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0 08:12: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范例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观察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教学反思:对于刚走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1》中的词语比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就将“感悟词语的意思”列为教学难点,然后加大难度,将生字离开词语,并且没有拼音,让学生准确的读出,用各种方法来认读,指明读,领读,开火车读,接着讲解这些要读和要写的生字要怎么来记住他们,要用哪种方法来记住他们,最后才在课文中让学生去感悟词语的意思。

语文教案 篇2

  一、目标

  1、进一步熟悉朗读技巧和方法。

  2、初步学会从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角度赏析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课文。

  2、了解写景文的赏析方法,并进行课文的鉴赏。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学式教学法相结合。

  第二课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六、教学及步骤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林间,风儿在行走;枝头,花儿在微笑;原野,青春在歌唱。让我带你站在《第二起跑线》上。第三个环节现在开始,猜一座城市:它位于山东省;它的周围有一圈小山,其中最高的千佛山也只有285米;在它老城的北部有大明湖,是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它被称为"泉城"。它是哪一座城市?(生答:济南)。那么,济南的风景怎么样呢?今天,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将带我们进入《济南的冬天》。

  2、反复朗读,形成语感

  (一)听读课文: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冬天显得太冷清凄凉,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更是飞雪飘飘,寒气逼人。那么,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请随音乐曼妙的足音,去领略冬天的济南风光吧!(放多媒体幻灯片)边欣赏济南的美丽风光边听读课文。要求:

  ⑴听清字音,读准每个字。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⑵把握朗读的速度和感情。

  (二)男女生朗读比赛:

  刚才,同学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听着老舍先生动人的解说词,欣赏了美丽的济南风光。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课文的美妙意境。

  下面进行男女同学的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三)理清层次,整体把握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头脑中肯定有了一幅幅美景。现在老师要求你们用最简洁的文字和最美的形式,把自己对课文的整体印象设计成板书。四人小组讨论完成。

  同学们刚才设计出的板书相当不错,全面把握了作者描写济南冬天的思路;而且反映了同学们独具匠心的安排。说明了同学们阅读的能力相当不错。下一节课老师将给同学们搭建更大的舞台让你们表演。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充分熟悉课文的。

  2、勾画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反复朗读体会它的妙处。

  第二课时

  1、低吟浅诵,细部赏析

  上一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反复朗读,同学们初步感受了本文文字的美妙;同时我们还从整体上对这篇课文的结构进行了把握。

  这一节课我们将从局部(即语言的角度),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这就是赏析课文。

  (一)指点迷津,豁然开朗:

  本文的赏析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进行。

  ⑴生动的词语。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一句中的“顶”。

  ⑵优美的句子,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⑶巧妙的比喻和拟人,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二)展开想象,作文比赛:

  请同学们对照老师刚才举的例子,自由地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凝神体会,展开想象,前后桌讨论。准备进行口头作文比赛,看哪一组说得最好。

  2、看图说话,活学活用

  从同学们刚才所写的赏析文字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很强,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不错。下面我想请问同学们:你们想当导游吗?

  (愿意当导游的同学举手。)

  欣赏风光片《走进九寨》,欣赏画面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要仔细,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然后用你们在课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描绘九寨的风光。接下来请导游用优美的语言带我们走进美丽的九寨,好吗?。

  学生活动:对照多媒体中的九寨风光,给它配上解说词解说。解说的语言要优美,声调要柔美清朗。

  3、课外阅读,开拓视野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如此温情,九寨的山水这样迷人,祖国还有多少壮丽的山河等着你去翻阅……不信,你去读读鲁迅《雪》、贾平凹的《冬景》、郁达夫《江南的雪景》吧。

语文教案 篇3

  一、理清思路,抓住内容(各部分均应强调朗读)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故事中,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充满希望——严厉训斥——

  3、哪一部分最让你受感动?为什么?用心读一读。

  4、结尾好在哪里?

  二、分析心理,体会感情

  1、认识文中内心活动描写的两种方式。

  (1)、有提示语;

  (2)、无提示语。

  2、在遭到父亲第一次严厉责怪之后,叙利奥是怎么想的?

  3、尽管受到父亲严厉的训斥,叙利奥仍然坚持抄写签条,他可能是怎样想的?

  三、品读结尾,体会写法。

  讨论:早上醒来的时候,叙利奥“忽然发现床沿上靠近自己胸口的地方,横着父亲白发苍苍的头。原来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从结尾的描述中读懂了什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 父亲的头靠在儿子的`胸口,以表示父亲对儿子的愧疚和疼爱。

  2、父亲表面上对儿子冷淡,实际一直为儿子担心,几个月来没睡一个好觉,现在父亲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3、儿子能为父亲分担家庭责任,父亲可能从儿子的身上感受到一种依托。

  4、父亲醒来后,父子俩会说些什么?体会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揭示:这就叫“言已尽而意无穷”。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激发想象,拓展思维,开展辩论。

  叙利奥还会抄写签条吗,为什么?

  正方:会。理由如下:

  1、他已经有能力帮助爸爸抄写了。

  2、他会和爸爸一起安排好学习和抄写的时间。

  3、爸爸年纪越来越大,家里开支爷越来越大,他必须这样做。

  反方:不会。理由如下:

  1、爸妈心疼他,不让他抄写。

  2、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他身上,他只能一心一意读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着、往、医、生、仔细、都”7个字。认识偏旁“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溪变化的原因,懂得环境保护要从自己做起。

  教学难点:

  1、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认识叠词。

  2、理解小动物的行为与溪水变化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生活中环境变化的实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提示课题

  1、演示课件。

  春天里舞动的花朵,微波荡漾的池塘,欢腾的小溪??伴随着音乐,画面不断变化,老师的讲解如画外音娓娓道来。

  同学们,我们常常被春天美丽的'景色陶醉,那是因为在春天,有美丽的颜色、悦耳的声音和感人至深的微笑——花朵在笑,池塘在笑,小溪也在笑??它们怎么会笑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溪笑了》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小溪笑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真不错,边读课文边思考了这么多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所有的生字宝宝都认识吗?瞧,它们出来了!

  1、课件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1)自由读生字,新词。

  (2)“小老师”认读、领读。

  (3)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再打乱顺序点名认读。

  2、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

  “着、仔、细”可以通过与熟字“看、子、田”比较来识记。

  (2)指名汇报。

  (3)扩词理解字义。

  四、课中休息

  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轻松轻松,一起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留心它们的笔画与笔顺。

  2、全班交流: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书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预习探究

  1、熟悉本课生字生词。

  (出示有关生字生词,指名认读。)

  2、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季羡林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合作交流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3、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季羡林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季羡林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季羡林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4.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品读感悟

  一、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季羡林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季羡林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2.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拓展延伸。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精选)语文教案08-16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长征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