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两个朋友发生争吵的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l.自读自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1)“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2)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3)“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4)“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
(5)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2.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
(l)画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②“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说明我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2)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①“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②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
3.自读课文的第三部分(9-13)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
(“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理解课文的第四部分(14自然段),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投影)(l)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
(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
五、扩展延伸
编成课本剧,表演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义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一天天长大的童年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是啊,我们在这个多梦的季节里,总喜欢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今天,我们来-起学习一首与童年有关的诗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随着诗人的描绘而真实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2.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听配乐诗歌朗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三、认知生字生词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记忆主字。
(1)指导书写。
"哼"的右下方,不要写成"子"。
"鹰"的里面上部是"惟",不要写成"佳"。
"默"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2)学生与小组同学间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标出诗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节,看看它们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押了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1)再次播放配乐诗歌朗读。
①学生轻声跟读。
②用笔画出朗读节奏,重音。
③教师范读。④领读。
⑤全班齐读,要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三、课堂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试着背诵诗歌。
2.学生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写小字
教学(后记)后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设计和反思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3、能把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比,了解戏剧。
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剧吗?老师给大家看一段戏剧,想想看,要演好一场戏,要做那些准备工作呢?(化妆、服装、道具、布景、演员、灯光……)
同学们说得非常对,其实刚才大家说的都放在一起,就是一场戏的剧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剧本。(出示课题)
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交代布景及人物活动。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
师述:我们把刚才没有读到的部分的内容叫做舞台说明,读的部分就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出示)剧本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朗读时,只需读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不要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注意把它表现出来。
根据剧本长短和情节的繁简,戏剧分独幕剧和多幕剧,只有一幕的戏叫独幕剧,一幕以上叫多幕剧。本剧是独幕剧。
二、感知课文,学习字词。
1、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领读。
拒收 鲁国 宰相 幕起 麻烦 务必 腥味 呕吐 违犯
法纪 哇 无可奈何 恍然大悟 日夜操劳 心满意足
(2)讨论理解词语。
(3)写字指导。
(4)描红。
(5)再读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创设情境,感悟人物。
1、自学讨论。
在询问台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
归纳出示:
a)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b)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c)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
(1)放古乐,学生自学。
(2)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但一些同学也碰到一些难题,让我们在小组中来交流、补充。小组学习交流。
2、精读感悟。
(1)、学生找出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语句“(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对这些词句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
(过渡:公仪休喜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
(2)、(看动画,听读。)分别请学生读管家的话和公仪休拒收的话。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样说?这里可以从送鱼人的目的和公仪休与管家主人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理解。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管家的话与公仪休的话,管家是满脸堆笑,而公仪休是虚与周旋,机回绝。然后想象出三个人当时的不同神情: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无奈。
练读。
(过渡:为什么公仪休喜爱吃鱼,却不收呢?)
(3)、学生读出,出示一段话。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公仪休拒收鲜鲤鱼的原因,让学生抓住关联词语来理解这段话,“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这里公仪休作了两步假设: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难免会违犯国家法纪;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由此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公仪休承认自己爱吃鱼,但想吃鱼就必须自己去买,这样才会一直吃到鲜鱼。为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公仪休运用了反问句加强语气,朗读时要注意指导,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小结课文,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独幕剧表演。
课前准备:帽子、鱼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我们今天要演的一部戏是——《公仪休拒收礼物》,想想怎样才能把这本独幕剧给演好了?
3、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戏要演得好,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
剧本中的故事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都隐藏在对话之中。所以,为了演得逼真,要请你:(板书)认真去读人物对话,仔细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反复朗读体验他的内心活动。
学生自由读书。
二、交流感受,表演评议。
1、你对谁感兴趣?为什么?(同桌互说)
2、四人小组演剧本。
3、一小组上台演。
4、评议(让学生充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5、在评议的基础上小组再演。
6、安排活动。分别采访公仪休、管家和子明,在采访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人物情感,领悟人物形象。
三、通过刚才这样读、演、评、采访等活动,我想大家对剧本的理解更近了一步,现在有没有兴趣和信心演得更好。
1、指名四位同学再次上台表演。激励性评价。
2、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0 公仪休拒收礼物
爱吃鱼 拒收鱼
法纪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后所思
依据自己精心准备的设计组织教学,我感觉得心应手,课堂上高潮迭起,学生学得也较扎实,效果较好!课后想想,成功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一:以中心问题组织教学。中心问题“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公仪休?”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看,可谓是丰富多彩,体现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自我解读,真应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观点.我们班的同学读到了一个形象丰满的公仪休,先看看学生的答案(按交流顺序,课录板书到黑板上的):爱吃鱼的、为国为民的、日夜操劳的、节约的、爱思考的、铁面无私的、爱民如子的、遵守法纪的……
一个公仪休,学生就有这么多种的解答,而且每一种解答都有理有据,都来源于课本,并超越文本,有些甚至是我课前没想到的,可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
二:真正放开来让学生读。一开始教师引述导入后,就让学生读课文,我的要求是“看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公仪休”,因为要求学生能有不同的见解,我不停地在学生中间穿梭着、倾听着,时不时地和同学们交流着,因为不停地交流,所以在全班交流之前,我了解了很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较了解,看到还有同学没有举手,所以就继续等待着,学生读的时间较长。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正因为学生有了认真的读,才有了交流时的精彩,才有了交流时的各抒已见。
交流时,学生王宇还注意到了“难免”这个词,突出了公仪休也不敢肯定那位大夫是否有求于他,是否有违犯法纪的事,但他还是不肯受。更显现了他的遵守法纪,显现了公仪休对自己严格的要求。
三、组织一句自己和同学们都喜欢又熟于心的教学口语。这节课中,我依然不忘我的那句经常用的教学口语:想想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怎么来的,在火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我们如果想要有一双慧眼的话,就从这节课,从这篇课文开始练起,看看谁最先能读到一个怎样的公仪休。谁最先能发现公仪休的特点。对此,学生兴致盎然,读书时显得特别专注热闹,因为有孙悟空在激励他们了!
四、课内外较好地得到了链接。因为交流时的放开,时间用的较多,所以当最后表演的时候时间就很少,学生的表演甚至于很不到位,并不能较好地体现书中的词,如“恍然大悟,满脸堆笑,无可奈何……”那么这一部分的教学准备放到第三课时,侧重于表现,侧重于通过表演出这些词。可又细想想,这样表演有必要吗?表演一定要学生演出这些词吗?学生的基础决定他们不能更深地理解,这也许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可以解决的,如果有第三课时,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些什么呢?在犹豫之间,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课后同学们几个人一组排演这个独幕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学会“惜、照、柔”三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
3、默写古诗。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和看围,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从中懂得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1、学会“惜、照、柔”三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方法
结合图,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题解题
1、出示小池投影片。这幅彩图多么漂亮!仔细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满池碧绿的荷叶,荷花还未开放,是初夏。)图上除了荷叶还有什么?(细细流动着的泉水,小蜻蜒。)
2、揭示课题,齐读两遍。解题。“小池”,就是小池塘。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描绘小池什么景色呢?我们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
2、指名朗读,进行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看文听读,注意听出节奏。
三、讲读课文,了解诗意
全诗共四行,分两层意思。
1、学习第一、二行。
①学生自读一、二行。仔细读,想词意,思考诗句的意思。学生年龄较小,可做如下辅助。
借助书上插图,边看教师边提问:
泉水从什么地方,怎样流出?流到什么地方?
水面什么样?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根据诗意,以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把诗句变成具体美丽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②教师小结:小荷塘的水是从细细的泉水汇集的,它缓缓流人池中,绿荫映照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水,也变得碧绿了。
2、学习第三、四行。
(1)学生自读三四行。仔细读,思考诗句得意思。
(2)说说诗中描写得小荷是怎样得?
(3)初露尖角得小荷吸引了谁?它在那里做什么?(看图进行想象)
3、小组讨论,大家共同交流自己看到或想到得初夏小荷塘得美丽情景。
4、教师小结:这首诗诗人用细细的流淌的泉水、浓密的树阴、清澈平静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荷角的蜻蜓,描绘初夏小荷池的美。
5、请把四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讲一讲。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体会诗句的意思
二、背诵课文(做到人人会背)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字形。
本课中的生字“惜、照、柔”,可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识记字形。引导学生自己说识记方法。
“柔”指导学生把音读准确。
2、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
“惜”,左边竖心旁的笔顺是先两点,后中间的竖,右边的“昔”写大点。
“照”,下面是四点,要写匀称,把“昭”字托住,不要写成一横。
“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写撇。
四、默写全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小组学习。
五、学情调查:
1、学生对水乡风景人情缺乏感性认识,缺少生活体验。
2、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渠”、“驳”、“箩”等词不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小游戏。师板画小帆船,请学生上黑板模仿画,比一比谁画的好、快。
2、导入新课。放水乡风光图像,交流感受。
3、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思考:水乡什么多?
4、读后交流,揭示课题《水乡歌》,板书:水乡歌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诗歌。
2、检查字词与课文。
3、交流学情,你还有什么不懂吗?学生提问。
(1)教给方法,理解“渠”“驳”歌、曲都是人们唱的,它们意思相近,我们可把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歌曲”,想一想:渠是什么意思?驳呢?
(2)提出用画画的方式来读课文,弄懂其它提出的问题。
(三)精读,体悟情感。
1、第一段画水。
(1)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我们该先画什么呢?水还是船?(水)
(2)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一段。
(3)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
(4)看第一段图像,师引读。
(5)指导朗读,齐读
(6)指导作画
2、第二段画船及其它。
(1)船应该怎么画,自由读第二段。
(2)请一位小朋友画一只船,指导:用什么颜色粉笔?(白色)船应该画在什么位置?(水上)画一只行吗?再请小朋友画多只帆船。
(3)水上有白帆,天上还有云朵,师再画云朵。你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4)这么多船在干什么呢?(捕鱼、捉虾、运输……)
(5)小组交流,水里面会有什么,水上呢?水边呢?
鱼、虾、蟹、荷、鸭、鹅、稻田等。
(6)把刚才说的画下来,指导作画。
(7)水乡那么优美,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3、第三段画歌及其它。
(1)歌可以画吗?读第三段。
(2)小组交流:谁在唱歌?为什么唱歌?
(3)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
(4)指导朗读。
4、扩展想象升华内涵。
(1)小朋友想一想,再对照书上的插图。看看还可以画什么?(楼房、鸟、树……)
(2)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河渠、池塘边上的稻田也特别多,水乡还有一个美名,叫“鱼米之乡”。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会背的站到讲台前和老师一齐背诵。背诵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写音节,写出词语。
2、技能按指定的字组成三个词语。能仿照例句缩写词语。
3、能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和“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写句子。能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4、能正确的朗读并背诵有关的格言和谚语,了解其教育意义。
5、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训练第1──4题
第二课时:训练第5──7题
▲教学过程:
㈠、训练第一题
①指名读拼音。(读准字音,发现音误,及时纠正。)并齐读。
②这些相应的词你会写吗?哪几个字要特别注意。(藏、凳、贯)
③交流答案。(抽几本在实物投影仪上展出,大家批改、评议)
㈡、训练第二题
①说说课文中学过的`相关词语,再口头组词。
②选几个写下来。别写错别字。
(注意“强”在课文中是第2声。)
㈢、训练第三题
①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②学习例句:“星光”指星星的光,所以“星星的光”可以缩写成“星光”。
③读四个短句,说说可以缩写成什么词语?
④写下来。读一读。
⑤你能举出类似的词句吗?
㈣、训练第四题
①读题,明确题意
②读读“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这几个词,理解词义。
③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评议、订正。
④各自写下了,同桌交流。
㈤、训练第五题
①读题,明确题意。
②学习例句,辨析异同。(句式不同:陈述句变成反问句。句子的意思没变。)
③学生独立改写句子。后同桌相互检查。
④错句提出来,在班上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学生自己订正。
⑤齐读答案。
㈥、训练第六题
①告诉学生,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很有意思。
②你理解句子的意思吗?一起交流,尽量让学生自己理解句子,学生不能解决的才有老师指导。
③练习朗读和背诵。
④你还了解哪些类似的格言和谚语,背给同学们听一听。课外再去收集一些,互相交流。
㈦、训练第七题
①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②一起读读五个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独立思考句子的顺序,再标上序号。
④交流,分析,纠正。
⑤连起来读这段话。
课外延伸:
配套课件中的题目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笔顺写字,熟悉部首的名称,并能正确判断汉字的部首。
2、正确填写词语,并积累、巩固。
3、练好钢笔字,写好独体字。
4、熟记8个成语,读背《三字经》的节选内容。
5、训练学生劝阻不文明行为用语技巧。
6、学写毛笔字,掌握“横”的运笔方法。
教学重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1教案
写字、说话
教学准备:
投影片、卡片
拟定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按笔顺写字:
1、指名四位同学分别书空“断、推、爽、勤”。
2、自由练习书空笔顺。
3、练习描红,/article/教师巡视。
二、认识下面的部首,再找出和部首相对应的字,用线连起来。
1、自由认读个部首名称,指名说:
丿(撇)、亠(点横)、彐(横山)、羊(羊字头)
2、让学生明白这些部首是的依据。
3、自由连线。
4、检查连线的'情况。(指名说)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学生练习填空。
3、指名读、齐读。
4、发展练习:用“骄阳似火”、“密密麻麻”说话。
四、写钢笔字:
1、出示卡片,认读“七”、“大”、“女”、“永”。
2、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再田字格里的位置。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赵一曼,知道赵一曼的感人事迹。
2、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的资料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珍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必须要牢记国耻,发愤学习,勇于拼搏,克服一切困难,用聪明才智建设一个更强大的祖国。
教学准备:学生整理有关赵一曼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一位哲人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
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有无数的抗日英雄在誓死保卫着我们的国土。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她是众多抗日英雄中为数不多的一位女英雄——赵一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山黑水间的抗日英雄(四)赵一曼”(教师板书)
二、 体验交流
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教师出示赵一曼的照片和简介。
2、赵一曼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但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他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最前线,在他的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由于我们手中没有教材,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材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读一读他的事迹,一会老师再请一名同学把她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交流资料。
4、各组讲述赵一曼的故事。
5、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赵一曼闭口不语,受过多种酷刑从没有开口喊叫一声,这就是我们的女英雄赵一曼,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出示课间)
6、赵一曼不仅仅是一位英雄,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虽然他在他的孩子宁儿只有一岁大的时候就离开孩子到异地参加革命去了,但是他的心永远牵挂着她的宁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7年没有相见的孩子宁儿,他在临终前给宁儿写了这样一封信,(出示课件)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教师朗读信的内容。
这张照片是赵一曼和儿子的照片,赵一曼是多么想再见一见自己可爱的宁儿啊!我相信宁儿同样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同学们,如果你是宁儿,现在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三、 激发感情,延伸感受
在我们今天和平的年代里,人们不会忘记你,哈尔滨不会忘记你,共和国不会忘记你,虽然现在不再有硝烟、不再有战场,但我们不应忘记国耻,为了民族的富强、为了祖国的强大,让我们永远记住抗日英雄赵一曼、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为我们祖国的未来打一仗胜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小学语文教案12-17
小学语文诗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