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教案模板汇编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七字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2、通过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活动,巩固拼音,提高阅读能力,并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累七字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爱积累
1、导语:同学们,你们学过了哪些数字?让我们一起数一数。你们知道哪些带有数字的词语呢?(学生自由交流)汉字很丰富,不仅有带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带数字的七字成语呢!让我们一起去积累吧!
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试着认读七字成语。
4、班内指名读词,教师正音。
5、多种形式读成语,读中感悟,了解其含义。(教师领读、同桌赛读、班内抢读、开火车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指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它强调了春季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在早晨要做好一天的打算。比喻对要做的事应该及早地做出准备。也比喻要珍惜清晨的大好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是一寸时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一寸黄金也难以买到一寸光阴。形容时间非常宝贵,应当珍惜。
二、我爱读书
1、导语:读书使人进步,读书让人快乐。让我们一起读书好吗?
2、导读:我们一起读书得做到什么呢?
3、学生讨论后明确:大家一起读书时,尽量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向他人请教问题时要小声。
4、课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小松鼠找花生》。
5、师生一起读。
(1)过渡:静静地读书,美美地享受。这种感觉好吗?你从《小松鼠找花生》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也可以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收获或感受。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由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地观察画面,看懂图意。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它们组成的词语,学习并掌握“片”、“石”两个部首。
3、理解3个句子的意思。
4、会正确地朗读课文。
5、认识街道,会认读门牌。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由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地观察画面,看懂图意。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读训练。
1、词语:jiedao门pai号码piao亮长qing路
2、句子:我们的学校在嘉庚路,门牌号码是57。
二介绍课题,导入新课。
三指导看图。
1、指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地观察画面。
2、让学生明确这幅图上主要画的是一所学校,然后指导学生由近及远地观察:校门外的景物;又长又宽的街道;家长和孩子;校门口的景物、校牌、门牌、师生的活动;校内的景物、新颖美丽的教学楼、优美洁净的校园……
3、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教室是如何明亮、舒畅,学校是怎样漂亮、可爱。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师范读课文,教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
1、指导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街:左中右结构,与“行”字做比较,指导书写。
道:半包围结
构。部首是三画。
牌:左右结构。新授部首“片”字旁,共4画。
码:左右结构。新授“石”字旁,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3、理解词义,扩词。
街道: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街道。
门牌:是固定在门上表示路名或号码的标志,实物观看。
码:表示数目的符号。
漂亮:美丽、好看的意思。
五课堂练习。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二学词学句。
1、在学句时随机出现“长庆路”、“漂亮”二词,结合学句和说话来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说说共有几句话。
(1)长庆路是一条怎样的街道?(齐读第一句)。
(2)这所学校在哪里?门牌号码是多少?(齐读第二句,指名读)
(3)指名观察图,由图上可以觉得这所学校怎样?(指名读第三句)
(4)用“很”练习说话。
很——这朵花很漂亮。
我们的'学校很漂亮。
池塘里的水很清。
教室的地板很干净。很。
(5)指导学生逐个说说自己家的地址,门牌号码是多少?
例:集美小学在嘉庚路,门牌号码是57。
三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并扩词。
2、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四朗读课文
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懂得了我们集美小学的地址要怎样记,先看在什么街
道,再记门牌号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街道长庆路门牌号码学校漂亮
2、用“很”练习说话。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1、看图读句子,指名回答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2)这所学校在哪里?门牌号码是多少?
2、读读写写。
除指导学生读准,写正确外,引导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如:庆(国庆)(庆祝)(欢庆)(庆贺)等。
3、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片()石()彳()辶()
4、用“很”写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先口头练说,然后再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 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懂得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3、 背一背古诗《池上》。
4、 朗读《感谢》,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 让学生懂得“中国之最”。
6、 讲一讲自己的暑假生活,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练习查字典。
2、 在读背中扩大积累。
3、 在口语交际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 在读、记、背中扩大积累。
教具准备:
字典 小黑板 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题。
教学目标:
1、 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 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懂得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重点难点:
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学习查字典
1、 让学生自学第一部分查字典的内容。
2、 学生汇报。
3、 认识字典的各组成部分。
4、 什么时候用部首查字法?
5、 怎样在字典中查到生字呢?以绶字为例,边教学边练习查字典。
6、 让学生查“笼、绕、羞、隆”
7、 总结部首查字法。
三、 读一读,比一比
小黑板出示
1、 注目、祖母
2、 古迹、估计
3、 名胜、名声
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四、 作业:用部首查字法查第5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一背、读一读,我的采集本。
教学目标:
1、学习《池上》,背下来。
2、朗读《感谢》,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爱戴。
3、让学生懂得几个“中国之最”,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重点难点:
背诵古诗和自主积累。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学习《池上》
1、 自由朗读
2、 指名读
3、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内讨论。
4、 教师点拨不理解的地方。
5、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6、 指导背诵。
7、 小结。
三、 读一读
1、 出示题目:感谢
2、 请大家朗读这首诗歌。
3、 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4、 分角色朗读。
5、 文中谁感谢谁?(板书)
6、 小鸟为什么要感谢蓝天?……
7、 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8、 在我们身边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你想感谢谁呢?能不能学着短文编一编呢?
9、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 我的收集本
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上的几个“中国之最”,并把他们收集到收集本上。
五、 作业
1、 背《池上》。
2、 朗读《感谢》,并仿写几句。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说会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暑假生活,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2、 训练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并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注意语句连贯、通顺。
重点难点:
能够说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就过去了,你在暑假里过得快乐吗?你有什么有趣的事儿告诉大家?你想知道同学们的.趣事吗?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的题目就是“说说我的暑假生活”。
二、 说一说
1、看图,指名说说他们的话。
2、分组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
3、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三、写一写
1、大家说了那么多,能不能写下来呢?
2、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相读一读,改一改。
4、师讲评学生的习作。
四、作业
修改作文并抄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3个生字,书写8个汉字,掌握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踢毽子的乐趣,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毽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会踢毽子吗?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2、学生表演后,评一评谁踢得好。
3、刚才一些同学踢得好,一些同学踢不好。为什么同是一个毽子,会出现两种情况呢?
4、指名发言,导入新课。
5、板书课题。
二、认识生字,读准课文。
1、学生听录音范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认认。
3、教师出示文中本课生字认读。
4、从词中抽出本课生字认一认。
5、回到课文,分段指名读课文内容。
6、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三、问题导学,读懂课文。
1、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时,毽子在老师脚上听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出示图一,引导理解:毽子听话极。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踢毽子的`乐趣。
2、看着毽子这么听话,我们真想踢,可是刚开始时,毽子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引导理解。
3、听老师的话,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1)指名反馈。
(2)出示图二引导感受:毽子变乖。
四、课时总结:
毽子原来是很不听话的,可是练习多它就会很听话。我们做事情、学东西也一样,刚开始学不好,做不好,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掌握其中的方法,就能做好学好。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练习说话。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评议。
2、指名说说:毽子是怎样变乖的?
3、齐读课文中老师的话。
4、引导说话: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刚开始时_____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说一说,听一听,评一评谁说得好。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练习书写。
1、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口头扩词,理解字义。
(3)指名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些字。
(4)学生反馈识字难点,教师重点指导识记。
2积累词汇
(1)认读“词语花篮”中的五个词语。
(2)找出“词语花篮”中的一对反意词加以识记:陌生----熟悉
(3)找出其它词语填在“词语花篮”里。
3练习书写。
(1)认读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逐字扩词,理解字义。
(3)归类识记字形,练习书写。
三、课时总结。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认真地去发现它其中的方法,一定会做得又快又好的。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练习扩词。
2、写一写你喜欢 玩的活动。
板书设计:
毽子变乖
开始:一点儿也不听话(陌生)
每天都抽时间玩
不久:变乖(熟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更要告诉大家的是,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稍微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案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资源共享了,呵呵~
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教师根据评议在社区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预览:范进中举
【教学目的】
1,积累词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2,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3,了解科举制度下社会各色人等心灵扭曲,趋炎附势的 众生相。
【教学重点】
感知主要 人物形象范进,理解范进形象的 典型性。
欣赏本文的 讽刺手法,体味对比,夸张与写实在 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文献法 讨论法 点评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
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①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
3。本文的讽刺与《孔乙己》一文的讽刺有什么不同?
4。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5。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三,小结课文
四,作业布置
胡屠户道:“我哪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这里把胡屠户恭维的 话写得极其精彩,一个靠字,道破心机,请以第一人称说出胡屠户的 这番心机。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
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语文教案 篇8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师贴图,同时板书“孙悟空”)让我们一起跟他打个招呼,一起喊他的名字吧!
生齐声喊:孙悟空,欢迎您!
师:孙悟空是西游记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敢于同妖魔鬼怪作斗争,为正义与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孙悟空去除妖好吗?(板书:除妖)
师:“除”和“妖”都是生字,谁来读?(生读)
师: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呢?
生1:“除”字是一左耳旁加个“余”字。
生2:“妖”字是一个女字旁加“夭”字。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妖”是指古时候女子的笑,它的右面不是“天”,而是“夭”,请齐读课题:孙悟空除妖
二、初读课文
师:想知道课文是怎么写孙悟空除妖的吗?让我们翻开书第80页,一起走入文中,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朋友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用“○”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自由读)
三、快乐识字
师:(课件显示生字)同学们,你们看,孙悟空带着一群字宝宝跳出来了,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读:尚、婆、骗、糊涂。
师:读得好,我们夸夸他,我再请一名同学读另外的生字。
生读:亏、举棒、力量、消灭、上当。
师:读得准极了,“当”还有一个拼音朋友,它是谁?
生:dāng当心、当时
师:说得对,小朋友,你认为今天学习的生字宝宝中哪些字音容易读错,想提醒大家?
生:“尚”和“棒”都是后鼻韵母。
师:对,说得好,你是一个“火眼金睛”的孩子,这些生字都会读了,你能想办法记住它们吗?请四人为一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一下交流的情况。
生:我们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生字。
如波+女=婆马+扁=骗米+胡=糊
氵+余=涂氵+肖=消旦+里=量
师:你真是一个用心学习的孩子,老师这儿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看谁最聪明:用什么东西能最快的把火熄灭?
生:用水浇。
师:不对,再想想。
生:在火上加一横,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灭字。
师:啊,你太聪明了,向你学习。
师:记住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和尚、老太婆、糊涂、力量、消灭、多亏、举起。)指名读,及时表扬。
师:孩子们,孙悟空是除妖的高手,你们也是识字的'高手呢,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吧!
生齐说:嘿嘿,我真棒!
四、精读感悟
师:同学们,生字和新词都会读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棒!自己读课文,读流利!(生自由读)
师:谁来单独读前6小节。(指名读)
师:这里有个字要提醒大家“仨”念“sā”是北方的方言,不要念成“shān”。
师:谁把最后的3小节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他读得好吗?
生:不好。没有读出孙悟空的勇敢、威猛来。
师:那你来试一试。(生大声读)
师:他读得好吗?(好)掌声奖励他!
师:我们边拍手边齐声把课文读一面。(生齐读课文)
师:你知道孙悟空还有什么美称吗?
生:猴哥、美猴王、齐天大圣……
师:孙悟空是本领高强、疾恶如仇的化身。所以千百年来,人们都喜爱他。让我们来听一听人们对他的歌颂和赞美:放歌曲《猴歌》。
(此课堂教学实录获市级一等奖)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了解“合一合”的识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自学生字。
2、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能把短文读正确,了解意思。
3、能够根据情景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4、在口语交际中,能清楚讲解自己的设计,评出谁的设计好。
“日积月累” “我会读” “展示台”学习准备:
“我的发现” 归纳识字方法 积累字词
小组合作
卡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韵文发现规律。
2、引导归纳小结,如:“千”与“口”合在一起就是“舌”;“土”与“里”合在一起就是“埋”;……
3、学生识记生字:甘 埋 闯 掰 跌
4、师检查识字情况。
5、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生字。
如:日月齐照,大放光明。(明)
眼睛流水,泪水汪汪。(泪)
二 “日积月累”
找一找每组字的异同点。
选字填空,然后读一读。
拓展练习
声 生 身 远 圆 园 做 坐
笑( ) ( )方 ( )好
学( ) 花( ) 请( )
( )体 团( )
三 “我会读”
1 、自读短文,不懂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 、把短文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条大河对面,河面上没有船,也没有其他方法能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
现在,把你们设计的大桥图拿出来,向小猴子设计的桥。
想一想,怎样向小猴子介绍自己的设计,才能让他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案。
二 分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设计的桥。
三 小猴子选出自己满意的大桥,并说出选中的理由
四 拓展创新
1 引导设计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2 鼓励学生讲出其设计理由和使用特点。
3 评选出最好的桥。
第三课时
1、认真看图,了解第三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
2、自己想出最好的打捞方法。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
4、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
5、试着把第三幅图画出来。
6、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教后记: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精选]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07-19
语文教案07-1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