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8 08:41:5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合集(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能正确认读4个生字。正确认读生词。

  教学重点:领会课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主题及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炮吗?知道大炮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卡卡王国的城堡上有三尊大炮。一天国王突然下令将三尊大炮掉头面向城堡的广场,卡卡国王要干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进入卡卡王国的城堡,探个究竟。(板书课题:城堡上的`大炮)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堡(bao)隆(long)震(zhen)聋(long)召(zhoo)臣(chen)

  授(shbu)糖(tang)降(jiong)铅(qion)橡(xiong)凡(fan)

  (2)理解词语。

  风调雨顺和睦喜气洋洋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的层次。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①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②梳理文章的内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①文章讲述了卡卡国王在新年钟声敲响时,用三尊大炮与居民们狂欢的故事。告诉我们和平年代,百姓是么幸福、快乐,应热爱和平,珍惜和平。

  ②文章的内容及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卡卡王国城堡上有三尊大炮及现状。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孩子们了解三尊大炮的来历及威力。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至结尾):卡卡国王用三尊大炮与居民们狂欢。

  (4)指导朗读。

  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买椟还珠”的寓意。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

  1、结合注释;

  2、运用所学;

  3、反复朗读;

  4、联系全文。

  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

  1、介绍韩非子。

  战国晚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纠正字音:辑玫瑰。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其:代词,他(楚人)。

  2、熏以桂椒。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其:代词,指楚人。而: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4、尝试背诵课文。

  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1、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观看买椟还珠的故事。六、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2、查找相关出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精心装饰

  郑人买椟还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汇拢、土岗、陈列、乐章” 等词语。激发学生热爱

  掌握“汇拢、陈列、土岗、乐章”等词语。

  3、学习××××××××××。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树叶的知识。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汇拢、乐章、陈列”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3、查阅有关树叶的知识和作家葛翠琳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 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课题为什么又叫《绿叶的梦》(悬疑)。

  三、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戒、刺”。

  2、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文中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感受。

  3、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知识。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3.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4.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默读,圈点勾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体会说明文的准确严谨和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严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本文由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以及从先到后的时间顺序,体会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圈点勾画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在关键处和难点要给予及时点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刚刚学习说明文,所以本文的学习贵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逐步体会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而不是教师强行灌输。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重视总结提升。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几个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两段针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的文字表述(一为描写,一为说明),请同学体会、比较,谈差异。

  2.教师小结,引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设计意图】为后面说明文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文体差异。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侧重于抒发作者感情,语言比较生动而形象,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是介绍知识,语言往往比较平实、简洁。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简介

  简要介绍说明文文本知识。(见PPT课件)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初次正式介绍说明文,本文也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所以,在开始学习时要给一些必要的补充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明确文章说明对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否可以把题目改为以下之一?为什么?

  候选题目:石拱桥、中国古代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

  (2)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行文由拱桥,然后到石拱桥,第三段开始进入文章正题──中国石拱桥的介绍;文章只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突出特点,目的并不是为了介绍这两座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这是个名词性偏正短语,其核心词语是“桥”,它的基本作用是“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桥”字前面有三个修饰语。“中国”明确了区域,“石”限定了其材质,“拱”明确了桥的形态。

  小结全文框架结构,如下:

  石拱桥:(1~2)

  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

  当代发展(10)

  【设计意图】本文内容丰富,通过题目改换和拆解这两种形式,首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顺便复习之前学过的短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其次,在明确说明对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全文内容,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各段之间关系,这就完成了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框架结构的工作。

  2.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1)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点拨、小结。

  明确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三段和赵州桥的相关段落(特点、说明顺序等),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分析卢沟桥部分。最终总结概括提取信息的方法:

  ①分清结论句和支撑句,抓住结论句。如:第三段1、3、4句。

  ②理清文章层次,根据文章层次概括。如:第五段,大体是总分总的结构。

  ③根据内容和层次自己提炼概括。如:第四段。

  ④根据语言标志。如:不但、而且、同时(第五段);首先、其次、再其次(第九段);设问句(第九段)。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关注第三段对中国石拱桥整体性的介绍后,请学生举一反三,继续概括其他段落,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对赵州桥的分析是重点,在相关段落的分析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是通过赵州桥这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的。

  (四)学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第三段如果压缩到最精简,应保留哪些句子?其余的语句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2.请再在文中找到几处运用了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特点的地方。

  3.教师总结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问让学生明白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往往出现在“特点”之后,起到支撑作用,是为了更充分具体地说明这一特点。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同时了解更多的说明方法。

  (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你觉得下面语句中哪些词语的运用格外严谨、准确,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2.小结引导。

  修饰语和中心语都可以使行文表述更严谨准确。修饰语,如“比较”修饰形容词“早”,“大约”修饰谓语动词,“一直使用到现在”修饰名词性短语“最古的石桥”。中心语如“横跨”,也很准确而形象地展现出赵州桥的宏伟壮观。

  3.总结说明顺序(段落内、段落间)。

  【设计意图】在给出的句子中寻找,既节约时间,又可以选择几种类型的典型例句,方便归纳汇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词语的准确体现了语句表达的精准,说明顺序体现的是句间、段落间关系的逻辑性、严谨性。

  (六)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不一定非要选在课程开始。此次选在最后是因为本文语言朴素平实,貌似读来没有什么,但是通过文章的分析,会发现本文语句的表达非常准确严谨,行文的思路,说明时的顺序又格外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在有了这些深入体会后,再引入作者介绍,会使学生对这位科学家充满敬意。

  (七)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法,至少运用2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个具体的事物,不少于400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案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乌塔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案例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我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