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示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同学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同学观察和想象。学习了本文,能让同学充沛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身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用游戏形式复习11个生字
2,朗读感悟课文,体会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对课文学习和防写诗歌的兴趣。
3,通过不同形式的扮演,感知四季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下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首先我大屏幕出示11个生字婴幼儿,让同学来认认看,后来我采用去拼音读,师问:生字婴幼儿在教室里坐了下来,他摘掉了拼音帽,现在你还认识它吗 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认一认吗 但是,低年级同学学得快,忘得也快,为了协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为同学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猴子摘桃"的识字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给同学充沛选择的时间和机会,让生字和他们一次次见面,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这样就达到巩固识字的目标了。
(二)走进四季
和生字交上朋友后,我首先带领同学走进美丽的春天一起学习这一段,采用扶的形式,在接下来的三个季节里,我让同学合作学习,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季节来学习,一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所以我让同学通过朗读来感悟课文,但是,一年级同学唱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样克服呢?在这里,我采用了指名读、教师范读、扮演读和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同学掌握朗读技巧。例如: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师问:同学们,你认为“草芽尖尖”应该怎么读更好呢?让同学展开讨论,交流自身的看法,使他们体会到草芽很轻、很嫩的感觉,所以读起来就知道声音要轻细一些。再比方:雪人大肚子一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怎么读呢?让同学上台做自身发明出来的动作,表示雪人顽皮的样子。经过这样多方式、多层面的指导,同学读起来就有声有色了,唱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课间活动
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学习持续时间比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让同学休息休息,播放课件,一起来唱首歌《春天在哪里》,用声音来表示出对四季的喜爱。
(四)再读课文
在唱完歌曲后我又让同学进行朗读训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进行朗读竞赛,我将同学分成四组:春草组、夏禾组、秋谷组、冬雪组,通过有趣的竞赛,同学学的乐此不疲。
(五)拓展练习
我们用歌声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用朗诵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 用动作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 ,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让同学拿出已画好的自身喜欢的季节的画,给它作首诗,可以仿照课文的样式,也可以自身想怎么编就怎么编。这样就拓展了课文的学习,弘扬了同学的个性,培养了他们的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
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⑴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⑵ 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①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②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读全文。
六、作业:抄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 学情分析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学生现在接触到的事物可能没有那么多,就对课文介绍的美景无法有深刻的体会。可通过观察课文中的配图进行联想,也可以找一些优美的图片,通过朗读来了解词语,从而感受水乡的美丽富饶和风土人情,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引发对金秋水乡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情景中识字、朗读、联想,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会本课的7个词语,认识“火”、“欠”偏旁。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金秋水乡的图片或者照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小朋友,我们生活在的这块地方啊,有青青的山,碧绿的水,蓝蓝的天空,粉红的鲜花,多么美丽啊!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多么幸福的呀!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么称呼我们这块美丽的.地方的呢?小朋友,你想知道吗?(板书:水乡)恩,为什么说是水乡的呢?小朋友,你们来猜猜看呢?
我们水乡美,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但是啊,有一个季节是最美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季节吗?(板书:金秋)这是什么季节?(秋天)为什么说是金秋呢?有金色的秋天吗?(农田里稻子熟了,一片金黄色的)
金秋真的是最美的季节吗?老师这有几幅图,大家一起先看看,水乡的秋天都有什么呢?再想想,你会用什么优美的语句来赞美这些景色呢?
二.观察联想,读中感悟
1. 说到水乡就当然要说到水了啊!小朋
友,我们来看这幅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呢?(板书:芦苇 菱藕 荷塘 )你见过这些东西吗?他们是怎样的芦苇,怎样的荷塘呢?相机补充板书。(注意“芦”的读音)
2. 仔细观察,引发联想:水乡的荷塘里还会有什么呢?(板书:荷叶、荷花等)谁能具体说说它们呢?(板书:挨挨挤挤的荷叶、千姿百态的荷花等)
3. 碧绿的荷塘中,挨挨挤挤的荷叶下小鱼在捉迷藏,千姿百态的荷花盛开着,放眼望去,远远的隐约有几只小船在芦苇丛中飘动。在这烟雾笼罩的荷面上美的就好象是在天上一样,好象我们就在云朵的中间,在仙景中那样飘渺。这么美的景色,给它个美丽的名字就是(板书:烟波)小朋友,闭上眼睛,深深吸口气,闻到什么味道了吗?听到什么了吗?恩,慢慢张开眼睛,你们又看到什么了呢?学生回答。谁来读读这个词语呢?(你为什么那么读呢?)交流地读
4. 谁能把这些词语的美读出来呢?自由读,点名读
5. 假如我们现在就坐这小船在这美丽富饶的江南荷塘中,你想说点什么呢?(可以用以前学过的古诗《江南》、课文《小池塘》)
三.引导发现,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 学习新偏旁:今天小朋友要认识两个新朋友:出示偏旁。“火”字旁,哪个小朋友可以猜出新朋友的名字了呢?那它和我们学过的“火”一样吗?点名回答。教师范写
2. 写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高右低,如烟;写草字头的字要注意横要长一些。
3. 学生临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温故
1. 出示卡片,开火车读词语。
2. 水乡的景色那么美,想把这介绍给你最好的朋友吗?你会怎么介绍呢?
二. 观察联想,读中感悟
1. 水乡的荷塘烟波缭绕,我们在中玩耍,不知不觉,太阳公公就要下班了,你们看,他在往西边沉下去呢!这时的太阳公公我们就喊他是(板书:夕阳)夕阳西下,在月亮笼罩下的水乡更是如铪如诗,小朋友,我们先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词语,看看听听这月光下的荷塘水乡是这样的美景呢?
2. 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互说互读。(提示:你现在上在哪里?看到了什么了呢?听到了什么呢?你认为哪里最美?为什么呢?和你的小朋友说说呢!)(注意“归”“等”的读音)
3. 全班交流。指名读,说自己的感受。在配上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再读。(驾归船、唱渔歌、点点灯光、皎洁的月光,红红的枫叶,有条件可以到学校的花圃看)
4. 指导朗读。比赛读
5. 整体感悟
(1)在水乡荷塘玩了一天,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江南水乡的吗?(白天、傍晚、黑夜)
(2)练读全文。进一步感悟水乡的美丽富饶。
.三 拓展丰富,练习说话
(1)刚才啊我们用自己的话把水乡的美景介绍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就想成立个“水乡一日游”的旅游公司,谁愿意做我们旅游公司的小导游呢?注意“先”“然后”“最后”以及时间上的变化。学生试说,点名说,大家点评。
(2)我们中国地大啊,美丽的地方可不只就水乡荷塘这一个地方。小导游们,你还可以把大家领到哪个美丽的地方去游玩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感知春天的自然特征和美丽景色,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轻轻细细、飘飘洒洒、暖、、探出头”等词语。
3.能朗读并背诵课
文,理解描写春天气候特征的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描写春天气候特征的`词句,学会其中生字。
教学难点:能读懂课文各小节句子的意思。利用课文的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课题渗透:教育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歌曲磁带、课件
课时安排: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刚才同学们唱的这首歌叫什么?指名答
2.出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问:课文中的春天在哪里呢?边听边想—自由答
2.出示:枝头、草地、竹林、田野,谁能把它连起来说一说?春天在枝头上、草地上、竹林里、田野里。指a类生说 b.c类生仿说 齐读
三、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课文有几小节呢?标上小节号。轻声读课文 同桌检查
2.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儿化音。指名分节读—评议
3. 课文中一共有多少生字?小组自学
4.检查自学情况。各小组推荐小老师
5.巩固抽读生字。书空 开火车读—齐读
四、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引导质疑:有不懂的地方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自由轻读
2.指导理解句子意思。*微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春天在枝头上?*为什么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用优美的句子告诉了我们春天到了,柳条儿好像在跳舞,桃花好象脸红了,它们在春风吹拂下的动人姿态和美丽的色彩,表达了作者爱春天的感情。你们喜欢吗?把这种语气念出来。 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4.刚才我们读懂了第一节,谁能背诵这节课文?指名背—同桌互背--小组背——齐背
五、学习课文第2~4节。
1.回顾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读读课文,看看图片,欣赏词句,感情朗读。2.照样子,自学第2~4节。组长带领学习
3.检查自学情况,指导理解句子。
1)理解“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的意思。
2)理解“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地下探出头来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评议
3)“探”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指名答
4.有感情朗读2~4小节课文。
六、课文,扩展练习。
1.谁能背诵课文?小组比赛--齐背
2.结合课后练习,学做小诗人。说说春天还在哪里?那里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出示图片和文字。春天在哪里?春天在( ):( ),( )。
指名分句回答--齐读
2)你还能说说其他的吗?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评议奖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课标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提出如下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学习独立识字。
【课标解读】
上述识字目标的陈述中,行为动词分别是“学习、感受、养成”,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条件分别是“喜欢、初步、努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它借用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识字教学中,能否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又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生、里、果”,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评价设计】
通过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环节,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读课文交流自己的感受,达成学习目标2.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出示课件:秋天的景色,树上挂着一些果实)问:小朋友们,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你知道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实都成熟了。(演示课件:小松鼠蹦蹦跳跳来到园中)小松鼠也来到了园中,它想干什么呢?(出示课题:16 小松鼠找花生)
3、(指向“找”、“生”)谁来认一认这两个字?(先指名读,再齐读)
4、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说一说故事内容。(不需要说得很完整。)
三、识字读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
2、大家一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请教一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把小组里好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4、在小组里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谁勇敢地来试一下,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当评委。
6、学生评价,相机正音,对个别长句子老师作示范。
四、看图读文
1、出示两幅插图,自己读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2、学生读课文并找出图的对应段落。
五、朗读感悟
1、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些什么?
2 、让学生明确图中花生花的位置,问;课文中是怎样写花生花的?找出句子读一读。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3、出示“鲜艳”一词,指名读。课文里指什么鲜艳,鲜艳是什么意思?平常我们还可以说鲜艳的什么?(如:鲜艳的红领巾,鲜艳的花朵,鲜艳的衣服等。)
4、(拿出两盆盛开的鲜花,一盆放在灯光下,一盆放在远离灯光的地方)放在灯光下的鲜花怎样?出示格外一词,是什么意思?(更加、特别)
多美的花生花呀,出示句子: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突出金黄色、格外)
6、花生地旁边的小松鼠和鼹鼠在说什么呢,谁来扮演小松鼠,谁来扮演鼹鼠。
7、老师引读:小松鼠很高兴,他想:
8、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我们来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你可以读给同桌的同学,也可以读给你的好朋友,还可以读给老师听。
9、我们来表演一下这两段的内容,好吗?学习小组开始行动吧!
10、学生上台表演。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生、里、果”,这三个字里,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看老师写“生”字,提醒学生竖在竖中线上。
3、让学生比较“里”与“果”,同时介绍识字方法。
4、老师范写“里”,同时介绍:在写这两个字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里”字先写“日”,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
5、(出示三个写在田字格里的“果”字,其中两个字的撇、捺不够伸展和均衡。)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美,说出理由。
6、老师范写“果”。学生评价。
7、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每个写两遍,你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8、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9、展示学生的字,为写得美的字贴上小红花。
第二课时
【课标解读】
上述识字目标的陈述中,行为动词分别是“学习、感受、养成”,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条件分别是“喜欢、初步、努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它借用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识字教学中,能否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又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以此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
2、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乐于与同学、老师分享续编的故事,培养专注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评价设计】
通过巩固生字环节,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指导书写环节,达成学习目标2。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2、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一些写有生字的苹果。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一组一个果篮,找出你认识的生字正确认读后放在果篮里,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看图、读文、感悟
1、出示第二幅图,请你仔细看花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松鼠的表情怎样?出示“奇怪”一词,齐读。
“奇怪”是什么意思?(不明白、不理解)小松鼠为什么奇怪?
3、(出示句子: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谁来读一读。
4、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5、再继续指名读。
6、这时候小松鼠说了一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7、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旁边有其他人吗?那他是对谁说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出示“自言自语”,学生认读。
8、怎样表现自言自语呢,谁再来试着读一读小松鼠的话。
9、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10、再继续指名读。
11、小松鼠不知道花生到哪儿去了,你能告诉他吗?(学生可能会说真的被人摘走了,也可能说花生没有结果,还可能说花生的果实在地里等,要让学生充分的说。)
12、那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让电脑来揭密。(演示课件:花生果实在地里)
13、故事有趣吧,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朗读出来吧!学生自由朗读。
14、小朋友们新星擂台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每一组辅导一名选手参加比赛,每名选手只选其中一段进行朗读,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始行动吧!
15、学习小组练习朗读。
16、朗读擂台赛开始。
17、召开记者招待会让擂主谈体会。
三、发挥想象续编
1、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2、能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3、指名上台讲。
四、复习巩固新字
1、认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
大树旁边种花生,小小松鼠每天等,松鼠自言自语说,花生开花格外艳。许多天呀过去了,花生被谁摘走了?花落却不见结果。松鼠我来告诉你,花生的果在地里。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聪明的孩子,你还会读这些词吗?开火车认读,如遇学生卡住时请其他学生当修理工来修理,再认读一次,然后又继续。
五、自由练写生字
学生自己选择写哪一个,自己决定写几遍。把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字贴在学习园地的“我会写一手好字”里。
六、课外拓展天地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可以把自己续编部分加进去。
2、问问家长或看看其他书,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地里?
板书设计:
16小松鼠找花生
等……就…… (高兴)
每天 (急切)
等到……也没…… (失望)
自言自语…… (奇怪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6个词语:农村、工厂、农民、自己、做工、也;学会7个生字:农、工、厂、民、自、己、也;认识一个部首:冖。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句子和词语的意思,了解祖国农村的新面貌。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句子和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
本课是看图学词学句,可分为四步进行教学。首先,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步,指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先总体地看,再由近及远一部分一部分地仔细看。第三步,先初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再精读课文,读中学词学句。第四步,学习生字。教学重点是学词学句,要在读短文中进行,要多读课文,加强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写字时,要求要严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按顺序观察图,初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到过农村吗?你们知道现在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吗?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可大啦!农民不是光种地,他们还办起了工厂。他们既会种地,又会做工,成了新型的农民。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用上了洗衣机,看上了大彩电,住上了新楼房。我们今天要学的《农村大变样》,就是写现在农村的新面貌的。课文下面还有一幅美丽的农村图画呢!
二、指导看图。
1、请小朋友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图上有公路、厂房、田野;也可以说成:图上有公路,有工厂,还有田野;还可以说成:图上有公路、工厂和田野。)
2、我们看图时,不仅要从总体上看,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看。下面,同学们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先看公路,再看工厂,最后看田野。要仔细观察。(看后提问)
(1)公路怎么样?(非常平坦,非常宽,很整洁。可以并排走好几辆汽车,公路旁边还有树木……)
(2)厂房怎么样?(非常高大,有明亮的玻璃窗,烟囱里冒着白烟……)
(3)田野怎么样?(金黄的小麦,拖拉机在收割……)
(4)谁能把这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近处有一条平坦的公路,公路两旁树木茂盛。公路旁有一家工厂,厂房非常高大,烟囱里冒着白烟。远处是辽阔的田野,田野里有拖拉机在收割庄稼……)
3、再看看图,你有什么感觉?(新农村真美啊!农民的生活提高了。)
三、初读课文。
1、区分易混音节:n$ng、g#ng;zh8ng、zh^ng;m0n、x9n。
2、读准下列字音:正农种
3、目视双行自由读课文。
4、指导读长句子,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做工的\也会种地,
新农村里\出新人。
5、指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学习重点词句;学习生字。
教学步骤:
一、学习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话。
2、读后提问:哪位小朋友去过农村,看到了些什么?(如是农村学校,则可以问:你们村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
3、再读课文,“农民”、“变样”、“自己”几个词语在读中理解。
在短文中,“变样”是什么意思?(很多农村原来没有工厂,现在“变样”了,有工厂了。“大变样”则是说变化非常大。)
“自己”指的是谁?(就是农民)
4、有感情地读这句话。(“大”和“自己”要加重语气读,说明农村的变化确实很大,这里的工厂不是城里工人办的,而是农民“自己办的”。)
二学习第二句话。
1、“农民”是干什么的?“工人”是干什么的?
2、“做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子说明吗?(如自己的爸爸、叔叔等亲人是工人,就可以举他们的例子)
3、“种地的”指的是谁,他们在哪里做工?(“种地的”指的是“农民”,他们在乡镇企业的工厂里做工)
4、“做工的”指的是谁?他们怎么也会种地?(“做工的”指的是在乡镇企业里做工的“农民”,他们原来就会种地,工余时间回到家里也还是要种地)
5、结合插图,说说“新农村”是什么样的?(有农田,有工厂,有平坦的马路。)
6、联系上文,说说“新农村”里的“新人”是什么样的?(既会种田,又会做工)
7、朗读第二句。(注意“也”字要加重语气读,两个“新”字要加重语气读)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范读。
3、练习读、指名读。
四、学习生字。
1、指导读准字音。
2、其中哪些字不好写?(农、民、己、也)
(1)指导写“农”字。
笔是横勾,第四笔是竖提。
(2)指导写“民”字。
(3)指导写“己”字。
(4)指导写“也”字。
(5)“农、民、己、也”每个字写四遍,“工、厂、自”各个字写两遍。
五、课堂练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写出下面字的笔顺。
农:也:
民: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二课时
一、激趣设疑入课
师课前播放关于白杨的风景图片
师:别光看老师的图片,快把你们再次搜集到的有关白杨的资料、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门把再次搜集到的图片依次通过投影向大家介绍,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大家兴致很高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 教师板书课题后手指板书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
生: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爸爸向他的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事。
师:(竖起大拇指)概括得既全面又简练。
(学生高兴地坐下)
师:通过再次预习,你们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我不明白十四自然段,爸爸说这些话的含义是什么?
师:也就是爸爸要表白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有思考价值。(师副板书:表白?)
生:爸爸的微笑为什么消失了?
师:(点头表示赞许)你抓住了人物神态的变化提问。(板书:神态?)谁还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提问?
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第十八自然段,爸爸开始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后来又微笑了呢?
师:(面露微笑)你读书可真仔细!
生:文章为什么以“白杨”为题?
师:(赶紧接)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学习文章,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写作内容,还要了解他在写法上的特点。(板书:写法?)
生: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特点)
生: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大戈壁滩的.荒凉,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板书:环境描写?)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3分30秒
二、展学评导定教
师:(手指黑板)你们可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通过我们深入地研读课文,大家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师:(商量的语气)我们先来确定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生:我觉得文章题目是白杨,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白杨的特点。
师:(环视全班)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我也同意。
生:(有点害羞)我觉得爸爸的心愿也应该重点了解。
生:对!我还觉得,如果了解了爸爸的心愿,那后来爸爸的神态变化就应该很好懂了。
师:(兴奋)太棒了!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我觉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还一定要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边说边在“写法”下面打上勾。)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1分30秒
三、读解感悟明意
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独立自学课文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②速读课文13——16自然段,体会爸爸的心愿。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细读析路品语
师: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你画了哪些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学生举手踊跃)
生: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的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生: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生: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这句话,我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非常强,生机勃勃。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强不屈。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狼和小羊
1 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老师今天从童话王国里请来了两位朋友.大家掌声欢迎他们.(贴图)
2、 谁来告诉我,在你的印象中狼和羊的本性是什麽?
小结: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狡猾、凶残的狼,善良、温顺的羊,它们会发生什麽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本132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字,做到不加字、不丢字,遇到不懂的字音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并多读几遍.
过渡:同学们读的很认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宝宝你会读吗?
2、检查字音
【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先自己读读,待会请你来读.)
谁来读,其它同学竖起耳朵倾听,待会请你做小老师来评评他读的`怎麽样?【谁来评评?】你能比他读得好吗?请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
小结并过渡:哇,真棒!我们不仅会认词语宝宝,还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这是会学习的表现.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过渡: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拿好书快速地数数狼和羊进行了多少对话?(指名回答)同意吗?
3 细读课文、品读三次对话
4 默读课文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想想狼是怎样找碴儿的?说说你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 指名汇报7
过渡:同学们,学得那么起劲.老师真高兴!谁来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指名读)
2 狼为什么要这么说?它说得对吗?【没错,狼的无理取闹就叫找碴儿,也是找借口】那应怎样读这句话.【指导读】
3 〖T范读
过渡: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它当时的心情怎样?应怎样来读这句话.
1 这句话说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上游在哪个位置?】
我们再把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谁愿意来读狼说的话,羊说的话?【注意读出狼和羊的语气,其他同学读旁白】
②狼还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师生合作读三次对话(男女)
过渡:大家能读出狼和羊各自的语气,那能不能加上动作演一演它们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分小组合作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并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愉快,演得最逼真!
4 演一演(小组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
指2个小组上台演,齐评议
小结过渡:大家真不简单,詹老师为你高兴.你们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演!
可是可爱的小羊糟了(请看大屏幕:演示狼扑向小羊)
五.延伸拓展
过渡:可怜的小羊怎样才能逃出狼口呢?请聪明的你帮小羊想个好办法,怎样才不会被狼吃了?【谁来说】
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麽话想对狼或小羊说的?
六、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倾听了狼和小羊的故事,掌握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詹老师为你们高兴!也代表狼谢谢你们为他提出了那么多善意的忠告,代表小羊谢谢你们为它想了这麽多的好办法.
请聪明的你,接着写写狼和小羊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日出或日落的时候,天空出现的绚丽多彩的红色云霞,就是火烧云。火烧云属于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瞬息万变的。要想写好自然景象,首先得学会细致地观察大自然。看看课文是怎样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烧”的读音是shāo,声母是sh,不是s; “镇”的读音是zhèn,声母是zh,不是z;“盈’’的读音是yíng,是整体认读的音节。
2.熟记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生字。
烧、喂、茄、跪、骑、猛、庙、蹲、镇、揉
(2)重点分析生字。
盈:上边“乃”里面有个“又”,下边是皿字底,合在一起是“盈”字。
须:左边三撇要竖着写,右边是“页”,合在一起是“须”字。
3.理解词意。
笑盈盈:盈,充满。满脸笑容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
条纹。百合色就是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茄子紫:像茄子那样的紫色。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四、巩固练习。
1.按左右结构说本课学的生字,写时应注意什么?(要写得左窄右宽。)
2.“庙”是什么结构的字?写时应注意什么?(半包围结构,写时撇要包住“由”。)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2.读第一句话,说说它告诉了我们什么?(火烧云上来的时间——晚饭过后。)
3.霞光照得人和动物有什么变化呢?(小孩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小白猪变成小金猪。老爷爷的胡子成了金色。)
4.这变化是因为什么引起来的呢?什么叫霞光?(变化是由于霞光的照射引起的。傍晚,部分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的光芒形成霞光。)
二、理解第二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2—6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读读课文,说说是怎样描述颜色的变化的?(先讲从西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天空一片红艳。接着讲颜色的变化:“极多”,连着用了四个“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
3.课文具体写了哪些种颜色? (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读读课文,说说是怎样描述形状的变化的?(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马、狗、狮子……)
5.哪些词语突出形状变化的快?(一会儿、过了两:秒钟、正在、忽然、跑着跑着、一转眼)
6.读第4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是怎样把火烧云想象成“马”的变化?(四句话。先写整匹马的出现: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再写马的姿态:跪着等人骑。然后写马变大了:腿伸开,脖子长了,尾巴不见了。最后写马变模糊了。)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说说霞光照在地上的情景。
2.读课文,想象火烧云都出现了哪些种颜色?
3.读课文,想象火烧云的形状,突出一个什么字?
第三课时
一、理解第三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7自然段,这段告诉我们什么?(火烧云下去了。)
2.这段有几句话?每句是什么意思?(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第二句写眼睛看的时间长了,眼睛发花,从而表现火烧云变化的快。第三句进一步写出火烧云变化的快: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第四句写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还是强调火烧云是在迅速变化中消失的。)
3.说说“恍恍惚惚”的意思?为什么是这样的感觉呢?(指看得不真切。因为自然景象的变化真是太快了,还没来得及想就又变了,所以才有恍恍惚惚的感觉。)
二、总结课文。
1.读课文,说说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自然景观的文章。)
2.写景物的文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细致观察自然现象的全过程;其次要善于抓住特点,如:颜色、形状、声音……动态、静态等;最后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如: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一切都变了,变中蕴含着“美”。)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时,要读出“变”的语气。
2.背诵课文。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读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用横线画出重点词语。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4.看课文插图,说说哪些语句是写图的内容的?
板书设计:
火烧云
上来 霞光 变成
颜色 变化极多:红通通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变化 葡萄灰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
形状 像马 像狗 像狮子
下去 一时 又……又…… 其实 什么 什么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烧( ) 跪( ) 秒( )
浇( ) 跑( ) 妙(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单叠词(ABB)
2.双叠词(ABAC)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一( ) 镇静一( ) 上来一( )
西边一( ) 天上一( ) 凶猛一( )
四、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多。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2. 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再看。
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五、读读精彩语句,说说写得怎样好。
1.晨光曦微,万道金光射穿玫瑰红色的彩霞,给大海撒下一层碎金,微波漾动,像是金蛇起舞。
2.落霞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缎,装饰着碧蓝的天空,和青山绿水媲美。
3.满天的彩霞染红了天空,仿佛为缓缓上升的朝阳驱散迷雾。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10-12
小学语文《鲸》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