习ao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各个声调名称。
2、板书声调符号,指着领读“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3、学习a的四声。
(1)出示a的四声。
(2)讲述:第一声读得高又平,二声好象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好象下山坡。
(3)个人练读a的四声。
(4)指名读a的四声,正音。
(5)分组读、齐读。
(6)出示oe的'四声,仿照以上方法进行教学。
(7)出示aoe的四声,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组读、个人读,体会四声的升降。
4、看挂图,体会四声意义。
说说阿姨的“阿”是第几声,小鹅的“鹅”是第几声。
三、巩固练习
1、抽读ao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声调的三个单韵母,说出是第几声。
3、看书上的情境图和表音表形图,练背语境儿歌,帮助记忆。
4、抄写ao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教师可以融入一个小组内,进行点拨指导。
六、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综合,板书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八、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说说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研读课文中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读第一节。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这里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吗?
(为他能从鬼子手中逃脱打下伏笔。)
2.默读第二节。
提问: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这一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
3.重点默读第四节。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的坚强不屈?(“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归纳:
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
三、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提出来说一说
四、拓展
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这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吗?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吗?(扮演角色对话)
五、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改编。或者缩写,或者续写,或者改成课本剧。
2.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精选)08-09
语文教案(经典)12-23
[精选]语文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