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及课文内容。
2、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崇敬、热爱。
3、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次。
.课件出示词语:高尔基、突然、按照、摆弄、准备、侧面、胶卷、车辆、秘书、杂志社
2、板书课题:6、小摄影师
(1)读课题
(2)你看着课题,有什么想问的?
假设问题:①、“摄影师”是干什么工作的?——(给别人照相的)
②、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一个小男孩)
③、小男孩给谁照相呢?——(高尔基)
④、谁了解高尔基?——(出示介绍高尔基的.课件。)
板书:高尔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动画,边看边听,同时动脑筋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提示: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照成的事。)
师:小男孩要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照成,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请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准备提出什么问题?
假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①、纸团从窗外飞进来,高尔基为什么会感到“突然”呢?“突然”是什么意思?(“突然”是指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料想不到的。)
②、纸团上写着什么内容?(.课件显示“纸团”的内容。)
③、“他们”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不放我进去?
(因为高尔基工作繁忙,没时间接待记者的采访,门卫是不随意放人进去的,也包括小男孩。)
(抓住以上几个问题来理解课文的第1自然段。如果学生有提到其他的问题时,课堂上要相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师:高尔基看完纸团后,有没有同意让小男孩进来呢?他是怎么说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2、分角色读2—5自然段。(男、女生各自扮演角色读)
①、师:读了这几个自然段后,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表体会。)
②、.课件出示句子: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小男孩很有礼貌,对高尔基十分尊敬。)
师:对了,我们就是学习小男孩有礼貌,讲文明。那我们读这里的时候,就是应该读出有礼貌,尊敬的'感情。我们再来读一次。
③、指导朗读。
师:从对话中,我们知道了高尔基接受了小男孩的请求,放他进来给自己照相。
板书:接受小男孩的拍照
3、学习第6——11自然段。
齐读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样做的?怎么说的?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读完后,画句子,并汇报。)
师问:我们读完文章后,要学会提出问题。现在你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先提出问题,再显示老师准备好的问题)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看看老师想提的是什么问题,看自己想到了没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新,放。学。后。和。同。校;认识4个偏旁;斤字旁、反文旁、同字框。木字旁;理解“放学、同学、山上、学校”等词语;能读拼音写句子。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学会用“这是……那是……”的句式说话。
4.说说自己家乡的新楼房。新变化,感受到家乡在变化、祖国在变化,初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学会新、放、后、学。和、同6个生字;认识同字框、反文旁、斤字旁。
2.学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示题,读题。读准“数”字,教学“新”。
新:读准前鼻音,认识斤字旁。书空笔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家乡的新房可多啦!那么,有哪些新房呢?这些新房能数清吗?听老师范读课文。
2、你们喜欢读吗?那么先来认认生字,看谁认得快,记得准。(出示生字卡片)
3、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吗?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评议。
5、课文共有几句话?师,男生、女生分别读一句。
三、讲读第1句
1、读第1句,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根据回答,出示卡片)
放学后我和同学在山上数新房
2、这句话告诉我们数新房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事情是。
3、齐读句子,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根据学生说的调整卡片位置)
4、教学“放、同”,认识反文旁、同字框,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四、作业
抄写6个生字,抄前自己读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帮你的?
重点指导“新”和“放”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房多,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校”。
3.初步领悟“这”、“那”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新、放”的.偏旁和“新、后”的反义词。
2、开火车认读6个生字并扩词。
3、正确区分音近、音同字。(作业本第1题)
学生自练——交流——校对。
4、两人赛读全文。
二、讲读第2句
1、“我和同学”在山上看到哪些新房?(板书:新学校、新工厂、新住房)随机读准生字“校”。
2、出示图片:说说哪幢是新学校,新工厂、新住房?你怎么知道的?
3、新学校离我们近,用上“这是”(板书),新工厂离我们远,用“那是”(板书)。
4、上来指着挂图数新房,集体在座位上配动作数新房,边数边说,手势强调这、那的远近关系和大片的样子。
5、看图理解“大片”,哪些是新住房?
这么多的新住房一幢接一幢,连在一起,这就是——大片新住房。
6、朗读指导(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通过范读,教给技巧:这是/新/学校,那是/新/i厂,还有/大片/新/住房。
边做数新房的动作,边用自豪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7、如果他们在工厂边上的山上数,该怎么说呢?你为什么这样说?
三、讲读第3句
导语:不管在哪个地方数,不管用什么方法数,都无法数清家乡的新楼房。
1、指名读第3句,老师范读。
①为什么“数啊数,数啊数”老师要读得这么漫,你们知道吗?(新房子很多,数了很长时间)。
②为什么会数不清呢?(新房子大多了)
③除了新学校、新工厂、新住房外,还有其他的新房吗?
④这么多的新房,难怪他们数不清了,家乡的变化真大啊!这时候,小朋友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些什么?
试着读这句话,表达高兴的心情。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抄写“校”三遍。
2、课堂作业本2、3题。
3、课外:数一数自己家周围的新楼房。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这是……那是……”的句式练习说话,训练说话的条理性。
2.感受家乡、祖国的巨大变化,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听写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斤——欠——口——木——
2、“同”的第5画是什么?“校”的第4画是什么?
3、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组词比赛读课文
三、说话训练
1、课文用上“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把新房子的位置也说出来了。你能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说说图上的物品吗?(作业本第5题你问我答)
2、同桌一人问一人答。
3、连着说两个问句。
4、谁能利用教室里的实物,用上“这是”“那是”说说吗?
四、总结导引
1、昨天,你回家去数了新房吗?跟大家说说你家周围的新楼房,好吗?
2、你们外出时看到过哪些新楼房?
3、是啊,不仅我们的家乡有许多新楼房,全国各地都有新房。(出示图片,介绍高大的建筑物)
4、小结:祖国各地都建造了许多新房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等将来你们长大了,一定会造出更多更好的楼房,能吗?
五、课堂练习
作业本第4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在读的过程中,学会9个生字,认读8个字。并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学习生字的音、行、义、用。学习字族识字。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字族儿歌。
教学难点、重点:
学会生字,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正确读文的过程中学习尧字族的生字,自主识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指导难写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生字家族的小朋友?(青字族、方字族等)
2、举例字,如:清、请……
3、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生字家族的小朋友,是什么家族呢?快打开书!
二、自主读书,寻找字族字
1、自己读,不认识的字读一读音节
2、请两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是否读准字音了
3、读生词生字:
尧、破晓、富饶、浇田、缠绕、燃烧、挠一挠、踩高跷、向上翘
4、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你找到尧字家的朋友了吗?画出来。
三、学习尧字族的生字
出示:
尧、晓、饶、浇、烧、
1、观察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1)、请你和同桌说说应该怎样记住这些字?(同桌讨论)
2)、全班讨论:(课件)
结合偏旁记生字,了解字义。(建立偏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2、字义练习:(课件)
1)看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3)、词句连线
3、指导书写。
尧的上边别写点。
感悟尧与另一部件的避让。
4、自己练习:
(1)描写
(2)练习写一个
四、扩展:你还知道有哪些尧字族的字?
五、作业:必做:抄写生字各2个并组词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利用已经学习过的识字知识,自主学习。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识字基础,对于形声字已经有过大量的接触,对于“形旁”和“声旁”能够很好的区分。所以老师在这里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测和分析。
板书设计:
2、尧字歌
尧、晓、饶、浇、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儿歌,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在读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能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能正确读文写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指导难写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我想讲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故事: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他们每天都争着炙考着大地,花草树木和庄稼都被他们烤死了,人们热的无处可逃,根本没法再
生活下去,怎么办呢?当时的皇帝尧就派了一个神箭手后羿射下了其中的九个太阳,然后又带领人们开凿江河,引水浇地,这样,地上的植物又茁壮的.生长起来,人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没过多久,他们生活的地方又遭受了洪水的侵袭,房屋被冲毁了,树木被冲倒了,人们无家可归,看到这些,尧又想了很多办法,他带领人们治理洪水,重建家园,他为人民尽心尽力,人们都说:“尧是个好皇帝,他的本领真高!”课件同时出示:“尧”的画像)。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对“尧”说些什么?(给思考的时间,指名对尧说:“你真……!尧的本领真高呀!请你读读文中的句子,读句子:相传古代有位尧,他是帝王本领高。)(指导朗读,重读“高”字。)
师:这么有名的帝王,你们会写他的名字吗?(指名书空领写,课件演示“尧”的笔顺,同桌互相提醒读读句子:尧字一共有六笔,请你一定要记牢。)
二、读课文,请你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指导朗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相传/古代/有位尧,
他是/帝王/本领高。
……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破、尾、巴、燃
2、指名读:
3、观察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记字形)
师指导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4、指导书写:
(1)观察田格:找到关键笔画
(2)描写一个
(3)比较、练写
五、引向课外,生活中识字
六、作业:必做:抄写生字各2个并组词
选做:抄写词语
兴趣:收集一些尧字族的字
教学反思:在这次课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识字教学中兴趣至关重要,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设置各种情景,发挥汉字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索的环境中,经过主观的努力获得知识,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学生能够独立地探索、大胆地想象,猜测,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去记忆生字。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学生字,教学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和潜能。
板书设计:
2、尧字歌
破尾巴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和意义)和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同学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同学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同学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一读,重读音
同学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眈眈相向目似暝意暇甚
止露尻尾前狼假寐狼亦黠矣
二、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止有剩骨止增笑耳一狼得骨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问其故
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顾野有麦场弛担持刀其一犬坐于前
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一狼洞其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意义以和用法举例: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局部:
第一局部: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局部: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局部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①找出文章中表示狼的语句。
②找出文章表示屠夫的语句。
③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文言故事《狼》。
五、五读,重发明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同学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示怎样,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语文教案 篇5
《致大海》是俄国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的一首政治抒情诗,那么大家知道高一语文《致大海》教案要如何写呢?下面来看看!
设计思想
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
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表现手法及修辞:
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
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普希金是杰出的俄国民族诗人,19世纪积极浪漫文学代表,是自由战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却被沙皇流放远方,加上拜伦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闷。他要借大海赞颂自由!
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附录:
致 大 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备课教案10-02
语文上册教案11-19
语文《识字》教案09-19
语文长征教案12-02
语文树教案10-28
语文下册的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