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4 15:03:48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集)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猴子很有灵性,不但聪明,而且知识丰富,懂得很多科学知识。这不,猴爸爸竟然会利用地球引力得到桃子。本课以童话形式,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的告诉人们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爱科学,学科学。

  设计理念

  要重视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自读自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表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小猴子、小兔用手摘桃子吃,吃得可香啦。可今天他们不用动手摘桃子了,地球爷爷已经用自己的大手替他们摘下来了。地球爷爷的手什么样?请大家读课文,看水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划出生字,多读一读。

  3、数一数共有几段,标出序号。

  4、把各小节连起来读两遍,读熟。

  5、可同齐桌读,互读。

  6、指名分段读一读。

  三、学习理解课文

  1、地球爷爷有手吗?他的手什么样?

  小组讨论找出答案。

  2、指名汇报,让学生说,不要提任何要求去约束学生。

  教师引导出地球有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中的足球掉下来。

  1)、齐读地球爷爷的'话。

  2)、想一想:如果没有地心引力,会是什么样?

  3)、展开想象。

  四、指导朗读

  1、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

  2、练习读好小猴子的话,读的欢快、有礼貌、奇怪的态度。

  3、练习读好小兔的话。要有礼貌。

  4、练习读好猴爸爸的话,要读出慈祥、和蔼的态度。

  5、练习读好地球爷爷的话。

  声音要缓慢、粗壮、有力。

  五、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举例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

  3、分角色朗读,评价,给予鼓励。

  二、分析记忆生字

  1、认读生字卡,巩固字音

  2、板书生字,自行分析字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用比较的方法记忆生字

  4、如:跳桃刚网玩元树对

  5、口头组词练习

  三、指导书写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各别辅导,扩词练习各写三个

  四、实践活动

  小实验: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一些地球有手的例子。

  2、讨论并试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为什么?

  板书设计:

  31、地球爷爷的手

  桃子

  足球

  掉下来

  掉下来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语文教案 篇2

  能力目标:

  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 语言描绘春天。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未来的情感。关于春天几幅的图画描述,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大自然充满了美,人们对自然了充满了关爱之情,描写自然美景的散文不胜枚举,这一单元就是一个写景散文单元。我们将以这些课文为例,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具体 感知作家们是怎样把那些活生生的自然景物用文字再现出来的,同时又赋予其美好意境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的优美 散文—— 《春》(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整体感知

  1、欣赏配图朗读

  (1)听准字音,并把生疏的字音标注在书本上(课件出示生疏的字音)

  2、初步理解课文每一段的'内容和文章的整体结构并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课件出示内容和结构)

  (三)具体感知

  1、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一个什么字?明确(课件出示): 连续反复和拟人 “盼”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明确:(课件出示):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2、研习“春草图”

  (1)齐 读“春草图”

  (2)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有点?明确(课件出示):情 态(神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色泽(颜色):“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 爱,长势: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质地(结构、性质):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

  词语运用特点: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3、研习“春花图”

  (1)课件出示几幅春花图片,让学生观赏。

  (2)齐读课文中的“春花图”

  (3)朗读后思考: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明确(课件出示):特点:花多,花艳,花甜;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 法。

  (4)举例说明以上修辞手法的运用。并明确这是写景散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巧用修辞。(课件出示例句)

  (5)引导提问:那么除了运用修辞的作用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让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呢?明确:扩写…并列举说明(课件出示):

  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四)、课堂练习

  1、出示一张春天草绿花开的图片

  要求: 请大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用一段简短的文字对这幅画面或者其中的某个细节进行精彩的 描述……

  (五)布置作业

  1、运用所学方法阅读 “春风图”,并进行书面分析。

  2、诵读全文,争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①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②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③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①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刚刚升人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生齐读或教师提示)

  [检查预习](读、写)

  3、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问题: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美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读,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

  大屏幕投影评价标准:

  重音语气语速

  [教师导学]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孩了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厉一动不动

  语气{咄咄咄逼人语气{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哭着喊了起来

  [教师小结]

  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4、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②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③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过渡)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

  5、小结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穷人教案10-29

语文备课教案10-02

语文上册教案11-19

语文下册的教案07-02

语文《风筝》教案09-23

语文园地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