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所学的8个声母。
2.能准确分辨易混的`4组声母。
3.能准确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
读记声母,练习拼读。
教学难点
分辨形近的声母和区分鼻边音。
教学准备
声母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比一比,读一读(8)
1.分组出示声母抽学生认读。相机揭题。
2.学生分组自先一组声母,想办法分辨。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分辨方法。
4.取卡认读。
二、学习读读写写记记(7)
1.引题。
2.齐认读。
3.教师指导要点,学生抄写。
4.选择几个学生的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点。
三、学习读读连连(10)
1.引题。
2.自由拼读,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4.开火车读、齐读。
四、学习自主识字园地(10)
同学们,今天,汉字娃娃又给我们送来了一些汉字,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
老师抽查,指名读这此字。
把静态的画面变成运动态的活动,在游戏中进行识字,不下达指标,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主识字的乐趣。鼓励学生识字才干。
五、布置作业(5)
抄写P26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训练目标】
1、将同学们在本组学习中开展的“走进田园”“走进乡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与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2、借助本组课文学习中积累的丰富语言,以及从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田园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等思想感情真实清楚地表现出来。
3、注意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
4、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修改的习惯。
【训练重难点】
1、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感受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2、培养独立习作与修改成文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在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开展一次“走进田园”“走进乡村”“走进大自然”郊游踏青或农家生活实践活动,并要做好活动记录。
2、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搜集相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
3、课外阅读一些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优秀篇章,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唤醒
1、谈话引领:
在本单元里,我们一起去拜访了朴素、恬静的乡下人家,欣赏到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陶醉于雍容华贵的郁金香;漫步在乡间田野,聆听到欢快、柔美的麦哨……当我们沉浸在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意境之中,被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深深吸引时,我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对乡村生活产生无尽的向往……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用心聆听这样的一首歌──
2、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大家随着音乐的旋律在头脑中展开想象:
在大家用心聆听和想象之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联想到了写什么?
生1:我仿佛看见了乡间田野碧绿的庄稼、金黄的菜花、袅袅的炊烟、清澈的小河。
生2:我仿佛正穿行在田间小路,在春光中、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生3:我仿佛已经回到了乡下老家,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爷爷奶奶身旁,回忆起和农村小伙伴们一起快乐的日子。
……
二、情景再现
1、承接引领:
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让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五彩斑斓的童年世界,眼前也浮现出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乡下农家美景。相信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学习实践中都一定满载而归吧,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放飞思索,重温学习时间中那一段快乐的时光,充分展示你们的实践成果吧。
2、分小组交流展示介绍自己“走进乡村”“走进田园”“走进大自然”的成果:
(交流要点:A、将自己搜集的有关此次活动的照片展示,向同学具体介绍农村的自然风光。B、讲述一个自己在农村生活或者本次活动中经历的真实故事。C、将你从农家搜集到的某个物品、学到的某种技术或实物如蝈蝈笼子等详细介绍。D、朗读自己活动阶段中写下的精彩日记。)
3、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条理、说清重点、纠正语病等)请同学认真聆听后,有针对性地发表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三、积累构思
(教师引语:你们的经历、你们的发现、你们的搜集无疑是你们学习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在享受活动的快乐后,不妨用精妙的文笔把它们记录和描绘下来,然后我们互相交换阅读,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精彩,并积累更多的习作经验。本单元学习,你们的语言积累也一定收获多多,我们首先来比一比谁的积累更丰富。)
1、小组交流:你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积累的有(以背诵方式汇报交流)
优美的词语(重点是成语)有:
优美生动的语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交流:通过课外阅读搜集到的
⑴ 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词语有:
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叙述生活事件的词语有:
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描写农民精神面貌的词语有:
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融入构思:
⑴ 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你打算选择哪方面材料写,写的顺序,写作的意图和重点有什么计划,请同学们参谋参谋。
⑵ 教师点名交流,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计划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积累的优美词句,计划运用哪些词句。并简要说说运用的原因。
四、课堂练笔
1、为了检验自己是否能奖构思的重点清楚的表达出来,请同学们选取计划将要重点描写或者讲述的一个精彩场面片断写下来。(如一段田园景色、一个劳动场面等)并要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语或者句子。
2、学生课堂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评析
1、点名请三位(优中差各一)同学宣读习作片段,其余同学听后评价,提修改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标准:语句是否通顺明白;描写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明确,突出;运用的优美语句是否恰当:你觉得如何修改。)
2、按老师引导的评价要求,开展小组互动评价。(全员参与,取长补短。)
六、动笔成文
在听取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后,按照本次习作要求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七、朗读评改
1、将自己写好的习作稿认真朗读,及时发现错误,自主修改。
2、将习作再读给同桌或信任的好伙伴听,一边读,一边改。
3、将自己和同学帮助修改后的习作抄写誊正。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目标
⒈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世界”等词语。
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⒋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课,激发兴趣
⒈谜语:不是吃的,必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到,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⒉从谜语中,我们知道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可是太阳究竟有多大?离我们有多远?它的热度有多高?它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没有它就没有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1课太阳。这是一篇说明文(科普短文),就给我们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科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意:“氏”读shì;“兽”读sh?u;“殖”读zhí;“蔬”读shū;“较”读jiào。
⒉出示生字新词,多种形式检查认读。
⒊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找出课文的中心段、中心句。 读后交流: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的中心段为最后一段,中心句为最后一句。
⒋理清文章思路
①学生阅读后归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
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
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气象)的关系。
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气温)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
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②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段(1-3):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远”“大”“热”。
第二段(4-8):讲太阳和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师:课文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楚,共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即“远”“大”“热”,一是说明太阳与地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离我们又很远,所以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当的光明和温暖。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自然连接,这个句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作业布置
⒈朗读课文。
⒉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⒉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语言优美,文字流畅。可以出示一些句子,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表达应有的感情。例如:
(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有”后面稍作停顿,读“这么”这个词时语气可稍重些,之后语气稍变,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古时候,??”,读到“10个”“寸草不生”时,语气可稍微加重。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太阳”之后要适当停顿;“但是”要读得重些,读后停顿一下;“很远很远”和“非常”要读得重些。
(3)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一句话”“没有”“美丽可爱”等词要读得重些,慢些,表示肯定的语气。
⒉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氏”不要写成“氐”字,“抵”字的右边是“氐”不是“氏”,“疗”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庄”字不要写成“压”,也不要多一点。
⒊学、生书写。
三、布置作业
⒈抄写生词。
⒉朗读自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课
⒈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⒉巩固生词。
二、朗读感悟
⒈探究第一段
⑴读悟第一自然段:远
①《后羿射日》放在开头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神话故事,原来是用来赞扬后羿为人们做好事的。课文开头引用,是为了引出太阳离地球很远这个知识。)注:传说的人们口头流传的,所以有虚构和夸张的因素,那么传说不一定真实。 ②那么,“射日”的传说可信吗?为什么?从课文中哪些具体描写说明太阳离我们远?(其实,太阳离我们??箭哪能射得到呢?)给“其实”换个词?(实际上)“其实”表转折,有传说转向事实。否定传说,强调远。
③作者运用什么说明介绍太阳的“远”的呢?
A.列数字(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如,“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用数字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十分准确。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只能给人笼统模糊的印象。
B.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如,“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很容易理解。
C.最后一句用反问句强调太阳的“远”。
④小结:这一自然段,突出了“远”这一特点,这是位置特点。 ⑵读悟第二自然段:大
①第一句话中的“它并不大”与“它大得很”这不是矛盾吗?那个词把这两层意思连起来?(实际上)相当于上一节中的那个词?(其实,表转折。) ②第二句话向我们解释什么?(解释那么大的太阳为什么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这不仅说明太阳很大,而且对第一自然段讲得太阳离我们很远,作了补充说明。“因为??所以??”因果关系。)
③作者运用什么说明介绍太阳的“大”的呢?
A.比较说明:如,“??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看似“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列数字:“130万个地球”突出太阳体积之大。
④小结:这一自然段,突出了“大”这一特点,这是体积特点。 ⑶读悟第三自然段:热
①第一句用的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太阳比作大火球,“大火球”,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反映出来了。)
②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③作者运用什么说明介绍太阳的“大”的呢?
A.列数字:6000°C;2500倍。
B.作比较:“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 作比较。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太阳的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很容易理解。
C.比喻说明: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大火球”作比,形象地说明太阳的状态。
D.假设说明:
④小结:太阳温度这么高,为什么不会把地球上的东西烧焦呢?这与太阳的远之间又有联系。这一自然段,突出了“热”这一特点,这是温度特点。 ⑷第一段读后总结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太阳的“位置”“体积”“温度”三个方面介绍太阳的自身特点,介绍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假设、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教你学一招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看图,按图序,有想象地讲小东西的故事。
2能跟着老师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一共有8句话,初步知道自然段的标志。
3认识"蛋壳、几步、太暗了、又大又亮"这四个词,会写"东、西、几"这3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咱们一(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双双小眼睛看着老师。
一揭示课题。
1老师让你们看一样东西。展示课件:一个蛋滚出来!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蛋。
2出示"蛋"字。(在蛋的中间)。
师:这是什么蛋?
生:鸡蛋。
生:鸭蛋。
生:恐龙蛋。(教师及时表扬)
3师:外面硬硬的是什么呀?展示课件:蛋壳一闪一闪。出示"蛋壳"两个字。
4指名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拿着蛋,靠近学生的耳朵,让学生听听蛋里面有什么。
师:里面是什么呀?里面好像有声音哎!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自然地自问自答。有一个小东西,住在蛋壳里。他觉得这个家太小太暗了。
师:里面有什么?
生:里面有个小东西。出示"小东西"。
3师:故事里讲了小东西什么事啊?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挤了。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暗太闷了
师:小东西,扭了扭身子,蛋破了!他抬起头来,外面又大又亮。他站起来,摇摇晃
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这故事有趣不有趣啊!
三看图把握故事。
1师:老师把这个故事画成了图画。出示课件图。
哦,我把顺序搞错了,谁愿意来帮帮忙啊?
学生说,教师给每幅图按顺序标上序号!
教师和学生一起拖动鼠标调整顺序。
2为什么要这样排?
3看图讲故事。
四学习课文。
(一)
1课件出示第一段。
师:谁会读?指名读。
(表扬:没开始学,你就读得这么好,真不简单。我也来试试,和你比一比。)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谁也像老师一样读一读,超过老师。
3指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
4课件将"蛋壳"这个词变红。问:这个词认识不认识?指名读。
5课件将"太小太暗"这个词变红。问:这词认识吗?指名读。把握"暗"的读音。
6两句话连起来会不会读?先学生自由准备,再个别读,然后齐读。
7如果你住在这个蛋里,觉得怎么样?(学生说话训练。)
8你说这个"太小太暗",该怎么读?指名读。连起来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一评。
(二)
1课件出示第二段1、2两句。(咱们比一比,谁读得好!)指名读。(俞老师向你学习,
也来读一读。)再指名读。
2理解"扭一扭"。
师: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也把身子扭一扭,就会读好了。
学生边读边做"扭一扭"这个动作。课件将"扭一扭"变红。
师自然地引出"啊!蛋破了。"
3课件出示第三句话。
师:你说,它从蛋壳里出来,看到了什么?
生:它看到了蓝天、白白的云,还有太阳。
生:它还看到了飞翔的小鸟,红红的小花,绿率副的草地。
……
师:它看到了很多从来也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4指名读。
5蛋壳里面怎么样的?课文中有一个词。你找一找,能不能找到。
学生找。"太小太暗"
6蛋壳外面是怎么样的?学生再找一找。
"又大又亮"和哪个词刚好相反?齐读这两个词。
7"太小太暗",它不喜欢的,你把它读出来。
"又大又亮",读出喜欢来。
8课件出示第四句。
教师读。
9它出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练习说话)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会走路的小东西。
师:它会走路了,挺奇怪,挺有趣的`。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
10教师范读。
11齐读这句话。"几步"、"摇摇晃晃"这两个词变红。
四整体认读词语。
1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读,不认识的字互相学一学。教师巡视。(听好,你就是小老师哟。)
2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要来考考你。
(课件将课文去掉,剩下红色的词语。)
3这些词语,你会不会读。
蛋壳太小太暗扭一扭
又大又亮摇摇晃晃几步
(教师教鞭一指,马上拿掉。)学生读。
4指名轮读。
5师:课文中有这么多的句子,请你一句一句读下去,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出喜欢来。(你喜欢两句的也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6指名读。师: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第一句。(学生读)
生:我全部喜欢。(学生读)
小东西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师:我也都喜欢。
7生读:他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师:读得真好,向他学习。现在你就是小东西,配上动作,也来感受感受。
四看图说话。
1小东西真的来了。你看!展示课件。
2师:你看看图,说一说,你能不能把我们今天学过的词用进去!
学生准备。
3指名学生说。
五教写生字。
1指字读。
2逐字指导书写。
"东"与"陈"比较。"东"与"车"比较。
指导写"西"。"几"自己写,教师巡视。
3学生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上册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