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9 07:34: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集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5篇【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的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出示气球的图片,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气球?

  2、有这样一个小男孩,面对五颜六色的气球,他却选择了一个黑色的。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男孩,走进小故事——《自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基恩博士、一件事、肤色、货车、惊讶、能否、自信

  随机读生词,开火车、小老师带读。

  4、“自信”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故事中的小男孩自信吗?不自信也就是——自卑。

  三、精读课文,感受男孩的自卑

  1、默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自卑?

  默读提示:

  默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想一想:

  从哪而看出小男孩不自信?用——画出来。

  2、交流:

  A、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这几个小男孩嬉戏,但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儿,显得十分自卑。

  B、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C、小男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

  结合汇报进行朗读,读出男孩的自卑。

  3、再读课文,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自卑?

  交流:肤色很黑的、拖着残疾的`腿,

  4、补充美国种族歧视的资料,感悟自卑的缘由。

  5、师:怪不得男孩会如此自卑,——生读“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

  师:怪不得他走到老人身旁却——生读:“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四、感悟老人的话

  1、黑色的气球升空了,这时候老人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番话。读读剩下的段落,老人说了些什么?自由读5、6段。

  2、交流

  出示老人的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本质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形式是非本质的,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3、你觉得老人说的对吗?

  五、拓展

  1、你知道因为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吗?交流。教师出示:(小泽征儿、尼克松的例子)

  2、读了课文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5、自信

  气球--人

  升起--成功

  氢气--自信

语文教案 篇2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要替别人着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对那个又馋又懒,笑料百出的猪八戒一定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再学一篇有关猪八戒的有趣的故事,题目叫《猪八戒吃西瓜》。(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想知道这是一件怎样有趣的事吗?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所学内容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答)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

  二、确定阅读重点

  1.哪些自然段写了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5-9自然段)

  其他段写了什么?(l-4自然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的原因。10-14自然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结果)

  2.课文重点是什么?(5-9自然段,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

  三、自课文

  出示思考题,默读思考:

  猪八戒发现西瓜以后四次偷吃西瓜都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馈

  1.讨论思考题。(交流)

  (从中体会到猪八戒贪得无厌、嘴馋、自私。)

  2.朗读有关自然段。(要读出猪八戒的可笑、愚蠢、馋相)

  五、总结

  1.由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做人要勤奋,应先想到别人,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2.朗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组织学生自学、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猪八戒四次偷吃西瓜、四次跌倒的经过和心理活动;理解孙悟空妙计惩罚猪八戒的情景。对学生进行人要勤劳、先人后己、敬重师长的教育

  探究活动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再倾听别人的意见。

  2.自由组合,根据课文的内容,大胆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认识4个字;理解本课新词。

  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教育:

  懂得爱心是无价的,它是不需要回报的,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她(他)

  重难点

  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审题质疑,引出课文。

  说说你所见过的项链都是什么样的?项链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你听说过爱心可以做项链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自由发言,说说自己从中悟到了什么.

  4、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给课文分段。

  四、精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从中理解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表达的感情。

  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克雷斯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2、画出中年人帮助克雷斯的动作的语句,这些语句说明了什么?

  3、中年人提了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对此你怎样理解?

  快速默读其余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克雷斯以后是怎样做的?

  2、最终克雷斯收获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现在请你说说对“爱心项链”的理解。

  五、进行小练笔。

  根据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想象克雷斯帮助别人的一件事,把它写下来。

  指导时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注意:

  4、把事情写完整,有头有尾,重点是写经过。

  5、加上环境描写,并使之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6、要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六、全文

  引导学生自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积累以下的词语“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只蜘蛛”等。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蜘蛛织网的不容易和它不怕困难的精神。

  3.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培养他们从小主动朗读、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积累以下的`词语“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只蜘蛛”等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蜘蛛织网的不容易和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培养他们从小主动朗读、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引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看过蜘蛛织网吗?

  能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吗?

  2.揭题引入新课.让我们一起听听蜘蛛织网的故事.

  3.老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书.要求:

  生字连词勾画出来,借助拼音反复认读,并读给同桌听.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采取抽生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3.初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了解大致意思.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1.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勾画: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阵冰雹)

  2.遇到困难后的蜘蛛是怎样做的?

  (勾画:重新、不泄气、不灰心、又大又结实)

  3.你懂得了什么?朗读。

  四、请你夸夸蜘蛛,在生活中你遇到困难是怎么做的?

  五、学习生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解、思考母爱及深远意义。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3.从文中获得有益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4、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味探究法 ,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现代诗人、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

  五四运动前后曾任《新青年》杂志编辑,为新文化运动著名人物,也是最早尝试白话新诗的创作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论学近著》、《白话文学史》(上)、《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等。

  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选自《胡适自传》。

  三、整体感知

  1、积累字词

  文绉绉( zhōu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穈( mén)

  庶( mén)祖母:旧时称祖父的妾 翳( yì):旧时称祖父的妾

  2、理清脉络

  (一)“我”的童年 1-4 铺垫引入

  (二)“我”的母亲 5-13 主体叙述

  四、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切入对课文主体的学习。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提问:哪个词语最能反映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感谢)

  作者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赏析探究

  1、在第一部分找出一个能概括“我”性格特点的词语。说说形成这一性格特点的原因。

  文绉绉—— 身体弱 母亲管束 乡人认同

  2、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的哪些事件?作者感到惋惜的事有哪些?

  (1)童年学习和游戏:喜欢看书爱学习 最活泼的游戏

  (2)失去了两次机会:不能学音乐 不能学画画

  3、前3段及第4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童年生活,除了看书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撼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前3段为下文写母亲作铺垫,而且与结尾相呼应。

  第4段自然过渡,引入对母亲的回忆。

  4、4-7自然段哪些句子概括母亲的品行?在文中划出。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是我的

  严师,我的 “慈母。”

  5、 文中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来表现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1) 每天要“我”反省错误

  (2) 督促“我”勤奋学习

  (3) 惩罚“我”说轻薄话的行为

  (4) 为“我”舔病眼

  6、 概括这些文段的内容?

  写母亲对我的严格管教与慈爱。

  五、体会情感

  文章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爱戴和感激之情,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 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例:“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从这些极为平实的叙述语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六、课堂小活动

  (本文段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日夜操劳,作出了无尽的奉献。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下面,请大家仿照本段落的写法,讲讲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悟。)

  七、作业:完成一课一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狼》教案 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