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团结友爱的情谊,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第一二小节所蕴含的意蕴,体会运用动词的精准。
教学难点:
恰当运用动词,准确使用意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一个球,热烘烘。
落在西,出在东。
(打一星球)
2、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1)卡片出示:彤、陪。学生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说说自己怎样识记这两个生字。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自读。
(2)指名分段读,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感悟
1、直奔重点,学习第二小节。
(1)课文哪个小节告诉我们太阳在做好事?(第二小节)
(2)指名读第二小节,学生评,再读。
(3)太阳做了什么好事?请用“——”线画出来,用“△”标出表示太阳动作的词。
(4)出示句子: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
①齐读句子。
②学生做“洒”的动作。
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④当时太阳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
(5)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句话。
(6)太阳只做这三件好事吗?(不,还有很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太阳还会做哪些好事呢?(小组讨论交流)
她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第一小节。
(1)不知不觉,太阳就要落山了,瞧一(课件播放太阳落山的过程,学生欣赏)
(2)同学们,欣赏了太阳落山的过程有什么感受呢?(美)那就美美地朗读第一小节吧。(学生齐读)
(3)从这一小节中,如果要你积累好的词语或词组,你会积累哪一个?
出示:红彤彤的晚霞
训练:红彤彤的( )
3、学习第三小节。
(1)师:太阳落山了,她是要回家休息吗?(不是)她要去哪儿呢?
生: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
(2)“另外的国家”指的是什么地方?
(3)太阳在另外的国家里会做什么呢?(小组交流,汇报)
4、学习第四小节。
(1)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的太阳啊!有谁能不喜欢她呢?谁又不等她盼她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第四小节课文,体会体会吧!
(学生齐读第四小节)
(2)终于盼来了新的一天,太阳还是不辞劳苦地做她的好事——学生齐读第二小节中的后四行句子。
四、总结
是啊,中国的`小朋友、外国的小朋友,甚至全人类以及整个大自然,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太阳带来的温暖与光明。
于是,伍者说一太阳是大家的。(教师指着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五、拓展
1、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说说你看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各抒己见。
②“鸽子”象征着什么?(和平)可见,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渴望着什么?(和平)
③是呀,只有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2、此时此刻,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或者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 )国家的小朋友说:“她____。”我想对( )说:“____。”
六、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的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理解黄山奇石的“奇”在哪儿。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重点词句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导言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以奇松、怪打、云悔、温泉为四绝。我们这一课介绍的是黄山奇石。(板书课题)从课题我们知道本课讲的是黄山上奇形怪状的岩石。我们先看书上的图。
二、观察图
打出幻灯片。逐幅观察图,初步了解黄山有山峰、云海,树木苍翠,一派壮美、秀美的景色,还有各种形状的石山。
学生自己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黄山景物。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看拼音或查字典,读熟后再连起来读句子。
第二遍,要求看看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几种奇石。用笔画出名称。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用卡片读生字和生词。)
四、指导朗读
五、教学第一、四自然段。
观察第一幅图,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朗读第一自然段。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
2.提出问题: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它的样子怎样?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看看。(课件出示黄山秀美风光)黄山的风景真美,黄山的石头就更奇妙了。上课时,我们学习14课的第1、4自然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范读课文第2、3、5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山的怪石吧!(课件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配乐朗读2、3、5自然段)你最喜欢哪种石头?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第2、3、5自然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课件出示"猴子观海"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的石头像什么?
2.自由读第3自然,思考: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4.引导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理解“陡峭”,“翻滚的云海”等词语。
5.指名上台表演“猴子观海”。
6.你们喜欢“猴子观海”吗?把自己对它的喜爱读出来。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猴子观海”这么有趣。“仙桃石”、“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想象它们的样子。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想象“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的样子。
2.小组讨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的样子。
3.指名上台边指图边说:“仙桃石”的样子。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5.以小导游的身份说“金鸡叫天都”的样子。
6.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三)朗读比赛
1.你最喜欢哪种石头?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
2.指几名学生朗读。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这几种石头真是奇妙,黄山的怪石还有很多呢!
1.齐读第6自然段。
2.思考,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
3.指名边说这三种石头的样子边表演。
4.黄山的怪石很多,有些课文中没有提到,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几种黄
山怪石)黄山可能还会有什么样的石头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到的石头画下来。
5.展示学生作品。
(五)总结。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山那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的样子真是奇妙,所以称它们为黄山奇石。
2.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到黄山去看看那些奇石。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地方,同学们看!(课件出示一组风景图)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我们的祖国山青水秀,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附: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4.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还有很多
第三课时
一、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用字组词语。
二、分析记忆字形,指导写字
本课生字结构类型较多,可让学生按结构分类指出来。
独体字:区尤其巨
上下结构:琴岩著
左右结构:滚翻状指神
重点指导写的字:
“区”,半包围结构,笔顺是:。
“琴”,上下结构,上面是两个王,下面是今。上下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不要写得太长。
“滚”,右半部的笔顺是:,最后一笔是捺。
“翻”,两部分要注意写紧凑,不要写得太宽。
三、完成课后第3题
1.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各是什么样的奇石?
2.说一说,再写下来一种。
四、结束语
学习了这课,你们觉得黄山美吗?你想去黄山观光游览吗?我们伟大祖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还有许多自然风景区,有机会我们会去看看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受作者情怀。
2.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手法。
3.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把握作品形象,品味文章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设计一)
在我国浩瀚灿烂的古诗词园地里,有许多描写花的诗句。请你从记忆的宝库里,找寻写花的诗句交流一下(丰富文学积累)。
参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乱花渐欲迷人眼,小草才能没马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写百合花的散文。(板书课题)
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感受或疑惑呢?(预计困惑:百合花为什么会开在心田上?)请同学们到书中找答案吧!
(设计二)从题目入手,激发阅读兴趣:花儿大多开在园地里,田野里,有一株花儿却绽放在人的心田上,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品读林清玄的美文《心田上的百合花》。
二、走马观花悟形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你在文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百合?用一个词来概括,并说明我在_____段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百合花。
学生交流:
我在第一段看到了一个执著的百合形象;我在第三段里看到了一个自信的百合形象;我在第六段里看到一个幸福的百合形象;我在第八段里看到了一个淡泊的百合形象。
三、花团锦簇品语言
1.自由勾画,评析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
预期交流成果: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品味,分析百合形象。如,努力地、深深地写出了百合与自然环境所做的顽强地抗争;从直立地、挺着能读出百合自信的神采。)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方法指导:可从排比修辞的角度,品读百合的自信与执着;还可引导学生从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品读语言的深层内涵,如从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里,读出百合的淡泊、沉静。)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方法指导:运用联系语境的方法。联系上文,面对风言风语的打击,面对孤独与寂寞,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可以知道百合花的绽放,凭的是坚韧与执着的毅力,沉静的心态,艰辛的付出获得的。)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方法指导:抓住写作角度进行品味,了解文章层层衬托的写作手法。)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全心全意,紧扣上文百合努力开花时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暗示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方法指导: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用野草的讥讽和蜂蝶的嘲笑,更能衬托出百合坚忍和自信的形象。在此结合林清玄的成长经历进行点拨林清玄人生有很多转变,对于那些恶意攻击他转变的人,林清玄总是淡然一笑:他们给我一面镜子,他们也显露了他们自己。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从年轻到现在,我每天写作从不间断,这是我成功的原因,那些攻击我的人的努力程度都比不上我。林清玄就是靠自己的执着从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记者,成功转型为个性鲜明的作家。有人说,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情怀。)
4.读书要读出情感,带着我们刚才在品读中领悟的收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进一步思考:百合花开在山谷里,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5.交流。
可从书上找到答案: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深入探讨:百合花带给作者的是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感悟。百合花的成功让作者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不放弃,相信自己也会开出世界上最靓丽的花朵。
四、百花齐放说感受
有许多思想,会随时间变迁在生命里沉淀,在你的生命里是否也有生命的花点染了生命中的亮丽?
你从______
人(或物)中领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
学生交流。(在此教师可穿插自己见过或亲身感受过的情感故事,或者从自己读的林清玄的作品里找到沟通的契合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土地都是湿润而肥沃的,只要你肯付出勤勉与努力,生命的百合花就会对你绽放。许多的努力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结果,需要你耐心对待,辛勤付出,并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会品尝成功的甜蜜。
只要你能坚忍面对,相信你就能看到成功。
师生一起朗读集中体现百合精神的句子。我要开花
六、作业
1.写自己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故事。
2.比较阅读《丑小鸭》。
3.选读林清玄的散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重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
《舍生取义》节选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议论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有“鱼”和“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为美者合乎情理也呵护逻辑。
教学设想:
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从题意入手,层层深入,理解舍生取义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五年的语文了,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的游戏好不好?师:眉开眼笑。生接龙。我们再来玩个看字想成语的游戏,师板书:义。你们想到了哪些成语?生答。(随机板书:大义凛然、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师:看到这些成语,你们想到了哪些人谁?用上这些词。(学生回答想到的英雄)
师:这三个成语中,你认为哪个字的分量最重?生答:义。
师:因为义,才不畏惧,因为义才不容辞,因为义才无反顾。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起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作者
1、出示竖版文言文
师:我们这是第几次接触文言文了?(第二次)对于学习文言文,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生答。那么这篇文言文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竖版的,没有标点)有谁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呢?
2、初读文言文
自由读一读这没有标点的文章,看谁能读好?(指名读文)
师:现在我们将这段文字还原成今天的写法,谁有信心读得更好?(再指名读文)
3、走进作者
我们看文中说“孟子曰”,曰是什么意思?孟子又是谁呢?谁能把你课前了解的`孟子介绍给大家?(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师出示关于孟子的资料。
4、揭示课题
孟子共说了几句话?指名分别读句子。孟子的话说了几层意思呢?(两层)分层读句子。孟子的话道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用一个词来概括。(舍生取义)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你们有什么发现?生答。
师:也字在句子末尾有什么作用呢?(也是语气词)你们还知道哪些语气词呢?那么也字在句子中该读哪一种语气呢?出示句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指名读句子)者也又是怎么读呢?出示: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两句放一起,你再来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那么下两句怎么读呢?
2、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得兼,我们现在怎么说?(兼得)为何古人说得兼呢?(古汉语倒装现象)
3、打开书,默读课文和注释,你又会有什么发现?(注释给的不同)谁来读一读注释?我们知道了大意之后,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给这篇文言文字词做注释。(小组推荐一名汇报注释)
4、尝试给文言文做注释,让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生与义”选择,孟子的观点我们队容易捕捉的一种选择是?(舍生取义)
那是不是孟子就不珍爱生命了呢?从哪看出来的?(生,亦我所欲也。)孟子最不希望看到的选择是?(舍义取生)孟子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以下的种种行为,你会想到哪些成语?用上“义”字。
(出示漫画)不法商贩为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骗。凶残的狼要吃掉救其生命的东郭先生。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袭击。师板书: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5、舍义取生者在,舍生取义者更在。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追随孟子先贤?
出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话里体现出义了吗?用诗句中的词表示?对于谭嗣同而言他所追求的义师生命?
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齐读。这里有没有义?哪个词告诉我们了?你还搜集了哪些这样个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
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但是他们却用相同的行动追寻孟子先贤,做出了人生的抉择。齐读。
文天祥英勇就义后,人们在他的衣袋间找到这样的人生绝笔:(出示句子)谁来读读?找到孟子说的话了吗?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文天祥他后悔了吗?从哪看出来的?面对生与义抉择,她会义无反顾的说,齐读句子。
四、拓展延伸
师: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我们来听一段老艺术家的诗歌朗诵《相信》。听一听,这段朗诵中赞扬了那些人?他们的义在哪里?
这是现在的义。这是繁体的义,上面是一个羊但不出头,下面是一个我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繁体的义多么复杂,今天的义看似简单,却又多么不简单。几千年来,义字由繁到简,但内涵去亘古不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切正是缘于他们不同的选择,看看这些成语,假如这就是我们认识需要面对的选择,你会擦去哪个?
五、总结
同学们读得好,说得好,也要做得好,将来,也许你们会成为英雄,也许平凡一生,但老师希望“舍生取义”成为你们永恒的追求。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溺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俺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俺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身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同学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⑴ 自由读第三段。
⑵ 你能用自身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⑶ 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⑷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局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为能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同学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朋友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安排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俺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高兴
(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周总理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知。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俺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俺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同学介绍。
(同学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引导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出示要求认知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同学想方法记住字型。
⑵ 指名同学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⑶ 用组词的方法,协助理解字义。
2、写字:
⑴ 让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⑵ 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⑶ 同学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俺会填”,鼓励同学积累自身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俺会读(出示生字词)
俺会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一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女兆姚、西早覃、口十叶、尸出屈、龙共龚、山隹崔、言午许、黄色的黄、符号的符、田地的田、国王的王、方向的向、队伍的伍??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
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弓长——()古月——
()
口天——()子小——()言午——
()
2、根据笔画顺序,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姓:,共()画;
什:,共()画;国:,共()画;方:,共()画;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新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4、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2、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跟老师一起学:
1、介绍知识导入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属于戏剧文学,是独幕剧。全剧以赵王对甘罗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展开矛盾冲突,通过对白描写,通过场景渲染来刻画人物,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少年甘罗所具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3、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词。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邯郸正襟危坐觐见拜谒和睦恭请
一戳秤砣家喻户晓放肆狂妄自大铜鼎
倏地祈祷酬谢
4、强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特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生活本质的。戏剧冲突一定要尖锐、激烈,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让他们聚精会神地看完演出。本剧的冲突是什么?(甘罗年纪小)
5、理清戏剧梗概。
剧情发展:
赵王甘罗
正襟危坐,严肃傲慢不卑不亢
狂妄,污辱陈述看法
威胁不怕死,据理力争
震惊分析形势
颓然坐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1) (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三、朗读第一大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四、写作练习。
师:老舍爷爷把这只古怪的猫写得这么可爱,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同学们可以用“说它……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五、学生写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猫》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5.背诵课文第4节。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奖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到森林里去走了一趟,认识了一些有翅膀的小动物,你还记得它们吗?
看图说说: ( )的蜗牛 ( )的蜜蜂 ( )的蝴蝶
2.指名填空:(在句中贴上相应的图片)
蜗牛原来能在空中自由地( ),得了( )反而只能在地上慢慢地( )
3.看了这句话,你最想问吴老师一些什么问题?可以怎样来寻找答案?
(蜗牛的奖杯怎么会变成硬壳的?……)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拿出笔找找原因,画下有关语句
(二)全班交流
1、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 蜗牛为什么背着奖杯?“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什么意思?
(2) 齐读“得意洋洋”:谁能把蜗牛的得意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第三段第一句话
(3) 同桌讨论,演一演:得意洋洋的蜗牛正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
(4) 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5) 齐读这句话
(6) 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欢迎吗?
(教师朗读时故意把“生怕”和“惟恐”调换位置)
(7) 学生评议、讨论:“生怕”和“惟恐”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蜗牛你更担心别人不知道你是飞行冠军还是担心奖杯被别人偷了去?(不能调换,“惟恐”是担心,有点怕的.意思,“生怕”是非常害怕的意思,程度深一些)
(8) 齐读,再次体会用词的准确
2、蜗牛的奖杯太重了,所以“蜗牛背上它……(引读第三句)
蜗牛的奖杯会变成硬壳还有一个原因,谁来说说?(导入第四段)
(1) 出示“天长地久”,理解词义
(2) 课件演示,理解“退化”的意思
(3) 指导朗读第一句
(4) 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①想象:蜗牛这时后悔了,现在它在想些什么呢?
②指名朗读
③小组赛读
三、总结全课,续编故事
1.小结: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洋洋,整天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2、配乐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4、今天有很多同学得了奖杯,老师想来采访这些获奖的同学:请问,你得了奖怎么想?
5、创设情景,指导说话:(看图)是呀,可是等蜗牛认识到这一点,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你看,这只老蜗牛来到草地上,看着天空飞翔的蜻蜓、蝴蝶、蜜蜂……叹了口气。这时,小蜗牛爬过来,好奇地说:“妈妈,你怎么了?为什么叹气呀?”小朋友,你们猜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愿意把老蜗牛的话写下来吗?(哎,孩子,你可别学我……)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1-05
小学语文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