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关于可贵的亲情与友情的主题中的第三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作品。课文描述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托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故事里有孩子对母亲的爱,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有人类对动物的爱,还有对素不相识的人的爱,整个童话故事颂扬了托尔斯泰一贯主张的博爱。文中没有描写小姑娘的语言,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已印入我们内心,那神奇的想象更令人浮想联翩,使人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童话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4、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出示课件)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让我们产生了许多美妙的遐想。在夜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我们称它们为北斗七星,(出示课件)北斗七星与周围的星星一起组成了大熊星座。(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在这七颗亮晶晶的星星背后有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它就是来自大文豪托尔斯泰笔下的《七颗钻石》(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2、出示课题,齐读质疑。
师:看了这课题,你想说些什么?你见过钻石吗?钻石是什么样的?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听课文范读(出示动画视频)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出示课件)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课后生字表或读准字音。再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检查反馈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钻石 焦渴 水罐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咽唾沫
涌出 新鲜 一瞬间 绊倒 凑上去 端端正正 大旱灾 小姑娘 忍不住 竟然
(1)指名认读,指出容易读错的字音(课件出示相应的词语,学生纠正的生字用红色)
重点指导:A、一瞬间的瞬是翘舌音
B、竟 、匆 、涌是后鼻音
C、 咽唾沫的沫是轻声
(2)理解词语:一瞬间
师:(一瞬间)它是表示时间长呢还是表示时间短?(短)那么这个词语在课文的哪个句子中呢?(课件出示句子: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你能说出一瞬间的近义词吗?(一转眼 一眨眼 一刹那 转眼间 霎时间)
(3)理解竟的意思(没想到)
(4)唾沫的沫是轻声
(课件出示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师:你们真厉害,不仅能读准字音,而且能通过换词语或读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让老师忍不住想夸你们啊!是的,同一个意思啊
语文教案 篇2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
(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回声是指声音在向远处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的现象时,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0.1s,回声将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因此利用人耳听的这种特点可以实现回声测距。在计算障碍物的距离时,由于人(或者人附近的物体)发出的原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等于回声返回到人耳的时间,利用人听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除以2得到原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再利用专用的公式,即可算出人体到障碍物的距离。一般可以通过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潜水艇的远近、前方山崖的距离等。
语文教案 篇3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重难点、关键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区分‘描、瞄、喵、猫、锚”这5个形声宇的异同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学会1个;偏旁。
2.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具准备
会转动的字盘和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字卡)苗,这是什么字?齐读两遍。
2.“苗”能跟许多部首作朋友呢,我们快去看看。
二、学习形声字
1.(出示字盘)看一看,“苗”跟哪些偏旁部首作朋友了啦?
(芎、韦、口、目、宁)。
2.组合后的字都有“苗”这一部分,读音也跟‘苗”相同或相近,“苗”是声旁,“孑、韦、口、宁、目”就是形旁,表示与字的意思有关的,“描、瞄、喵、猫、锚”都是形声字。
3.学习“苗”。
(1)“苗”的偏旁是什么?你想想这与什么有关?
(2)你们见过什么植物的苗?
(3)读准字音。
(4)能为它组组词吗?
4.学习“描”。
(1)“描”为什么用提手旁?
(2)谁能给“描”扩扩词?
(3)齐读生字两遍。
5.学习“瞄”。
(1)读一读字音。
(2)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3)读一读“瞄准”。这里“准”是翘舌音。
6.学习“喵”。
(1)“喵”谁会读?这种声音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2)为什么是口字旁呢?
7.学习“猫”。
(1)“猫”的偏旁是什么?这与什么有关?
(2)读准字音,齐读词两遍。
8.学习“锚”。
(1)你们见过铁锚吗?(出示挂图)看,轮船停泊时,用来稳定轮船的,一端上
有两个带钩的爪儿。想想看,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呢?
(2)读一读词语,指读,齐读。
三、巩固练习
1.转动字盘,分成组来认读。
2.开火车读拼成的形声字,分别组词。
3.总结。
通过对这5个形声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形声字的特点,老师这儿还有首小
儿歌,专门来介绍形声字的。
“学习形声字,辨别要仔细。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掌握规律性,困难变
容易”。
4.学生念儿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说话练习
1.你能用书上这6个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2.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苗、猫、铁、描、准”,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
2.指导。
“苗”:“仆”的横要比“田”略宽,字形才能美观。
‘猫、描”:左窄右宽,右旁“仆”的“一”要收,不能超过“田”,这样整个字看起来
才能美观。
“铁”:最后两笔竖撇和撩要分开,整个宇才得舒展。
“准”: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的生字词,巩固学过的生字,并能分辨几个形近音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转动字盘,让学生读字组词。
2.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声字的?
3.齐读书上的词语。
4.我们书上把有些形声字还编成儿歌呢?快读读吧。
二、学习儿歌
L教师范读这首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师生纠正。
(相机出示)瓜”,读翘舌音。“两”:是边音。
“停”: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两、偏、淆”,都有三拼音节。
4.指导朗读.
(1)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儿歌呢?
(2)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懂得了什么?
5.指导背诵。
(1)谁能背得准,背得快?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比赛背。齐背。
三、学习生字
1.读准“两、脚,停,英、偏”的字音.
2.自学课后的笔顺表,并描下来.
3.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脚’:是“月字旁’.以前古人写“月”时与“肉”有关,因此人体上的大多数器
官都带有月字旁.
4.指导写字。
“两”:里面的“从”应分别写在竖中线两旁。
“脚”,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窄些、紧凑些,中间的“去’与左边的“月”略微提升
点,右边的“p’与中间的“去”的第三笔持平。
‘英”:中间的“曰’要写扁些,下面的“一’要写得最宽。
5.教师边指导边示范书写., ·
6.学生描虹、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总结】
《识字4》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驰”、“池”、“他”、“地”;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谜歌和4幅图。字谜歌就像一首诗,每一句不仅捉住了谜底“也”,又分别引出了新字――“驰”、“池”、“他”、“地”。四幅插图直观再现了字谜的各句意思。图文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字谜,还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中的词语。转盘图,字谜歌,插图互相联系,让识字变得趣味无穷。
根据上述特点,在教学时,我把转盘图搬到黑板上,随着我手指“也”的`转动,孩子们大声高呼“转、转、转,停!”当指针一指到所对应的偏旁部首时,孩子们马上读出他们组合的生字,兴趣非常深厚,而且还乐此不疲,几个生字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已全部掌握,难怪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次简单好玩的游戏能让孩子们如此投入,这是课前没有想到的。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们在学前班的课题实验,大量的识字对于学习一年级的教材一点也不难。
在学习字谜歌时,我首先让他们猜字,可能是前面的识字做得好,孩子们对几个字的理解非常透彻,所以当我的谜面一说出来,他们马上就能猜出是“也”字。接下是指导孩子们把这首字谜歌(其实是一首诗)读好,既不要读成顺口溜,也不要顿读或者拖腔唱读。要读出韵味,读出谜面猜谜底的情趣,在诵读中培养感悟。经过师生接读,指名朗读,小组赛读等孩子们能马上背出这首字谜歌。
最后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学写生字,本课生字量较大,共10个,其中“驰”、“塘”、“养”、“奔”等字都比较难写,在教学时我尽量把每个字编成小故事或者小儿歌的方式,同时还启发孩子们自己思考去识记。比如“养”字有的孩子就是这样记的,有一头羊它很奇怪,长了两条尾巴,它的主人就找了两根棍子把两条尾巴分开了。呵呵,无论孩子们怎么编,我都给予鼓励和大力的赞赏,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深厚。再加上当堂完成书写,因此,从听写掌握情况看孩子们还是掌握挺好的。
虽然两节课连着上完,但感觉很轻松愉悦,从孩子们的脸上也能感知他们是快乐的。看来,要想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并且还要找到调动孩子兴趣的激发点。
语文教案 篇5
教师活动:
课前引导学生一起活动。
谈话:动物王国里,每年都要评选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今年的大会,狮子大王要求青蛙前去参加,因为它是“保护庄稼好卫兵”。要过三关
第一关:我会读
1.教师示范朗读幻灯片显示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师评不错)。
3.学生自读会认字,学生单独朗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规范。引导有关后鼻音的朗读。“眼”字的第三声是否可以更准确?学生开火车拼读生字词语。生读“事情”,纠正学生的发音。评价。教师领读易错读音。学生齐读生字词。
4.小结:我们已经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我会认
1.出示词语,个别认读:清水晴朗庄稼卫兵眼睛保护害虫事情
2.出示生字朋友:庄稼兵晴睛害情卫护清眼
师:请读出生字和偏旁。
3.这么多生字你是怎样记住的?小组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4.交流汇报: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生1:加一加的方法记“护”。
师:你能手一句话说话吗?
师:刚才大家用了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护的,你还会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哪些字?
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晴、睛稼……”。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换偏旁的方法。
师:还有谁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其他字?
生:护……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我用猜字谜的方法,如“护……”
师:真好!老师出一个让你们猜一猜:广阔的土地……
5.指导识字:同学们,老师也有一个方法(出示基本字带生字)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
生:韵母相同
生:都带“青”。
师:老师编了个顺口溜:有水就是“清”……
师:大家一起来读:
评:自主识字与指导识字相结合。
6.小结:我人识字方法有加一加,还有编顺口溜。
我会填:
1.出示题目:
青睛请清晴蜻情
1)这条小河的水很(清)。
2)池塘里有一只小(青)蛙。
3)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
4)(蜻)蜓和蝴蝶在花丛中飞。
5)同学们要注意保护眼(睛)。
6)我的心(情)真愉快。
7)(请)天天喝茶。
2.练习:填写带“包”的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给你一个大红花(让学生说说填填)
第三关:我会写:
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求有八个字既要会读,也要求会写,齐读。
2. 认准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请你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哪些地方,哪些笔画?
(结合课件演示笔顺和书空。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
5.同桌交换检查。
师:同学们你们想当小老师吗?写好后同桌交换检查一下。如果写得好的话画一朵小红花。
6.指导写剩下的字:卫、眼……
7.小结。
总结全课:
师:同学们,小青蛙……,你们喜欢青蛙吗?请带着对青蛙的感情读一读(课文)。男生读、女生读。
师:如果能配上动作读就更好了。个别读、同桌互相拍手读
师: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
生:青蛙是庄稼的好卫兵;
生: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老师也找到了了一些小资料(揭示资料)。
师:青蛙已经来到了动物王国表彰会的会场,……来了……也来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受到表彰?
师:小些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作业:(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背诵全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我校四步导学模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师:收集有关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情系三峡》为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畅谈对三峡景观的所见所闻及感受,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评价总结(简单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二期工程6年(1998-20xx年),三期工程6年(20xx一20xx年)。长江三峡工程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的优美风光。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
三、预习检测。(见课件)
给加点字注音。
作者及作品介绍。(学生先说,再让生补充,师生明确。)
三峡有关知识补充。(重点了解三峡景点风光)
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语: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下面听《三峡》课文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
学生自由出声读,读通顺、流利。
指名读、集体读,声情并茂。
交流探究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本文四层分四大组完成,每大组一层;每组四人一小组分工明确,合作交流讨论,理解重点字词,疏通层意,疑难问题提出来,班上共同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活动。
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全文可分四层,每层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掌握每层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不会的组内其他成员补充,师生简单分析每层写景特点,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或补充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畅谈收获
课文内容小结及主旨理解。(见课件板书)
生各抒己见,班级交流,师生明确。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师生朗读,试背课文。
老师要教学生背书技巧,按课文内容、写景特点理解记忆。老师范背(师按作者写作思路、写景顺序及景色特点边讲边背),学生试背。5分钟后让学生背,集体背。(80%学生应背过)
巩固拓展
拓展延伸。
1、搜集相关图片资料,了解三峡风光及现状。
过渡语:同学们学了三峡,初步感觉这里景色怎么样?生答好。有机会想不想去三峡旅游?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先了解一下三峡的风光图片及三峡的'现状。 2、积累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让学生先说,老师归纳。师生交流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
【多媒体展示】 有关三峡的诗句
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
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⑥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⑦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欣赏歌曲《三峡情》,结束全文。
结束语:同学们,三峡风光壮丽,大家长大后都想去看看,那么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知识,将来才有机会去观光旅游,到那时三峡的景色会更美。
推荐作业:
必做题:默写全文。
选做题:假如你是导游,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下三峡的风光。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三峡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