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6 15:53: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大全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图画。(体现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

  -整体感悟

  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

  不失和谐。

  ■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

  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

  《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点 评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极富表现力,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因势利导,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 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几幅图画,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画笔或课件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有了活力。让学生运用美学的知识进行鉴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对语言有更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学生赏析影片《英雄》中的画面,贴近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极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并会正确书写。

  2.掌握g、k、h和单韵母ɑ、e、u拼读方法。

  3.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4.会认“哥、弟、米”三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g、k、h韵音、形。

  2.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图两张、声母卡片三张、三拼音节卡六张、生字卡三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在一个美丽的.动物小村庄里住着许多动物,他们团结友爱,生活得非常快乐。动物小村庄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请打开书14页,自己看着图说一说。

  2.谁能指着图来说一说?(引导学生用多种句式说清楚)

  二、进行新课。

  (一)学习声母g、k、h

  1.看图,小老虎和小灰兔在干什么呢?

  2.(指图上“虎”)这个字有人认识吗?

  学习h

  1.(指图上hǔ)这个音节就念“虎”。

  (1)听老师读。(2)跟老师读。(3)谁听出来了,hǔ是哪个声母和哪个韵母拼出来的?(h-u)

  2.(出示h)这就是声母h。跟老师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们看h像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记它“一把椅子h h h”

  学习g

  1.请看小老虎在打鼓(指dǎ gǔ)这个音节就是“打鼓”,“gu”是怎么拼出来的?

  (1)请同学试着拼。(2)跟老师拼。(3)谁听出来了“鼓”的声母是什么?(g-u)

  2.(出示g)指名读,跟老师读,齐读。

  3.你们看g像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记住它“9字拐弯g g g”

  学习k

  1.小灰兔晾裤子(指kù)这个音节就念“裤”,谁能试着拼一拼,kù的声母是什么?

  2.(出示k)念什么?

  3.你们看k像什么?

  (二)复习巩固g k h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新朋友,请大家读一读(出示g k h)。

  2.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这里有一幅图(出示)我们的新朋友就藏在图里,看看谁能把他们找出来。(指名)

  “k”可以这样记:水草蝌蚪k k k。

  (三)指导书g k h

  (四)学习三拼音节

  1.(出示ɑ e u)请同学读一读。

  2.g k h都愿意和它们做朋友,它们在一起能拼出什么呢?咱们来试试。(指名读,集体读)

  ●出示:gu-ɑ-guɑ

  (1)gu这个音节怎么读?

  (2)gu和ɑ拼,拼出来是什么?(自己练,指名读,集体读)

  2.还可以这样拼。出示:g-u-ɑ-guɑ,跟老师读,指名读,集体读。

  3.你都知道什么“瓜”呀?

  ●出示:ku-ɑ-kuɑ

  (1)ku这个音节怎么读?

  (2)ku和ɑ拼出是什么?谁来试试?

  2.也可以这样拼,出示:k-u-ɑ-kuɑ,谁来试试?

  ●出示:hu-ɑ-huɑ

  h-u-ɑ-huɑ

  这两种拼法谁愿意来试试?(自己练,指名读,集体读)

  你们觉得哪种更简便?(指导学生用第一种方法)

  (五)练习拼读音节,看图说话。

  1.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动物小村庄里其它的物动都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指着图上的音节读一读,注意这里面有几个三拼音节。两种拼读方法你们用哪种都可以。

  2.谁能说说这些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呢?(指名说)

  3.谁能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三个小动物连起来编个小故事?

  (六)读儿歌,学习会认字。

  1.读同学们用手指着,看着音节自己读一读。

  2.听老师读一遍,看看你刚才是不是都读对啦。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全班边读边表演。

  5.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呢?(请几人)大家一起读。

  6.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能认识这几个字。出示:哥、弟、米(指名认,集体读)

  三、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概述】

  1、课名是《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课时是第一课时。

  3、《月亮的心愿》一课主要说的是月亮在晚上看见珍珍在照顾生病的妈妈,月亮的希望。主要学习内容是生字的识记、读写、组词和课文的阅读。

  4、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阅读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分析】

  1、识记本课生字14个,能正确认、读生字,说出字词的大意。通过组合生字、猜认生字、编谜语、想故事等方法识记由本课生字引出的新生字(音近字、形近字或基本字带字),能准确认、读。

  2、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6个生字。

  3、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的故事。

  4、在自主提问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利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创新写作,改写故事,自然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以前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1、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会正确使用网络留言板。

  2、学生对创新识字、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非常感兴趣。

  3、学生能熟悉运用组合生字、猜认生字、等识字方法。

  4、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较强。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资源】

  1、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3、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4、生字卡片(教师一套大号演示卡片,学生每两人一套小的卡片)。

  【过程】

  1、活动:

  第一阶段:

  学生自读、领读、赏读、教读,整体识记、感悟文章。

  第二阶段:

  使用课件,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巩固认读。

  第三阶段: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看着课件中要求读一读的词,边读边做动作来表达词意),感知词意,强化识记效果。

  第四阶段:

  教师少教或不教,采用玩字卡游戏,让学生自己在相互协作中,互教互学,寓教于乐。

  第五阶段: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利用网络创新造句和写作。

  【评价方法】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

  2、协作学习情况。

  3、识字:

  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4、课文内容理解:

  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并且用自己的话流畅地把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5、创造性思维:

  改编的故事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具有新颖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读词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巩固音节的拼读,,强化学生运用拼音来读准字音的习惯;

  动手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词语的归类;

  拼读音节;

  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词语的归类:

  音节的拼读,尤其是轻声。

  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 三个圈圈,三根小棒 拼好的小鸭和小兔

  学具: 三个圈圈 三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要举办一次舞会(课件),邀请了很多朋友参加。可是这些朋友很久没有跟他见过面了,圣诞老人都快认不出来了,他非常着急。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帮他啊?

  二、 认字归类。

  1。 (出示课件)小朋友看,这些就是圣诞老人要请的朋友,现在就要请你们来认一认了。

  2。 同桌之间交流读词语,提醒注意轻声。教师下位指导巡视。

  3。 指名读。

  生评生读,师评生读。

  4。 齐读。

  5。 圣诞老人非常感谢小朋友们替他找到了他的朋友们。可是,他又遇上了件麻烦事。原来圣诞老人的房子很小,只能够摆下三张桌子,圣诞老人一共请了多少位朋友啊?(学生数数)现在就要请聪明的.小朋友来替他想想办法了。怎么排座位才能让每一桌的客人都满意呢?小朋友们排好了之后还得告诉老师,为什么这么排,为什么把这些词语放在一起。

  6。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下位巡视。

  7。 指名回答,课件演示。

  8。 圣诞老人真的非常感谢小朋友们能够这么热情的帮助他解决难题,表扬自己!看,圣诞老人的朋友们都坐好了!(提示学生坐好)

  9。 圣诞老人这次只请了12位朋友,他觉得不够热闹,要是有更多懂得朋友来参加这个舞会该有多好啊!小朋友们想一想,每一组词语里还能排上哪些不同的但是相类似的词语呢?我们一起来给圣诞老人找朋友,好吗?

  10。 学生自由讨论,小组交流。

  11。 老师提示: 属于动物的词语你还找到了哪些?

  属于人物的词语你还能找到哪些?

  属于动作的词语呢?

  课间休息: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圣诞老人看到小朋友们帮他找到了这么多的新朋友,可高兴了!看,舞会开始了!(课件)

  圣诞老人也热情的邀请小朋友们来参加他的舞会呢!(生跟着音乐唱游)

  三、拼拼读读。

  1。 过渡(音乐戛然而止,出示课件)

  小朋友看,从森林里走来了一只大怪兽,他说:“哼,想要继续舞会,还得过我这一关

  !(出示课件:拼拼读读)

  2.(出示三个圈圈)老师左手拿的是什么?(“三个圈圈”)

  (出示三根小棒)老师右手拿的是什么?(“三条直线”)

  (出示小鸭形状)拼出了什么?(“拼出小鸭”)怎么知道是小鸭?(“嘴巴扁扁”)

  (出示小兔形状)还拼出了什么?(“拼出小兔”)你怎么知道的?(“尾巴短短”)

  (课件)“还能拼什么?你来试试看!”

  哦,原来这就是大怪兽给我们出的难题!小朋友们想不想舞会继续?(想)那我们一起来解决大怪兽给我们出的这道难题,好不好?

  3.打开书33面,大声的读儿歌,注意轻省,不会人的字请拼音来“帮忙”,比一比,看谁会拼的音节最多!(自由读)

  4.指名拼读。生评生读,纠正字音。

  小组读,全班读。

  5.读了儿歌,谁能说说你从儿歌中都知道了什么?

  指名答

  6.想一想,你用三个圈圈,三根小棍还能拼什么?

  学生动手拼一拼,师下位巡视。

  7.学生上台演示。

  四、小结。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看了小朋友们的表现,怪兽说:“恩,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欢迎参加圣诞老人的舞会!”(生跟着音乐动起来)

  五、 下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10-17

语文教案10-17

语文教案10-20

语文教案10-20

语文教案10-21

语文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