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积累“三言两语、鸟语花香、一语道破、千言万语”4个成语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弄”、“临”、“闻”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卡、“弄”和“临”的字理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诗题
1、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诗人白居易?
下面我们就跟随大诗人白居易一同到“遗爱寺“去欣赏那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板书诗题(遗爱寺),齐读诗题“遗”能给它组个词吗?
男、女生轮读“寺”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字?(可以是加一加,土加寸;也可以是减一减,诗——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激发朗读的兴趣:想读一读吗?那快快把书打开吧,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读呢?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呢?(借助拼音,查字典,请教同学和老师等)生自由读
2、指名读,随机正音:好了,就读到这,我发现呀,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一定能读的很好吧,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当你读到这优美的诗句你的眼前都浮现了那些景象?你们的想象多丰富啊!
谁能带着这种愉悦,高兴的心情来读读这首诗呢?(指名读)
既然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诗人的感情,就请同学们做一回诗人,到前边边吟诗边表演诗中的情景。
出示“弄”和“临”的字理图。观察弄和临形成的过程,了解它们的本义。开火车读“绕”,说说识记方法(可以通过换偏旁如:浇——绕,晓——绕;还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三、有感情诵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还要会写6个字。(出示字卡)
2、齐读字卡。
3、写好这三个字应该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临”要写得左窄右宽,“寺”要写得上大下小;“弄”要写得上小下大。)
4、师范写“弄”,学生仿写。(写两遍)
5、学生自己练习写剩下的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写两遍)
三、拓展延伸
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课件出示画面和相应的诗句。学生自由朗诵,小组质疑解疑。
四、引导学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体会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的特点。
2、指导学生看图想象说话。
3、在练说的基础上,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编写童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练说的基础上,编写童话。
难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童话编写得生动有趣。
【课前准备】
1、例文的录音。
2、教材插图的放大彩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教师知道你们都爱听故事,今天,教师就请小朋友来吃故事大餐。
二、读懂例文
1、听例文录音。
今天老师带来的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请小朋友听听,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2、学生自由读例文,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学编童话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觉得编这样的童话故事很难吗?那我们也来编编童话故事吧!
2、指导看图练说。
(1)编点什么呢?我听说最近幼儿园的老师很苦恼,有一些小朋友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如我们就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你们觉得老师的提议怎么样?
(2)(出示挂图小兔怎么了)小朋友,你们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小兔他怎么了?
①小组讨论讨论。
②指名说。
③师生共同想象、评议、补充。
(提示:小兔的表情?小兔会说些什么?小兔该怎么办呢?结果怎样?)
(3)依照例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完整地编一个童话。
①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补充。
②大组交流、评议。
(4)自由选择情境编写童话。
这里还有几幅图,看着这些图还可以编好多的故事呢。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觉得有内容写的图来编故事。
①学生自由练说。
②交流评议。
3、学生练写草稿。
4、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大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修改、誊写。
语文教案 篇3
在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事,要么令我们感动,要么令我们高兴,要么让我们伤心难过,要么令我们悔恨不已等等,这些事久久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给人述说又无法言尽,唯有写下来让自己静下来时细细地品味那一份酸楚,或是那一份甜蜜。
那么怎样才能写清一件事呢?
同学们先看课本P23-24.从第二段起,勾下这几句话:写记事的文章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写记事的文章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交代清楚,二中心明确,三详略得当。
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记叙文有几要素?(六要素: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四要素也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住能这个非常好。
明白课本上讲的意思没有?(稍加解释课本中的要求)
除了书上讲的之外,我还要赠给大家三句话:第一句记清一件事,第二句融进一份情,第三句插上一枝花。怎么理解?
第一:记清一件事。
就是我们课本中提到的,交代清楚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这些要素时,我们要用语文的眼光去交代,不是用数学的眼光。像答题一下是万万不行的。有些时间和地点它有些互融,不能严格分开,但我们从字面上就知道。我们举个例子,这儿有这样一件事:
小学时,一个很讨厌的男生找我借橡皮,我不借,他就死缠烂打,之后我用尽全身的力气狂吼了一句:“我不嫁(借)给你”,当时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了。
这件事,时间:小学时,地点呢?既然是讨厌的男生向我借橡皮,肯定不会是约在某地一起学习,那地点就应该小学教室。但这用不着再说明了。人物:我,讨厌的男生;事件,因讨厌男生死缠烂打借橡皮,惹恼了我,使说话时发错了音的尴尬之事。
所以,语文角度的交代六要素,就是要“活”!灵活。
现在我们来动动笔,马上记一件小事,要写清楚。注意:写清楚的言外之意就是要交代清记叙文的要素。
(展示部分学生习作,可先由学生互评,再指导其不足。)
第二:融进一份情。
有情可以使万物有灵,自然我们的作文有情,那就有无限的魅力去吸引读者。情,一定是真情!真情怎么来,用心去感悟。
其实当我们写一篇文章时,里面的事不一定是我们所经历过的,它可以是听来的,可以是看来的,还可以根据你所经历的一件事作为引子,再给它“添点油,加点醋”。但我们仍要用真情来写。怎么做?酝酿!对,酝酿。你们看到一些有经验的歌手,他们唱歌时总是饱含深情地唱。他们把自己融进了那首歌中的特定环境中了。同一首歌曲,唱到悲伤处可以眼含泪水,唱到高兴处可以眉开眼笑。这是他们由情景牵动着真情。我们作文也要采用这种方法!
当我们决定要写什么时,第一件事我们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开始使自己陷入那个情景中去,记住这个词——酝酿。就是慢慢使作文中要体现的那种氛围在心中萦绕,萦绕,有感觉了,快,动笔,动笔……
现在我们统一行动,我们要写舍弃生命而不顾,关爱他人的文章,开始酝酿感情,开始——头脑里想一想泥石流时,有一位父亲,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泥石流的'突袭,为的是保护家人不被冲到,虽然一家人都遇难,但他死时的姿势,却永远留在活着的人心里,那是一份至高的爱。一定要想,对,想着泥石流突来时的那霎间,想着那个父亲在那霎间做出的伟大举动,想着搜救队员掏开泥土的霎间……对,现在心情怎么样?好,现在要记住啦,一定要学会酝酿。
第三:点缀上一枝花。
即善用修辞方法。我们学过多种修辞方法,诸如: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语等等。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起到点缀文章,使文章给人以耳目一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课本第24页介绍的“要把文章写好,还应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改一改:
1、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心中有个脉络。
2、根据脉络一笔呵成。(如是考试,不用打草稿,只可再原文中稍加修改即可,如不是考试,可放两天后再修改。)
3、多观察,勤练笔。
为什么这么改的,因为我们写作往往不是为了休闲而写,而是为了考试而写作,考试的时间本身就很匆忙,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给你打草稿,所以,我们平时要学会写作尽量不打草稿。
练笔题目:(以下给出的题目中任先一题练笔)
1、甜甜的回忆
2、你我走过的日子
要求:
1、把事情记清楚。
2、要体现出真情实感来。
3、主动采用我们所学过的修辞方法。
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由、合作和探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二、导入
从游子思乡的诗词导入。 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象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
三、整体感知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四、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确]
首先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五、小结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
六、作业
摘抄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七、板书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坚强、勇敢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研读第二封信
2、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二、导入
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红包。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三、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明确]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确]
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但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明确]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
美”。
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四、拓展部分
傅雷作为父亲是伟大的,他的儿子则是幸运的。或许,我们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自己的父亲没傅雷那样伟大。请同学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了?
拓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
五、小结
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六、作业
你写过家书吗?如果没有,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如果你曾经写过,把它找出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七、板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
宠辱不惊
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成功后的掌声和鲜花
坚强、赤子之心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与学情分析《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 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 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课文如同影视拍摄一般,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海边最富特色的 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又呈现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 有动感。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描写先后有序,一气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脚印比作大海 的项链,非常传神。作者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 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目标与重难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蓝 又 等 11个生字和禾木旁 1个偏旁;会写 白 的 等 1个生字
2.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难点:读准 蓝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会写 的 等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难点:读准 蓝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会写 的 等字
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5、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教学总结】
《小狮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真是没有想到!课堂中,学生能把这样长的一篇课文读得津津有味。想一想,是有原因的。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给原文添加提示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了不同的动作,给对话加上了不同的语气词,课文在他们的感悟中变成了童话剧,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味。面对自己的再创造的成果,学生读起来怎么会没有兴趣呢?这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添加提示语有利于指导朗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总是苦于朗读知道不得法。但通过这一课的实践,我发现,学生见到一些提示语后,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悟这些语气。比如,我在“狮子妈妈说”这一句中填写了“亲切地”一词,学生自己就开始体会妈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且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这种情感。另外,我意外地发现,添加提示语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汇。真可谓“一箭三雕”!如此看来,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真的能悟出好多东西呢!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了解“山”与“海”的意象。
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的停顿、节奏、情感。
2、“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教学难点:“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我前几天翻阅过你们的军训日记,走入中学校门的你们,憧憬着美好的学习生活,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老师非常理解和欣赏你们,因为每个人都有梦,尤其是小时候,对未来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向往和设计。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王家新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表达的也是诗人同样的情怀。(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把自己和课文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投入诗歌的意境。
二、了解诗歌,了解作者情况,解决字词。
1、简要了解诗歌及朗读要求。
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的诗是什么样子的?
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关于王家新(幻灯片)
王家新:湖北人,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年任《诗刊》编辑。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
3、熟悉诗歌,解决字词。
a、请学生打开课本,自己试读两遍。第一遍解决字词问题,第二遍尝试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歌的内容。
b、教师出示课件并请同学朗读生字词
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
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
漫湿màn一瞬shǜn间
隐秘:隐蔽,不外露。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诱惑:吸引,招引。
痴想:发呆地想。
喧腾:喧闹沸腾。
c、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调动学生的学习体验,对诗歌的学习有准备。
让学生有自己理解的空间。
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学生理解诗句意义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问题:
*山的那边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出回答。
*你认为诗中的山和海仅指的是大自然的山和海吗?它们还蕴涵着什么意味?
*你怎样理解“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诗句?。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四、再读诗歌,领会诗人艰难的探索、永恒的追求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诗歌,更容易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自学讨论。
(问题:在大家朗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的感触最深呢?哪些句子、哪些词你觉得写得最好?为什么?请大家思考,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看法。)。
为下节课深入的学习做准备。
继续加强诗歌与学生实际的情感链接。
六、作业。
1、字词练习
2、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写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山:困难挫折
海:理想目标
困难——艰苦奋斗——理想境界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来表达自己读文所体会到的感情。
4。了解蝶蛾的样子、聚集在家里壮观的景象。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的好处,并学习在表达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进一步学习生字新词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直到学生进一步认读、理解
1.随即指读生字,找到它在文中的位置,并能说出它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2.快速默读,形成一定的默读能力,快速找到生字、生词,并在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三、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四、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了解大孔雀蛾这种昆虫
1.由文题中的“晚会”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2.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汇集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的阅读兴趣。
二、通读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理清文章层次
三、逐段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点。解本文写作结构上的'特点,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并能根据这些依据理清文章的层次。
2.全文抓住重点词语“难忘”“晚会”来学习,先设想什么样的情景可以称之为晚会。引导学生在由此问题引入下文的深入学习。
3.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哪些内容是对“大孔雀蛾晚会”的直接描写?哪些是侧面的衬托?
4.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描写事物的方法,并体会这样的方法的好处。
5.倒数第二段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能用一段话说出自己由这段介绍所能想象到的画面,指导学生朗读这段,通过重音和停顿的变化,感受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赞叹。
6.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最后一部分与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应,文章浑然一体。紧扣“难忘”。
四、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主梳理总结。
板书设计
大孔雀蛾的晚会
大孔雀蛾的外形特点
大孔雀蛾晚会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阅读教案09-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7-02
语文园地教案12-13
语文园地的教案12-25
[精选]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