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重点:
1、快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2、体会论据的作用并可根据需要恰当补充论据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说实话,大家怕不怕?假如取消了中考,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如果付诸于书面形式,你们刚才的发言就是一篇议论文,你所提到的“好或者不好”就是论点或者观点;而解释的原因就是论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温习第四单元有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得到一点新知?
我们这节课就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来总结一下如何快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如何辨识不同类型的论据以及如何分析其作用?
二、快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1、这三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尽量用课文中语句回答。(组内同学合作会快一点!)
思考:有什么快捷方法或者小窍门帮助我们迅速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提示】:仔细揣摩一下你找到的语句,看看他们的位置有没有共同点?
———————————————————————————————
2、巩固练习:比一比谁找的快?
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①
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②
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呢?
③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例如《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生目标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人生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最终他们都成了最好的自己。说到我的人生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样带来幸福和快乐。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④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对该领域有激情时,你就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复习学案》,来自网!
可能为它废寝忘食,发挥出所有的潜力。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你将会得到成功
三、体会论据的作用并可根据需要恰当补充论据
1、区分论据:论据有两种基本形式——和——。
区分他们难度不大:事实论据往往包括事例和数据;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实践检验的真理、定理。
警惕:文章中引用的句子并不都是道理论据:包含在某一事例之中的',是事实论据的一个组成部分!
2、体会论据的作用。
例:"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范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干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分)
答:-----------------------------------------------
(2)得分要点何在?语言如何组织才能让答案更完善?
(4)组内互问互答。体会下列句子中论据的作用:
(2)引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3)在文中第③段划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6、补充:提问方法“万变”但不离“其宗”如:给划线句做批注
四、延伸总结
1、回归刚才《假如取消中考》的话题,你能用一个事例或者一句名言来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吗?
2、学生畅谈收获;
3、结束语:看来温故还真能知新!那么现在可以为师了吗?其实你们能总结出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已经是一名了不起的老师了!希望大家以后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常思考常总结的好方法,继续总结议论文其他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学习就可以无师自通了,中考这只拦路虎也就成了一只”纸老虎”而已!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 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 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7、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14 我的空中楼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分析
1.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生活情况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如:写自己小花园时说 “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侧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是说小屋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这种环境里生活是何等心情舒畅,自由自在。描写破晓和入暮美景时,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过程中有难以言传的享受,作者还点到,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
明确:山、树、屋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前两者是自然景观,后者则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表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明确: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②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明确:小屋脱离尘世,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
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
(5)疑点讨论
小屋究竟是真是虚?
此处自由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二、总结、扩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自拟。
四、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词语,能拼读词语,初步区分"的,地,得"的用法,能在句子中选择填空.
2,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初步了解省略号的用法.
3,复习巩固本单元训练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和短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2,4,6,7题.
教学难点:"的,地,得"学生往往难以正确运用,常常出现错误,教学时不需多讲语法知识,而要多放在实际例句中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也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准备:投影片.作业错例.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二)教学过程
练习第1题.
(1)指名开火车认读音节
(2)指名6人在卡片上拼写,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自行填写.
(3)反馈校对.
2.练习第2题.
(1)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要求我们完成几个任务.
(2)指名读第(1)组句子,集体讨论,比较.
(填上"爽朗"一词,把"笑"的.神态写具体了)
自行填写第(2)组句子,再集体讨论.
(明确用上"兴奋"一同,把教授当时的心情写出来了.)
3.练习第3题.
请"的,地,得"用得较为熟练的同学说说掌握它们的诀窍.
自由填写,反馈校正.
4.练习第4题.
(1)自读,思考: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
(2)填写,试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一评议一小组读一齐读)
5.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二)教学过程
1,练习第5题
(1)复习第3课课后3中省略号的作用.
(2)归纳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3)朗读并抄写句子.
2.练习第6题.
(1)指名读例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2)自由读例句,体会语气的不同.
(3)指名改写第一句.
(4)自己试改第二句,集体讨论.
3.练习第7题.
(1)自由读文,思考短文写了件什么事.
(2)划出人物的语言,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读
(3)指导感情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修鞋
问:你们的鞋子坏了,有没有找修鞋的修过?请你说说你见过的修鞋人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修鞋的姑娘,看看她与你见过的修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在修鞋后面板书:姑娘)
3、读课题,看课题质疑。(梳理疑问:修鞋姑娘长什么样?她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出示生词,读词语
凛冽寻觅开绽绱鞋锥子拽着风霜艰辛决不还价蒙上阴影窘极了尴尬嫣然一笑纳闷惭愧无地自容
3、理清课文脉络
看看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老师擦去一些词大家来读读:
决不还价窘极了怀疑蒙上阴影惭愧
看看剩下的词是描写什么的?请你用这些词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边浏览课文,一边想,最好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接着、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板书:姑娘我)
4、出示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
l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l是的,这样大的县城,到哪儿去找啊!然而,我还在找,走遍长街,望穿深巷。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①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两段,问:你发现了什么?(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了作者寻找姑娘的事。)
②课文的开头就写了作者寻找姑娘,然后讲了整件事情,这种写作顺序叫做倒叙。
三、品读课文
1、过渡:作者为什么要寻找修鞋姑娘?她到底是位怎样的姑娘?请同学自读姑娘修鞋的部分,划出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标号。
2、指名朗读划出来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词语的含义,渗透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预设:
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坦然、自信”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并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板书:坦然自信)
(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①引导学生找出动作词“钉、拽、扯”,并演示这几个动作词,体会修鞋姑娘修鞋技术娴熟。(板书:技术娴熟)
②指导朗读听老师缓慢地读“吧吧吧”这样好不好?“吧吧吧”要读得干脆,体现出小姑娘干活利索,动作娴熟。
(3)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①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修鞋姑娘外貌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板书:干活认真)
②师:从“她那冻肿了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你体会出了什么?(小姑娘的生活很艰辛)
③你仿佛看到了她经历了什么样艰辛?(我仿佛看到了在寒冷的冬天,小姑娘在街头修鞋时不戴手套手都冻坏了的情境。我仿佛看到在凛冽寒风中,小姑娘瑟瑟发抖的身影……)
④师:是啊,这个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姑娘却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重担,过早地经历了风霜艰辛。这让作者对小姑娘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再来读这句话。
她说:“你的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有坏,也穿不了几天。”说着,就把我的鞋脱下去绱起来
(4)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姑娘的热情周到。(板书:热情周到)
3、那面对这样一位自信、热情的姑娘,作者对她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我态度变化的词语。(板书:不放心、同情、怀疑)
4、我对修鞋姑娘的态度随着的事情的发展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余下部分,标出相关的词语。(板书:担心、惭愧)
5、作者态度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默读“我”和姑娘对话部分,想象人物各自内心,他们有许多话没有直接说出来,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写在句子旁边。
(1)同桌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注意去掉提示语的朗读,但在对话中要把提示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2)学生展示读。
(3)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①“我相信你。”和“我也相信你”,两个相信各是什么意思?
②“这钱足够了”。明明不够,为什么说足够了?你怎么理解。
(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板书:诚实、善良)
5、小组探究“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相信我,还是我相信她呢?”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6、(师引读)面对姑娘的相信,(学生读)“我真惭愧。
(师引读)面对姑娘的诚实,(学生读)“我真惭愧。
(师引读)一直都是姑娘诚实,一直都是姑娘信任我,(学生读)“我真惭愧。
四、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这是一位诚实、善良、真诚、对工作认真……的姑娘。你想不想找到他?
2、作者也想找到他,可那么的县城到哪去找啊?于是
(师引读)作者发出了深情的呼喊,(学生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师引读)在大庭广众之下,作者大声喊,(学生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师引读)夜深人静之时,作者苦苦寻觅但仍无半点音讯,(学生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师引读)我苦苦寻找,来到大山前,我对着大山喊,(学生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3、同学们,作者在心底一遍遍在呼唤:修鞋姑娘你在哪,仅仅在呼唤小姑娘吗?(不是)她在呼唤什么?——呼唤诚信
师:是啊,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诚信,就不会有那么多假药假酒,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诚信,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出示两句名言
①诚实善良是一种美德,它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
②只有诚实善良讲信用的人,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五、总结写作方法。
1、速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倒叙手法②首尾呼应③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刻画人物(板书:语、动、神、貌)④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反衬人物品质(板书:心理)
六、拓展思维,续写结尾。
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让学生续编故事(要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表情等外貌描写,刻画了现在的修鞋姑娘由于工作异常辛苦劳累)
板书设计:
修鞋姑娘
姑娘:坦然自信技术娴熟干活认真热情周到诚实善良
(动作、神态、语言、外貌)
我:不放心——同情——怀疑——担心——惭愧
(心理)
第二部分:文本解读
一、内容解读: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的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二、写作特色解读
1、本文运用了倒叙式开头。先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了“我”的修鞋经过。
2、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先写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接着写修鞋的经过,最后写我继续在长街深巷寻找修鞋姑娘。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重点写了“修鞋”和“付钱”两部分内容。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刻画人物。本文通过对姑娘动作、神态、语言、外貌的描写来表现姑娘真诚、善良、技术娴熟、工作认真、热情周到等特点。如通过“钉、拽、扯”几个动作和“吧吧吧、刺啦刺啦”两个拟声词,描写出了姑娘技术娴熟的特点;当我修完鞋,不够钱,要用手表做抵押时,谁知,姑娘嫣然一笑,说:“你不怕我跑了吗?”“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是的,不过你还给了我别的。”她歪着头,友好而又顽皮地看着我。“诚实、信任哪!”她坦然地回答等。这些语言、神情地描写,把一位具有诚实、善良、信任美好品质的姑娘,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
4、以我对姑娘的态度为线索叙述全文。课文倒叙开头后,以“我”对修鞋姑娘的态度变化为线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事情的过程。
5、教材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当“我”怀疑修鞋姑娘的修鞋技术时,他却用娴熟、利索的修鞋动作证明给我看;当我怀疑她漫天要价时,他却只要六角钱……这种对比描写的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更加突出了修鞋姑娘纯朴、善良、诚实的好品质。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较为生动的童话故事,写了鸭先生门前小路的变化,告诉学生整洁美好的环境能让人们心情舒畅,要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课文共有8小节。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屋、鲜、堆、积、推、干、净、先、洗”9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正确书写“推、堆、洗、净”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动物们的话,并根据不同的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不能乱扔垃圾杂物,要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记住10个生字的字形。
2、“推”、“堆”、“洗”、“净”的笔顺正确。
教学难点:
根据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出示课题:美丽的小路)
2、小朋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3、你来猜猜看,这会是一条怎样美丽的小路呢?
(小路两旁开满了美丽的鲜花,还有许多蝴蝶在花丛中采蜜。)
(我想:小路两旁种肯定满了各种美丽的花草树木,只要你走进,就会闻到香味。)
(这条小路肯定非常干净、整洁。)
4、小朋友们说得可真好,那么书上究竟是怎样来描写这一条美丽的小路的呢?就让我们来听听学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1——3小节)
1、听课文录音(第一节)
(1)想一想:美丽的小路在哪里?(鸭先生的小屋前)
(2)为什么说小路是美丽的?(铺满鹅卵石 开满鲜花 )
2、交流时媒体出示:第1小节
(1)媒体出示:花花绿绿 五颜六色
(2)表示颜色的4个字的词语还有哪些?(五彩缤纷、色彩鲜艳、眼花缭乱……)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师:是呀,这条小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还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的确是够美的,老师忍不住也想来读读第一小节。
师:读第一小节
师:谁也愿意来读读这一小节呢?(赞美的语气)
4、师:这么美的小路,大家怎样赞美它?(多媒体出示第2、3小节)
(1)“引读”:这么美的小路,兔姑娘看见了说————
鹿先生看见了说————
(2)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这句话怎样读?)
5、学习生字:屋 鲜 先
(1)谁已经和这3个字交上好朋友啦!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鲜:编顺口溜,左鱼右羊,鲜鲜鲜。(读音、字形)
屋:加部首——屋至加尸字头,屋屋屋。(扩词、字形、整体音节)
先:比较学“先——失”,(读音、反义词是“后”)
6、这么美的小路,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再次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呢?
(师生合作读课文第1——3小节。)
三、研读课文:(学习4——7小节)
1、这么美的小路,朋友们都喜欢在这里散散步、说说话。可是有一天,美丽的小路变了,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录音。(课文4节)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媒体出示:“堆积了许多垃圾 苍蝇嗡嗡地飞 ”的.画面)
2、如果你走在这条路上,你会怎样?你的心情怎样?(生气)为什么?
(指名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难过的语气)
3、这时,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走过,又会怎么说呢?(播放5-7节动物话)
(媒体出示:第5—7小节 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话)
4、指导朗读:(5—7节动物的话)
(1)看句子后面是什么标点,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读出疑惑的语气)
(2)他们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媒体出示——皱着眉……)
(3)学生比赛读:要求根据不同的神态、动作读出句子。
(4)鸭子最后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肯定)
(5)师生合作,分角色读4-7节。
5、学习生字:堆 积
(1) 堆:读音、组词、换部首记住字形、第6笔。(点)
(2) 积:组词、读音、分析字形。
过渡:鸭先生说: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它找回来了吗?是怎样找回来的?继续学习第8节。
四、学习第8节。
1、小组学习
(1)读第8节。
(2)想:大家是怎么做的?
2、大组交流:大家是怎么做的?(媒体出示:第8小节)
交流:推小车 拿扫帚 扫垃圾 给花浇水 给路洗澡
3、经过大家的劳动,美丽的小路又出现了,那你们高不高兴呢?怎样读最后一句话?(高兴的语气)(师生合作读第8节)
4、学习生字:推、干、净、洗
(1)推——堆 (不同:部首、读音、意思不同。做动作。)
(2)干——组词
(3)净——强调后鼻音
(4)洗——一字开花
5、美丽的小路又出现了,动物们高兴,因为他们又可以在小路上散步、说话了。我们小朋友也高兴,那我们再合作读第8小节。
6、说一说:现在看到美丽的小路又回来了,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又会说些什么呢?(美丽的小路好干净啊!多让人喜欢的小路啊!我真愿意在这条小路上多走一走!我要天天在这条小路上散步……)
(1)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
五、课文总结
1、听全文录音,多媒体播放课文内容,想一想:你学了课文后,准备怎样做?
(1)多媒体:保护环境、不乱扔杂物,人人有责
(2)齐读:保护环境、不乱扔杂物,人人有责
2、媒体出示:环保儿歌。
六、复习
1、游戏:火眼金睛
抢读词语:路旁 屋前 打扫 洗澡 鲜花 堆积 干干净净
七、指导写字
1、四个生字:推、堆、洗、净
2、重点指导:“推”
(1)“推”是左右结构的字,写字规律“左窄右宽”。
(2)还有哪一笔要注意的。
3、写字指导
(1)写字要求:写字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老师检查学生姿势。
(2)学生写字:老师说笔画名称,学生写字。
媒体出示:推和堆右半部分的第五笔都是竖。
八、作业
1、画一画:把你想象中的美丽的小路用你的画笔画下来。
2、演一演:小组合作,把课文中的故事演一演。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掌握“估计、繁殖、煤炭、寸草不生”等词语;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读懂说明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体会太阳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难点: 1、具体想像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它有多大,有多热。
1、 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13个生字,掌握文中的常用词语。
2、 学习第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
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4、 朗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三、自学预习
1、 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2、 细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 练习朗读课文,提出疑问。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卡片)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 3、检查朗读情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请同学读课文。 (2)讨论两个问题:
A、 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和哪课开头相同?你听说过这个传说吗?
B、 学了这段,了解了太阳的什么特点?是怎么知道的?
2、 读第2、3自然段,说说太阳还有什么特点?
一、作业
1、 朗读第1—3自然段课文。
2、 组词:
低( )钢 ( )殖( )估( )灰( )疏( )
抵( )刚 ( )植( )故( )炭( )蔬(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4—8自然段,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 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呢?自己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来。
2、 全班讨论,自由发言。
3、 共同讨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激发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利用各种形式练习背诵(个人背、小组背……)
三、板书
远:一亿五千万、三千五百、二十几 如果……就是
太阳的'特点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数字、比较、假设
热:大火球 六千 三千 就是……
动植物、人类生活
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 气象 没有……就没有……
防治疾病
一、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从课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
30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教学要求
1、 体会生物共栖现象的趣味,培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情趣。
2、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
3、 通过读课文,弄清生物共栖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和它们共栖的原因。
2、 展开想像,体会生物之间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情景。
教学准备:有关动物挂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解题:查一查“共栖“是什么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自己预习
1、 查字典、词典学习字词。
2、 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文中哪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在书上画出。
3、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4、 重点检查生字词理解情况。
五、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同学分段读课文。
2、 讨论下面的问题。
(1) 课文中讲了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各是什么样的动物?为什么能共栖?
(2) 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读后你感觉怎样?
六、补充内容,激发兴趣
请大家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界的共栖现象还有什么?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互相交流。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犀牛与犀牛鸟
生物共栖现象 鳄鱼与燕千鸟 相依生存各得其利——有趣
百舌鸟和金黄鼠
31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学要求
1、 激发学生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2、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学习上网,交流上网的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
2、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难点: 初步了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网络、便捷、屏幕、迫不及待、应有尽有”等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板书课题)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易错的生字。(出示卡片)
2、理解词语(出示卡片)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做个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看法。
3、讲读第1自然段课文。
(1)请同学读课文。
(2)共同讨论: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什么作用?
五、作业
1、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 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查阅 世界 绘制 纸张
建立 信息 节约 环境
了解 联系 保护 贺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2—5自然段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 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3、 交流上网的体会,激发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出本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了什么叫电脑网络,它有什么作用。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介绍了网络的功能。
二、学习课文
1、 请同学读读后一部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 读第2、3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 你有过“我”这样经历吗?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
(2)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3、 读第4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 读第5自然段。共同讨论网络的用处还有哪些。让大家尽情地发言,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的目的。
三、板书
查阅信息
信息高速路(电脑网络) 发送邮件 喜爱、赞叹之情
……
四、作业
1、 带着感情朗全文。
2、 组词:
络( ) 捷( )钩( )幕( )辅( )贺( )
落( ) 睫( )购( )慕( )铺( )架( )
3、 用上关联词把两句话起来。
发电子贺卡能节约纸张。 发电子贺卡能保护地球环境。
32地球万岁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要为保护地球、为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做出努力。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3、带着盛情朗读全诗,体会作者表达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全诗字了哪些内容,知道保护地球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全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地球仪)
二、自学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诗,看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1、 重点指导、讲解。(出示卡片)
三、阅读课文
1、 标出全诗共几节,哪几节写了相同的内容,应该如何朗读。
2、 小组讨论,在班上发言,练习朗读。
3、 这美好的一切指什么?展开想像,充分发言。
4、 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积累、 运用八
教学要求
1、 了解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言,知道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要更加爱护地球,保护好环境;为能过一个意义的暑假做准备。
2、 会读、会背有关气象方面谚语,理解短文内容,了解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练习写科幻故事,想像要丰富,内容要具体。
3、 培养学独立阅读短文的能力,能抓住的主要内容;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展开丰富的想像,写出有趣的科幻故事。
重点难点
1、 阅读短文,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和地球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2、 展开想像,写好科幻故事。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背谚语、理解大意。
2、 阅读短文,理地球所处的位置与生命存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太阳系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自己读谚语
1、自己读谚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词查词典。
2、小组内讨论谚语的意思。
3、利用各种方式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己默读课文,不理解的词查词典,标出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
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问题
(1)地球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3)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
3、 自由发言。
三、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暑假怎么过”为内容,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头表能力。
2、启发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尽量把暑假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自己准备
想想自己暑假面具有什么打算?准备怎么过?要有意义,生活还应丰富多彩。
二、小组讨论
全班分几个小组,在组内谈自己的打算。
三、在班上介绍
各组选出说得好、活动安排好和同学在全班发言。
四、大家评议、补充
发言后,大家评出自己认为说得好、安排得好的同学,还可以提出补充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表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习作,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出科幻故事。
2、展开想像,作文内容要具体。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这次习作要求同学编故事,所谓故事,必须是有头有尾的,所讲述的内容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而这次编故事还必须是科幻故事,所以要求学生要大胆想像,从这点上看这次写科幻故事的作文与想像作文有共同之处,而不同之处是这次作文要写好故事情节。
二、同学们回忆《黑猫警长》、《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故事,体会什么叫有情节?什么叫展开想像?什么叫富有吸引力?
三、共同讨论选材,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曾幻想过什么?哪些是属于科学幻想?使个人独立选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四、想像大胆。既然是幻想就不是现实,要远远超出现实,还可以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使故事更吸引人。
五、学生作文,教师指导。
六、讲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上册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