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31 18:41: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热门)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6篇(热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弄懂“反哺”的本意及引申意义。

  2、借鉴习作范围。在三幅图画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用对话的形式仿写。记叙一个有意义或有趣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在写对话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好提示语,并能分段描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习作:

  1、出示一幅著名运动员刘翔运动会的冠军后十分激动的照片,同时出示三种写人物语言的方式:

  (1)、刘翔()喊道:“!”(2)、“!”刘翔()喊道。(3)、“!”刘翔()喊道,“!” 看看刘翔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会说什么?

  2、引导学生注意三种不同说话方式中,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3、引出本次习作内容,板书:学写对话

  二、写作指导

  1、谈话,这样的对话我们见过很多,哪里还有对话?(生活中有对话)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各种生活场面:商店里买东西有对话;学校里同学之间有对话……

  2、引出例文:有一个叫陆孝娟的小朋友和妈妈在树林里散步,碰到一件有趣的事,她把自己和**的对话写了下来——请学生读例文。

  3、交流:陆孝娟和妈妈聊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指导并板书:首先要写清一件事www.xkb1.com

  4、出示两篇范本:一篇为结构单一的原文,一篇是课文例文,让学生比较两篇内容完全一样的习作在写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学生在读例文,交流谈论

  教师板书:分段描述

  写好提示语

  5、出示课本提供的一幅画:燕子和小鱼的对话

  交流;这个地方你想去吗?

  听一听,能听到什么?

  闻一闻,能闻到什么?

  想一想:小鱼和燕子会说些什么?

  6、学生小组合作,把这幅图画表演出来(尤其注意演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师生合作表演交流点评(强调动作、语言、神态)

  三、逐层指导,深入写作

  1、补充对话

  将燕子妈妈和小燕子来到这里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出示,让学生学着补充,合理想象他们之间会说的话,并使用恰当的提示语。

  2、接着提供的开头往下,写小鱼和小燕子之间的对话。

  写之前,再次强调习作要求

  第二课时

  让学生把自己完成的习作拿出来交流,互相评议,学习修改。

  继续完成习作。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 定风波

  课型 第几课时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及其创作。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继续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豪放壮阔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

  使用教材

  构想 引导学生在理解字面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当然,苏轼的思想是复杂的,他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杂糅融通,为他所用。本课学习的两首词中的有些情感就比较复杂,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允许学生心存疑问,留待他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后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本课的两首词作同创作于他被贬黄州期间,其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本课应有意联系以往所学的内容,以便参照阅读,加深理解。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兴学生背诵情况

  二、 知识积累

  字词正音

  同行( )吟啸( ) 一蓑( )烟雨

  字词释义

  芒鞋 草鞋

  吟啸 吟咏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心态

  料峭 形容微寒

  三、 诵读指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信息筛选

  阅读本首词,思考问题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五、合作探究: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讨论明确: 雨骤风狂。

  2.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讨论明确:闲适、坦然的心态。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讨论明确: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教 学 流 成

  4. 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讨论明确:

  ⑴ 阳光总在风雨后。

  ⑵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⑶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⑸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讨论明确:

  ⑴“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⑵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六、艺术手法

  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异质而同构

  2、若即若离,隐喻寄托

  3、以小喻大,言外无穷

  七、 作业

  背诵本首词,完成练习册本课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语文教案 篇4

  1、比一比认一认

  教学要求:

  1、区分形近字,能够组成词语。

  2、掌握生字"百、去、米、们、朋"的写法,注意笔画,笔顺。认识新的部首"单人旁",并会写。

  3、会读句子"我们是好朋友。","我爱吃米饭和白菜。"。教学重难点:

  1、区分形近字,并会组词。

  2、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学课时: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比一比认一认。

  二、新授:1、出示生字。

  白百来米门们月朋

  2、认读生字。

  3、区分生字。找找不同的地方。

  4、给生字组词。

  5、指名读一读。教师指导。

  6、齐声读。

  三、小结。今天区分了形近字。

  四、作业。

  拓展:还能组哪些词。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

  第二课时

  2、指名读一读。二、新授: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2、认读生字。

  3、讲解生字的'写法。

  (1)教师示范书写生字。

  (2)学生书空练习。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讲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四、作业。生字各写两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出示句子。

  (1)教师示范朗读。

  (2)一句一句教学生朗读。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4)指名读句子。

  (5)齐声读。

  2、练习说一说。

  三、小结:学习了两个句子。

  四、作业:读熟句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语文教案-《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

  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小英雄雨来》》。

  二、检查自学。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2、PBS——“字词”。(读读)

  三、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限时)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写得好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2.积极参加小组、全班的交流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竞相发表见解和看法。

  3.有争当学习小主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感兴趣,更加乐于语文学科学习。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排按专题分组编写。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大自然的启示专题,则从生物、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的启迪,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出示课件)20xx,已经悄然离去,20xx,我们同行,我们一起旅行,沿途要经过哪里?会有哪些风景?经过这一旅程,我们会掌握哪些本领?用什么方法掌握这些本领?让我们一起畅游课程纲要吧。

  二、师生共同梳理课程内容

  1、(出示课件)教材目录是我们学习的好朋友,同学们,你发现共几组,几篇课文呢?

  出示课件:

  本册课程分组编排,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

  2、教材依然按专题进行编写。我们将继续围绕专题展开学习活动,每组的专题和学习重点都巧妙地蕴含在单元导语中,快快用上我们明亮的双眼和智慧的大脑,和大家一起探讨吧。自由看书,然后交流。

  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

  第二组:以诚待人

  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

  第四组:战争与和平

  第五组:热爱生命

  第六组:田园生活

  第七组:执着的追求

  第八组:故事长廊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章节或课文。

  三、师生共同明确课程目标

  (课件出示)课程模块目标。人生要有目标,学习也不例外。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了解我们的目标,以便今后的行动中向着目标去努力。

  1. 识字与写字。

  2. 阅读。

  3. 口语交际。

  4. 习作。

  5. 综合实践活动。

  四、交流研讨课程实施

  1.教法介绍,学法指导。重点指导预习方法。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课前预习:

  a读:3——5遍,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b划:对照生字表及词语表,括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好词

  c.组词:课内课外组词各一;二类字注音

  d批:画出喜欢的句子,眉批感受,三处

  e搜集与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对于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要查找资料现行自学。

  课堂学习

  课后复习

  拓展学习

  2. 评价方式:

  平时学习评价(学习态度、作业情况)

  a学习态度包括:

  (1)预习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

  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

  b作业情况:

  (1)是否上交(2)是否及时纠错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3.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

  (1)85分以上为优秀;(2)84—80为良好;

  (3)60—79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五、分享短语,树立学习信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上册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