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6 12:18:1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郊游,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3、教师弹奏,学生全体起立唱歌踏步。

  4、好了,我们来到了一片青草地。(贴小朋友的图)

  (1)小朋友,快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认真看黑板上的图,说清图意。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朗读,把小池塘的美读出来吗?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谁来说说看?

  (4)指名读课文。并把相对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5)美丽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刘老师让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谁想来展示展示?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贴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说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现在的小池塘美吗?对呀,引读“美丽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2)齐读课文。

  6、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要离开小池塘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池塘说些什么呢?

  7、在我们伟大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你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师《欲速则不达》,看了这个题目,你猜一猜,题目是什么意思。

  (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2、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题)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根据你提出的问题,预习课文,从课文重看看能否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语。

  3、读了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学习

  (一)分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1、齐景公为什么要火速往回赶?

  2、齐景公是怎样往回赶的?

  3、齐景公会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4、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的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

  五、作业

  搜集生活中有哪些事是欲速则不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与《挑山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深化认识。

  (一)再读《挑山工》,讨论:

  1、挑山工为什么不像游人一样走直线?

  2、难道他们不知道走折尺形路线比游人走直线路程要长一倍吗?

  (二)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1、练习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欲速则不达。

  三、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

  1、熟读译文。

  2、熟读古文。

  3、古文译文对照读,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4、播放《欲速则不达》之二的flash,教育学生欲速则不达的另一种意思。

  四、作业

  课后搜集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若有读不懂得课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进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在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美的同时品味文章借助人物内心独白直接抒发情感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3. 朗读品味课文语言,理解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 学习体会主人公热爱生活,面对挫折毫不气馁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重点词句的感情色彩,领会人物内心情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主人公热爱生活,面对挫折毫不气馁的积极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 词语积累

  ①注音:胳膊 钦佩 嘟 缥缈 碾 怅惘 坎坷 叽叽啾啾 ②释义:缥缈钦佩 怅惘坎坷

  2. 查阅有关张海迪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说到身残志坚,面对挫折毫不气馁,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的人物,我们一定会想到张海迪,每每听到她的事迹,总会被她的顽强所打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海迪的童年和少年生活。

  (二) 整体把握课文

  1. 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答:全文以“吹口哨”为线索。具体写了一个瘫痪在床的小女孩在百无聊赖之际恳求妈妈教自己吹口哨,她将自己诸多的情感寄托在忧伤的口哨中。吹口哨让她找到了快乐,学会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谱写出一曲无限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生命强者的赞歌。

  2. 根据时间顺序,对文章进行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6):记叙了童年时,妈妈教病中的“我”学吹口哨。

  第二部分(7~10):记叙了“我”在口哨声中度过了乐忧参半的少女时代生活。

  第三部分(11、12):记叙了三十多年以后,“我”在病床上回忆往事及当时的感受。

  (三) 深入理解课文

  1. 文中的“少女”为什么选择“吹口哨”?你能理解她的心情吗?

  答:因为病痛的`折磨,她不得不久卧病床,不能动弹,不能做任何动作。在百无聊赖中,她只能以学吹口哨来排遣内心的孤寂,渴望能有好转;同时,通过吹口哨,她找到了快乐,学会了坚强地面对生活。文中的“少女”身处病痛折磨之中,仍能想到以吹口哨来减轻病痛。这是文章的主旨。

  2.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尤其是写景十分出色,找出这些环境描写,并讨论体会其对描写人物的作用。

  答:总体来说,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渲染气氛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中多次提到窗外的小树,叽叽啾啾唱着歌的小鸟,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绿色小树,自由自在的小鸟激发起“我”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我”勇敢地活下去,自强不息。

  (3.文中多处写到小鸟,请把这些文字找出来,说说作者写他们的原因。)

  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小鸟一样自由,这是“我”内心的渴望,它激发“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促使“我”能坚强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

  4.吹口哨给少女带来了欢乐,但是她是不是从此再也没有烦恼了?

  答:不是,有时候她也会伤感、流泪。

  5. 少女吹的苏联歌曲是一首怎样的歌曲,让她涌出了泪水?

  答:这首歌曲表达的是少女纯洁、美好的情愫,她也追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实对她太残酷,理想与现实反差是多么的强烈,所以她伤感地流下了泪水。

  6. 文中有多处一语双关,寓意深刻的语句,试分析。

  (1) 木轮椅碾过乡村土路的坎坷和泥泞,我告别了少女时代。

  答:此句照应第七段首句,是作者对少女时代生活的总结,在文中有承上启下作用。“坎坷和泥泞”不仅真实地写出了当时乡村泥路的情况,更是暗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艰辛。

  (2) 不知不觉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这是多么漫长的一支歌啊。

  答:把三十多年来与病痛如影随形的人生比作一支漫长的歌,病痛折磨了自己三十多年,自己与病魔斗争了三十多年,往后的日子也会一如既往。此句表达了“我”渴望康复以及面对病痛的怅惘和遗憾。

  (3) 我很想吹口哨,吹那支悠长缥缈的歌??

  答:“悠长缥缈的歌”比喻时时有病痛侵袭的人生之路。当时吹口哨的一个愿望是“吹着口哨病就好了”,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缥缈”的梦,因为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躺在病床上和病魔作斗争,多么“悠长”,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吹口哨,还是不放弃梦想,多么热爱生活,自强的海迪啊!

  (四) 拓展与作业

  你从张海迪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者是启音部二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玩画画,他们对各种绘画材料充满好奇。让他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体验美术媒材的特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引导他们创造性地使用因此并不陌生,只是没有专门的研究制作过。其实学生对剪纸拼贴的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他们大都比较大胆,创作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只不过他们在色彩的处理,构图的安排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

  1按照学生能力分组:

  A组学生6人,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的纸和笔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前阶段学习过简单儿童画。运用剪刀的熟练度是缺乏的,所以,本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地探索研究,尝试自主地完成课堂任务,并能熟练掌握运用剪刀的方法。

  B组学生6能够有目的用蜡笔涂色,但构图的大小,控制的不到位,作业显得凌乱,对于运用剪刀的方法基本不会,通过本节课能鼓励学生学会用剪刀剪,并能完成本课任务。

  重点:让学生能自主绘画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鱼儿,提高学生的创

  造能力,并能设计鱼身上的不同花纹。

  难点:让学生用剪刀剪出鱼身上的花纹,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教师:课题道具,学生用纸(A4纸,彩色纸),海底世界,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水彩笔,

  学生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生:鱼

  生:头、身体、尾巴、、、、、、

  生:鱼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

  生:xx

  生:xx

  生: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师:那有谁知道鱼儿是有哪些部位组成的呢?

  师:鱼是有头、身体、尾巴组成的,那鱼的头上有什么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现鱼身体的两边还有什么呢?

  师:想我们一样是用手来游泳的,它们的名字叫鱼鳍,没有了鱼鳍,小鱼就游不动啦!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海底世界到底有什么样子的小鱼呢?

  师:这里有长长的菱形的鱼,这里有三角形的鱼,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呢?我请举手的同学来说一说。

  师:海底世界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鱼儿,现在同学们睁大眼睛来看一看,老师在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师:老师家里有切菜的刀,每天都要用它来切东西,现在老师就想把它变成一条可爱的鱼,看好啦,加上小鱼的'鱼鳍,小鱼完成啦。师:老师用剪刀把小鱼的外形给剪出来,在用剪刀的时候,不可以随便剪刀别人,人后沿着画起来的边轻轻的剪下来。这样一条可爱的小鱼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啦。

  师: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怎么画一只漂亮的小鱼(贴课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画一条自己喜欢的小鱼的形状,要求是一只完整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少了鱼鳍,它就游不动咯。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中(二)教学新授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鱼了,可是每条小鱼生:、、、、、、身上都没有漂亮的花纹呢,那可怎么办呢?

  教授新课的创作要求,让学生学习制作过程更加完美。

  作品欣赏师:老师这里有四条不一样形状的小鱼,他们也没有漂亮的花纹,可是呀,老生:、、、、、、师喜欢自己给小鱼贴上颜色漂亮的,形状不一样的花纹,这样才好看。

  生:xx

  (三)作品欣赏

  师:我的小鱼真漂亮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别的小朋友怎么打扮自己漂亮的小鱼。

  欣赏和分析作品,输送艺术信息,增加交流,激发学生表现创造的欲望,为下一步制作做好情感的铺垫。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情绪,鼓励学生开放手脚,大胆表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二、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四、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

  [课时准备]

  第一课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

  △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关于《猫》的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