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5 19:56:46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集锦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集锦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辽阔的草原上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当我们爬上高山看日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

  崎岖 盘旋缭绕 变幻无穷 帆樯林立 光怪陆离

  稀薄 景象万千 缤纷灿烂 晶莹剔透 金碧辉煌

  绽露 瞬息万变 眼花缭乱 心神飞扬 云烟袅袅

  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

  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

  (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

  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

  (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

  4.学习“日出”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既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也领略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语言变成自己记忆中的珍宝吧,你想用什么方法?

  (背诵、摘抄积累……)

  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 壮美)

  云海:……像……似……

  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这是在本组课文教学内容基础上对“热爱自然,了解自然”这一单元主题进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全方位链接,进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健康情感。口语交际活动作为延伸与深化的一个载体,要力求发挥交流活动的优势,积极创设情境,实现积极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交际中,真正表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相机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交际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交际准备:

  1、准备“动物世界”的光盘、或动物图片挂图等。

  2、将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

  组织过程:

  1、情境导入

  (1) 利用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察。

  (2)交流观后的感受。

  (3) 教师小结导出话题。可以借鉴教材短文中的第一自然节,激发学生兴趣。

  2、展开话题

  (1)启发谈话:你知道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动物呢?(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你对它了解多少?和哪些动物间发生过有趣的事情?

  (3)个别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教师有意识地点拨方法,帮助学生表达清楚,强调注意的问题。

  3、组内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提问、大家可以互相补充等。

  4、全班交流

  (1)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同学们互相提问或进行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表达情况。

  5、动笔习作

  教师组织学生把组内和在全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写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与小动物间发生的趣事等。鼓励学生敢写,多写,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6、互读简评

  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片段,读一读,评一评。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内容,进行全班展示读。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展示台

  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展示台”安排了展示学生学习和了解到的自然知识,为学生的停息收集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表达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此次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本组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为活动展示做好准备。比如在学习<古诗两首>一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描绘祖国山河和自然风光的优秀诗句和图片;学习<最大的“书”>,引导学生采集制作动植物或矿物标本;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后,引导学生搜集、查找其他常见的辨认方向的方法等。

  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和谐交流的氛围,积极创造多种形式,为学生搜集的充分展示创造机会。如:组内交流,择优推荐;分类展台,自主介绍等,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将活动延伸到课后。如:举办“标本世界”、“锦绣山河”等专题性的小展览,供学生参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

  过程建议

  1、根据学生的搜集,进行简要的分类,并将同学按资料类别他成若干小组。

  2、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搜集。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学生说清从哪搜集的,内容是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或受到哪些启示,不清楚的地方同学间互相发问或补充。

  3、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参与全班的“最佳展示”。

  4、教师小结,鼓励评价。布置指导学生课后举办专题小展览。提示学生:写上资料标签、内容简介、讲解词,想好版面设计形式等。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中介绍了两种有趣的动物,一个是食虫的植物“猪笼草”,一种是热带鱼。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过程建议

  1、出示短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2、利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节,启发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奇异现象?

  3、教师启发学生交流搜集相关材料的途径,鼓励学生课外搜集。

  4、建议学生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的专刊。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练习按事物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非…不可”、“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赤壁之战

  、介绍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

  3、预习生字、新词。

  ①字音

  di4o ti4o ku9

  调兵遣将 眺望 丢盔弃甲

  ②字形

  眺:右边笔顺 丿 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4、复习巩固。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课题,说说什么意思。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 80万

  周瑜 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的谁?在干什么?

  抓词:非…不可,连船(画图)

  3、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

  小结:通过这段学习,我们了解到“曹操”尽管有80万大军,但他们都是北方人,不惯水战,只能战船相连。虽然东吴只有3万人,却都善于水战。既然这样,俗话说“两军交锋勇者胜”,“周瑜”一声令下,杀向曹军,行吗?不行。光凭勇气是不行的,要想取胜,有勇还要有谋。

  我们看一看,东吴是怎样用智谋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

  “黄盖”提出火攻。

  说说“火攻”为什么好?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

  追问:火攻是个好办法,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对于火攻好在哪里?

  3、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是一个什么计策?

  2、追问:“曹操”为什么就相信了呢?

  小结:这部分讲的是——

  周、黄定计假投降,

  曹操相信喜洋洋,

  双方赤壁大决战,

  到底怎样?

  接着往下学文章!

  3、轻声读3~6自然段,从书中找根据:周瑜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4、小组讨论。

  5、集体汇报。

  6、指名读6~10自然段,领会内容。

  7、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说说写了什么?

  2、总结: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3、质疑,还有不明白的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在展台上出示图片)

  看图思考:

  (一)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二)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三)同桌互议。

  (四)集体交流:

  1、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2、 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 指名读,评议。

  (7)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3、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4、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5、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6、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 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 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跑的快

  南辕北辙 车夫把势好 到不了楚国

  盘缠多

  走的越远

  教学后记:

  两则寓言,在教学第一则寓言时,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读通——读懂寓意——联系实际。在教学第二则寓言时,就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老师只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谈学习感受和收获,然后质疑,学生学习印象更深刻.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8-28

小学语文诗教案09-29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4-0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21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