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9 18:41: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常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训练学生借助注释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本课训练重点中9个词语的意义和4个词的义项。

  3、理解召公谏辞的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体会《国语》质朴平实的语言特色。

  4、使学生了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召公谏辞的分析

  2、两处比喻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2、熟读课文,背诵召公的谏辞。

  3、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第一课时

  序:背诵上一课

  一、简介《国语》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语》的记载最祥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二、齐读课文两遍,正字正音。

  三、请同学默读第一段,读后质疑。

  师点拔“谤”“堪”“以”“道路以目”

  四、齐读第二段。师生共同讨论。

  1、请三位同学分别口译三层意思。

  2、请其他同学纠正。

  3、师点拔“障壅诀导”;讲解“瞽、史、师、螋、朦”

  (师箴:教参与课本对“师”的解释不同)

  辩析“亲戚”一词古今的异义

  五、齐读最后一段,注意“流”字一词多义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和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一段

  1、请找出描写厉王的词,分析厉王的性格特征

  “虐、怒、杀”暴虐凶残、残忍昏庸

  2、正由于厉王的行动,导致国人怎样?从文中找出原句。

  谤王——道路以目

  3、由此可见国家处于什么形势之中?

  朝政混乱,君民尖锐对立

  4、“国人莫敢言,国人真的沉默无语,俯首听命了吗?”

  没有,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这是高压下的沉默,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

  二、分析第二段

  1、“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可见召公性格的又一什么特点?

  昏庸愚蠢,一副蠢人说蠢话的自鸣得意样

  2、给召公的劝谏之辞分层,看说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召公用概括性语句否定了厉王的弭谤措施

  第二层:具体论述怎样对待民“谤”(怎样“宣之使言”)

  第三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

  3、此段话中,两处运用比喻,请同学们分析这两段比喻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

  第一处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

  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产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

  4、这两处比喻,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问题?

  第一个比喻说明民“谤”不能消极被动地“防”。

  第二个比喻说明“民”谤不但不能消极地“防”,还须积极主动地“宣”。

  前一层从消极方面打比方,后一层是从积极方面进行比喻,看似两喻并列,实则后一喻乃是前一喻的深入。

  三、利用《简笔与繁笔》中学过的知识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具有什么特点?

  (问题:“道路以目”中的“道路”和“目”是什么词)

  言简意赅,只有三句话。一句说厉王,一句说国人,末一句说明厉王和国人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这中间有多少事情都被作者略去,只把事实的结避告诉了读者,文章简劲到无以复加,而读来却余味无穷。

  最后一段用语极为精炼,与第二段的反复阐述相映衬,形成笔法上的鲜明对比。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1、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2、比喻生动形象;

  3、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怒、杀、喜

  国人:谤——道路以目

  召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谤不可防)

  怎样“宣之使言”

  民谤必宣敬听

  王不听流王于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学会认十五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发展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教师出示一封信,说:“小丁丁给大家写来了一封信,想读吗?”板书《我家住在大海边》

  二、初识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小朋友指读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

  4.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5.熟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3.开火车读、个人读、同座读,多种形式读。

  4、再读生字、组词训练、说话训练。

  5、游戏识记。

  四、理解课文:

  师:大海边什么样子?

  生:(天蓝蓝,海蓝蓝)

  师:大海边有什么?

  生:(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请小朋友动手画一画。

  情景感知,扩展思维:

  看一看,有关大海的录相片。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

  引申联想语言训练:

  师:在我们祖国**的怀抱里,不仅有大海、还有高山、森林、草原、城市、农村、工厂、学校你能说一说这些地方有什么吗?

  生:森林里有许多动物。城市里有许多楼房,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

  扩展练习:

  你能给丁丁写一封信吗?说一说,我们广饶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

  生:略。

  小结:

  大海有无限的资源和财富,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大海,绿化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课时

  学生写字(略)

  教案评析:

  本课在教学时,完全从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读信导课、游戏识字、动手画月亮湾、给丁丁写信等)使孩子在生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课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不仅完成了编者意愿的“大海里有什么”而且还扩展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有什么?”如“森林里有——”“草原上有——”学生联想积极,发言踊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你愿意给丁丁写一封信吗?说说我们这儿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可爱的美丽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说出了句句非常精彩的话,可以说孩子们用天真的眼睛,纯洁的心灵,灵巧的小嘴唱出了一曲广饶赞歌:

  我家住在广饶县,

  广饶是个好地方。

  广饶有蓝蓝的天,有绿绿的树。

  广饶有孙子公园和百货商店。

  广饶有高高的楼房,宽宽的马路。

  ……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文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身边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语言朴实纯真,深受学生喜爱。但文章散发出的浓浓亲情,关心长辈与现在独生子女的行为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一下子难以领悟。另外,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较多,且第一次出现了叙述语置后的形式,学生也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懂得关心老人。

  教学时间:2课时

  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阳光”,指读。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师:小朋友,世界上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公公,阳光宝宝就是太阳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它给咱们带来了什么?(温暖、光明)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补充完整课题)指读、齐读课题。

  3、学习生字“棉”。课题中的“棉”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刚才小朋友读得很正确,谁还能给它找一找朋友?(学生说到“棉被”时,学习生字“被”。)

  4、结合“被”字的意思,学习衣字旁,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和衣服有关的字,一般都用衣字旁。要提醒学生注意,衣字旁有两点,它是由“衣”字变化来的。

  5、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分别用奇怪、有趣等语气再读课题)

  棉鞋里怎么会有阳光呢?咱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标一标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用“0”圈出文中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同桌交流生字识记情况。

  3、生字教学:

  (1)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照、收、脱、躺、合、晒、盖、摆

  棉被、眼睛、中午

  (2)去掉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

  (3)全班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第一行词全部是表示动作的词,让小朋友边读边用动作来演一演,表示自己对字义的理解。

  “午”—“牛”区别。

  谜语:①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棉)。②家中人一口(合)。

  4、再读课文,同桌互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指名读。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

  关于课文人物的:小峰、妈妈和奶奶

  关于课文事件的`: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给奶奶晒棉鞋。

  关于课文主旨的:小峰和妈妈都很关心奶奶、爱奶奶。

  关于课文知识的:晒过阳光,棉花能变得很暖和。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4个字,会读吗?出示“妈、奶、放、收”,指名读。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写这几个时要注意什么?请小老师说说该怎样才能写好?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3、师点拨:“妈、奶”二字都有女字旁,应指导女字旁的写法:

  (1)笔顺要适当提醒一下;

  (2)其中的横变为提,书写时不能超出右边的撇。另外,“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及”字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撇”,这两个都是一笔写成的,要提醒学生注意。

  “放、收”二字中都有反文旁,要从下列几方面指导书写:

  (1)反文旁是4笔写成;

  (2)第一个撇要靠上,横的起笔处应在撇的下端;

  (3)第二撇的起笔处应在横的右端;

  (4)捺要写得舒展开。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和理解。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知,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积累。

  3、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感知其中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认识,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学课时:

  总共四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和理解。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知,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积累。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感知

  1、《黄河的主人》

  ①、有感情地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乘客和艄公的。

  ②、说一说为什么把艄公称为黄河上的主人。

  ③、注意本课对黄河水的描写。

  2、《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①、读课文,说一说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那么多,为什么还会缺水呢?

  ②、注意本课的字音,要读准字音。

  ③、感知引号的用法。

  3、《友谊的航程》

  ①、注意文中的过度句的作用。

  ②、注意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③、体会军舰的形象。

  4、《清平乐村居》

  ①、边背边想着词的画面。

  ②、让学生熟练地解释文中的“相媚好”、“无赖”等词语。

  5、《林冲棒打洪教头》

  ①、读课文分别说一说林冲和洪教头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并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②、能准确地复述打斗的场面。

  二、体会拟人句的用法

  1、说一说什么是拟人句,注意与比喻句的区别。(教师可举例说明这两者的主要区别。)

  2、让学生分别造句。

  3、总结,继续教给方法。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出示例题:

  ①、今天的.天可真冷啊,。

  ②、早晨的雾可真大啊,。

  2、感知做法

  要注意切实写出具体的情况,一定要突出其中的大、冷等。

  四、默写这两单元的词。

  (略)

  第三四课时教学:(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本单元的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培养学生正确的做题习惯与良好的方法。

  3、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给予纠正。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感知方法

  教学过程:

  一、成语填空

  依()附()雄()英()首()()步

  心()胆()谈笑()()专心()()

  惊浪()()万马()()浊浪()()

  ●、针对学生的错误要找出原因,加强巩固,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无误掌握这一项。

  二、词语搭配

  美丽的宫殿

  壮丽的焰火

  华丽的山川

  瑰丽的风景

  认真地请教

  刻苦地帮助

  虚心地劳动

  耐心地锻炼

  ●、这道题关键是做完以后要再认真地核对一下,试一下还能不能与其它进行连接,最后确定正确的一项。

  三、拟人句(仿照后一个造一句)

  1、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小鸟在枝头唱着歌。

  2、巍巍群山盖满了白雪。巍巍群山披上的银装。

  ●、拟人句是直接把动物或一些东西当作人来写,使其具有人的思想,不要写成比喻句等等。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海洋大得很,一眼望不到边。

  1、今天的雨下得很大。

  2、市民广场的人可真多啊。

  3、漓江的水绿得很。

  4、这辆赛车的速度很快。

  ●、有同学会“言过不其实”,如有同学会说“把我的衣服都淋湿了”来形容雨大。

  五、修改病句

  1、小妹妹穿着一条精彩的花裙子。

  2、夕阳的余辉照耀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3、那榕树像把大伞,覆盖了太阳。

  4、他站在三十层高楼的平台上,眺望着地面。

  ●、这些句子都是用词不当,让学生仔细读,先找出用错的词,然后再进行修改,最后再认真地进行检查。

  六、默写《清平乐村居》

  ●注意加强对一些难写的字的指导,让学生能熟练地加以记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小作者童年快乐的生活。

  3、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4、加强默读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小作者童年快乐的生活。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教学用具:

  图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师: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有一个小朋友给水下这座桥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影子桥。

  (板书课题:影子桥)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一边闭目静听,一边想象画面。

  看到了什么?

  2、多有趣的影子桥啊!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受。

  1、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用嘴读给你的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同学根据生字的形、义相互提问

  五、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把生字带入课文,默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同学交流自己了解的'内容。

  六、指导书写

  1、交流哪些字比较难写。

  2、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写好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他的家乡到影子桥那里看看吧!

  二、细致阅读课文,感受文章含义。

  1、默读课文,你喜欢哪?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喜欢的内容有重点地解决以下问题。并有重点的指导朗读。

  1)风儿吹来,水面好像,起了好多好多皱纹。

  2)拓展想象:石拱桥为什么老待在这呢?书上的小朋友说“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大家想一想,石拱桥还可能是在干什么呢?

  3)鱼儿在桥下做什么?拓展想象:鱼儿还会在桥下做什么?换词: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

  4)别人来钓鱼,我是怎样做的,我为什么这样做?换词:只要有人来钓鱼,我就大声吆喝。

  三、结合自己的感受,美读课文。

  多么迷人的影子桥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自由地朗读一遍。

  四、拓展练习:

  白天的影子桥多美啊!可是书中的小朋友不知道,夜晚的影子桥更美了。同学们闭上眼睛,让心飞到那儿去看一看吧。(同时播放音乐)

  师轻声描述:夜晚,周围多么安静啊!青蛙在呱呱叫,小虫子在草丛里低声唱歌。月亮也慢慢的升上了天空。看到了吗?

  学生根据想象自由描述。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可以将自己想象的夜色中的影子桥描写下来,或画下来。

  3、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鲸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生字-组词-读句子,说说书写和记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

  3.把讲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4.质疑。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生字组词,说说学习生字中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肺”字右半部与“市”字的区别。

  3.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吨( )

  惊( ) 技( ) 虑( ) 顿( )

  肺( ) 判( ) 胎( ) 苔( )

  痱( ) 叛( ) 抬( ) 怠( )

  4.找出鲸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的句子读一读。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鲸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根据鲸的特点,课文可以分几段?

  2.学生讨论交流

  (1)鲸很大,用肺呼吸;种类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吃得多,睡觉特别,长得快。

  教师边听边总结性板书:很大,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鲸非常大。

  第二段(第2自然段):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三段(第3自然段):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段(第4自然段到结尾):描写鲸的生活习性。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很大的句子勾画下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教师结合学生自己谈的内容板书。

  2.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字,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板书:列数字;在说明鲸很大时,作者还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事物象作比较,板书:作比较。这样使说明更通俗,更易让人理解,陌生的鲸就变得不陌生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应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

  3.朗读第一段。

  4.小结: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这节课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鲸有哪些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2.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哪些特征?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重点理解“退化”和“进化”。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2.播放视频资料。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

  2.举例说说应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

  3.播放视频资料。

  五、小结

  1.朗读全文。

  2.观看电视教材。

  3.从多方面多角度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习这篇精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讨论,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时引导学生举例。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视频资料的选择使用,很好地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探究活动

  1.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以“编小报”、“出板报”、“画图”、“班队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知识、故事。

  2.还可以用“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可设计如下的训练:读下面一段话,再按要求写一段话。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最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与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了这个消息,它也想乘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想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加比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的游回去了。

  要求:

  (1)想一想,鲸想*什么混进去拿大奖的?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的又回去了?

  (2)写出鲸的想法和蟹将军争吵时的对话,并对它们争吵时的动作、神态加以描写。

  这一训练可安排学生选做,既使学生认真读了短文和课文,了解了鲸的有关知识,又要展开想象、写作,将读、想、写巧妙的熔为一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 背诵《小儿垂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氓》教案03-12

语文阅读教案01-01

语文教案(经典)12-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