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9 18:59:0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4篇【精品】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4篇【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

  走进秋天,我们尽情享受到了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无数乐趣和无尽的遐想。让我们在秋天里快乐地学习,认真地思考,我想你会从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二、我的发现。

  1、让我们进入“我的发现”这一题,你认真读读里面的内容,说说你的发现吧!2、出示课件,学生读3、学生汇报

  (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不同程度的新的词语。www。520xy8。com)

  4、祖国语言多奇妙呀!除了书上出现的一些词语外,你还能说出一些吗?(生说师随机板书)

  5、老师这里还收集了许多表示这些颜色的词语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哪些你已经说过,哪些你还是不知道的'。

  出示课件:

  黄 橘黄 枯黄 浅黄 柠檬黄 土黄 鸭黄 米黄 焦黄 蜡黄

  红 通红 淡红 暗红 玫瑰红 绯红 肉红 鲜红 猩红 杏红 血红

  绿 青绿 葱绿 草绿 橄榄绿 苍绿 油绿 品绿 石绿 水绿 军绿

  蓝 天蓝 石蓝 靛蓝 瓦蓝 品蓝 毛蓝 藏蓝

  6、颜色千变万化,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你还会发现更多的奥妙呢。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⑴小朋友,接着我们要走进“对对子”中去,让我们先来读读“对对子”吧。⑵学生自由读⑶指名学生读,纠正错音。

  ⑷同桌互读,想想这首“对对子”里讲的内容跟什么有关?(所讲的事物都和秋天有关。)⑸师生对读⑹男、女分角色读⑺齐读⑻背诵对对子

  2、我会填

  ⑴小朋友,我们在读、背“对对子”中也体会到了快乐,让我们进入“词语搭配”这一题吧。

  ⑵自由读词,想想“地”后应该填什么?(动词)

  ⑶学生做题,教师巡回指导。

  ⑷汇报。

  四、趣味语文

  1、我们刚才通过词语搭配的活动,积累了不少的词语呢,让我们进入“趣味语文中的绕口令”吧。

  2、出示课件:绕口令

  3、学生练读。⑴自由读。⑵指名读。⑶同桌互读。⑷比赛读。

  4、课件,出示《颠倒歌》、《兜装豆》、《狗与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绕口令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结合语境,理解“黄泉共为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2.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

  明确:①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④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⑤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

  ⑥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2.试分析刘兰芝的形象。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3.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学生归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印证“预习提示”)

  三、讨论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涉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四、试比较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

  明确:

  诗经涉江(乐府诗)孔雀东南

  飞发展趋势

  1.形势四言杂言王言不为完善

  2.表现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不断丰富

  3.表达方式抒情诗抒情诗叙事诗不断发展

  4.思想内容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爱国主义精神反封建思想不断延伸

  五、概括学习叙事诗应注意的问题。

  叙事诗和抒情诗表达主题思想的方式不同,学习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明确:

  1.利用注释、工具书,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注意语言和语境。

  3.理解形象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4.体味古诗的优秀传统。

  六、布置作业:

  1.分析焦母和刘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义。

  2.分析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二。

  3.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理解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

  2.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

  情意目标:

  1.启发学生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培养目标:

  熟练默读文章并做出标记点评。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明确起、录、转、合的框架。

  教学难点

  对所谓觉解的理解和圣人做平常人所做的事和平常人所做的平常的事区别在于哪里。

  教授方法

  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有一次因自己的牙齿脱落而陡生感慨,写下?"人言齿之落,寿命难维持。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的诗句。人我对齿落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悲观,--豁达,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引出板书课题--人生的境界)

  二、 介绍作者:

  冯友兰,著名哲学史,哲学研究家,北京大学教授,对中国哲学文化的研究颇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

  三、布置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

  1.从文章形式上,力求搞清文章的结构;

  2.从文章内容上,力求搞懂文章的主题;

  3.默读时对重点地方做出标注。

  四、检查学生默读效果

  提问:文章是怎么开头的?

  --以一句疑问句开头,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提问:这样开头的好处是什么?

  --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关注,在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之中,不知不觉间引读者进入作者所要阐述的人生的境界这一主题范围。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做出回答)

  提问:文章分为几个自然段落?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迅速的做出回答。这一问题并不难,但学生由于往往没有养成阅读时随手标注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往往始而瞠目结舌,继而翻书去计算。要抓住这一有利的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共分为12自然。

  提问:这12自然段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路?

  (这一问题的提出,目的在于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进而理解文章主题,随着教师的提问分析,讲解,列出板书)

  五、分析文章思想内容:

  着重分析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是人生最常见的常态境界,在此基础上追求精神道德上的高度升华,则上升为道德境界甚而天地境界。人常见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这里的'功利,是个中性词,并无贬意。但一般的最大多数的人,他们的人生境界在这个功利的范畴内,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色彩。注意作者所言--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引导学生分析必?"二字的使用,文说明,对功利的追求是有高下之分的,可能并非不道德,但也有可能是绝对不道德,要提醒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

  六、布置研究讨论的话题

  古人云: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者,人所共仰的大圣人,但却人人可以为之,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古人又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里谈的做人标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上述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写出发言提纲,以备讨论课文用。

  七、板书设计

  课题:作者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为四部分

  (一)(1自然段)--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二)(2-6)人生的四种精神境界--自然、功利用职权、道德、天地。

  (三)(7-11)对人生四种境界的分析。

  (四)(12)对未来哲学,对中国哲学在满足人生精神境界所做贡献的展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教案[经典]08-28

(经典)语文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