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5-19 13:51:3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 教授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学生读题《那片绿绿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课文,读准字音。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板书:改作文做客)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5、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气象情况;比喻动向或情势;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板书:下大力气一丝不苟) (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4)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出示课件) (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 (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作业 1、抄写词儿 2、朗读课文

  板书:

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

  2.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

  二、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略)

  (二) 阅读要求:1.找同学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用声音刻画人物,让学生感觉到情节的紧张与震撼。2.结合思考与练习,给本文划分层次。

  (三) 字、词的落实,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勇气》教案5》。

  (四) 分析课文层次和题目的含义

  老师提示: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第一题已给我们划分层次段落的提示,我们给这三个层次概括一下内容。

  开头(第1自然段):在一个午餐会上,“我”遇到一个美国伞兵并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中间(第2——18自然段):法国妇女两次救助美国伞兵,自己的丈夫却因此被杀害。

  结尾(第19自然段——末尾):空军将领评价两种“勇气”。

  提问:大家发现没有,这三个部分的人称不一致,谁来回答一下?

  回答:这篇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用的是第一人称,第二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用变换人称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与慢”。“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作用。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欲速则不达》这篇文章从反面说明了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齐景公情随事移,越来越焦急,终于失去理智的心情,懂得事情越紧急,就越不能性急图快的道理。

  2、独立认字学词练句。认字6个,写字4个。

  3、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读相应的古文片段,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

  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点

  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身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举个例子说一说,也可以结合《挑山工》和《和时间赛跑》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分成两大组)

  生1:“快好”,可以节省不浪费时间,做题时快点做就能多做几道。

  生2:“慢好”,这样能使事情做得好,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生3:我认为“快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怎样做事情并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师:这是《论语》当中的一句话,你们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稍做说明即可,在学习课文时再深刻理解。)

  师: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则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看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解题,着重点“欲”、“则”、“达”。)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初读课文,根据同学实际情况纠正读音,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3、出示词语检测:驿使、索性、驾车驭马、徒步、晏婴、驺子韩枢、心急如焚、危在旦夕、焦急、霍地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分小段读课文。

  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文中有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出示齐景公资料)你能说说课文围绕这个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自探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齐景公动作、语言的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例如:霍地、十分焦急、心急如焚……)

  4、汇报交流。

  5、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6、思考:从《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全班交流、讨论、汇报

  7、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乘从时空穿梭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齐景公身边当一名侍从,你会怎么说服齐景公回到马车上不要徒步跑回去呢?请写在课堂笔记上,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视汲取传统教学精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出“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象展示,通过“自主自学,合作探究”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猜谜游戏:“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衬衫,绿裙水中漾,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重视汲取传统教学精华》。”

  2.观看《荷花》录像片段,试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上美景,引出课文;通过画片简单介绍作者叶圣陶。

  3.初读课文:如果有特别喜欢的部分可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理由。

  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一)自由选读课文有关章节,并说出选读的理由。(可让喜欢同一部分的学生齐读,然后评一评。)

  (二)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库中了解学习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自学。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段中最欣赏的语句,说明原因,把自己的体会向全班同学讲解。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重点语句,通过教师分析句子结构和范读、领读、引读等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在课件画面的引领下,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叙述的前后顺序,体会文字的优美。

  5.指导背诵:根据下列学习提示,背诵文章的这一部分。

  先写荷花开了不少____;再写荷叶____;最后写三种荷花:刚开时____,全部绽开时____,未开时____。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教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浓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这么多的荷,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到:

  师生齐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师:是谁用她温柔的风,温柔的阳光雨露抚摸着大地,滋养着万物生灵,是谁造就了这活生生的美丽的画卷?作者惊叹:

  师生齐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读过渡: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的语气、停顿、感情等处理,也可以指出教师的不足之处,说说如果你来朗读,将会怎样处理。

  2.全班交流:请喜欢第四自然段的学生谈一谈喜欢的原因,按自己的理解读读有关句子。

  3.体会文章意境:指派一名学生配乐朗读。

  4.假设情景,发挥想像:假如你是一朵荷花,你会怎样说?假如你是一只蜻蜓,你会做什么?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又会想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积极想像,并及时诊断和评介想像的合理性)讨论作者此时产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说是真实的?

  5.知识拓展,情感升华:教师:荷花不仅色彩美,姿态美,而且高雅清廉、洁身自好。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这样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历代文人都爱以荷花比喻纯洁坚贞的高尚人格。

  学生可进入网络查阅历代文人墨客赞诵荷花的文章、词句,并诵读交流。(在全班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中结束本课)

  点评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很好地汲取了我国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将其融洽地

  “混合”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里。传统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创设语境、增强语感、顿悟语意、积累语汇。在本节课里,教师精心指导朗读,学生在朗读里,落实字词段落、篇章结构等语文知识学习;学生在以文抒情、以文载道的学习中得到了情感的升华。教师通过范读、导读、领读和学生一起读等,引领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决不是落入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落实、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远重于知识的传授,对这些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得很透彻。让学生选择认为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按喜好选读课文章节;可以对欣赏的词句发表独特见解;按照自己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像等。教学中,学生的这些学习行为不但能获得教师的鼓励,还能及时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不同评价,这些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信息技术在本节课上突出的作用是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使教材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声、像、画使文字变得形象、使学生与现实生活接得更近、使学生的头脑更丰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教学重点

  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乌鸦图片,媒体资源:视频《乌鸦喝水:整体感知》,动画课件《乌鸦喝水:综合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乌鸦喝水:整体感知》,学生听课文范读。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语连续,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

  (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旁?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急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出示第二段课文)

  (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

  (3)乌鸦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读第二句?

  (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5)谁来读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

  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出示三、四段课文)

  (3)教师引读: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4)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谁来演给大家看看?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

  (6)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最后一句。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里4个的书写。

  以上教学过程结合动画课件《乌鸦喝水:综合生字》辅助进行。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进行思维扩展训练

  1、开展朗读竞赛,朗读全文。

  2、假如你是这只小乌鸦,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喝到吗?鼓励畅所欲言。

  二、复习,完成课后练习,适当补充拓展练习

  1、继续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先自由读词语,再指名读,最后抄写。

  3、用“找、看、放、升、高”进行扩词练习。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同学们说的词。最后挑几个词让学生抄下来。

  三、说话训练

  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一讲。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勘、岩”等10个生字。

  认识“岩石”,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变化。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价值观目标: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岩石的相关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要想学好这篇课文,先得学会这课的生字,你们有信心吗?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连成词多读几遍。

  待会儿请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看谁的小老师当得最出色。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谁愿意当小老师代着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词?(课件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

  (2)去拼音随机抽读。(“我指你读”)

  三、由题质疑,自主研读,理解“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过渡:同学们生字认得真不错,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叫——最大的“书”(板书)

  师生再次齐读。

  1、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书”为什么要加上“”号)

  2、请你们带着这个疑问默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3、学生默读汇报: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4、出示:岩石就是书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三人)齐声再读这句。

  5、读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知道什么?

  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你们都是勤学好问的'孩子,课文中的小朋友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想弄个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

  四、细读课文5-12自然段,合作探究。

  爱刨根问底的你们就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选择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选择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课文的第5-12自然段,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

  1、合作研读,小组内交流;

  2、汇报解决:

  (1)书里有什么?(文字和图画)

  ①指名从文中找出书里的文字和图画。(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

  ②分别指名读。各一个,愿意读的一起读。

  ③教师点拨:

  平常我们在读书时,都是通过书里的文字和图画获得了知识,今天我们读了岩石这本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也一定会有收获。

  请同学们不出声地再读一读这部分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本岩石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④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⑤交流:

  适时出示:“它告诉我们……这座山。”此文转自淘.教。案网().(配音乐,课件展示这一变化过程)

  ⑥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⑦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瞧咱们的地球爷爷真像个魔术师,在亿万年间竞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⑧你们也很了不起啊!既能不懂就问,又能合作解决自己的疑问,老师看到你们的脸上已经露出了解决问题的兴奋的笑容。能将你们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选择读书伙伴分角色读5-10段(出示)

  a、学生分角色读(请2-3组)

  b、师生合作读:

  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感染了,我可以和大家合作吗?

  c、学生集体分角色读。

  (2)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课内外结合。

  五、拓展实践,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和川川一起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想一想川川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①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②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2、爱动脑筋,勤学好问的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其实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神奇奥妙的知识,你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吗?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在读书识字的过程中欣赏祖国汉字的形体美,感受读书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本课的阅读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有趣,也能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去关注故事中青蛙的命运,学会关爱,帮助他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课文的兴趣。

  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故事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1、师生准备生字卡。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再读读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师: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

  师:同桌的小朋友一起练读课文中的生字。

  (相互提醒应该注意的读音。)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娃娃都跑到老师的字卡上来了,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试读—抽读—开火车读。)

  师:能用你们做的字卡,将生字按不同的结构排列出来吗、自己排好后,同桌的学习伙伴看一看都一样吗、讲讲为什么要这样排。

  师:(出示老师排好的顺序)老师排对了吗、为什么、

  且、更

  蛙、相、根、次、法

  旱、舍、第、齐

  雁

  师:怎样记住这些字呢、你有好方法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字方法。)

  师:这些字在课文中组成了词语,你会读吗、

  青蛙、大雁、相亲相爱、天旱、舍不得、一根、并且、第一次、办法、更多、一齐。

  师:读课后第二题中的句子,学着用“办法”造句。

  三、指导写字,欣赏汉字美

  师:今天学的生字中有4个字要求会写,还有以前学的4个字要会写,有信心写好它们吗、

  1、再读一读这8个字吧!

  2、先观察这8个字有什么规律(结构),想想怎样才能写好它们。

  3、看老师示范写一次,跟着书空。

  4、自己工整地在田字格里练习写字,看谁写得最漂亮。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我们学的生字和词语都跑到课文中去了,想把课文读好吗、

  1、请读①“一对雁和一只青蛙,在湖边同住了很久,双方相亲相爱,好像是一家人。”

  师:“相亲相爱”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读②“后来,天旱湖干,没水喝了,雁想飞到有水的地方去,但舍不得把青蛙留下来。”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将①②两句话连起来读读。(试读—抽读—齐读。)

  3、大家练习读2~4段,这几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再读读写青蛙想出的好办法的句子吧,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根小棍子,你俩衔着两头,我衔着当中,找有水的地方去。”

  4、大家小声地练读5~10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重点指导读、体会。)

  人们说:“雁带青蛙飞行,真有办法。”

  青蛙想:这是我想到的办法。

  许多的人说:“雁带青蛙飞行,真有办法。”

  青蛙想:这是我想到的办法。这次,它差一点儿说出了口。

  师:从“这次,它差一点儿说出了口”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它真这样做了,会怎么样呢、

  5、自读11~14段。

  师:青蛙为什么会从空中掉下来呢、

  师:听到人们夸“雁带青蛙飞行,真有办法”,青蛙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五、感情朗读,故事拓展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想想青蛙掉下来后会怎样。

  2、小组演一演“青蛙搬家”。(要求创作出青蛙从空中掉下来以后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青蛙搬家

  雁带青蛙飞行

  (找有水的地方)

  青蛙想出办法青蛙从空中掉下来

  (舍不得)(不服气)

语文教案 篇8

  教师简介

  张立,女,1980年3月出生,贵州省遵义航天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校长助理,贵州省小语学会理事,贵州省小语学会骨干教师研修团队第一批骨干教师。遵义市骨干教师,曾被评为遵义市汇川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学校优秀员。

  从教13年以来,所执教的课例多次在省、市、区里获奖;其中1年10月获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语文学科小学组一等奖;2年3月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第四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基本情况

  第三单元的内容紧扣秋天,展示人们对秋天的观察及情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本次习作内容是根据秋天的图画练习写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对秋天美景的感受,学习运用已积累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2.目标设定

  本课设定了“学习构段,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核心目标。三年级学生正式进入写段、的训练,如果不打好基础,习作就会成为学生的“老大难”。目前,很多同学对习作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时时面对无米之炊的尴尬,无处下手的困境,因此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在我们的习作指导中显得尤为重要。当面对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条理不清的现象,如何做到言之有序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段在三年级学生的习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前连词句后举章。写段是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继续,是高年级成的铺垫。因此,1年版课标中更明确地提出了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把一段话表达清楚,描写具体。由此可见,段的教学举足轻重,因而,中年级应注重并坚持进行各种结构段的训练。与此同时也要重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结合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来构段”,为他们的写段训练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教学理念

  力求在习作课上既重表达又重积累;既重主体又重指导;既重目标的达成又重动机的激发;既重个体的思考又重合作的创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确定习作内容,做到言之有物;

  2.通过对单元教材的感知,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构段,做到言之有序;

  3.在欣赏同学习作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词句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单元教材的感知,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构段,做到言之有序。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初步预习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及语文园地三的内容,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

  2.学生课前准备好自己画的一幅秋天的图画(纸张:A4纸大小)

  3.教师制作好教学所用的PPT;

  4.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开展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言之有趣:揭示习作任务

  1.习作起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聊天激趣,相机渗透景物描写

  2.紧扣教材,出示习作任务

  (二)言之有物:激发习作欲望,尝试运用积累

  1.展示自己课前画的秋天图,激发交流欲望

  2.游戏:围绕主要意开来

  出示关键词——秋天

  3.尝试运用积累

  (1)出示课文《秋天的雨》片段,自读感悟,交流发现:初步体会文章抓住“色彩”这一特点进行表达的写法

  (2)提取积累过的有关色彩的词句

  4.说说,写写,发挥想象,尝试运用“写出秋天好色彩”的写法使句子更生动

  (三)言之有序:合作学习,交流感悟,学习构段

  1.结合板书,梳理写法,合作完成写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话

  2.小组展示:交流感悟构段方法:围绕主要意思排好序

  (四)展示、:学人之长汲取鼓励

  (五)归纳写法,拓展延伸,激发思考。

  六、板书设计

  写出景物好色彩(声音、气味、形状)

  秋风秋叶抓特点

  秋天有顺序围绕一个意思

  秋雨秋收善想象

  课前谈话:

  同学们好!看来你们对我还不够熟悉。那我就。(出示ppt,)老师到过桂林,陆陆续续已经有五次了,想不想知道我对桂林的印象是什么?我最喜欢桂林的话,等会儿请大家用桂林话来跟我打招呼,介绍介绍自己好不好?(生)这是我的家乡话。谁再来啊?多有趣啊!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也说几句家乡话,我还要用我的家乡说说几个词,看你们能不能辨别出我说的是什么?刚才的这三个词可是当地的小朋友最喜欢玩的游戏。

  做花园、果园、菜园游戏(说游戏规则)。那么多孩子发言,一下就激发了你们的想象。

  猜谜语。(香蕉)他一下抓住了香蕉的颜色。葡萄。你是怎么知道的?她能抓住这个水果的形态。石榴。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他刚才猜的时候又抓住了石榴的形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玩了游戏,猜了谜语,不由让我们想到了一个花果飘香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走就这秋天的画。

  板书:秋天的画

  二、围绕秋天展开联系,练习写秋天一处景物。

  1.展开联想话秋天。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衣服秋天的画,从这幅画上你看出了什么?(出示秋景图)

  你好棒!她抓住了颜色,还抓住了颜色铺在那个地方的样子,这就是秋天的特点。

  形容的真没,不仅有形状这个特点,还想象成珍珠,你为什么比作珍珠?多会联想啊!

  为什么是洗过的蓝呢?所以就想洗过一样,非常的汉语想象。继续。

  你看到了土豆的颜色,这是它的特点。你觉得用什么量词更好?还有谁来说?

  你们都很会说,也很会比喻?你为什么会把茄子比作月亮?

  孩子们,在我们的交流中,有的同学抓住他们的形状、颜色来抓住特点,向我们刚刚猜谜语一样,这就叫做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刚刚有同学把稻田比作地毯,有些同学把茄子比作月亮,这叫善于想象。(板书:善想象)

  2.写秋景。刚才同学们说得很棒,写得肯定也很棒。现在请同学们也选择一样景色,像刚才一样抓住它的特点,还要善于想象,开始写吧!

  3.展示。刚才老师在你们写的时候走了一圈,发现了咱们班的同学字写得很工作,在句子里面也写得很生动、具体。老师还请了纪几位同学上台来跟我们分享他写的句子。(六位同学)

  在分享之前,老师请你们先自己读读句子,看看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没有展开联想,如果没有马上改过来。

  觉得自己做到句子通顺的请举手?

  我们一起来分享台上同学些的句子/

  生1:描写石榴。

  生2:描写红苹果。

  生3:描写稻谷。

  生4:水灵灵的葡萄。

  生5:金灿灿的稻子

  师:你们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可以跟他们提提?

  4.分享汇报。刚才了他们的句子。现在张老师有一个新的想法,把他们的句子串起来组成一段话,你们觉得有问题吗?

  生串起来读。

  好啦,各位小听众,我把它们串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呢?

  生:把“我看见”去掉。

  师:我们来试试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生读。

  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2:可以把地点加上。

  加上这些就会怎么样呢?通顺具体。

  生3:把秋天放前面。

  我听出来了,你是说把时间放在前面,就更通顺了。

  生4:多加比喻句、拟人句等,这样会更具体生动一些。

  生5:加成语

  生6:把秋天比作漫画书,是五谷丰登的季节。

  这句话可不可以加进去呢?同学们听听这话加在哪里最合适?

  为什么呢?五谷丰登是什么意思?后面同学们写的花果都是?

  这里面的同学有的写的是水果,有的写庄稼,你们看一丰收的季节就叫做——五谷丰登。

  三、合作学习,交流感悟,学习构段。

  1.在我们学习的第一单元有一段话描写秋天(出示《秋天的雨》片段)。师生共读。

  第一句写秋天的雨是颜料,后面都是写秋天的色彩,他们是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

  就像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说的一样,要把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放在第一句。我们现在把这位同学的第一句话放前面再读。

  生串起来读。

  是不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这就叫做围绕一句话来写?(板书:围绕一个意思)

  还有什么发现吗?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想这样就叫做——有顺序。

  现在写水果的同学站左边,写庄稼的站右边,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是怎么样?

  这样的秋天怎么样?美不美?我们还可以再后面加一句——我们的秋天真美!你们看,这就成了一段话。

  2.现在四人小组像刚才我们展示的那样你们也把你们写的句子串起来,自己修改修改。如果你们写的景物少了,还可以加进去。

  小组讨论。

  小组分享。

  四、,布置作业。

  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写景物时要抓特点,善想象,还要有顺序,围绕一个中心写。这样你们的文章才会很美。同学们可以打开课文的习作要求,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画一幅画,配上一段动人的文字。不要忘了给文字加上题目。下课!

  五、板书

  抓特点

  秋天的画按顺序

  善联想

  围绕一个意思

【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范文汇编7篇03-14

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03-11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10篇05-12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05-06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04-29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04-28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04-19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编7篇03-31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03-28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汇编7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