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8 08:49:4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大全(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第五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人间仙境庐山胜景.

  《绝句》是黄鹂、白鹭、千秋雪和万里船构成的一副泼墨山水画。

  《雷雨》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一场雷雨从酝酿、洒落到停歇的自然丽景。《最大的“书”》是一次野外勘探考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传统保留课文,以诗歌的语言向孩子们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

  语文园地五》中有《节气歌》、《奇妙的动物世界》、“宽带网”中更有有趣的`食虫植物等。

  整个一组教材“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无奇不有。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要过度张扬。因为本组教材比较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演绎,但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教材施教的对象毕竟是二年级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授课时间:14课时

  《望庐山瀑布》2课时

  《绝句》2课时

  《雷雨》2课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语文园地五》3课时教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初步把握本课所介绍的各种纸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到人类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纸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

  理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生日歌》,学生拍手跟唱。

  (师戴头饰):今天是我——纸奶奶1898岁的生日。我生于东汉时期,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我。我的诞生结束了龟板、竹简、丝帛等笨重、昂贵的用纸年代。从此,我的名字在世界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都知道我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今天,我的子孙们都会来为我祝寿,可我不要蛋糕,也不要礼物,你们猜猜我要什么?(要他们汇报自己学到的本领)

  2、(摘下头饰):你们想去参加纸奶奶这个特殊的生日会吗?(点击出示:11*纸奶奶的生日)齐读课题。

  3、不过,纸奶奶有一个要求,要通过了两关考试,才能去。

  二、实践体验,闯关感悟

  (一)、词语关

  读下面的词语。(齐读、小组开火车读)

  蔡伦水煮恭恭敬敬消毒书刊纸壶

  速溶纸搅拌手帕

  祝贺大家顺利通过第一关,现在进入第二关。点击出示:

  (二)、填表关

  认真读课文,按要求填表。

  1、你们会填吗?(会或不会,如果“会!”可让会的试填,发现问题后师指导填表。)

  ①请同学们翻开P51,齐读第三自然段,这段介绍什么纸?(点击出示避水纸)

  ②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请划出最能反映它特点和作用的句子或词语回答。(不怕水、浸、泡、煮)

  (雨衣、游泳衣)师点击。

  ③小结学法。

  刚才用先读课文,看介绍什么纸,再划出最能体现它特点和作用的句子或词语的方法填表。

  2、自主阅读,感悟体验

  ①现在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选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去读,边读边想边划,找出纸的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同学议一议,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学生汇报,师点击出示表格内容。

  你喜欢什么纸?请有感情地读出有关段落,再说出最能体现它特点和作用的句子或重点词。

  (师注意表扬:并从学生回答中引导、归纳、升华)

  ③纸奶奶和它的子孙比,谁的本领大?在比中理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的意思。

  再次祝贺你们顺利过关,走!咱们一起去参加纸奶奶的生日聚会吧。(点击,播放生日歌)同学们,你们愿意上来演一演吗?

  三、角色体验,升华情感

  1、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各种纸和纸奶奶,其余同学当评委。

  演得真棒(带头鼓掌)

  2、同学评议谁演得好,好在哪?

  四、大胆想象,激发创新

  1、(师戴上头饰):今天的生日,奶奶太高兴了。刚才我的子孙还说明年要学到更大的本领来向我汇报呢!你们说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能)(点击课件)出示:那么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你们还能发明什么纸呢?仿照《纸奶奶的生日》一文,把它的特点和作用讲清楚!

  2、学生汇报。

  3、小结:还有这么多人要说,真是一个比一个棒,一代比一代强。奶奶太高兴了,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五、拓展训练,体验创造

  孩子们,请回去把你们的想法模仿书上的介绍方法写下来,明天再寄给纸奶奶好吗?(点击音乐《难忘今宵》,在歌声中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在理解、品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悟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关注《史记》,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第二、三自然段,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

  班级姓名评价

  一、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习生字和生词。

  发愤飞来横祸专心致志悲愤交加前无古人

  其它需要重点体会的词语:

  二、默读课文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思考:通过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你觉得司马迁是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积累

  1、查找关于司马迁的资料。

  2、读《史记》,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3、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像司马迁那样发奋成功人的事迹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追随着历史的脚步,回到两千年前的西汉,去感受一位伟大灵魂给予我们的心灵震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指名学生读题目,质疑: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司马迁——司马,复姓,文学家,史学家。

  发愤——决心努力战胜了很多困难。

  史记——名篇巨著。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交流“自学提示”。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2、检查读课文。

  (1)小组内检查读课文。重点检查三、四号同学朗读,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读课文。随机抽取一个号。

  3、生字词交流。

  “耗”的读音“泰”下面不要写成“水”

  三、简练、准确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小组内交流拓展资料部分。

  组长掌握情况,并讨论。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标记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2、出示交流的问题:通过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你觉得司马迁是个怎样的人?

  二、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并确定汇报流程。

  2、全班交流。

  随机抽取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展示。

  教师点拨要点:a、他爱“史”。(这一点学生可能想不到,需要老师点拨)

  从第一自然段总结出司马迁爱“史”的三个原因:母亲河的熏陶、历史故事的感染、受父亲的`影响。

  b、不忘父托

  出示:第二自然段

  “每天”、“整理”等词语,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殷切期望和司马迁牢记父命的决心。

  c.教师简介: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他的头上,因为他替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被叛死刑,死刑的两种减免方式:一是交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宫刑。司马迁官小家贫,但不愿受辱,几次想到自杀,但想到逆境中成功的人,孔子、孙膑、屈原等人以及父亲的嘱托,于是有了信念,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

  就是这样一位史官,因为他仗义执言受到“宫刑”。

  他的头上。此时他心里是在做着怎样的斗争啊?

  (补充资料--“宫刑”)

  借“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提示学生想象司马迁在狱中受到哪些屈辱和困难?理解司马迁的信念坚定。

  d、“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e、抓住“一定”、“一定”、“尽力克制”、“全都埋在心底”等词语体会司马迁的坚强毅力,并指导学生朗读。

  f.52万字前无古人可以看出成就卓著,整整13年毕生的心血。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像司马迁似的人吗?(历史上逆境中而有所作为的例子:从前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2、选择《史记》中的一两个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学习乐园

  板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不忘父命

  忍辱负重

  坚持不懈

  生命铸就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前置性自学提示:

  课前:每人背一句读书名言并说出作者的姓名。

  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易读错的字:呼啸四处游历嘱托飞来横祸辩护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泪流满面酷刑耗尽毕生

  2、易写错的字:

  二、解释词语(写在书上)

  发愤飞来横祸专心致志悲愤交加前无古人耗尽毕生泪流满面

  其它需要重点体会的词语: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求:即全面又简洁)

  四、默读思考

  1、a:《史记》是一本怎样的书?(搜集资料,用简练语言概括。)b:用文章的一个词来评价这本书。——————。c:司马迁的生平资料

  2、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有三个原因列出来)

  3、司马迁是怎样发愤用生命写《史记》的?(找出相关语句,体会重点词语。)

  4、a:司马迁遭受飞来横祸的原因是什么?在书中画出来。搜集(李陵事件资料和宫刑资料)b:面对惨无人道的宫刑他会想些什么?会怎样做?c:观看课文插图体会他在竹简上写《史记》的不容易。(可结合资料)

  5、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的语句和资料来谈自己的理解。)

  6、a:鲁迅是怎样评价《史记》这本书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思)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

  7、a:从最后一段文字数字你体会到了什么?(13年是-----52万字是----谈体会)b:你还知道哪些像司马迁一样的人?

  8、司马迁走了他留下了前无古人的巨著,屈原走了,他留给后人一首千古绝唱《离骚》孔子走了,他留给后人一部————-;左丘明走了,他留给后人----;

  谈迁走了,他留给后人-----;------走了,留给后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

  2、认识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汉语的对仗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秀。

  2、认识本课中12组相对的词语和五个四字词语。

  【教具准备】

  1、收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给学习小组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老师发现课间你们都喜欢玩拍手游戏。我们就一起来玩吧!

  (课前玩游戏)

  谁能说出,游戏中山对什么?(水),朝霞对(夕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3(贴板书)的儿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对子呢!想学吗?

  二、师生合作,学习生字

  1、引导自学,读准字音:

  ⑴ 初读儿歌,感知全文。

  ① 老师带读:

  请大家翻开书36页,先请听老师读,会读的小朋友轻轻地跟着读。

  ② 愿意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⑵ 汇报交流:

  ① 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大家,读准难读的字音。

  这首儿歌里啊,还藏着许多生字呢!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提醒大家,读准难读的字音:

  翘舌音:(朝、霜)

  后鼻音:(杨、霜、蜂)

  声母是x:(秀、夕、霞)

  韵母是an:(千)

  平舌音、整体认读音节:(紫、雾)

  还有要提醒的吗?(蝶、碧、李)

  ② 开火车练读生字:

  现在,我们开火车把生字连起来读一读!

  (教师贴生字卡片于黑板)

  2、集中识字,认清字形:

  ⑴ 变魔术游戏,学认同部首生字:

  那这么多生字该怎么记呢?先来看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雾、霜、霞、蝶、蜂)

  象这样同部首的字,你们平时最喜欢用什么办法来记住他们呢?

  (变魔术)

  那就请小组长来当魔术师,带着同学变一变,说一说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学生活动、汇报)

  (课件重点指导识记霞)

  猜字谜、编字谜,学习部分生字。

  ① 猜字谜:

  朝、碧、杨

  下面,我们再玩个猜字谜游戏。你们看,这就是谜语,老师悄悄告诉你们,这些谜语的谜底,都在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中。动动脑筋,猜一猜。你猜出了哪一条?

  (学生猜字谜)(课件配合)

  (小王子,白又胖,坐在一块石头上就是碧)

  (十日十月就是朝)

  (操场上种着树,尘土不见了就是杨)

  ② 编字谜:

  千、李、夕、

  刚才,那两条字谜是李老师出字的。如果让你们来编字谜,愿意吗?那咱们就试试吧!看看选哪个字?就选千、李、夕吧。

  (贴卡片)(学生编字谜)(教师指导)

  (指导书写千)

  3、继续识字紫、秀,书写秀字:

  ⑴ 紫的教学:

  我们用猜字谜、编字谜的方法,又学会5个生字。只剩下两个生字啦。谁能给紫组个词?

  (紫色)

  找找,现在我们身边哪些东西是紫色的?我们吃的水果有哪些是紫色的?你见过哪些紫色的蔬菜?

  (指导语言训练)

  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许多紫色的东西,只要留心观察,你还能发现更多紫色的东西!下课后,大家还可以找一找,说一说!

  ⑵ 秀的教学:

  ① 就剩最后一个秀字了。谁有办法很快记住它?

  ② 指导书写:

  秀字上面的'禾字头该写得扁一些,下面部分的笔画笔顺很容易写错,咱们来书空:

  (出示课件)

  那在田字格中怎样才能写好秀字呢?谁来教李老师写?

  (学生、教师写)

  小朋友们教会老师写秀字了。你们肯定也会写,那就在田字格里写上一个秀字,开始吧!

  (注意自己的握笔姿势)

  (拿学生的字上展台共同评议)

  看看这个字与字头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结合板书讲评)

  秀字看起来很简单,要想写好还真不容易!请在田字格里再写上一个秀字,相信大家一定会写得更好!

  (教师再次指导书写)

  (再次拿同一个学生的字上讲台对比、评议)

  (这回他写得怎样?进步了。)

  认为自己第二次比第一次写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展示展示自己!大家都进步了!看来,只要看清每一个笔画的长短位置,认真书写,就能写好字!

  ③ 生字复习:

  13个生字,我们全都学完了。如果不看拼音,你们会读吗?咱们来试试(不看拼音读)。

  4、再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儿歌内容提问:

  ⑴ 学生自读课文,再次感知:

  现在,请大家再把儿歌读一读,相信会读得更好。

  (生读)

  都读懂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⑵ 出示五幅图帮助理解儿歌内容:

  ① 出示五幅图:

  瞧,这里有几幅图,找找儿歌中哪些对子写的是这几幅图?

  (万紫对千红、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蓝天对碧野、和风对细雨)

  再请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将对字隐去)

  对字这些词语,咱们平时经常把它们连在一块儿读,一起读。

  ② 看图说话,理解儿歌:

  这几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就请站起来大胆地告诉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师生互动解决问题,体会大自然美景)(其中山清水秀用学生查找的资料帮助理解)(鸟语花香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

  这么美的景色,老师也很喜欢,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把这些词美美地读一读,好吗?

  三、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自读全文:

  读得真好!读儿歌的时候啊,可别忘了,也要这么读。要不自己先试试好吗?

  (自读)

  能加快点速度吗?

  (齐读时师拍掌加速读)

  2、玩拍手游戏:

  要是把今天学的儿歌用到拍手游戏中,你们会吗?

  (师示范)

  (玩拍手游戏)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积累运用

  1、复习生字词:

  今天,我们读了这首儿歌,学了许多生字、新词。咱们再把它们读一读。

  (抽卡片)

  2、积累运用:

  儿歌中有许多有趣的对子。如果让你们自己也编些对子,愿意吗?我们来试试吧!

  (师生对口令编)

  编得好,你们也会编对子了,真不简单!

  下课后,同学们可以试着去编些对子,找些对子。下节课,咱们来交流交流新对子,把剩下的生字写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在头脑中形成总的印象。

  B、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

  C、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比较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培养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认了解生字、解词进行基础认知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

  玲珑(líng)潇洒(xiāo)袅袅(niǎo)情绪(xù)

  短促(c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

  秭归(zǐ)壑(hè)耸立(sǒng)蔚蓝(wèi)

  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堆(yàn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二、导入:

  导入课题切入课件

  三、探究学习(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附:文章结构提纲

  四、作业布置

  课件展示《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二、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四、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阅读拓展》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过程与方法:情境设置法、品读法、讨论法、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再用笔和纸来写信了,改为发电子邮件,甚至实时地通过QQ或MSN等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你可能想像不到,在过去,邮局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传递信件的。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余秋雨笔下的《信客》,一方面,能够了解过去的信息沟通方式,另一方面,这是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受到诚信的教育。

  二、了解背景,拜访作者。

  1、关于信客:本文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 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2、关于作者: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 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三、自学生疑,字词注音。

  现在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文章中需要掌握的 字词、多音字,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字词注音。

  嫉妒(jídù ) è(噩)耗 猝然(cù) jì(伎俩) 昏厥(jué) 连声nu nu (诺诺) 文绉绉(zhōu) 颠 pèi(沛) 吊唁(yàn) 焦 zhuó(灼) 诘问(jié) 时 máo(髦) 唏嘘 (xīxū)

  2、词义。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噩耗: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

  文绉绉:形 容人的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四、读信客,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填写表格。

  信客档案

  姓名: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

  (即主要做

  什么工作)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学生填写完成后集体订正。

  2、再次明确:信客是怎样一种职业?明确:信客是城乡之间捎物带信的特殊的私人职业。

  五、悟信客,理解思想内容。

  (一)点难拨疑,合作讨论。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讨论完成: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 老信客?

  明确:更突出信客的辛苦;同时信客要讲求“诚实守信”。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两个事迹?

  明确: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

  3、通过事迹,你认为信客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

  (二)品读语句。

  请说出下边句子的美感或它的特点。

  1、“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

  2、“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3、“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身影。”

  4、“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

  明确:多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读起来琅琅上口。

  (三)文本延伸,进行德育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的平凡人吗?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们的工作。学生各抒己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这些平凡人的工作

  六、课堂小结。

  (1)如此优秀的,受人爱戴的信客为什么临 终留下遗言,要与不够诚信、坏了名誉的老信客葬在一起呢?

  明确:因为信 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2)从信客的葬礼我们可以看出信客很受人爱戴,是一名合格的、出色的信客。那么,我们从这位信客身上着手,总结一下,当一名合格的信客,将会经历什么? 需要什么精神?

  明确: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小结:

  信客虽然终年奔波,收入却很微薄,生活也较贫穷,胃病和风湿病成了他们的职业病,而蒙受怀疑、欺凌和憎恨又让信客感到极其痛苦。

  但信客任劳任怨,待人宽容,诚信无私,以自己的品行和无私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七、延伸练习。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出示两三个例子

  例:1、好人终有好报。愿你的灵魂在地下安息。

  2、我尊敬的人呐,你辛苦啦,歇一歇吧,我 会日日为你祈祷。

  3、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 ,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思想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八、课后作业。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请在课外阅读余秋雨的作品,并把精彩的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教学反思:

  __________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