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8 00:56:3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3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痛恨。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回忆《悯农二首》,请学生分别背诵。

  2、《悯农二首》写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粮食,可是自己却得不到,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蚕妇》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绍了她们看到的场景,板书课题:《蚕妇》

  二、学习新课

  (一)投影列出学习步骤,学生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二)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蚕 妇 昨 归 泪 遍 满 者 养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

  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与“作”区分。

  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大三点水,小草字头)

  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

  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蚕妇:养蚕的妇女。

  归:回来。

  满:全,整个。

  遍:全。

  者:……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昨日入城市:一个从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

  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

  遍身罗绮者: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

  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

  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泪: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基本一样。

  满: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一样。

  者:第三笔撇要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日”。

  归:左窄右宽,左边高而长,第一笔是小竖。

  “蚕、妇、昨、遍、养”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抄写下面词语。

  蚕妇 养蚕 昨日 归来 遍身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2 蚕妇(张俞)

  难字: 昨 蚕 妇 满 养

  归 茫 着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农艺师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奇异的植物的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嚼、醉、蚌”等生字,会写“园、导”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植物奇异的地方各在哪里。

  【重点难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知道的奇异的东西有哪些呢?(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请农艺师李叔叔当向导,去植物园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什么有趣的、奇异的东西。

  二、提出学习要求

  1.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2.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顺。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从文中画出“会认字”和“会写字”。

  3.同桌互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植物。

  4.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5.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卡片认读)。

  6.指导写好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上的范字,你认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

  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写好?

  (2)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参观完植物园后,能不能说说你的感想?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小组合作解疑。

  五、课后交流,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把你搜集到的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互相交流,选出最好的向全班展示。

  二、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奇异的植物。

  2.从文中找出这几种植物,理解“奇异”的意思。

  3.小组学习,思考: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分别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来。

  (1)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说,选出说得最好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

  (2)师小结。

  4.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们见到这些植物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体会这些植物的“奇异”。

  5.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们按照什么路线去参观的。

  6.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7.课堂拓展。

  课文是按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时行走路线的顺序来写的。在习作中,同学们应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事物。

  三、指导朗读,积累词汇

  1.过渡:同学们见到不同的植物时感受是不一样的,课文分别用了什么词来描写的,请在文中找一找。

  2.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如理解“奇怪”“惊叫”“好奇”等词的意思以及语气的变化。

  3.自由说说你喜欢哪些词语,并记住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参观完奇异的植物园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小组交流。

  2.自然界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还有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课后找找课外读物,认真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3.你还知道哪些奇异的植物?说给大家听。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沙滩上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等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以“流动的画面”表现夜景及人物感受的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两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

  教学方法:

  导读、讨论式学法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山村,结识大海的机会很少,但我们并不遗憾,因为我们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如果我们能置身海边享受着晚霞、轻风、星光与明月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定会深醉其中。今天,作者峻青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跟随峻青的脚步,伴着诗一般美妙的语言共同去领略《海滨仲夏夜》的诗情画意吧!

  二、教师范读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文中出现的画面

  读完后教师问:听罢此文,你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找同学回答

  教师:老师也构思了几幅,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幻灯片)

  三、朗读课文

  文中出现了很多的景物,且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都很美,下面请同桌之间大声的朗读课文,拿起手中的笔勾画出文中出现的景物和你认为的一些精彩语句或语段。

  四、品读课文

  1、师设问:文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生回答:晚霞、启明星、明灯、人

  2、教师继续问:作者把这些景物写的很美,如同几幅图画,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吧。

  教师范起名字,学生跟随:霞光图、明星图、夜色中(月色中)海滩图

  3、教师设问: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或文中的哪个语段?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景物特征、色彩变化上分析。

  示例

  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美

  霞光图:作者抓住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天上的霞光由橘红——深红——绯红——浅红,作者在描绘霞光时,还写出了动态,以动写静,使整个画面滚动了起来,这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这幅流光溢彩,海天一色的壮美景象美不胜收,使人感到一种自然美。

  明星图:当天边的那一抹色彩淡下去之后,继而代之的是一幅静谧的图画,“当一切红光消失”,这时“高而远了的天空”“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这些描写为启明星的出现作了铺垫。如果说霞光下的大海是一位焕发着青春热情的少女,那么启明星下的大海则像一位温柔娴雅的女孩,在深蓝的天空下,闪烁着一颗明星,整个画面显得典雅、古朴、庄重,它的静谧、诡异令人沉醉。

  夏夜乘凉人的感受美

  夜色、月色下的海滩图:面对多姿多彩的大海,在领略了它的热情、温柔之后,此时充溢作者心间的是无法言喻的兴奋和愉悦,作者感受到了海的温柔、宁静,接触到了海滩是软绵绵的,看到海水轻轻的抚摸沙滩,听到海水发出温柔的刷刷声,迎面吹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夹杂着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面对如此的良辰美景,作者的心情怎能不愉快呢。在沙滩上散步的乡亲们的心情也感染了作者,他们在谈论着收成,大好的年景鼓舞着他们,谈话声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作者也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而高兴。

  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一篇好的写景抒情散文,一定要达到自然美与人的和谐统一,这是我国散文所追求的意境,认为人最终要回归自然。

  如:朱自清的《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沙滩上的人,有的躺着……休憩吧。”

  这些都贯穿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主题探究

  作者把景、人的感受写的那么美,他最终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

  (对生活的的赞美突出主题)

  六、练笔

  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来展示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都会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绚丽的图画,相信同学们的文采也不亚于作者,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

  教师提出要求

  1、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你心中美丽的图景,展现你心中的那份最美。

  2、选择校园的一处场景,用文笔描绘它的美。

  教师提示:校园中有很多花草树木,正值秋季,他们的颜色可谓丰富多彩,同学们可抓住颜色的变化来写;再者校园外就是一片果园,秋风送爽,也送来了瓜果的香味,可调动你的感觉器官来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8

小学语文《秋天》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