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30 07:34:0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精选】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6篇【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

  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

  3.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

  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小组交际,邀请父母一同参加

  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和父母介绍。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的父母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如: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我刚四十天时拍的。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正甜甜地笑呢。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采访奶奶了解到,原来我小时候爱哭,是因为我肚子疼。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妈妈没法睡觉。每到那时,妈妈就把我的肚子紧贴在她的肚子上,抱着我在屋里遛来遛去,一遛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我哭得太厉害了,妈妈又着急又心疼。奶奶说我出生后的三个月,一直这样,而妈妈因为总抱着我,累出了肩周炎。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付出得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有锻炼身体,让身体棒棒的,等您老了的时候照顾您)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感人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习作

  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乱花钱。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

  总结,拓展

  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练习背诵。

  展示台

  提出要求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利用课桌搭建一个展示台,将每个组员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2.人员分工后,动手布置小组展示台。

  3.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展品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读一读父母给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问,也可邀请老师参加。

  小组参观

  各组巡回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习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香雪海”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进行默读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的.提示边默读边思考,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进行默读训练,依据提示边默读,边思考。

  三、教学难点:理解“香雪海”名称的由来;理解写蜜蜂和花雨都是为了突出“香雪海”。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香雪海“指什么?

  2、你觉得香雪海怎样么样?谁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它。

  (二)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生各自挑选一节,进行自学。

  出示要求:(1)默读思考:哪些句子写了香雪海的美?

  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小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重点:△第二节理解无锡梅园为什么被称为“香雪海“?

  △第三节理解为什么要写蜜蜂?

  △第四节理解为什么要写“花雨“?

  (三) 朗读全文,进行总结

  1、配乐朗读。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 延伸拓展,交流信息

  交流学生收集的有关梅花的信息。

  板书设计

  香 雪 海

  (味)香 (色)白 (量)多

  蜜蜂 多、忙———————————

  花雨 花瓣多———————————

语文教案 篇4

  课文

  儿子长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点儿打蔫儿,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我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可能是病了。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儿什么药?”他问。

  我当过许多年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里给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本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您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他挣开我的手,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枝笔,把您说的看病的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骄傲地宣布。然后又补充说:“您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

  ◆揭示课题。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教学反思

  《学会看病》通过阅读课文,我与学生一起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画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又深情地朗读了这些句子。我的喉咙哽咽了,学生也被感动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了解古诗表达的感情。

  2、阅读短文《李四光》,了解“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文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它背下来。

  2、读懂一文章要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读背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1、作者简介。

  2、放录音,学生跟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学生发言。

  教师讲: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前两句写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送朋友时依依惜别的深挚的情感。

  二、阅读《李四光》

  1、初读短文,标然段,了解大概的意思。

  学生发言。

  2、用“~~~~~~”画出李四光爷爷为了给国家寻找矿藏,常常忘了干别的事情事情的语句。

  3、说一说“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意思。

  4、说一说读了这短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讲:我们要向李四光爷爷那样,做事专注,集中。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识字15个,理解课文的内容,为老树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为老树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那些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树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2.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1)你怎么知道这是一课老树?

  (2)老树为什么笑?

  (3)什么样的小鸟在老树上安家?

  3. 学生自读课文。

  4. 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准。

  5. 推荐读的最好得到前面读。

  6. 齐读课文。

  三.认识生字。

  课件展示课文,把生字的颜色设定位红色。

  1. 请几位同学读生字。

  2. 找出生字的“邻居”,他们还能与谁交朋友?

  3. 出示生字,小组合作学习。

  4. 讨论交流,说说自己记生字的'好方法。

  5. 出示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 齐读课文。

  2. 提问小朋友对老树说些什么?

  3. 讨论: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的“这些”指的是什么?

  4. 鼓励学生创新:为老树编故事。

  五.背诵课文。

  1. 自己试背课文。

  2. “开火车”背诵课文,一人背一节。

  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学得很棒!

  板书设计: 老树的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上册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