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内容:
1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 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 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 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 无忧无虑 尽职 稿纸 抓痒 丰富多腔 遭殃 蹭 责打 折腾 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⑶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⑷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比一比,组成词。
耍( ) 虑( ) 稿( ) 淘( ) 踩( ) 贪( ) 跤( )
要( ) 虚( ) 搞( ) 陶( ) 彩( ) 贫( ) 绞( )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这两篇介绍古代建筑、园林的短文,初一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文中一些句子学生也较难理解。这篇设计以扶读为主,着重让学生读懂。
教学步骤:
1、导入,学生背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者简介江南三大名楼及成名的原因。
2、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同桌质疑讨论。教者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A.遂以名楼。
B.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C.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3、诵读小结。
①以“仙”字贯穿全文。
②短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
③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④总体特征:巍峨高大。
4、转入《于园》,介绍瓜州古渡。
①古交通要冲,商贾云集,富人居所。
②相关传说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5、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同桌质疑讨论。教者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A、富人于五所园也。
B、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C、主人处处款之。
D、以幽阴深邃奇。
E、坐其中,颓然碧窈。
F、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6、诵读小结:
①按空间顺序介绍于园。
②雅语、俗语兼用。
③总体特征:奇在磊石。
7、检查阅读效果,讨论探究题。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口语、写作训练。
教学步骤:
1、导入,解说和黄鹤楼相关的故事传说:
①黄鹤楼的得名。
②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2、指导学生阅读《黄鹤楼》,疏通句子,对不易理解的句子,教者重点解说。
3、讨论:
①这篇短文和崔颢《黄鹤楼》诗在内容上有哪些异同?(同:都写到和黄鹤楼相关的传说,都写到登楼所见、所感。异:本篇重在介绍说明,崔诗重在抒情;本篇表达热爱山川和仰慕仙人的思想,崔诗抒发思乡之情。)
②短文用哪些修辞手法突出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对偶、夸张)
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描述你登高的所见所感。
4、阅读《于园》,讨论:
①于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磊石奇)
②文章按什么顺序介绍于园?(空间顺序,由前而后)
③举例说明文中用比喻说明的好处。(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形象地写出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
④你到过的园林有什么特点?说给同学听听。
5、写作交流。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览的园林景点,要写出它的特点和游览时的感受。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结合过去所学,归纳文言词汇,在反复诵读中鉴赏。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查阅黄鹤楼的资料。
1、导入,学生交流所查资料。
2、短文诵读:范读、集体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对照注释,两人一组合作解释句子。
4、练习一:解释下列句中的“于、以、其”,归纳用法。
①于:于土墙凹凸处。尝驾黄鹤反憩于此。娠于磊石之手。
②以:遂以名楼。以实奇。不以疾也。可以为师矣。跪而拾之以归。
③其:观其耸构巍峨。坐其中。常蹲其身。其虫旧曾有之。
5、练习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语言现象。遂以名楼。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主人处处款之。缘坡植牡丹、芍药。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6、鉴赏。《黄鹤楼》:首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接着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最后从侧面写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巍峨高大,神游的感受是如临仙境。《于园》:首先介绍于园所在地及主人,交代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接着重点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以磊石奇,神游的感受是使人有置身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感。
7、诵读、比较:两篇短文写法上的特点。
【资料整合平台】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见苏教版《语文读本》七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故事深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那么,通过对第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学生读文)
2.汇报初读情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相机板书关键词)
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
(3) 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海豚奥利纳;海龟救人的故事;丹顶鹤的故事;小狮子爱尔沙;昆索泼的猴子学校……)
2.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板书设计
4 金色的脚印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信任。
教学反思
在这课教学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狐狸为什么要救正太”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如
(1)正太郎隐瞒了了老狐狸地下搭窝的秘密。
(2)正太郎把食物送给老狐狸。
(3)正太郎与他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如能在无人时一起玩耍。
(4)老狐狸救正太郎是为了救小狐狸。针对第四个答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认为主要是因为感情深,而不是因为要救小狐狸。通过同学们辩论,学生终于明白主要还是因为感情深厚的原因。
从以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信任孩子,大胆让孩子质疑,释疑,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球,由于大部份时间让学生质疑,释质,而缺少让学生读课文的时间。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熟字加笔画”是一种有效的记字方法。
2.积累ABAB式的词语。
3.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5.重点练习相关的基本笔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并交流书写的感受。
6.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敢于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的训练。
2.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
3.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
注重口语表达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练习卡。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祖国的语言非常丰富,汉字也十分有趣。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掌握汉字的规律,更好地学习汉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汉字。
2.学习讨论:
(1)请学生先读一读,想想: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想好后先和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
(3)讨论后同学们发现后三个字都是给口字加上两笔所组成的。
(4)请你也来试一试。(及时鼓励、表扬组成其他字的同学。)
3.扩展训练:
(1)还可以给口字加上三笔或四笔。
(2)小组学习:自己找可添加笔画的字。
例:“日”加一笔:田、申、白、旦、旧……
加两笔:百、自、早……
(3)小组汇报。
(二)词语超市。
1.先来看看词语超市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2.出示电脑课件:
金黄碧蓝
黝黑通红
雪白碧绿
(1)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说说有什么感受,发现了什么。
(它们都是描写颜色的词。)
(2)再出示电脑课件:
金黄金黄金黄碧蓝碧蓝碧蓝
黝黑黝黑黝黑通红通红通红
雪白雪白雪白碧绿碧绿碧绿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些词语,说说有什么感受。
(一、三相同;二、四相同,是ABAB试,感受到词语描写得更生动。)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4)练一练。
①()的荷叶。
②请学生从上面的词语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练习。
(5)丰富词语积累: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ABAB式词积累到“我的词语库”中。
(6)鼓励学生在平时
注意学习运用这些词语。
(三)选词写话。
1.请学生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带读。
3.教师带学生理解词语大意。(提示词语的使用范围)
4.请学生自选词语练习说话。
有兴趣的学生可选用两个或多个词语说句子。
5.指名反馈。(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6.老师要在学生写句子时在座位间巡视发现学生有写的不完整的,要及时帮助修改或补充。
(写时可以请同学帮助修改、补充,这样更好。)
(四)阅读欣赏。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古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通过朗读,我们对诗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4.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两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两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5.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6.拓展延伸: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杜甫和贾岛的其他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1)请学生再练习诵读。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反馈。(配乐朗诵)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两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这两行字,想想这两句有什么联系?
(这是一句古诗。)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习“迟”字。
(1)学生按笔顺自学“迟”字。(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后外。)
(2)重点指导写好走之旁(三笔写成)。
(3)学生练写“迟”字。
3.小组学习:观察其余的字。
(1)重点观察,说一说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请学生先描一描,然后再写。
(二)语文生活。
1.看图思考。
课本第51页图上的猴子、小熊和小白兔举着相机照什么呢?
2.想象训练。
小小的照片能记下美好的时刻。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
3.小组学习。请学生介绍自己照片的故事。
请小组推荐本组说得最好的同学进行汇报。教师指导,要求不要过高,说出给谁拍照,为什么拍照即可。
4.请同学们动笔,把这个拍照片的故事试着写一写。(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写。)
(三)作业。
把想象的内容写成几句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
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
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
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
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
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评析]初读阶段,意在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读完一篇文章,能基本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和大致内容,体现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的习得。
三、深入阅读——理解“爱”
1.生默读课文,思考: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用笔画下来。
2.学生交流:
师(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
生1:当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提前嘱咐孩子们不要开玩笑,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
(师相机示范朗读老师说的话)(语速稍慢,语气低沉)“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郑重、严肃地)“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生2:当面容灰白,非常伤心的卡罗纳走进学校时,“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生3:当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放声大哭时,老师把他拉到自己的胸前,安慰他、鼓励他。
生4:当卡罗纳看到书中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时,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同桌的“我”也伸出了热情的手,低声地劝慰他。
生5:放学时,当“我”跑过去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生6:当“我”发现卡罗纳目光里充满无法形容的悲哀时,我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3.感情朗读:
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
[评析]留足时间,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供表达语言的句式参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规范语言,也降低交流感受、口语表达的.难度,给予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的信心。
四、品析、想象——领悟“爱”
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一动,为什么?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播放一段轻音乐)
(师巡视,发现部分学生面露难色)
师:同学们可以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看看哪一处描写,哪个词,那个句子特别好,为什么?(学生继续读文,圈圈写写)
2.学生交流想法:
师:请同学们来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老师,哪个词你认为用得很好呢?(师一愣)
师:我认为“屏息凝神”这个词用得很好,可怜的卡罗纳来到学校,同学们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从“屏息凝神”这个词可以看出同学们不敢有任何多余的表情,生怕任何不恰当的表情触动了卡罗纳的心,只是用和他一样悲伤的眼神看着他。同学们对卡罗纳那深切的爱便在这凝视的目光中深含着了。
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来说说。
生1:我找的是“暗示”:当卡罗纳看到书上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的时候,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暗示”这个词表达出老师对学生,对卡罗纳的关爱。老师会怎样暗示大家呢?肯定不是用言语提醒大家。(为什么呢?)因为用言语来提醒大家,卡罗纳也就知道了,所以老师的暗示可能是一个眼神。
师:是的,老师把对卡罗纳真切的关心淡化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眼神里了。老师时时记着不要伤害到卡罗纳,真是用心良苦。
生2:我认为“目不转睛”这个词用得很好,当“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读到“目不转睛”这个词的时候,我被作者的母亲感动了,一个并不是经常与卡罗纳接触的人,一个同学的家长,对卡罗纳也是如此同情和关心。人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卡罗纳,大家都是关心他的。
(班级响起掌声)
[评析]对词的敏感是一种阅读素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触动心灵的词语,做批注,谈感受,旨在培养学生对词的敏感,深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爱的延伸:
1.师: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爱,是一个轻轻的接触;爱,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是的,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同学深受感动。
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
生:《爱的教育》!
师:让我们再快速阅读选自《爱的教育》的另外两篇文章
《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选自《同步阅读》)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静静阅读。
4.走近《爱的教育》
(1)阅读文后“资料袋”:
(2)展台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爱的教育》。
(3)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幻灯出示)
《爱的教育》这本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说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日常生活。《爱的教育》以娓娓动听的语言和生动感人的事例,启迪人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师长。
[评析]推荐文章阅读,挤进课堂,加大阅读的容量。其次,一本好书,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爱的教育》是一生中务必一读的经典,补充介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
1.阅读《爱的教育》,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评析]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打动自己,再寻找打动自己的点,以这个点生发开去。《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打动读者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爱,生发的点是什么呢?是人物关爱他人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找准了“点”,就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设计以“爱”为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其次,对于此类情感性强的文章,教师还注意把握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巧妙地引导学生在畅谈感受时,有效的运用文本的语言,既有表达的冲动,又有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在下水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本领”,丰富阅读量,并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掌握“估计、繁殖、煤炭、寸草不生”等词语;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读懂说明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体会太阳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难点: 1、具体想像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它有多大,有多热。
1、 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13个生字,掌握文中的常用词语。
2、 学习第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
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4、 朗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三、自学预习
1、 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2、 细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 练习朗读课文,提出疑问。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卡片)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 3、检查朗读情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请同学读课文。 (2)讨论两个问题:
A、 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和哪课开头相同?你听说过这个传说吗?
B、 学了这段,了解了太阳的什么特点?是怎么知道的?
2、 读第2、3自然段,说说太阳还有什么特点?
一、作业
1、 朗读第1—3自然段课文。
2、 组词:
低( )钢 ( )殖( )估( )灰( )疏( )
抵( )刚 ( )植( )故( )炭( )蔬(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4—8自然段,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 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呢?自己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来。
2、 全班讨论,自由发言。
3、 共同讨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激发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利用各种形式练习背诵(个人背、小组背……)
三、板书
远:一亿五千万、三千五百、二十几 如果……就是
太阳的特点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数字、比较、假设
热:大火球 六千 三千 就是……
动植物、人类生活
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 气象 没有……就没有……
防治疾病
一、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从课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
30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教学要求
1、 体会生物共栖现象的趣味,培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情趣。
2、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
3、 通过读课文,弄清生物共栖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和它们共栖的原因。
2、 展开想像,体会生物之间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情景。
教学准备:有关动物挂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解题:查一查“共栖“是什么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自己预习
1、 查字典、词典学习字词。
2、 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文中哪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在书上画出。
3、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4、 重点检查生字词理解情况。
五、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同学分段读课文。
2、 讨论下面的问题。
(1) 课文中讲了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各是什么样的动物?为什么能共栖?
(2) 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读后你感觉怎样?
六、补充内容,激发兴趣
请大家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界的共栖现象还有什么?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互相交流。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犀牛与犀牛鸟
生物共栖现象 鳄鱼与燕千鸟 相依生存各得其利——有趣
百舌鸟和金黄鼠
31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学要求
1、 激发学生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2、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学习上网,交流上网的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
2、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难点: 初步了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网络、便捷、屏幕、迫不及待、应有尽有”等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板书课题)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易错的生字。(出示卡片)
2、理解词语(出示卡片)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做个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看法。
3、讲读第1自然段课文。
(1)请同学读课文。
(2)共同讨论: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什么作用?
五、作业
1、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 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查阅 世界 绘制 纸张
建立 信息 节约 环境
了解 联系 保护 贺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2—5自然段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 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3、 交流上网的体会,激发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出本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了什么叫电脑网络,它有什么作用。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介绍了网络的功能。
二、学习课文
1、 请同学读读后一部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 读第2、3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 你有过“我”这样经历吗?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
(2)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3、 读第4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 读第5自然段。共同讨论网络的用处还有哪些。让大家尽情地发言,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的目的。
三、板书
查阅信息
信息高速路(电脑网络) 发送邮件 喜爱、赞叹之情
……
四、作业
1、 带着感情朗全文。
2、 组词:
络( ) 捷( )钩( )幕( )辅( )贺( )
落( ) 睫( )购( )慕( )铺( )架( )
3、 用上关联词把两句话起来。
发电子贺卡能节约纸张。 发电子贺卡能保护地球环境。
32地球万岁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要为保护地球、为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做出努力。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3、带着盛情朗读全诗,体会作者表达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全诗字了哪些内容,知道保护地球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全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地球仪)
二、自学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诗,看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1、 重点指导、讲解。(出示卡片)
三、阅读课文
1、 标出全诗共几节,哪几节写了相同的内容,应该如何朗读。
2、 小组讨论,在班上发言,练习朗读。
3、 这美好的一切指什么?展开想像,充分发言。
4、 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积累、 运用八
教学要求
1、 了解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言,知道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要更加爱护地球,保护好环境;为能过一个意义的暑假做准备。
2、 会读、会背有关气象方面谚语,理解短文内容,了解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练习写科幻故事,想像要丰富,内容要具体。
3、 培养学独立阅读短文的能力,能抓住的主要内容;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展开丰富的想像,写出有趣的科幻故事。
重点难点
1、 阅读短文,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和地球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2、 展开想像,写好科幻故事。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背谚语、理解大意。
2、 阅读短文,理地球所处的位置与生命存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太阳系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自己读谚语
1、自己读谚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词查词典。
2、小组内讨论谚语的意思。
3、利用各种方式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己默读课文,不理解的词查词典,标出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
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问题
(1)地球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3)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
3、 自由发言。
三、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暑假怎么过”为内容,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头表能力。
2、启发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尽量把暑假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自己准备
想想自己暑假面具有什么打算?准备怎么过?要有意义,生活还应丰富多彩。
二、小组讨论
全班分几个小组,在组内谈自己的打算。
三、在班上介绍
各组选出说得好、活动安排好和同学在全班发言。
四、大家评议、补充
发言后,大家评出自己认为说得好、安排得好的同学,还可以提出补充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表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习作,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出科幻故事。
2、展开想像,作文内容要具体。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这次习作要求同学编故事,所谓故事,必须是有头有尾的,所讲述的内容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而这次编故事还必须是科幻故事,所以要求学生要大胆想像,从这点上看这次写科幻故事的作文与想像作文有共同之处,而不同之处是这次作文要写好故事情节。
二、同学们回忆《黑猫警长》、《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故事,体会什么叫有情节?什么叫展开想像?什么叫富有吸引力?
三、共同讨论选材,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曾幻想过什么?哪些是属于科学幻想?使个人独立选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四、想像大胆。既然是幻想就不是现实,要远远超出现实,还可以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使故事更吸引人。
五、学生作文,教师指导。
六、讲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赶海》教案03-19